“戰場”之外的我們能做的很少但也很重要


“戰場”之外的我們能做的很少但也很重要

誰也沒想到2020年以這樣的方式開了頭,一場疫情讓大家在家裡閉門不出。與奮站在一線的戰士們相比,我們能做的少之又少,但是也並不意味著這件事兒對我們的影響也會變小,我們是一個整體,任何一個部分的變化都會對組成這個整體的其他部分產生影響,而多個部分的變化又會影響到整個整體。作為非湖北人,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便是刷新聞,看看治癒人數有沒有上漲、確診人數又有沒有下降,湖北的疫情變化牽動著我們的情緒。

我們會想:疫情會不會傳到我們這裡呢?整天在家裡待著好煩呢,我的工作/學業怎麼辦,工作落了一大截了/就要高考了原計劃打亂了?在武漢和湖北其他城市的醫護人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好偉大,好辛苦,我也好想幫忙,可是我可以幹些什麼呢?他們都在和疫情抗爭著,家也回不去,而我整天在家吃吃喝喝,是不是太不應該了呢?

以上這些就是作為普通人們的我們,在對待疫情這件非正常事件時產生的一些正常的情緒反應。那麼什麼是情緒呢?情緒是人對反應內容的一種特殊的態度。需要是情緒產生的重要基礎,情緒反映了人的某種需要。情緒主要有四個成分組成:情緒刺激、認知評價、情緒喚醒、情緒體驗。情緒伴有獨特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並且伴隨植物性神經系統的生理反應。比如說:我和家人吵了一架,他們簡直太不可理喻了,我很生氣,氣得我胃疼。認知評價對情緒的喚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讓自己保持積極的情緒,則可以通過改變我們的認知來實現。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我們這麼想:我和家人吵架了,雖然我還是很生氣,但這也不是壞事,吵架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我一直堅持自己的立場,沒有替他們考慮,以後應該注意一下。當有這樣的想法時,我們的心態會比較平和,產生的情緒也會積極很多。那麼,積極情緒就是好的,消極情緒是不好的,我們一定要把消極情緒轉化成積極情緒嗎?我和他們吵架了,我就是很生氣不可以嗎?當然可以,著名心理學者洛薩達提出過這樣一個命題,“一個人積極向上的情緒是由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綜合而成。其中的比例大致是17:6,除出來的值約為2.9013。這被稱為心理學的魔力數值。”由此可見,消極情緒並不可怕,也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但是對它的接納很重要。

在這次疫情中,作為其他地區的普通人。我們應該怎麼樣接納自己的情緒呢?要接納情緒得先識別情緒。我們可以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命名,一旦知道了自己處在哪種情緒體驗下,就可以更好地管理它,接納它。比如,在文章第一段提到的分別是:對自己或親朋好友健康的擔心或恐懼、對還未到來的事情的焦慮、想幫忙又無從下手的迷茫和無力、面對這次創傷性事件有好多人在一線,自己非但幫不到忙,有時看到有人離世,還在家裡“享受”。由此而產生的自責和愧疚。在識別了情緒之後,我們來看看隱藏在情緒之後的一些東西。擔心的背後是重視生命、焦慮每個人都有,適度的焦慮有助於督促我們前進、迷茫和無力說明我們想要做的更多,只是能力和動機不匹配、自責和愧疚說明我們有社會責任心,感他人所感,痛他人所痛。識別了情緒後,我們才會更好的接納它們: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以最後一種情緒為例,其實待在家裡,不給國家添亂,做到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還可以“享受生活”,這不是很好嗎?這並不能說明我們做錯了,不關心正在戰鬥和受苦的人們,我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為他們加油,為國家加油。

《孟子·盡心上·忘勢》有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這場戰鬥中,作為“窮人”的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就已經是給湖北,給國家做貢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