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0初體驗,屏幕與電池值得肯定,沒有AI鍵很受傷

距離2月13日小米10發佈已經一週有餘,終於拿到了心心戀戀的小米10。小米10吸引我換機的動力主要有三點,其一是90Hz刷新率屏幕,上次在北京米家體驗了120Hz的Redmi K30,對高刷新率屏幕戀戀不忘;其二是4780mAh電池,小米9最大的遺憾就是電池太小,實在忍受不了每天需充3-4次電;其三是1億像素相機,作為目前手機界最高像素,誘惑力很強。本期先簡單開箱,聊聊初體驗!

小米10初體驗,屏幕與電池值得肯定,沒有AI鍵很受傷

小米10包裝盒與小米9區別不大,就是新增了5G標識與Hi-Res認證標誌;出廠配件為小米10手機、透明硅膠套、卡針、三包說明書、TYPE-C轉3.5mm耳機線、30W充電頭以及數據線。遺憾的是並未配無線充電器,想要體驗30W無線充電,需單獨購買底座。

小米10初體驗,屏幕與電池值得肯定,沒有AI鍵很受傷

目前為止,小米10有鈦銀黑、冰海藍、蜜桃金三種配色可選,本期體驗的是"蜜桃金"版本;從配色上看,蜜桃金直白點講就是粉色漸變+金色邊框,沒有全息幻彩那種"仙氣"。整機重量為208g,剛上手的時候確實感覺偏重;但得益於雙曲面設計,握感很舒適。

小米10初體驗,屏幕與電池值得肯定,沒有AI鍵很受傷

小米10正面搭載的是一塊6.67英寸1080P AMOLED屏幕,屏幕顯示效果很通透;可以根據喜好在"色彩風格"裡自定義色溫,可選原色屏。由於是曲面屏,視野更寬廣、沉浸式觀感更強,但與瀑布屏比有一定差距。

小米10初體驗,屏幕與電池值得肯定,沒有AI鍵很受傷

左上角是2000萬挖孔前置相機,雖然挖孔直徑僅有3.8mm,但明顯超出狀態欄,而且距離左側邊框較遠,狀態欄看上去不對稱。屏幕額頭與下巴都很小,下巴差不多在3.2mm左右,反正比小米9小,無需太在意。另外要注意,沒有呼吸燈,一定要開息屏通知光效,否則通知來了沒提示。

小米10初體驗,屏幕與電池值得肯定,沒有AI鍵很受傷

實話實說,第一次用90Hz刷新率的屏幕,小米10屏幕反應、跟手度確實比60Hz屏幕要強。在刷相冊、新聞資訊時,90Hz屏幕能夠明顯感受到屏幕滾動時更連貫;玩遊戲時,釋放技能、走位感覺更得心應手。雖然沒有數據能夠呈現,但是絲滑的感受只有用了才會懂。

小米10初體驗,屏幕與電池值得肯定,沒有AI鍵很受傷

小米10後背採用的是四曲面,握持感舒適;由於是玻璃材質,後背很容易粘指紋,如果特別在意粘指紋,戴上保護殼或者貼背貼。左上角是一億像素四攝,相機採用"感嘆號!"風格排列,與小米CC 9 Pro幾乎一致的排列方式;第一顆相機依然保留了天使眼點綴,四顆攝像頭依然凸出,搭配出廠贈送的保護殼可以持平。

小米10初體驗,屏幕與電池值得肯定,沒有AI鍵很受傷

從機身四邊可以看到,小米10足足有8個天線點,應該是與5G、WIFI6有關。比較遺憾的是,左側竟去掉了"AI"鍵,對於習慣了AI鍵的我,心裡還是有點失落,畢竟我平均每天要用10次以上。右側依然是電源鍵、音量鍵,無新增功能。

小米10初體驗,屏幕與電池值得肯定,沒有AI鍵很受傷

機身頂部從左至右分別是揚聲器、紅外、麥克風;底部從左至右依次是揚聲器、麥克風、TYPE-C充電接口、SIM卡槽。底部與頂部的揚聲器均為雙1216超線性揚聲器,播放音樂、觀看電影時,能夠享受到舒適的立體聲;特別是玩遊戲時,配合線性馬達震動反饋,臨場感十足。

小米10初體驗,屏幕與電池值得肯定,沒有AI鍵很受傷

續航方面,小米10配置的是4780mAh電池,實測待機8小時耗電2%,以我個人的用機習慣(8小時),用一天毫無壓力,甚至睡覺時還有30%的電量。如果是超重度用戶,肯定不夠用,不過小米10配備了30瓦有線快充,支持30瓦無線閃充,能夠快速補電。

小米10初體驗,屏幕與電池值得肯定,沒有AI鍵很受傷

本期開箱就聊到這裡,關於小米10的詳細參數大家可自行查閱。通過這幾天的使用,優點方面頗多,如90Hz屏幕、立體聲揚聲器、4780mAh電池、30瓦快充、支持紅外遙控等。

缺點與不足:208g機身偏重,戴上保護殼更重;左側取消了"AI鍵",一鍵截圖、雙擊打開捷徑就沒法使用了;攝像頭凸出,而且沒有藍寶石鏡片保護,建議大家還戴殼比較好;最後一點,沒有呼吸燈,若不開息屏通知光效,通知來了壓根不知道。

本期僅僅是聊聊簡單開箱,關於小米10的性能、相機、系統,我會單獨開篇分享。

●下期更新預告:小米10性能測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