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你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什麼?

盧梭在他的《社會契約論》的開篇,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中。”

這句話代表著其政治思想,但我們用在這裡來談談人生

我們常常夢想著是為自我而活,然而我們的人生中或多或少存在著牽絆,有愛恨、有情仇,揹負的壓力,繼承的夢想,如影隨形,如同枷鎖。

臺灣電影《陽光普照》中關於每個人身上的枷鎖,導演拍的冷靜疏離,但我卻無數次流淚。

《陽光普照》:你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什麼?

這部由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在56屆金馬獎上獲得12項提名,並最終拿下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和最佳剪輯6項大獎,成了最大的贏家。

豆瓣評分8.4分。

《陽光普照》:你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什麼?

影片講述了叛逆的小兒子阿和和好友菜頭砍傷了人,被送去了少年輔育院,而他懷孕的女友找上門,被砍傷的人上門討要鉅額賠償金,爸爸阿文厭棄總是惹麻煩的小兒子,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優秀的大兒子身上,然而,大兒子卻在一個平靜的夜晚做出了令全家人不解的舉動,讓這個面臨崩解的家更是風雨飄搖...

《陽光普照》中的每一個人,完美的哥哥、叛逆的弟弟,冷漠的父親,付出的母親,都在各自的生活中揹負著重重的殼,一言不發向前掙扎。看著他們,屏幕外的我們體會到心痛、無力、堅強、希望等等的多種情緒,這些情緒糅雜在一起,悲苦卻也透出溫暖。

我們表面上都有自由意志,其實並不存在完全的自由。生活中總有各種各樣的枷鎖套在我們的身上,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能自主選擇,做自己人生的裁判。有陽光的地方就要有陰影,當我們走在陽光下累了,可以選擇在陰影躲藏,在陰影中感覺到冷了,就走到陽光下溫暖。


01

成長的枷鎖:揹負的期望和承受的厭棄

大兒子阿豪從小就學習好,長的帥,是讓父親阿文最驕傲的一個。阿文在駕校教學員的時候,會被問,“陳教練,你有幾個小孩?”阿文回答:“一個。”

阿文只承認阿豪這一個兒子。他每年都會給阿豪一個本子,上面寫著: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這也承載了阿文對阿豪的期望。

每一個好孩子的我們,從小揹負著父母的期望、夢想拼命向前奔跑,我們害怕聽到他們擔心的嘮叨,害怕看到他們失望的眼神,所以我們不敢停歇。父親的期望讓阿豪感覺“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他羨慕弟弟阿和有陰影可以躲藏。

《陽光普照》:你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什麼?

可弟弟阿和呢?父親阿文的那聲“一個”,他就成了父親不承認的兒子。當兒子砍傷人被審判,法官問家長的想法時,阿文冷靜地說,“我希望你們把他送進去,好好管教。”阿和聽到父親的話,眼淚一滴滴的留了下來。這就是被厭棄的心碎。

每一個叛逆的孩子,都有對愛的渴求。平日裡他們開始做一些試探性的“壞事”,無非是試圖引起父母的關注。

阿和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陰影下,他渴望有一絲陽光能照在身上,但大家對阿豪的喜歡就是對阿和的殘忍,所以阿和越來越討厭哥哥,放棄自己,一個滿滿負能量的少年註定活成了父親厭惡的樣子。

我們成長的過程,很辛苦。有的人在愛的目光裡越活越累,有的人在恨的心緒裡越走越偏。但還是有人擺脫了愛與恨的重負,活出了最精彩的自己。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的拯救。我們不去否認家的溫暖,也不能無視家的陰影,我們需要作出自己的選擇,努力認清生活的本質,做自己的教養者。


02

內心的枷鎖:完美主義自我和自暴自棄自我

阿豪很溫暖也很細心。他是這個家裡唯一的亮色。看到媽媽琴姐在廚房抽菸,他會著去問:“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主動承擔下帶小玉去產檢的任務,又很體貼的問她:“你想不想去看阿和?”帶著小玉去到很遠的輔育院去看阿和。他還會搭公車多出好幾站路送補習班裡認識的女同學曉真。

阿豪總是在為別人著想。“他對人很好,有時候會覺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他把自己活成了完美主義者,但終日生活在陽光中的阿豪,卻始終無法安放自己的陰影。

他給曉真講了司馬光的故事:

“司馬光和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剛開始是司馬光當鬼,在他把所有小朋友都找到後,堅持認為還有一個小朋友沒有被找到,大家拗不過他,只好去找他口中不見的那個小朋友。找了一陣子,終於在一棵樹下看到一個水缸,大家看到後很興奮,紛紛喊著“一定在裡面,一定在裡面”,但只有司馬光留在原地。然後司馬光拿起一個石頭,砸向水缸,水缸破了,但根本沒有水流出來,大家驚呆了,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小朋友,坐在水缸的陰暗處,看著缸外。那個小孩,就是司馬光自己。”

而司馬光,也是阿豪。

《陽光普照》:你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什麼?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克特提出了真自我與假自我的概念。

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圍繞著自己的感受而構建;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實圍繞著身邊人的感受而構建。

英國另一心理學家萊恩說:

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身體和他的自我是一起的。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身體與他的自我分離,他的身體和別人的自我在一起。

阿豪的假自我就是這個總是在為別人著想的阿豪,而真自我是一直在找尋一處陰影,希望可以成為那個躲在水缸陰暗處的司馬光。

但最終,阿豪並沒有找到,他發現,自己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他無處可躲也沒有抗爭。阿豪輸給了內心的枷鎖。

阿和雖然自暴自棄,但依然有結識的朋友菜頭。進了輔育院後,也能和其他的少年不打不相識。他的內心不曾全部關閉,阿文對的他冷漠,家庭對他的無視造成了他的內心叛逆,他雖然處在黑暗中,但他始終保留了一份真誠與溫暖。

當他離開輔育院那天,其他少年共同為他唱起的了《花心》,少年們的歌聲突然響起,卻聽得讓人動容。我想這就是心與心之間連接。

《陽光普照》:你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什麼?

內心的枷鎖是困在我們的繩索。它束縛住我們的手腳,讓我們無法正確的看待自我,最終被內心的黑暗吞噬。不論身處陽光下,還是黑暗中,只要給內心留一絲清明,就是保留一份希望,也是救贖自我之路。


03

中國式家庭的枷鎖:溝通缺失,愛都藏在陰影裡

在這個家庭中,阿文是固執、疏離的父親,琴姐是維繫家庭的母親。他們都缺少了一種叫做“溝通”的能力,甚至,還喪失了愛的觀察力。

對於阿和,阿文視而不見。就是面對寄託希望的阿豪,他也沒有多少話可講,只是把駕校的那個口號搬出來:“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陽光普照》:你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什麼?

而琴姐從曉真那裡得知阿豪自殺前一個星期沒上課,她一臉驚訝地說,

“為什麼會這樣?我還是看到他,每天一大早就出門,然後很晚回家。我以為他去上課。”

又如丈夫在山頂對她說,

“我有整整兩個禮拜沒去上班,你很少管我幾點回來,很少問我去哪裡。”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阿豪和阿和,自然也沒有學會“溝通”。

琴姐去看望阿和的時候並把小玉懷孕的事情告訴阿和。後來阿豪告訴阿和後,阿和大聲控訴:“媽已經來了快一萬次了,每次來都好像要講什麼,但什麼都沒有講。”

阿豪說:“你也什麼都沒有講啊。”

可阿豪自己呢,也從不把心事訴諸於口。就像阿豪死後,阿文夢到阿豪,阿文問他,“找我是有什麼事嗎?”阿豪對他說:“就是來看你啊。”阿豪在自殺之前去看了阿和,也只是說:“就是來看你。”就像阿和說的,“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知道他心裡想什麼。”

《陽光普照》:你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什麼?

這個家庭無疑是很多中國式家庭的典型,父母和孩子間缺乏溝通,互相之間誰也不懂誰。縱然有深沉的愛,也都藏在期望、失望之後,親情溝通的枷鎖被牢牢的套在每一個人的身上,誰也逃不開。

小兒子入獄,大兒子自殺,這個家庭面臨崩解,卻無力迴天。我們感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奈,莫名的情緒壓在心口。但出獄後的小兒子卻給這個家帶來了新的救贖。

阿和洗心革面,白天在洗車房工作,晚上在便利店打工,承擔起了做少年父親的責任。和父親的隔閡,也是阿和的一句:“爸,要不要喝飲料。”這是不被阿文承認的兒子跨出了溝通的第一步,也開始讓這個充滿裂痕的家有了繼續維繫的情感。

而阿文發現菜頭在威脅阿和做違法的事後,湊了20萬想讓菜頭離阿和遠一些,但菜頭並沒有答應。這個普通的父親一點辦法也沒有,只有在阿和上班的地方暗中24小時守護。

“你知道我是個駕訓班教練,我不是很聰明,我想幫小孩做點什麼,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辦,沒過多久,菜頭從車子裡出來,他就站在那臺賓利車旁邊,我當時想都沒想,油門一加就衝過去,我的擋風玻璃破了,我下車的時候,菜頭就倒在地上,一動也不動。”

《陽光普照》:你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什麼?

這是一個沒錢沒勢沒多大能力的父親解決麻煩的方式,電影透過這種殘暴手段展現出他的愛與溫暖,讓人唏噓。也許只有把生活撕裂開來,我們才能從中看到關於愛的救贖。然而生活有時並不會給我們這種選擇,多數人還是走著平平淡淡的普通人之路,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愛攤開,把話語掛在嘴,讓充滿陰影的生活照進陽光。


這部電影開始於狂風暴雨的天氣,終於暴雨狂風的人生。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烈日當空無處躲藏的難耐,也看到了靈魂身處的陰暗角落。好與壞、善與惡,既是對照、也是互補。

揹負著自己的枷鎖,有的人渴望陰影,有的人渴望陽光,有的人選擇和解,有的人撐起溫暖。

如論何種選擇,最重要的就是遵循內心。

願你從現在開始,以不自由之身,活出自由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