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陽氣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自由9271


知道什麼是陽氣,才能明白養陽氣的最簡單辦法

《黃帝內經·靈樞》上稱:“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意思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陽氣會逐漸虧耗。 保陽氣,益陰精。

中醫養生康復學理論認為,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但善養生者,又必須寶其精。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 所以說,陽氣是生命的根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長期堅持!

內經素問開篇寫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所謂的養生,就是順應自然做相應的變化,讓生命自然的生長。春夏秋冬,天晴下雨,白天黑夜,嚴寒酷暑一切都是自然的變化,人屬於自然,也要跟著節歷氣候溫差而改變衣食住行,這就是養生。

養陽氣,也不例外,堅持長期的良好生活習慣,少熬夜,飲食節制規律,不讓身體過度勞累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簡單方式,恰恰是就是好的養陽氣的方式。可是真正做的沒多少人,戰勝別人容易,戰勝自己難,自己戰勝自己的人是不多的。

大道至簡!做到好的生活習慣並長期堅持,這是最簡單最徹底最安全的養陽氣方法。



武當山內氣功王元祖


養陽氣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人之生長壯老,皆有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有陽氣為之花。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人的身體狀況,養生,其實就是養陽氣。下面我分享生活中最簡單的養陽氣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太陽

這個天然的陽氣庫,一定要合理利用。古時候人們把陽氣比作天地與太陽的關係,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麼天地都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體的陽氣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浸入。所以善加利用陽光是排寒氣的竅門,借天地宇宙之力驅逐自身的問題,在此就最簡單的方法:曬太陽。


一般曬太陽的時間最好選在上午10--11點之間,此時陽光比較充足,光線也比較柔和,效果最好。曬太陽的時間長短可因人而異,中青年每次1-2小時,老年人也就30分鐘左右即可。



二,睡眠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人養生要睡子午覺,從子午流注來看,子時和午時是膽經和心經運行活躍的時間,也是培補正氣、陽氣的最佳時間。子時就是23點到1點,午時就是11點到1點。


我們可能都有體會,早上起來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了中午精神就開始有些疲勞,這個時候休息一回打個盹,20分鐘到30分鐘即可,就可以培補身體,養固陽氣。



三,功法

督脈乃諸陽之海,意思是人身體的陽氣的通道在督脈,督脈運行的地方就是脊柱這一條,所以鍛鍊督脈是我們養陽氣的最佳方法。


自古就有很多養生的方法,比如站樁、呼吸吐納、易筋、正坐、撞丹田等這些適合體弱之人鍛鍊的方法,練的時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則只補不損,借心靈之力無損身體。


若你身體有了增加,或者身體不弱,想尋找更剛猛的功法強身健體,其實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遺產:易筋十二式、洗髓功等俯拾皆是。



最後再次分享兩種睡覺姿勢養陽氣的小妙招


1、還陽臥

練習時,首先熟練還陽臥,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練習。


方法:身體自然平躺仰臥,胯關節放鬆,兩腿彎曲,小腿向內收,兩腳心相對,腳後跟正對著會陰處,兩手放於小腹處,掌心向著腹部。


擺好姿勢後,微閉眼,心中默唸“虛”字,以鼻吸氣,意想氣聚於小腹處,再滾動到後腰;以嘴呼氣,意想體內的邪氣隨著呼氣排出體外。每晚睡前練習半小時即可。


2、混元臥

還陽臥練習一個月後,再高層次的練習是混元臥。姿勢依舊為仰臥,兩腳心相對,兩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頂的百會穴處。


這個姿勢既能養陽氣又能放鬆頭部,對失眠、神經衰弱有好用處。



通過以上生活中簡單的方法,再結合其他特殊方法練習,能很快使陽氣充盈起來!找回自信,一切好起來!


養髮健康系統知識


我認為最簡單、最廉價的養陽氣方法是冬天多用太陽曬背。

在講原因前,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地方--江蘇省如皋市,它是世界六大長壽鄉之一,90歲以上老人4000多人,80歲老人40000萬多,為全國第一。如皋人的長壽與當地的水土、人文及飲食文化息息相關,他們長壽的秘訣也很多,其中一條就是冬天多太陽曬背。


那麼冬天太陽曬背是什麼目的?對健康有什麼益處?

原來,中醫認為背為陽之陽,如果背部遇冷受涼,則風寒之邪極易通過背部經絡入侵,陽氣受損而導致疾病,年老體弱或久病虛損之人就容易舊病復發,加重病情。另外,正常的肺腑功能都靠陽氣來支持,陽氣充足身體就能抵禦疾病的侵入。

那麼,太陽曬背可以藉助太陽的熱量,讓充足的陽氣趕走盤鋸在背部的陰氣,身體一年四季都會曖和,同時也可以改善陽虛體質、增強人體免疫力。

所以,聰明的如皋人正是利用太陽這個免費資源來補養了陽氣,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他們不但長壽還很少生病,生活質量非常高。這也是我認為冬天多用太陽曬背是最簡單的養陽氣方法的原因。


中西醫林醫生


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養生,其實就是在養陽氣。下面我們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生活中可以升養陽氣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太陽

古人把陽氣比作天地與太陽的關係,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麼天地都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身的陽氣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

太,盛大、洪大的意思。太陽就是天地間最大的陽氣來源。所以善加利用陽光是排寒氣的竅門,借天地宇宙之力驅除自身的病。

二、早晨

早晨是陽氣升發的時候,萬物隨著太陽昇起開始甦醒。早睡可補腎陰,早起晨練可補腎陽。所以身體不大好的人,萬不可跟著別人鍛鍊,更不可晚上鍛鍊,白白損耗陽氣。

當然,若你掌握了一些道家的靜功,那些功法只要身體允許隨時可以練。

前面指的鍛鍊是指我們平時接觸的那種鍛鍊方法—有氧運動。那種運動損耗很大,運動之後要及時培補。並且早晨的太陽光是非常純淨自然的,對體弱的人尤其適合。


三、睡眠

道醫講人養生要睡子午覺,從子午流注來看,子時和午時是膽經和心經運行活躍的時間,也是培補正氣,陽氣的最佳時間。子時就是23點到1點,午時就是11點到1點。

我們大家可能都有體會,早上起來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中午精神就開始有些疲憊了,這個時候休息一回打個小盹,20分鐘到30分鐘即可,睡不著也行,就可以培補身體。


四、夏天

道醫講“冬病夏治”,中午是一天裡陽氣最盛的時候,夏天則是一年四季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

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陽,說曬太陽要流汗,很不舒服。豈不知,流汗是寶啊。尤其對身體積寒很深的人來說,夏天簡直是我們的黃金季節。

夏天屬火,對應五臟屬心。夏天每個人心火都盛,這個時候不用運動也會流汗,而這個汗都是心火逼出來的,排毒的作用最大(這裡的毒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

對於體寒的人來說,夏天也會非常難受,因為體內心火復甦,開始推動寒氣向外走。

所以夏天曬太陽是最好最便捷和天然的方法,若你想排寒氣,每天利用工作學習之餘曬曬太陽,時間因人而異。

這個方法外借太陽之力,內借心火之力,但是每個人心火有限,若覺力不從心,則需要休息了,切忌心急。

還有的人說曬太陽要得皮膚病,其實皮膚病也是排毒的表現。是你的經絡不通,毒素不能隨正常渠道排出,為了不傷及內臟,只好從皮膚出來。

聰明的朋友們可能想到了,夏天可以借心火之力排寒,那我能不能培補心火使得排寒氣更快呢?老話大家都聽過“冬吃蘿蔔夏吃薑”,早晨起來,切兩三片生薑,加紅棗三五個,捏破用水來煮,如果你體質很寒還可以加紅糖(體質很熱則不適宜)。

正如前面所說,早晨陽氣升發,早晨喝姜棗茶幫助身體提升陽氣。

但是下午就不要喝了,從中午開始一天的陽氣開始往下走,至日落完全消失。老話也講“晚上吃薑,如飲砒霜”,當然若你感了風寒需要喝薑湯發汗則不受此限,吃薑培補身體的人則要注意。

想排寒氣的人要注意避寒,尤其是空調為害甚大。你在外面曬了太陽本來要出汗的,一進到屋裡空調一吹,本來用於發汗的心火馬上轉去防寒,本來要排出來的寒氣又被逼了回去,這個時候如果吹了空調,寒氣反而會走得更深。

五、寒氣向外走的渠道

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明明外面很熱,卻感覺身體某個部位很涼,明明沒有風吹卻覺得涼嗖嗖的。不要怕,這就是排寒氣的表現,另外還有幾個排寒氣的渠道,都是大家熟悉的,打噴嚏,打嗝,流汗,大小二便……

不要小看這些生理現象,都是人護衛自身的法寶,比任何靈丹妙藥都要好。其實吃藥也無非是輔助身體排病,排病的是身體而不是藥。

留心觀察一下自己,你有多久沒有打嗝了?


六、艾灸

有些人寒氣累積了十幾年,厚厚的壘在背部。夏天外邊的太陽曬不進,裡面的心火頂不出。這種體質叫做“冰包火”,這個時候就要再艾灸。

艾灸是通過給身體一定部位強制性的輸入熱能,臨時提高人體局部溫度,從而使人體局部增強免疫力和新陳代謝,達到療養局部影響全身的作用。把氣血灸活了,再借助天時與自身之力,則寒氣可排。


七、功法

道醫講督脈乃諸陽之海,意思是人身體的陽氣的通道在督脈,督脈運行的地方就是脊柱這一條。所以鍛鍊督脈是我們培補陽氣的最佳方法。

中國自古就有很多養生排病的方法,比如站樁、正坐、金雞獨立、撞丹田等這些都是適合體弱之人的鍛鍊方法,練的時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則只補不損,借心靈之力無損身體。

這些都是適合體弱之人的鍛鍊方法,練的時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則只補不損,借心靈之力無損身體。

若你的體質有了增強,或者本身體質不弱。想尋找更剛猛的功法強身健體,其實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遺產。《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易筋經》俯拾皆是。

八、心靈的陽光

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那麼我們自己身體裡有沒有太陽呢?有的,就是自信心。為什麼我們說人要挺直脊樑呢,現在大家知道了,脊樑就是督脈,脊樑挺的直就是一身正氣的表現。

希望有緣人都能找到自己心靈的陽光,找回自我,重拾自信。

九、睡覺補陽氣

如果您經常感到手腳冰涼、腰背發冷,這是由於腎陽不足所引起的。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門,如果腎陽虛衰,溫煦人體的功能下降,就會出現以上症狀。教你兩招讓你陽氣十足。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說到底,睡眠是補腎良藥!人們在勞動、工作、學習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飲食來補償外,還需要靠睡眠來補償。古人有“服藥百裹,不如獨臥”的說法,意思就是安穩地睡個好覺勝過服補藥。

一個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好,往往會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渙散、頭痛、眩暈、肌肉痠痛,甚感疲勞。一個人如果長期缺乏睡眠,處於過度勞倦的狀態中,機體就會產生耗氣傷血的病理變化,損及五臟。

心勞則血損、肝勞則神損、脾勞則食損、肺勞則氣損、腎勞則精損,進而為許多疾病埋下禍根。

如果每天子時(相當於晚上11點—次日凌晨1點)前不睡覺,看病時很多老中醫就會說:“不給你治了。”其實不是不給治,而是治不好了。

長年熬夜的人,無論男女,直接傷肝,日久傷腎,逐步造成身體氣血雙虧,每天照鏡子時會覺得臉色灰土一片。

這時候就是天天營養品,天天鍛鍊身體,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帶來的傷害。

因此,早起沒關係,但晚睡絕對不行。許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習慣,這往往容易傷肝傷精傷膽。這樣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鬱,快樂的時候不多(肺氣也受影響,長期得不到有效宣發的原因)。

還有的人認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補回來,其實根本補不回來,要麼睡不著,要麼睡不夠,即使感覺補過來了,其實身體氣血已經損傷大半了。

兩種睡覺姿勢有補腎奇效

1、還陽臥

練習時,首先熟練還陽臥功法,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練習。

方法:身體自然平躺仰臥,胯關節放鬆,兩腿彎曲,小腿向內收,兩腳心相對,腳後跟正對著會陰處,兩手心放於小腹處,掌心向著腹部。

擺好姿勢後,微閉眼,心中默唸「虛」字,以鼻吸氣,意想氣聚於小腹處,再滾動到後腰;以嘴呼氣,意想體內的邪氣隨著呼氣排出體外。每晚睡前練習半小時。

2、混元臥

還陽臥練習一個月後,再高層次的練法是混元臥。姿勢依舊為仰臥,兩腳心相對,兩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頂的百會穴處。

這個姿勢既能補腎氣又可放鬆頭部,對失眠、神經衰弱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通過練習還陽臥、混元臥,可很快使陽氣充盈起來!


女王朱瓊


養陽氣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陽氣是我們人體十分重要的東西,陽氣不足的人通暢會表現為虛寒怕冷,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疲乏等的,中醫將其稱之為:陽氣不足。


為什麼說冬病夏治,冬病就會在冬天容易發的病,這些病的易發人群多是虛寒性體質,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火力”。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季節是我們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陽虛體質在這個時候更要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

那麼養陽氣有什麼特別好的方法嗎?

(1)動則生陽


運動可以昇陽氣,現在的上班族都是久坐黨,這樣的工作條件再加上每天待在空調房,很多都有陽氣不足的情況,建議週末或者平時下班多步行,平時多做一些運動,出一出汗水,好處多多。老年人建議做一做太極,八段錦等。

(2)夏天早上一杯姜棗茶

天熱之後本身脾胃就容易虛弱,提前服用姜棗茶可以補補脾胃,同時生薑尤其是老薑有祛寒驅趕病邪的作用,大棗又可以保護我們的腸胃,還可以補充體內之陽氣以溫中,又可以助陽氣發散來排寒,這樣一個夏天就可以把身體的病邪驅趕出去了。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分享養脾乾貨!


脾胃範兒


與自然界的變化相同,人在春夏兩季,耗費的陽氣最多,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強調養陽了。

注意:春天做這3件事會損傷陽氣

1、露腳踝

寒涼之氣從外露的腳踝進入人體經絡及關節,影響健康。

“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循環慢,足踝部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溫性差,如果不注意踝關節的保暖,經過此處的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都會受到寒邪的影響,進而影響全身氣血運行。

2、露腰臍

腰部為“帶脈”所行之處,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如果這個部位外露,春季早晚時分的寒涼之氣會由此入侵體內,損傷陽氣,尤其是腎陽。

肚臍又稱“神闕”,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也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較為薄弱的部位,如不加以護衛,受到冷的刺激,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給病菌機會興風作浪,引發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3、晚間運動

天氣漸暖,老年人晚上跳廣場舞的時間會延長,都市年輕人又流行夜跑、晚上去健身房。

從中醫角度上講,下午為陽中之陰,人體生物鐘節律多處於下降期,此時鍛鍊更為合適;夜晚屬於陰中之陰,鍛鍊時毛孔張開,容易感受寒涼之氣而傷身。

4個表現說明你陽氣不足

1、怕冷

陽氣不足的人最典型的一個表現就是在生活中特別怕冷,即使是在天氣沒有那麼冷的時候,還會穿得特別厚。

且經常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日常的飲水量相對來說比較少,因為他們很少會感覺到口渴。

2、容易生病

上面也說了,陽氣充足與否直接和健康是掛鉤的。陽氣不足的人在生活中會經常生病,特別是病毒性感冒流行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感冒。

這是因為陽氣不足的人相對來說身體的免疫力比較差,面對病菌入侵的時候,身體的防禦機制無法抵抗,自然就會感冒生病了。

3、腹瀉腹痛

在日常很容易會出現腹瀉、腹痛的現象,且出現便溏現象。

很多陽氣不足的人都同時伴隨著一些慢性的腸道疾病,特別是在熬夜或者是吃了一些寒性的食物之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有時候甚至會在排洩物裡出現未消化的食物。

4、臉色蒼白

看一個人的臉色,也可以看出他的陽氣是否充足。

陽氣充足的人多數都是面色紅潤有光澤的,反之陽氣不足的人則多數都面色蒼白、無光澤,有些人還會伴隨著臉色發暗的現象。

春天養陽,曬一處,食二物,按三處,護住陽氣少生病!

曬一處——曬後背

曬太陽,是補陽氣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從補陽和養陽的角度說,曬太陽,最合適的位置是後背的督脈,因為,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

所以,曬後背,讓督脈有比較高的溫度,對養護陽氣都是有幫助的。

曬後背,可以選擇,上午9點至10點,這一時段陽光中的紫外線偏低,能使人感到溫暖柔和。

也可以選擇,在傍晚夕陽快落山之前,此時,陽光溫和,並不是十分炎熱,最適合曬曬後背。

曬後背的時間,在40-60分鐘左右為宜,出少量汗、微微睏倦效果最佳。

曬太陽時,要讓自己安靜、定神,找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靜靜地曬,或者聽些典雅的音樂。

食二物——栗子、秀芝粉

1、栗子

栗子被稱為“腎果”,是溫補腎陽最好的果仁食物。

栗子性溫,入腎經,能補腎健脾、強身壯骨,它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堅果那樣富含油脂,最適合進補。

此外,栗子還可用於因脾胃虛寒,或腎陽虧虛,或脾腎陽虛所致之腹瀉。

可以用栗子3-5顆,和性溫的糯米一起熬粥,晚上喝上暖暖的一碗,有很好的驅寒暖身作用。

2、秀芝粉

秀芝是靈芝的一種,因多糖和三萜等有效成分含量高而著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補益陽氣、固本扶元的佳品。

很多大病初癒的人,用秀芝強身健體,可見它固本扶元的作用。其補陽益陽的功效也是被中醫廣泛認可的,尤其在補腎陽方面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同時也能起到壯陽的作用。

將秀芝破壁,得到的秀芝粉更易被人體吸收,發揮的功效也更好。

秀芝粉是補陽非常好的選擇。它不僅可以幫助男人補陽,還可緩解陽氣不足導致的虛勞等症。

每天飲用,對治療失眠也有很大的療效,既能改善睡眠,又能使神疲、乏力現象明顯改善。

按三處——氣海穴、湧泉穴、神闕穴

按氣海穴,補氣血

氣海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延年益壽之功。

【位置】前部腹部的正中線,肚臍往下1.5寸,即兩橫指的位置。

【方法】按揉氣海穴,或者用筷子、筆等,按壓住穴位,來回旋轉刺激穴位,每次3—5分鐘,即可。

按湧泉穴,振奮陽氣

腎為生命之本,是陽氣的升發之處,湧泉是振奮陽氣的一個要穴。

【位置】前腳底板左右兩塊肌肉交匯點,明顯凹陷的位置。

【方法】用手揉湧泉穴,每次3—5分鐘。

按神闕穴,生命之根

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是人體珍奇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

【位置】肚臍正中。

【方法】平躺,全身放鬆,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順時針方向由小圈到大圈,然後,逆時針方向,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準。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檸小檬要瘦到難以置信


陽氣即正氣,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因此,養陽氣就是養命。

養陽氣可以從飲食、運動、起居、情緒等調理:

一、飲食

1、忌暴飲暴食

任何食物攝入體內都由脾胃來消化吸收,這個過程需要消耗脾陽。

暴飲暴食會增強脾胃負擔,使脾胃虛弱,水谷精微的吸收會減少,提供生命活動的能量會減少,容易出現陽虛。

2、忌冷飲、生冷食物

冷飲和生冷食物和體溫有溫度差,入口把寒氣帶入身體,會消耗體內陽氣。

3、少吃清熱解毒類藥物或涼茶

大家應該都有過上火的經歷,如口腔潰瘍、便秘、痔瘡等,讓人痛苦不堪。

很多人會買清熱解毒藥或喝涼茶來降火。

過度降火使陽氣消耗,引起陽氣不足。

4、少吃西藥

西藥屬化學合成製劑,大多數性寒,經常吃會影響人體陽氣。

二、適量運動

中醫認為:動則生陽。現代人大多久坐少動,容易體寒。

每週抽2至3天運動30分鐘至1小時,可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昇陽。

但不建議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容易出太多汗,而氣隨汗脫。

以運動微微出汗最佳。

三、充足的睡眠

自然界也分陰陽,白天為陽,適合運動、工作可助昇陽;晚上屬陰,適合靜養以幫助養陰藏陽。

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是肝臟解毒、修復的好時機,這個點適合睡眠。

因為,臥則血歸於肝,肝藏血,肝好氣血就足,氣血足身體陽氣自然就足。

因此,少熬夜是養陽氣的最簡單方法之一。

四、情緒

凡是向上的、積極的、陽光的屬陽,消極的、向下的、陰暗的屬陰。

保持陽光、正能量、快樂的心態可助提升陽氣。

五、曬太陽

太陽為陽,月亮為陰。

太陽為自然界的真陽,經常曬太陽是補陽氣最簡單又管用的方法。

特別是冬天,曬頭和背部更佳。

因為頭為諸陽之會,背上有人體最大的陽經(膀胱經),經常曬頭和背,可藉助自然界的真陽,激發體內的陽氣。





琴姐聊健康


知道什麼是陽氣,才能明白養陽氣的最簡單辦法

《黃帝內經·靈樞》上稱:“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意思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陽氣會逐漸虧耗。 保陽氣,益陰精。

中醫養生康復學理論認為,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但善養生者,又必須寶其精。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 所以說,陽氣是生命的根本。

什麼是陽氣呢?

陽氣是受於父母的先天之氣和後天的呼吸之氣及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之氣結合而成的。它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

因此,陽氣也就是真氣,也稱元氣。

以上是中醫典籍、中醫養生對陽氣的解釋。

中醫根本不知道陽氣是什麼!

父母的先天之氣到底是什麼?呼吸之氣到底是什麼?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之氣又是什麼?中醫始終不能給出明確定義。

儘管中醫理論上知道吸進去的是“清氣”,但清氣成分是什麼?中醫一無所知。

中醫所說的清氣,就是空氣。空氣由十三種其他氣體構成。現代科學早已查明空氣的成分構成如下:

其中,78.08%氮氣、氧氣20.95%、惰性氣體(稀有氣體):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等佔0.93%;二氧化碳(CO2)佔0.03%;還有臭氧(O3);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以及水蒸氣和其他氣體與雜質約佔0.03%。 中醫對此一無所知。

從中醫陰陽理論和中醫養生理論,連最常見的空氣是什麼都沒有弄清楚,更不用說陽氣到底是什麼啦?所謂陽氣,只不過是中醫捏造出來的一個概念罷了!

愉快工作,開心生活是養陽氣最簡單方法!

不知道什麼是陽氣,怎麼養?

其實,那些所謂養生的理論大多不能自圓其說;那些養生的商家大多都是自覺不自覺騙錢的生意人。

該吃吃,該喝喝,適量運動,愉悅身心,是養陽氣的最簡單最可行的方法。任其自然,才是真正的自然養生。


三月森林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終日號而不嗄"。何者?

如果能懂得這兩句話,就離懂中醫不遠了。

說的是小孩一降生,天生的有吸吮奶水的能力;天生有抓握的能力,如果膽大的話,讓他抓住你的手指,可以把他提起來;小孩孩還有天生的朘作之事,他的小雞雞會堅強的站起來;他們成天號哭但嗓子不會嘶啞。這些都是為什麼呢?

陽氣也,元氣也,和氣也。

元氣,通常指先天之氣,生於腎,當腎元耗盡便會撒手人寰。握固指元氣足,握松元氣損。

陽氣,指陽剛之氣,有的阮小二,恐怕就是陽氣損,陰氣盛所致。

後天之氣,是指水谷之氣。天地藏精氣於五谷,五穀藏精氣於五髒,水谷之氣為脾胃運化之氣。其他之氣不再贅述。

氣是什麼,中醫之氣除了呼吸之氣外,重在力氣,也就是勁!換成今天的話叫作能量。也可看作器官體現出的活力、光澤、功能。

陽氣,可視作朝氣蓬勃,幹勁十足,活靈活現,欣欣向榮。與心動力關係密切,與五臟六腑的協調暢達均有關係。

所以,養陽,一是心情舒暢,氣機條達。對養生均有50%以上功用。二是運動。運動可對各臟器良好的刺激,使之興奮而調和,陽自然而生。三是飲食養陽。春天多吃一些蔬菜,蔬菜多數生機勃勃,對養陽有利。四是可在醫生指導下吃一些補陽的東東。


山神001


養陽氣最簡單的方法是正確飲食。

首先要明確何為陽氣,陽氣即上升之氣,氣能上升是一定的能量作用的體現。在地球上空氣上升是太陽加熱的體現,水汽加熱上升成雲,空氣加熱上升成風。空氣中氮氣佔78%,氧氣佔21%,餘下多種氣體僅點1%,可忽略不計。氮氣的容重比氧氣輕,上浮能力比氧氣強,氮氣在常溫下不與它物發生化合反應,而氧氣極易與它物化合生成氧化物而沉澱。二者相比氮氣為陽氣,氧氣為陰氣。所以陽氣之中必有無形的能量,陽氣上升為天氣,陰氣下降為地氣。為此在易傳中說:輕清上浮之氣以成化萬物之能,重濁下墜之氣以成生萬物之質。所以陽氣是能量的代名詞,陰氣是物質的代名詞。在生命學研究中陰陽是特定的,陽是氣是能,陰是形是質。

陽能和陰質二者是形影相隨,只因能和質所佔比例的不同在人的視覺中呈現的象不同。能佔的比例大於質就是氣態,質佔的比例大於能就是液態或固態。獨陽不生,孤陰不長。在六合之內所有的生命體都是陽能的有序之變促使陰質發生形變或者質變而生壯老死。人有兩死無兩生,陰質、陽能缺一就會死亡,缺陰質死時躁動不安,張嘴不合眼;缺陽能死時平穩安然,象長眠之象。

從上所述我們可明確得知,陽氣是天空中(氣交之中)的氮氣,它承載著四季太陽的熱能,有六種不同的溫度;溫熱暑燥涼寒。即天之六氣,不包括氧氣。所以巜生氣通天論》中雲:“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又云:“陽氣者,若天與曰,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內經中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人不僅以食為天,也以食氣為本。地之五味要食,天之五氣也要服。據此古聖人制定了華夏獨自飲食法則,這是人類歷上最早最完善的飲食法則。“毒藥改邪,五穀為養,五果(可代糧的乾果)為助,五畜(高蛋白質肉魚蛋)為益,五蔬(應季菜、根莖)為充,氣味合而服之,補精益氣。”

古聖人認為大自然所產一切植物均含四性五味,因為在它們的生長期內承接了太陽日照大地潤養,它們是天地合氣之物,禸含陽能陰質。成熟時季節不同,所含的陰質和陽能就不同。為此出現性味太偏和平和之分,古人將太偏者稱為藥,將平和者稱為食,藥食同源。藥不是用來補,是攻邪糾偏。食是用來補的,少食或過食某一類食材,可能會引發身體內多或少某一類營養,但可改變生活習性糾正過來,不能用藥補,中醫用藥是中疾即停,再用食補。此即三分治,七分養。

法則第一句是“毒藥攻邪”,人生在自然中難免會受寒邪,就用“姜蔥蒜椒或桂皮八角”等驅寒之藥,通過發汗將寒邪發散出去。是藥三分毒,所以古人將藥統稱“毒藥”,以此警示人們不可濫用藥,內經中僅十三個簡易藥方,古人不濫用毒藥,主要是食養和刺絡脈穴位調氣機。看今朝離道遠矣!

法則第六句“氣味合而服之,補精益氣”。這是飲食法則的精髓,是華夏氣觀念的精準表達,是陰質陽能的完美結合。是各民族所沒明確規定的飲食理念“氣味合而服之”。每一個張嘴飲食的人,首先進入口腔內的就是大氣,然後才是食水,齒嚼舌拌就是把氣食水充分攪勻,在三者混合中,大氣中的氧氣與它物氧化耗盡,只剩下氮氣,(氮氣是陽性之氣入陽明大腸和,氧氣是陰性之氣,入太陰肺),在大腸袋收縮時,壓縮氮氣透出大腸,並攜帶出水谷之精微成為衛氣。衛氣是悍疾的熱氣,是人體內的陽氣,也是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的真氣,衛氣內含陰質陽能。大腸袋在產出衛氣的同時,水谷之精微被大腸壁內的靜脈所吸收成為營血(靜脈血),衛氣營血異名同源,營血為精,衛氣為氣。天之氣地之味和上善的水,由口腔經胃和小腸,到達大腸後完成了“氣味合而服之,補精益氣”的使命。

粥品為天下第一補品,不僅是原料的豐富和軟爛易消化,主要是符合了華夏的飲食法則。伊尹成為商朝三代權相,成為藥膳和湯藥的始祖,歸功於他煲湯的高超技能。有病七分養,飲食的主要種類就是粥類湯品,藥膳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增補體內陽氣除飲食之外,還有依“氣味合而服之”之理,上古先人發明的“服天氣咽津液”之術數。《素問.刺法論》中雲:“所有自來腎有久病者,所以寅時面向南,淨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嚥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餌舌下津令無數”。寅時是三陽開泰之時,地氣受左方傳過來的地熱大量昇天,地氣是淨潔的氮氣,此時引頸嚥氣順之,就是大量引氮氣入大腸。餌舌下津令無數,即吞嚥大量的唾液。唾液是水谷之精微。天之氣和水谷之精微共入大腸,必然產出營血和衛氣。氣味合服,補精益氣。

補體內陽性衛氣,最簡單的方法是正確執行華夏的飲食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