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市教科局戰“疫”事、聚合力、凝大愛

戰“疫”眾志成城,社會責任義舉和大愛故事依然在延續。華陰市教科局黨委以抓疫情防控不放鬆、抓在線教育強統籌、抓延遲入學早研判為抓手,不斷探索特殊時期現代化教學模式,適度拓展教育教學內容,創新居家學習方式,使教師工作生活和學生學習教育兩不誤,做到忙而不亂、分而不散、延而不松,為不斷提升在線教育教學質量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

華陰市教科局戰“疫”事、聚合力、凝大愛

持之以恆,因戰“疫”而堅守

連降!清零!各地戰“疫”總攻佳音不斷。曙光在眼前,但風險依然很大。教科局黨委始終戰“疫”防控和線上教學作為當前重大工作來落實,繼續做好機關管理、社區聯防聯控、在線教學監管,疫情防控工作實現了當前教學和復學規劃同步走,做好“兩手抓兩不誤”。

戰“疫”精神抽穗拔節在成長

同學們,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請結合“疫情時刻”的見聞,參照語文課上讀過的名句或名著,選用敘述、議論、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以“今天,我才讀懂了語文課上學過的......”為題,完成一段不少於100字的感悟。這是華嶽初中教師劉紅紅一單“線上”語文作業,這單作業同學們也給出了精彩的答卷,有的寫到了鍾南山、李蘭娟,說他們是國之柱石;有的寫到了“入則無法家弼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崇敬再塑生命的人………線上作業雖沒有教科書式的啟迪和說教,確因用心、恰當的設計而更有溫度,更有理性的教育力量。

華嶽初中、華山中心小學、太華中心小學等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以愛為名、致敬英雄”戰“疫”詩文徵集活動,孩子們把靈感與想象融進筆端,唱出一曲曲動人的童謠,表達了對祖國的深深的愛和對奮戰在“疫”線工作人員的無比崇敬。

華山中學黨員教師李博、祖姣合力創作並朗誦的《中國脊樑》發表於《渭南日報·教育週刊》,向全市人民傳遞了對戰"疫"英雄的敬意、對戰勝疫情的信心。黨員教師趙亮的詩朗誦《2020,十四億中國人共同承諾》鼓舞戰"疫"鬥志,增添戰"疫"精神動力。

華嶽小學副校長田朋波和他的同事,共同完成手繪“戰疫情,心防護”健康導圖。旨在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通過防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為戰“疫”時期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組織學生觀看《同上一堂課•主題班會》直播節目,學生們坐姿端正,神情專注,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向戰疫一線的英雄們致敬,向偉大的祖國致敬。一節特殊的直播班會課,讓同學們感受一線戰“疫”勇士的艱辛,眼前的靜好歲月,只不過有在負重前行。自己雖“宅”在家中,應調適心態、自主學習、獲得成長。

城關小學組織全體少先隊員通過不同形式,參與這場特殊的戰“疫”。一、二年級選擇疫情期間的一幅圖片“寫出心裡話”;三年級表達對醫護人員深深地敬意和謝意,寫一封感謝信“傳遞最真情”;四年級寫一封倡議書,呼籲班級師生、小區居民行動起來,“小手拉大手”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獻計獻策;五年級繪畫“最美身影”、創作抗疫小詩;六年級瞭解疫情動態,製作成情統計圖(表),開展“疫情我關注”,讓學生們從小樹立家國情懷,學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董玉凡、楊海燕、王玉玉、上官聰敏等老師以深情地筆觸,生動的分享線上課堂的“主播”故事。他們體會到雖不能在教室裡和學生面對面,但孩子們依然聽得認真專注,在線教學充滿新奇與挑戰,這次新的突破本身就是教育創新的有益嘗試。

各學校都組織班主任和學生相約線上,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網絡主題班會,助力武漢,加油中國。通過心裡話小詩、感謝信、倡議書、繪畫等多種方式,表達了對醫護工作者的崇敬,感受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的科技硬核力量。

一名“宅”家大學生趙語辰將製作好的“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等10餘幅科普漫畫發佈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短短一天時間,轉發和點贊人數超過5000餘人次。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肯定後,趙語辰又組織聯繫自己的同學,與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創作出更多的科普漫畫,讓更多的群眾學習到科學戰“疫”的理念和知識。

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教科局戰“疫”時上下一盤棋,全員共赴戰,在疫情群防群控和戰“疫”保學兩個戰場贏得有利戰績,為延時開學工作做好各項準備。(張冬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