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小學起,經常被老師說上課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我該怎麼辦?

孩子注意力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研究發現,2-3歲時,孩子能夠專注的時間是10分鐘;5-7歲時是15分鐘;7-10歲是20分鐘;10-12歲是25分鐘;到了13歲以後是30分鐘。注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的,跟家庭氛圍、日常生活習慣、孩子心理狀態等因素關係密切。

原因分析:1、父母或家人對孩子過度保護,比如不讓孩子自己爬,自己嘗試吃飯或自己走路等,剝奪和違背孩子自然發展的規律,導致孩子沒有形成自己做事情的意識。2、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和孩子說話、吃東西、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專心玩玩具時,生硬地讓孩子停止、收玩具等等類似的行為,打斷孩子做專注做事情的連續性; 3、很多孩子被評價為“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著急焦慮,給孩子講道理、批評、打罵孩子,導致孩子逐漸地產生自卑感,注意力水平惡性循環。

家長可以這樣做:1、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平和的情緒和心境。使孩子的大腦中負責思維、決策的高級腦區正常運行,孩子的注意力自然會集中到思考問題上。2、孩子在探索學習和玩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困難,這時家長要積極回應、認可、啟發孩子,並和一起探索和思考,孩子就可以就某個點更深入去摸索和前進,會讓孩子關注的深度更好。3、和孩子一起設置一個合理的時間範圍,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孩子自己準備學習用具,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參與家庭勞動等活動,當孩子有自己可以掌控時間,安排各項事務時,他會很有信心做好。4、當孩子對要做的事情沒興趣、任務難度大事,引導孩子將任務拆分成一個個小任務,理清思路,逐個完成,變定時為定量,當孩子感覺自己能勝任的時候,注意力更集中、更積極地去完成。

您還需注意的是:注意力包含幾個不同的維度,比如注意力的選擇性、持久性、廣度、多任務中注意力的轉移和分配等; 而根據注意力作用的對象特點 ,注意力還可以分為聽覺注意、視覺注意等。所以家長不要片面地評價孩子,不要苛刻地要求孩子,讓孩子不知所措,除了損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沒有任何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