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母編隊中,驅逐艦能否搭載直升機還重要嗎?

自立124


簡單的回答,驅逐艦搭載直升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論是否是在航母編隊。

針對問題,首先我們要清楚,航母搭載直升機的用途,主要是預警、救援、反潛。但是,航母的主要裝備是艦載戰鬥機。艦載戰鬥機的數量和質量,是一艘航母戰鬥力的主要體現。航母的甲板面積、機庫面積都有限。搭載過多的直升機,必然會影響到艦載戰鬥機的搭載。同時,直升機起降作業和戰鬥機起降作業,是不好同時進行的。

驅逐艦搭載的直升機主要是反潛、超視距中繼、預警。航母編隊中,驅逐艦搭載的直升機,可以適當減少航母自身搭載直升機數量。在有些情況下,也可以保證不影響航母艦載機起降,更好的提高編隊戰鬥力和作戰效率。


微塵微輕


在現代化航母編隊中,除了航母這一核心裝備外,通常會配備數艘水面戰艦,比如驅逐艦、護衛艦、巡洋艦等,還會有水下潛艇在附近巡邏。對於航母戰鬥群來說,重要任務之一是反潛作戰,這也關乎航母的安全。在反潛裝備中,除了各種聲吶系統外,反潛直升機也是非常重要的裝備。一般來說,航母本身會攜帶多架直升機,除了運輸直升機、通用直升機、預警直升機外,還有反潛直升機。驅逐艦等水面戰艦也會搭載一到兩架直升機。那麼,在航母編隊中,這些驅逐艦等是否不用搭載直升機了呢?

在人們印象中,航母編隊通常會結伴而行。其實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為了隱匿行蹤,航母會和其他戰艦分開行駛,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會匯合。航母和其他戰艦的距離近的話有幾十海里,遠的話甚至有數百海里。因此,驅逐艦等戰艦也要搭載直升機執行任務,而不能只靠航母搭載的直升機。下面以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搭載的SH-60B直升機為例,說明一下它的基本性能和作戰用途。

SH-60B直升機搭載兩臺通用電氣T700-GE-401C渦軸發動機,任務持續時間3.5至6小時。SH-60B直升機擁有三個武器點,包括兩個MK-46/50魚雷發射器,還可以攜帶一枚AGM-119B“企鵝”空對地導彈。SH-60B直升機配備有雷達、電子支援措施(ESM)、全球定位系統(GPS)、聲學傳感、機載任務和聲學處理器,以及一個安全、專用、高速的數據鏈。它的機身具有防腐蝕能力,安裝了一個緊急浮選系統、一個救援提升機和一個6000磅的外部貨鉤。

SH-60B直升機的主要任務包括水下作戰(USW)、反水面作戰(ASUW)、反艦監視和瞄準(助理),以及垂直補給和通信中繼等。它可以對潛艇和水面艦艇進行全天候探測、分類、定位和攔截,從而將艦艇的交戰範圍擴大100海里或更多。由於配備了前視紅外(FLIR)系統,因此該直升機可以進行全天候作戰。SH-60B直升機的所有設備都被連入一箇中央戰術計算機,所有信息都通過高速數字無線電信號傳回到母艦,擴展了艦艇的傳感器、戰術控制和攻擊能力,同時最小化了反攻或被敵人發現的風險。

在美國航母編隊中,雖然航母本身的搭載能力很強,擁有多種型號的直升機,但是驅逐艦和巡洋艦等護航戰艦也需要自身的直升機,因為它不可能依賴航母直升機。在關鍵時候,還是需要憑藉自身的力量來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也能夠更好地為整個航母編隊服務。


老豆說軍武


驅逐艦是現代海軍水面艦艇中的主力艦種,與二戰及之前的驅逐艦不同的是,現代驅逐艦的噸位、功能和配置早已不侷限於“驅逐”敵艦、潛艇的認為範疇,而是能夠執行防空、反艦、反潛、航母護航甚至艦隊指揮的綜合性作戰艦艇。建造直升機是現代驅逐艦的標配之一

目前,各海軍強國的主力驅逐艦噸位基本上都在6000噸以上,裝備數十具垂直髮射管、艦炮、魚雷發射管以及1-2架艦載直升機等,具有極強的戰鬥力。因此,在以航母為核心的戰鬥群中,驅逐艦是編隊的護航主力,驅逐艦搭載的艦載直升機並不會因為航母攜帶大量戰機顯得多餘,相反,驅逐艦艦載直升機也是保障航母編隊安全比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各海軍強國主力驅逐艦均搭載1-2架直升機

以當前最具代表型的美國大型核動力航母編隊為例,其護航艦艇中一般會包括2-4艘“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以及1-2艘“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二者均可搭載2架SH-60“海鷹”反潛直升機。美國現役的10艘“尼米茲級“和1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均為10萬噸級大型航母,不僅可以搭載60架左右的固定翼戰鬥機,還可以搭載20-30架各種型號的艦載直升機。從功能上來說,航母上的艦載直升機確實可以覆蓋護航驅逐艦上的艦載直升機,但是,由於艦載直升機的作戰範圍一般在母艦100海里以內,且航母起降直升機會影響到艦載戰鬥機的起降。一旦護航驅逐艦遠離航母或者艦載戰鬥機需要持續起降,航母上的直升機可能無法及時響應,因此,護航驅逐艦搭載自己的直升機是十分必要的。

航母不僅搭載艦載戰鬥機,也搭載大量艦載直升機,功能與驅逐艦上的直升機類似美國在航母應用反面最有話語權

當然,也確實存在一些航母護航驅逐艦沒有搭載直升機,“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作為美國航母編隊中的絕對主力,其早期型號沒有設計直升機庫,包括21艘FlightⅠ/ⅠA和7艘FlightII型共38艘,雖然沒有直升機庫,但是這些早期型號都設計有直升機起降甲板,這也是考慮必要時需要直升機用於反潛或者補給等。也是由於在使用中發現存在的不便,在後續FlightIIA(計劃建造34艘)中增加了直升機庫,可以搭載2架SH-60B“海鷹“多用途直升機,“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設計演進其實就是護航驅逐艦有無必要搭載直升機的最好答案。阿利伯克級早期型號未設置直升機機庫

阿利伯克級後期型號增加了2個直升機庫


威吶解析


在航母編隊中,驅逐艦能否搭載直升機,我認為還是很重要的,雖然航母甲板上也會配備一定的艦載直升機用於反潛 救援 運輸等任務,但並不能完全取代驅逐艦上的艦載直升機!

首先,目前世界主流的驅逐艦 護衛艦都會搭載1-2架的艦載直升機,哪怕排水量只有1400多噸的056型輕型護衛艦都設有直升機起降平臺,就是為了增加艦艇的搜索 反潛功能,一艘驅逐艦不可能一直處於航母編隊之中,一旦脫離編隊執行其他海域作戰任務,沒有艦載直升機,會大大影響作戰效能

其次,航母作戰群並不是我們在新聞圖片中看到的那樣,所有的驅逐艦 護衛艦 補給艦緊緊的簇擁在航母周圍,而是部署在離航母十幾海里甚至幾十海里的距離上,形成縱深上百公里的防禦圈,在遠離航母的情況下,就很難指望航母上的艦載直升機提供輔助反潛 搜索等作戰了,因此還是得靠自身攜帶的艦載直升機!

最後,航母編隊中的驅逐艦不是想不想搭載直升機的問題,而是通用驅逐艦都被設計搭載直升機,總不能再花大量財力去專門為航母設計一款不搭載直升機的驅逐艦吧


冬雨AK


雖然航母可以搭載比較多的直升機,但是艦載直升機作業範圍有限,從航母上起飛的艦載直升機,作戰半徑一般也就是200-300千米,主要是在航母附近空域活動,而驅逐艦位於航母編隊的外側,有時距離航母100-200千米,在這個距離上,艦載直升機的停留時間有限。



彈射起飛的航母,雖然可以搭載固定翼反潛機,可是數量有限,畢竟航母以作戰飛機為主,它的航程也不如岸基飛機,即使是固定翼反潛機從航母上出動,也不如從外圍艦艇上出動直升機快捷。



另外一方面,正是由於驅逐艦位於編隊外側,它更是要強化自身的多任務能力,來襲的敵方空中、水面、水下兵力,都要先過它這關,沒有艦載直升機,驅逐艦的反潛能力就大打折扣,輕則貽誤戰機,讓敵方潛艇逃脫,重則編隊遭受打擊。


除了反潛等作戰任務之外,直升機在海上搜救、警戒、運輸等方面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距離驅逐艦50千米外有1名落水人員,從航母上起飛的直升機需要飛行1個多小時,而從就近的驅逐艦上起飛,直升機只需要10來分鐘。

在航母編隊中,還可以得到航母的庇護,但很多時候,驅逐艦等水面艦艇要在沒有岸基飛機和航母的保護下“自力更生”,艦載直升機就成了僅有的空中力量,有了艦載直升機,遠洋行動就多了幾分自信。


止水興波


目前,主流海軍國家的驅逐艦、護衛艦中,都搭載有1-2架直升機,能遂行反海盜、海上搜救、執行補給,甚至進行反艦導彈超視距作戰的中繼制導,有的直升機本身也能攜帶空艦導彈,執行中近距離的反艦作戰。當然,對於艦載直升機來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遂行航空反潛,對於海軍艦隊來說,除了防空、反艦、對岸作戰以外,反潛也是其非常重要的任務。
直升機,能隨搭載的驅逐艦、護衛艦等水面艦艇出海,在海面上空懸停,適用吊放式聲納探測潛艇,一旦探測到水面潛艇的蹤跡,可以直接投擲隨機攜帶的魚雷、深水炸彈等,對潛艇實施攻擊。同時反潛直升機,也能通過機上的數據鏈,將探測到的水下潛艇的信息,告知搭載直升機的水面艦艇,由水面艦艇發射魚雷、反潛火箭深彈,或是發射遠程反潛導彈,對水下的潛艇發起猛烈的攻擊。由於艦載直升機的速度,要比水面艦艇和潛艇要快許多,能在較短時間內探測較大的海域,且機動性能好反應快、能對探測到的潛艇實施突然攻擊,本身又不易被潛艇發現和攻擊,是海軍水面艦艇反潛最主要的手段。
航母,是以編隊的形式執行作戰任務,航母上大量搭載的是艦載戰鬥機,是用來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執行對空作戰和對海打擊乃至對岸攻擊。儘管航母上也會裝備數架直升機,但基本上是用來執行搜救、補給等任務的,反潛直升機很少,一般都是由護航的水面艦艇上的反潛直升機來執行反潛任務的。因此,在航母作戰群中,驅逐艦、護衛艦甚至巡洋艦(此艦種許多國家沒有)上,都搭載有反潛直升機,不可能因為航母搭載了少量的反潛直升機,艦上搭載的直升機就不重要了,航母上搭載少量的直升機,始終是無法取代水面艦艇上的直升機的,對航母編隊的反潛作戰,水面艦艇上搭載的直升機始終在挑大樑。

國平軍史


答案是肯定的,當然重要了。驅逐艦從誕生之初的最基礎的一項功能就是反潛作戰,時至今日,儘管正在向多功能方向拓展,但是反潛這一項是永遠不會被放棄的,艦載反潛直升機不會被拋棄,反而是會越來越重視,在航母打擊群編隊中,反潛直升機的作用尤為突出。

現代反潛作戰呈現出多樣化發展態勢,根據作戰距離主要有艦載反潛火箭深彈、艦載水聲干擾彈、輕型反潛魚雷、反潛導彈以及艦載反潛直升機等五大類,在這五大類艦載反潛裝備中,反潛導彈和艦載反潛直升機屬於新生反潛手段,也是當前各國海軍大力發展的兩種手段,反潛直升機因作戰半徑大、滯空時間久以及綜合作戰能力突出,是發展的重中之重。

在航母打擊群中亦是同樣的道理。現代航母基本上都已經退役了艦載固定翼反潛機,優化了艦載機體系編成,使用反潛直升機取代了固定翼反潛機。我們以美國航母為例,上世紀70年代,美國為了應對前蘇聯核潛艇威脅,研發了S-3型艦載固定翼反潛機,美國早期的12艘航母每艘都配備了S-3B型反潛機,一直服役到2008年全部退役,至此固定翼艦載反潛機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艦載固定翼反潛機最終退出歷史舞臺,主要是艦載機編成優化帶來的必然結果。邏輯其實很簡單,航母本身的甲板調度潛力、機庫以及艦載機維護保養配置設施有限,理論上講艦載機的種類越少,上述兩大方面的實用性更好。在這種背景之下,使用尺寸更小的反潛直升機能夠節省出大量的空間和效率,更好的服務於整個艦載機作戰體系,畢竟美國發展航母的理念是儘可能多的裝載艦載機而不是強調自身的防禦性能。

同時,反潛直升機還具備不錯的功能拓展能力,實現一機多能的作戰效果。比如美國海軍使用SH-60艦載直升機,不僅僅可以作為反潛直升機使用,同時還可以進行運輸、搜救等任務。在作戰使用上,反潛直升機使用更加靈活。

航母放棄固定翼反潛機的另一大核心原因就在於護航編隊的編成更加合理,更多防禦任務轉交到護航編隊艦艇手中。能夠進入航母護航編隊的艦艇大多以遠洋型艦艇為主,噸位普遍比較大,武器裝備比較全面,艦載直升機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款裝備。在航母打擊群總體指揮協同下,護航編隊搭載的反潛直升機根據任務實際需求靈活編組,協同編隊中前出的攻擊型核潛艇構成航母反潛作戰的最外層防禦圈。

反潛直升機在實際作戰使用講求協同作戰,一般為了提升滯空時間以及作戰半徑,航空反潛通常採用雙機協同編組的方式進行。一次出動兩架艦載反潛直升機組成編隊,一架直升機主要搭載各類搜潛設備,比如聲吶浮標等,另一架則主要搭載反潛攻擊武器,比如機載反潛魚雷、反潛深彈等;兩架飛機一架負責搜索和發現潛艇,另一架主要是在發現潛艇後直接對潛艇發起攻擊,兩架直升機之間通過數據鏈實時保持信息共享。

雙機反潛編組的作戰效率要遠比單架直升機的作戰效率要高得多的多,這就引申出一個反潛直升機數量的問題。大多艦艇採用的是單機庫設計,只能搭載一架直升機,部分雙機庫可以一次攜帶兩架直升機。如何保證充足的反潛直升機數量,就成為現代航母打擊群編成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僅憑航母自身攜帶,數量有限,同時反潛直升機的數量又和其他艦載機本身形成一對此消彼長的矛盾,此時護航艦隊中的驅逐艦是否攜帶直升機就顯得很重要了。

另外,驅逐艦攜帶的反潛直升機,不僅僅只用於反潛作戰,這只是其最基本的一項任務,此外還承擔著艦艇通信中繼制導、航空運輸以及其他作戰功能,驅逐艦放棄艦載直升機很多遠程武器使用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以遠程反艦導彈為例,射程超出艦載雷達制導範圍之後,就需要直升機進行中繼制導,直至進入反艦導彈自身雷達末端探測區。

綜合上述,艦載直升機作為現代艦艇不可或缺的核心裝備,其無論是單獨作戰還是編組航母打擊群,艦載直升機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鷹鴿分析


驅逐艦的艦載直升機和航母的艦載機不是一回事。

航母的艦載機,它的用途是在海戰中奪取制海權制空權的,還要對地攻擊,全部用於作戰的。

而驅逐艦上面的直升機,更多的是擔任一個輔助的作用。驅逐艦在航母編隊裡,距離航母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其作用就是保證航母的安全的,在航母的外圍搜索、打擊。

而艦載直升機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的任務不是去和對方的戰機打空戰,也不是去攻擊艦艇。主要是通過其雷達聲吶等設施去搜索對方艦艇,搜索潛艇。比如美軍SH60海鷹上面裝的AQS13F浸入式聲吶,就是搜索潛艇用的。


上面也可以搭載導彈進行攻擊,比如SH60可以搭載地獄火導彈,攻擊一些小型艦艇完全可以,還可以搭載MK54魚雷去攻擊。

另外還可以進行搜索、救援、運輸等任務。比如有個大兵掉海里了,緊急的時候,你船停下肯定不行了,直升機起飛可以去救人。要是缺點東西,也可以通過艦載直升機去運輸,你總不能指望爬梯子上來吧。

所以說,現在的艦載直升機更加趨向於多用途,但是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用於反潛。


軍武文齋


驅逐艦搭載直升機是被實踐證明了的十分重要的手段。一是搭載直升機是為了有效地反潛,由於現代海戰中潛艇對水面艦艇與商船的威脅越來越大,只靠艦艇本身的反潛設備偵察和打擊潛艇的手段十分有限,特別是艦船自身的聲納系統偵測潛艇的距離有限,必須依靠艦載直升機飛到外圍水域投放聲納浮標才能有效偵測到遠處敵方潛艇的位置,並依靠直升機攜載的反潛魚雷和深水炸彈對掩藏在水下的敵方潛艇實施打擊,方可擴大水面艦艇的防潛範圍。所以,攜載直升機實施遠洋行動是鑑隊反潛的有效手段。二是依靠艦載直升機可對遠處的敵方艦船實施偵察和襲擊行動。現代艦載直升機既有偵察功能也具備反敵艦船的功能,因它自身不僅載有雷達、光、電、紅外等偵察設備,還能攜帶小型反艦導彈和機炮火力,能依靠自身設施對敵方艦船進行偵察反饋和配合載艦對敵方軍艦實施綜合打擊。三是艦載直升機在必要時可從自家的補給鑑上實施空中補給和人員轉運,這一點在作戰中也十分重要。四是還可對落水艦員和飛行員施行必要的水面救助等。可見,鑑載直升機的作用之重要顯得越來越不可缺少。當前,除了驅逐艦以外,現今不少護衛艦也都儘可能地設計或改裝成能攜載直升機隨同鑑艇行動,有了艦載直升機,水面鑑船就增強了許多作戰的保障和對抗的手段。


南疆軍旗


簡而言之:驅逐艦是組成航母戰鬥群的基礎要素之一,而艦載直升機同樣也是形成驅逐艦完整作戰能力的不可或缺部分;航母戰鬥群與驅逐艦是否搭載直升機既不衝突,也不矛盾。

這裡以美海軍伯克Flight 2A驅逐艦搭載的SH-60"海鷹"艦載多任務直升機為例,它可以搭載於任何設置有直升機甲板的大型艦船上面,而它的多任務種類更是涵蓋了反潛、反水面、搜索、救援、補給乃至特種作戰等多個領域。

僅就當前驅逐艦本身的戰爭定位來看,其在包括航母在內的艦艇編隊中絕大多數時候都處於前鋒位置:發起進攻時擔任突擊手,在戰鬥群中充當防空和反潛獵手,在登陸和反登陸作戰中負責戰區巡邏及警戒等。

而在一個航母戰鬥群中,驅逐艦所搭載的艦載直升機通常在整個戰場任務鏈中承擔的角色就是驅逐艦乃至編隊的“耳目”。

按照現代海戰的基本特點來看,航母戰鬥群所面臨的最大的威脅之一就是敵方的潛艇力量。因此,外圍搜尋和反潛理所當然的就成了掃除航母編隊前進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威脅的重要內容之一。

儘管驅逐艦本身都攜帶有聲納基陣,但它在應用中要達到最好的效果還是得和艦載直升機相互配合。還是以Flight 2A此前使用過的SQR-19線列陣聲吶為例,它在整個艦載綜合反潛作戰系統中主要擔負著大範圍遠距離初始探測的任務。

當SQR-19對某一區域探測鎖定後,就會及時的將數據傳輸給Flight 2A搭載的SH-60B艦載直升機。之後,SH-60B會立刻趕往目標區域並利用自己攜帶的探潛設備實施更加精確的鎖定,繼而再自主反潛或者引導母艦實施反潛。

所以從上述舉例中並不難看出,無論是單獨的驅逐艦還是編入航母戰鬥群的驅逐艦,搭載直升機完全是必要的。即便是綜合性能全面升級、外形被稱作是“最不像驅逐艦”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也依舊給艦載直升機留有一席之地。

我是軍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