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能改變人的生活理念嗎?

紅明


會改變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理念:

1、健康意識,讓我們都懂得了一個健康身體的重要性,往後也會更多的人注重鍛鍊增強自身免疫力。

2、場所選擇,人多的地方要注意類似空氣傳播的病毒,如呼吸感染、交叉感染之類的,平時大家都可能是非常喜歡湊熱鬧,往人堆裡擠,那往後大家對於這點就比較慎重了,選擇不去或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3、關於病毒的防護產品,這次是強制戴口罩出門,那麼以後很多人會自動選擇戴口罩了門,也誕生了類似產品相關的產業鏈。

4、關於野生動物甚至家禽類的病毒傳播,大家都會警惕和防範。


文明一站之點滴記錄


可能是真的會。因為外部條件改變了。

以我為例,原來的生活作息非常規律,早睡早起,三餐正常。

自從大年初四以後,看著疫情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了,開學的時間也越來越遲。

開始頹了。晚上一兩點才睡得著,早上可能有時候睡到十一點多。早飯可能都不吃了,偶爾還吃頓夜宵。

不學習,不運動,日復一日刷著動態,看著視頻。

還好一切終將過去。

最近開始背單詞,也開始學習了,希望能夠儘快開學。希望一切都好。



才華有限李同學R


我覺得可以。以前的我沒有存錢的概念,經過這次疫情,我深刻意識到,沒有存款的我,面對生活壓力的應對能力有多差,不堪一擊。已經吃了好幾頓方便麵,一把青菜平時一頓炒的,現在分為兩頓炒。

明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下手機的通知欄,看一下新增案例多少例,我渴望這個數字早日為零,這樣我才可以去上班。

第一次發現,上班是件幸福的事情。一大段不上班(我已經放假一個多月了),整個人都變得懶懶散散,而且焦慮不安。

說到焦慮不安,主要是沒錢的感覺很難受。看著自己卡里的餘額在一天天減少,我意識到我只能撐一個月,一個月後我面臨彈盡糧絕的窘況處境。

我想好了,復工之後,每個月固定給卡里存一筆錢,我要提高自身抗風險的能力。

相信這次疫情會讓很多月光族,還有超前消費者深刻反省。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不喜輕噴哈,謝謝你的閱讀。


梅花香如故


就像我家裡人還有我,特別是我爸爸媽媽。他們以前從不戴口罩的。起初跟他們說這次疫情多嚴重,他們都說,非典都不用戴口罩。這次也不用,沒事的,沒事的,不用那麼大驚小怪。過了幾天疫情更嚴重了。

新聞,電視,報紙,手機短信都在轟炸這次疫情特別嚴重。我爸爸媽媽立馬覺得疫情特別嚴重。以前從不戴口罩的他們。出個門都會自覺戴口罩。我們出門都會叮囑我們戴口罩。聽說新聞說飯菜要煮熟,現在做飯這些都會炒的很熟,還特別叮囑我們多勤手,不要出門跟人家聚會。現在也會特別注意衛生。

我覺得這次疫情真的都讓我們家還有村裡的人都意思到衛生的重要性,口罩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拒絕吃野味!!!


至清文案





臥月眠雲


(一),三觀不同對事物的認知肯定也不同。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人經過了這次疫情之後,可能會認真總結經驗,努力吸取教訓,爭取在今後的工作中、生產中、或生活中去儘量遵循科學的規律,採用正確的方法來生存。不該做的事不做了,不該說的話不說了,不該吃的食物不吃了。開始關注環保,要維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要搞好家園的生態平衡。要努力減少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要讓生命更有價值。

而對於哪些原本就悲觀厭世、自暴自棄、得過且過的人來說,也可能會產生人生不易、生命脆弱、資源有限、及時行樂的觀念,活一天還是要享樂一天。

(二),黨和國家一直很重視環保,制定出臺了環保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可是為什麼屢禁屢犯呢?我以為,首先是老百姓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缺乏相關知識。不吃虧不長見識。過去講,無私無畏,我看無知也無畏!懂得少膽子就大,膽一大錯必多!很多文盲加法盲的人膽大妄為,隨心所欲!缺少敬畏之心,做事不計後果。因此,普法教育很重要,科普知識很重要。其次,是私慾和貪心在作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土裡長的,全吃遍了,還不解饞。還要吃有毒的河豚,油炸的蜈蚣。結果,經營者跟風逐流,前仆後繼,唯利是圖,他賺了錢,我解了饞。管你有毒沒毒,你敢賣我就敢吃!先吃了再說,能不出事嗎?!古人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同胞們好自為之吧!當然,也包括筆者本人。


雨後嬌陽534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有些人會改變,有些人則不會變。為什麼這樣說呢?

1.不會改變的人:人的生活習慣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意識記憶會在不自覺中支配人的行為。人的一生可謂是兇險的一生,從出生到離世會經歷大大小小數不清的磨難,新冠肺炎只是其中一個。如果能挺過去就會延續我們的生命和社會責任;如果不幸倒下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所以經歷過這段經歷後,人的軌跡還是會一如既往,不會有大的改變。

2.會改變的人:這類人的意志是非常堅強的,他會帶動一批人,一群人去改變。不論是積極的也好,消極的也罷,他能重新加載自己的生活觀念。如戒菸問題,老煙槍都知道完成戒菸是很難的,有人多次決心還是無功而返,但會改變的人說到做到一次搞定。還有個例子就是汶川地震發生後,大部分四川人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原本四川人也是樸實勤勞,但地震過後很多人的思想就是能過就過,賺一分錢用一分錢,要學會享受,能躺著就不坐。有很多四川朋友都是這麼想法,坐車出差期間碰到的陌生人聊天也是這樣說。所以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痛徹心扉的記憶讓意識軌道偏離了原軌跡建立了新航向。

無論那一種,都沒有對錯,主要是看個人的生活態度。

(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忙)


漢天下2019


消費理念一定會有嚴重的改變

首先,消費支出應該與收入相適應,自己的收入既包括當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就是要考慮收入能力這個動態因素,但切記過於激進的消費。

增加收入才可以使我們更敢於消費,但有個大前提,就是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這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是一種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行為。作為精神,它是永遠不過時的。特別是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還面臨人口、資源等壓力,我們更應該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從個人思想品德的修養角度講,有利於個人優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應該具備的精神狀態。當然,不能把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與合理消費對立起來,勤儉節約不是抑制消費而是說不要浪費。

中國老百姓有著幾千年的儲蓄習慣,而最近十幾、二十年,由於房屋貸款、信用卡及信用貸款等各種金融手段的推廣和普及,使得很多年輕人越來越習慣於超前消費,“月光族”反而成為了非常光榮的個人標籤;一旦遇到象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就很難應對此類的風險。

其次,你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應該提倡積極、合理的消費而不能抑制消費,否則,一方面,會影響個人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社會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當前我們國家已經形成買方市場,應該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帶動作用。


回家過生日


首先我想問問大家Sars改變大家的生活理念了嗎?改變了哪些?對於我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講我的生活理念基本沒啥改變。因為生活理念這個詞極其廣益,健康防病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場景而已。人的生活理念來源於一個人的三觀,既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人的三觀是十幾年幾十年養成的不是因為一件事兒就能發生根本改變的。有時遇到突發意外事件貌似生活態度一下轉變了,其實大多數情況只是人三觀的應激反應。舉個例子,比如老張的老伴去世了,老張很傷心不吃不喝但時間長了老張又恢復原來的生活,早起遛鳥,吃早飯,接送孫子上下學。其實改變生活理念和改變生活狀態是兩回事,一個是內在,一個是表象。冠狀病毒對我們的影響用長遠視角看可能也是應激反應。至於遠程辦公,線上學校啊那都不能涵蓋全部社會生活,生產製造業是遠程不了的而恰恰這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疫情遲早會消失的,經濟也會慢慢恢復活力的,在當前人口紅利的情況下,人還是需要流動起來,人動了需求有了經濟也就跟著活躍了。通過這次疫情如果有更多的人能意識到大自然是需要敬畏的,人與人之間應相互善待其實就已經是文明的進步了。



遊虎餓了


1.對於健康

健康是我們平時最容易忽視的,只有當疾病面對面的時候才不得不正視。冠狀病毒將人類自身的免疫功能赤裸裸的推到了年前,必然會在很長時間內讓人有相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對於親情

捫心自問:在網絡發達的世界、在燈紅酒綠的生活中,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陪過父母孩子?父母在我們不經意間老去,孩子在我們的忙碌中長大。冠狀病毒帶來的禁足生活方式讓大家重新認識了親情的重要!

3.關於工作

一直以為,“工作”是我們賴以謀生的手段,我們深惡痛絕卻無可奈何。冠狀病毒讓我們瞭解到,不是工作需要人,是人需要工作,我們要對工作有感恩敬畏之情。

4.關於收入安排

對於房貸車貸纏身、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要重新慎重安排自己的收入,保證足夠的“風險基金”是完全必須的!

到目前,冠狀病毒疫情即將過去,讓我們重新啟航,為美好的生活打拼、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