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企業復工復產“店小二”

當好企業復工復產“店小二”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連日來,一批又一批新海寧人搭載著“復工號”專列、專機、專車回到海寧,伴隨著機器聲的轟鳴聲和用電量的一路走高,海寧經濟正從這個短暫休整的特殊春節逐漸醒來。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目前返回海寧的人數相比往年仍只是十之一二,讓更多新海寧人回得來、住得進、幹得好,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再接再厲,當好企業復工復產的“店小二”。

在周王廟鎮,企業陸續復工,返工人流持續增加,各村(社區)在迎納新海寧人的同時做好服務工作,將檢查卡點變成了“新海寧人服務點”,集中辦理外來人員返回手續,對返工人員進行信息登記、體溫測量、註冊“海寧通”申領健康碼,分類落實服務管理。

這一小小的轉變,折射出“店小二”最明顯的特點——微笑迎客、熱情服務、賓至如歸。放到當前工作中,其實就是轉變工作作風的問題,要求我們從思想到行動上全面提升,將提供品質服務作為落實“三服務”之舉,全力以赴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店小二”主要由相關部門、服務專班和駐企業聯絡員組成,服務好不好,事關企業能否順利開復工;成效好不好,事關全年經濟發展大局。

在許村鎮蕩灣園區,僅有10名員工的海寧聖依萊紡織有限公司開復工資料確認無誤錄入系統備案後,在第二天就順利開工,全鎮1600多家企業在兩天內完成備案並相繼復工。這背後,離不開鎮經發辦工作人員沉下政務服務中心一線,駐企聯絡員變身“服務員”,在政策措施、生產配套、人力資源等方面提供專業支持,才產生了“靶向療法”效應。

當前,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戰”並進的緊要關口,誰的擔子都不會輕。但只要廣大“店小二”們能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措施就能在一線得到落實,效果就能在一線得到呈現。

我們看到,經濟開發區(海昌街道)的敦奴實業通過轉變銷售方式,將線下客流量往淘寶、微商城等線上平臺引,2月份至今,企業實現網絡銷售額2000多萬,同比增長40%。今年1月,海寧市網絡零售額達到36.34億元,逆勢增長位列嘉興第一。

作風帶動行風,在全方位的服務之下,很多企業經營者不僅看到來疫情之“危”,更展望企業發展之“機”:改進企業經營模式的好時機、調整產品結構的好契機、改進生產流程的好機遇。

在毫不鬆勁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咬定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不動搖,發展總體戰在潮鄉大地全面打響。打造最佳營商環境更如逆水行舟,讓“店小二”成為我們工作中的熱詞,真正把服務做到位、做到企業心坎上,使招工難題得到解決,物流障礙得到破除,發展持續穩定,動能更加充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