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偏行為 擺正心態——如何做到“在戰爭中學會戰爭”②

鄒晨瑩

疫情防控,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場大考。我們身邊的不少人從最初的圍觀“吃瓜”,到驚魂未定,再到心神安定、從容自如,在經歷一番猶如過山車的跌宕起伏後,漸漸“學會了游泳”“適應了戰爭”。

恐懼未知,是人的本能。武漢“封城”之前,我們雖已知道發生疫情,“洪水”開始漫過來,大多數人卻以為自己僅是“吃瓜群眾”。隨著湖南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地出現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消息傳來,人們的緊張情緒與日俱增,如同懸至半空、不知如何著地,於是手忙腳亂……

也正是得益於信息通暢,大家心神初定:主流媒體不斷彈窗推送關於戰“疫”前線的描摹和記錄、作戰方案的部署與落實,讓人們第一時間知曉戰報;“闢謠俠盟”粉碎了各類干擾疫情防控大局、動搖軍心的謠言、謠傳。人們逐漸知曉自己該做什麼、該怎麼做:在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儘管會有些悶;要避免聚會聚餐,儘管會讓“年味”“人情味”變淡;要自覺監控身體狀況,儘管這挺“難”的。

全省科學防疫、各界種種努力,讓人們不斷加深對於疾病診療、疫情防控的規律性認識,涵養出理性健康、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當一些人談“鄂”色變時,大多數湖南人選擇給予湖北同胞“治癒系”的善意,傳遞共度時艱的暖心力量;當聽到“把N95口罩留給救治一線的醫務人員”倡議,人們把好不容易搶購到的“金鐘罩”寄往醫院、送去前線……人們用理性平和構築起牢固的心理屏障。

這是一場人民戰爭,需要匯聚每個人的力量。前段時間,“‘悶’在家裡,也是與病毒戰鬥”,儘管我們“悶”得有點難受,但“悶”得很有價值:不少人養成了每天起床打開手機看一眼疫情通報的習慣,為我省戰“疫”戰場上的每一點積極變化而欣喜。當前,大家都期盼疫情“拐點”到來。但“拐點”不是坐等出來的,須用實際行動去爭取。這種實際行動不是消極抵禦、無所事事,更不是把“城門”和“心門”都封閉起來,而是要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把復工復產中可能的風險點放在心上,全面優化防控措施。惟有“前線”和“後方”共同努力,平衡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讓城市運轉、經濟運行逐步迴歸常態,我們才算得上真正捍衛了自己。

病毒在地球上的歷史遠遠長於人類,與它的戰鬥貫穿於漫長的過去,還將通向遙遠的未來。面對強大“敵人”,通過這場戰爭,我們真正的驕傲在於:病毒追求的只是生存和傳播,而我們追求的不僅是生存本身,更是糾偏行為、擺正心態,提升對疾病診療的科學認識,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追求對生存意義、生命價值永不休止的探索。

原載《湖南日報》(2020年2月19日0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