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323天


01


受疫情影响,在家的时间一下子变多了,我也得空把之前一直想看的电影给看了一遍,比如《少年的你》。


刚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二天,就听说周冬雨易烊千玺入围金像奖。


看到这个新闻,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两人在电影中的炸裂演技,的确令人惊艳。


相比易烊千玺首度入围,周冬雨其实更值得关注。


因为她实实在在地演绎了一段“由黑到红,用实力打脸喷子”的逆袭之路。


2010年,18岁的周冬雨,因为青涩有灵气,被张艺谋导演相中,靠着《山楂树之恋》一炮而红。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但之后的几部戏,她似乎被定了型,身上总有褪不去的少女感,好像演什么都是在演自己。


从此,她开始了一段被全网黑的经历。


网友从批评她没演技,到攻击她的长相,最后连她的衣品也不放过。


在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由于“嫌弃”王迅,耿直的周冬雨拒绝与他合照,打招呼的时候直接对前辈说:“你好孙红雷”。


也许是剪辑的原因,周冬雨在节目中的表现让人感觉很没有礼貌,彻底败坏了她的路人缘。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但显然周冬雨并没有让自己受困于这些流言蜚语,而是默默地用作品证明自己。


拍《七月与安生》的时候,她演技爆发,把自己完全融入了角色,并因此成为90后金马影后第一人。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和金城武演《喜欢你》,她把萝莉和大叔的爱情故事,演得生动有趣,像一个精灵女孩,令人耳目一新。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在《少年的你》中,周冬雨的哭戏生动自然,感染力超强,没有多过的嘶吼,仅靠一滴滴眼泪,就紧紧牵住了每个人的情绪。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她在荧幕上每出现一次,都带来一次蜕变。


有人问,在颜值当道,流量为王的时代,周冬雨凭什么这么红?


不可否认,有演技、有实力是大前提,但仅有这些还不够。


在我看来,真正支撑她走到现在的,是不惧评价、享受演戏这个宝贵特质。


02


明朝的小品文集《小窗幽记》中有一句话: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鹜


这里的“形”和“名”就好比他人的评价。


如果心灵被外在的东西所驱使,那么这个人就像是活在人世间的牛马;如果人被名声所束缚,那就像关在笼中的鸡鸭一样没有自由。


热播剧《下一站是幸福》中的女主贺繁星,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和比自己小10岁的男友恋爱,却又害怕他人的闲言碎语,迟迟不愿公开。


最后矛盾爆发,两人分手。


分手后,女主因为放不下,又是百般纠结一顿虐,活得很拧巴。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提到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O先生。


由于刚入行当作家,被退稿是常有的事。


渡边淳一被退稿的时候,都会自我安慰:“那个编辑根本不懂小说。”同时跑到酒吧埋头喝闷酒。


等情绪过去了,又重新燃起创作的欲望。


但O先生不是这样,被退稿之后,他会闷闷不乐很长一段时间。


去住处看望他,也会看到O先生不是挠头就是叹气,一副阴郁暗淡的神情,根本没有创造新作品的欲望和斗志。


由于被退稿后一蹶不振,就算编辑打电话过去,也得不到想要的信息;创作没有进展,编辑就更不可能再打电话询问。


如此一来,O先生便慢慢失去了发表作品的机会。


几年后,在文坛的主流杂志上,就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了。


《三国志》中有一句话: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意思是,免除寒冷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穿上厚实的皮衣,杜绝别人毁谤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加强自身的修养。


这句话,放在这位O先生身上也一样适用。


面对他人的批评,最好的反击就是让自己变得优秀。


周冬雨就深谙此道,因此,即便被全网黑,她也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还安慰身边的工作人员:“清者自清,总有一天我会证明自己。”


事实证明,她做到了。


苦练演技的她,一次又一次交上了令观众满意的答卷。


03


郝蕾曾经这样评价过周冬雨,认为她很享受演戏: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那么她是怎么个享受法呢?


出演《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时候,她就深深把自己代入了小红的人生,用心体验情绪,甚至在微博上滚动播出小红的心理感受: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也会跑到知乎上回答观众的质疑: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字里行间,都是对角色的感同身受。


所以,当秋水向赵英男求婚的时候,你会看到小红这样的眼神变化: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从一开始的忐忑,渐渐转为失望无奈,又不愿被人看穿心事,最后倔强地仰起头逼退泪水。


一个女孩失恋的心理过程,微妙走心地被周冬雨演绎出来。


《重塑自我》一书中,提到7条幸福的妙招,其中一条叫“达到心流”。


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的概念,用他的话讲就是:


全身心地投入到某种活动中。随着自我的隐退和时间的消逝,你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如同演奏爵士乐般,一气呵成;在全身心投入的同时,将技巧发挥到极致。


简单来说,产生心流的时候,你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都会大大提升,同时会感觉到一种陶醉感,再苦再难的工作,似乎也会变得相对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心流的状态呢?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154:心流》中就提到:会专注,才有可能激发心流


周冬雨把自己融入角色,享受演戏,其实就是激发心流的过程。


正因如此,她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一次次突破自我,演什么像什么,屡次刷新观众对她的印象。


当然,要达到这个境界,不惧他人评价是前提。


只有不在意他人的眼光,才能静下心来磨练演技,而一旦达到心流的状态,也自然屏蔽了外界的噪音。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04


不幸的人,习惯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中寻求满足。


幸福的人,会从自身的内置本质中寻求满足。


激发心流的状态,就是第二种人寻求满足的方式。


而真正的强者,也是这类人。


很多人误以为,幸福的来源在于:


工作出色→巨大成功→幸福;


努力学习→得全优→幸福;


加班→晋升→幸福。


然而,《重塑自我》的作者尼尔·帕斯理查却告诉我们,这个顺序是错的。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模式未必行得通。


往往是在出色地完成了工作,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却没有如愿以偿地收获幸福,而是又有了新的目标。


周而复始,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变得遥不可及。


而如果把该模式中的“幸福”调换一下位置,放在最前头,变成:幸福→工作出色→巨大成功,就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站在幸福的起点上,我们精神振奋、面貌一新、强身健体、广结人脉,由此才能激发干劲,收获成就。


据《哈佛商业评论》报道,幸福指数高的人,他们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比不幸福的人分别高出31%和37%,而他们的创造力则是对方的4倍。


所以,幸福之前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变心态,让自己幸福。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要前提是不惧他人眼光,专注提升自己。


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

世间万物本无好坏,乃思想使然


你觉得别人对你的评价是一把刀子,那它就真的会戳痛你的心,你觉得那就是一团棉花,那它就毫无杀伤力。


与其绞尽脑汁,却又徒劳无功地想着如何去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倒不如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周冬雨入围金像奖:逆天改命的人,都做对了这一点


就像周冬雨在《奇葩说》中说的:


你不能被别人左右,因为你的人生,只有这么短暂的一段时间,你要活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