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風】二月二 想起炒豆豆

歲月如歌,流年似水,浮生若夢,人到中年才忽然發現,幾乎每個傳統的節日都和美食有關,每一個節日都是親情的召喚,都是團圓,是愛的守望。除夕的年夜飯,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湯圓,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冬至的水餃,祭灶的乾糧饃……

每一個傳統節日,每一次和親人們聚首,吃著美食,談天說地,拉拉家常,光陰就在這樣一天天的相守裡悄悄地流逝著。過了這個節,我們又開始期待著下一個節,期待下一次的久別重逢。

【周風】二月二 想起炒豆豆/王小娟

今年的春節,和以往大不一樣。武漢冠狀病毒肺炎的侵襲特別的嚴重,以至於波及全國各地,各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從年三十開始,武漢封城,全國各地開始封路,封村,卡點,隔離……為了避免病毒的再次蔓延,鍾南山院士呼籲全民開啟居家模式,嚴禁外出,靜守家裡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過年不走親,不訪友,也不待客,每天蝸居在家,第一時間關注疫情新聞;下來就是追劇,看書;運動,健身;要麼就是做美食,涼皮,攪團,蛋糕,蔬菜餅,菠菜面,奶香小油條,燙麵油餅……所有的該做的美食都做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自己都暗暗感慨,這次疫情,愣是把自己給練成了“大廚”。

【周風】二月二 想起炒豆豆/王小娟

眼瞅著二月二就到了。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意味著“驚蟄”已到,大地復甦,春雷始動,雨水漸多的豐年之兆。

二月二這天,炒豆豆是每家每戶最重要的事了。大人要準備好幾樣豆子來炒,有大豆、黃豆、麥子、麻子、扁豆、苞谷等。小孩子,會把炒好的豆子裝在兜兜裡,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換著品嚐,一邊唱著“二月二,炒豆豆,山裡來了個你舅舅,不抽菸不喝酒,原來是你姨叔爸”。一般中午去上學的時候,也要裝豆子去,大家會把各自的豆子拿出來,分享著吃,這樣就能吃到好多種不同的豆子了。

【周風】二月二 想起炒豆豆/王小娟

民諺有云:“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據說,關於二月二吃炒豆還有一段傳說故事呢:相傳唐代武則天篡唐稱帝后,惹怒了玉皇大帝,他傳諭東海龍王三年內不準降雨。不久,江河干涸,土地乾裂,九州大地,一片荒蕪,民不聊生。龍王不忍生靈塗炭,便違抗聖旨,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勃然大怒,一氣之下,將東海龍王打入凡界,壓於泰山之下,並貼符子:“若想重登靈霄殿,金豆開花方可歸。”天下黎民百姓感激龍王降雨救難之恩,便處處想方設法欲拯救龍王,他們四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可那有開花的金豆呢?太白金星非常同情龍王的遭遇,便託夢給人間說:“只須在二月二日這天,將黃豆炒開花即可!”於是人們便相約著在這一天炒黃豆,擺到院子裡,秉香祭拜天地。玉帝聞訊金豆開花了,只好將龍王釋放,於是龍王又抬起頭來耕雲播雨,滋潤莊稼,造福農人。

【周風】二月二 想起炒豆豆/王小娟

今年疫情嚴重,特殊時期,本來每年到初六孩子們就都去上班了,今年是個例外,由於疫情的影響,他們都已經回來一個月了,也是在家待得最長的一段時間了。孩子們雖然已經二十好幾了,但是,在我們父母的眼裡,他們永遠只是個孩子。

每年的二月初二,我都會給孩子們做棋子豆,就像孩童時,媽媽做給我們一樣,同樣的用心良苦,同樣的愛意湧動。小小棋子豆,粒粒都是情,顆顆皆是愛。

【周風】二月二 想起炒豆豆/王小娟

事不宜遲,開始行動吧。我把麵粉放置到盆裡,給裡面打5個雞蛋進去,加適量酵母粉,適量白糖,兩包純牛奶,加食用油揉成光滑的麵糰,然後用保鮮薄膜蓋住粉團發酵到兩倍大。然後我把發酵好的麵糰放在案板上。擀成大薄餅,然後用刀切成小條,再切成小丁。當然還可以用壓面機壓制成厚面片,然後切丁。做好以後,再均勻地撒在烤盤裡。放進烤箱裡烤香就可以了,如果沒有烤箱,可以直接用油炸熟的。這樣用雞蛋,牛奶,食用油和麵,做成的棋子豆,香酥可口,吃起來特別脆。

兄妹兩邊吃邊說。“媽,這豆子太好吃了,香氣撲鼻,酥脆爽口,又有這麼多的配料,有營養。咱們自己在家做,乾淨衛生,吃著也放心。”

“我看呀,在家待這麼多天,媽媽天天給咱做好吃的,又胖了好多,得趕緊減肥嘍……”

“媽,等疫情結束,我們上班的時候,我要帶些豆子呢。”女兒說著,還不忘撒嬌賣萌。

“好,好,好,給你們都帶。”

兄妹兩的嘈嘈聲,又把我帶回到了童年的回憶裡……

從小,每到農曆二月二,媽媽不管多忙,總要騰出時間給我們炒麵豆,期望接下的一年,全家都能健康平安。而我們就拿著自家做的豆子,出去跟小朋友交換著吃,媽媽說,這樣的話,每個小朋友家裡都能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互通有無。

那時候的人們比較封建保守。當時舊俗規定,新娶的媳婦正月裡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中國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急切心情。

除此之外,我們當地還有個風俗,就是剛結婚的新娘子,孃家媽在二月二這天,要給新婚的女兒女婿“送豆豆”。在八、九十年代此風俗習慣最是盛行。記得我結婚當年,婆家人說春耕忙,就說不讓孃家親戚來了,可我媽不行,說這是有講究的,必須給我寶貝女兒“送金豆”。

【周風】二月二 想起炒豆豆/王小娟

於是,媽媽就開始著手準備了。媽媽心靈手巧,是十里八村眾所周知很有知名度的。媽媽把菠菜洗淨,剁碎,揉到麵糰裡,醒發好以後,就是綠個盈盈的綠色麵糰,翡翠一般。然後再用純麵粉揉一個麵糰,醒發好以後,做了綠色的棋子豆,還有純色的棋子豆,媽媽還把綠色麵糰和純色麵糰重在一起做成的花色棋子豆,看起來好好漂亮的。

媽媽還製作了各種好看的“面花”。有植物,梅花,菊花,還有辣椒,鮮桃等花花草草,形態各異,特別逼真。有各種動物,魚,鳳,鳥,蟲,特別是“五毒”圖案,憨態可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猶如活物一般。做好這些以後,媽媽就把新買的竹籃子拿出來,底部鋪上紅布巾,然後用食品袋裝滿各色棋子豆,放在竹籃子裡,媽媽一邊放,一邊說:“金豆豆,銀豆豆,我娃一生福豆豆。”媽媽還說,把籃子裝得滿滿當當,象徵圓圓滿滿,年年有餘,富裕一生。在竹籃的最上面,裝的是做好的顏色漂亮,活靈活現的各色“面花”,媽媽說,這是“錦上添花。”

我深深知道,沒有父母是不疼自己孩兒的。作為父母,他們就希望孩子們能一輩子衣食無憂,一輩子富裕幸福。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匆匆忙忙,忽然驚覺,自己已是人到中年,孩子們也大了。每年的二月二前夕,各個大,小超市裡,各色的營養棋子豆是種類繁多,花色齊全,應有盡有。但是我們還是會想起,孩童時,媽媽做的普普通通的棋子豆,那是兒時媽媽給我們做的最多的,散發著熟悉的味道,溫暖的家的氣息,讓我們就這樣,永遠銘記在了心間。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時光怎樣流轉,我們都會懷念媽媽做的棋子豆,因為那是媽媽愛的味道,愛心的傳承!

(作者系扶風縣作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