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能否被稱為千古一帝?

醉心創作


古得國之易,無有如楊堅者——隋文帝楊堅

北周隨國公楊忠之子,弘農郡華陰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掌權後恢復楊氏。開皇元年(581年)至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隋文帝楊堅在位二十四年,期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晚年昏庸多疑,殺害功臣,廢黜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之禍,仁壽四年在仁壽宮離奇駕崩。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隋文帝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的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開創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王朝的統治體系,制定《開皇律》。發展經濟,鼓勵農桑,厲行節儉,整頓吏治。使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史稱“開皇之治”。美國學者邁克爾1978年所著《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隋文帝楊堅排名82位。隋文帝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可其歷史功績,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

帝體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龍自通,天角洪大,雙上權骨,彎回抱目,口如四字,聲若釧鼓,手內有王文,乃受九錫。昊天成命,於是乎在。顧盼閒雅,望之如神,氣調精靈,括囊宇宙,威範也可敬,慈愛也可親,早任公卿,聲望自重。”——《天命論》李德林“地憑宸極,天縱神武,開運握圖,創業垂統,聖德也;撥亂反正,濟國寧人,六合八紘,同文共軌,神功也;玄酒陶匏,雲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極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禮裁樂,納民壽域,驅俗福林,至政也。”——朱熹“高祖性嚴重,令行禁止,勤於政事。每旦聽朝,日昃忘倦。雖嗇於財,至於賞賜有功,即無所愛;將士戰沒,必加優賞,仍遣使者勞問其家。愛養百姓,勸課農桑,輕徭薄賦。其自奉養,務為儉素,乘輿御物,故弊者隨令補用;自非享宴,所食不過一肉;後宮皆服浣濯之衣。天下化之,開皇、仁壽之間,丈夫率衣絹布,不服綾綺,裝帶不過銅鐵骨角,無金玉之飾。故衣食滋殖,倉庫盈溢。受禪之初,民戶不滿四百萬,末年,逾八百九十萬,獨冀州已一百萬戶。然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功臣故舊,無始終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敵,此其所短也。”——《資治通鑑》

總結,隋文帝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數百年、最混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親手締造了一箇中國曆史上最富裕的時代,重構了以隋朝為中心的東亞秩序,重視文教,開科取士,創立了延續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因此,隋文帝可稱千古一帝。


公子靈均


清代趙翼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的確,縱觀中國兩千年的帝制史,開國皇帝有打出來的,有篡出來的。打出來的皇帝,不消說,肯定不容易;就說篡出來的皇帝,要麼外戚,要麼權臣,要麼外戚而權臣,要麼權臣而外戚,不論哪種路徑,多數也要逐漸培養實力,扶植羽翼,蟄伏多年,把持朝政,甚至要歷幾代人的努力,方才成功。

遠的不說,就說離隋文帝比較近的北朝,北齊高家和北周宇文家,都是幾代人前仆後繼,先擺個傀儡皇帝佔位,家族成員相繼掌權,最後才正式篡位。

而隋文帝,他也是北周外戚,可從他輔政到稱帝,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可以說真的是太容易了。

在他的治下,天下終於重新統一。但是在他之前,統一天下的前期工作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北周武帝已經滅了北齊,北方重新統一;南朝已經是最弱的陳朝時期,已經丟掉了川蜀,疆域差不多跟三國時期的東吳相彷彿,而且皇帝昏庸,只知享樂。

所以,在隋文帝近乎“撿漏”式地奪取政權之後,統一天下,只差臨門一腳,何況他手中,又是百戰之餘的關隴勁旅。

經濟、社會方面,北周也已經做好了制度建設, 不需要他做多少開創性的工作。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隋文帝治下,達成了“開皇之治”。

如果從結果上來看,隋朝結束了中國數百年的大分裂時期,開創了此後百餘年的隋唐盛世,這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轉折點。而開啟這一進程的隋文帝楊堅,當然應該有相應的地位。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國外很多歷史學家,對隋文帝推崇備至。

但是,從他的經歷和得天下的歷程來看,他只是那個摘果子的人,幾乎是躺著達到了這樣的成就。作為貴二代、權二代的隋文帝來說,我只能感嘆他命太好。

我不知道“千古一帝”有怎樣的標準,但是以我的理解,真正開創時代的人,才夠得上這樣的資格,坐享其成的人,應該算不上。這樣說的話,其實北周武帝比隋文帝更有資格。

有意思的是,北周武帝和後來五代的後周世宗(柴榮),國號都是周,諡號/廟號都有一個“武”字,都是那個真正開始扭轉乾坤的人,卻也都是英年早逝,都被別人摘了桃子。所以有人歸納總結出來一個不是規律的規律:篡周者得天下(可以再加上週朝、武周等的例子)。這等“規律”雖然有些兒戲,但是在我看來,要說“千古一帝”,這幾個“周”朝的有名君主,都比隋文帝夠格得多。

以上。


軒轅十四Rex


“千古一帝”一般專指秦始皇,引申的話,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等也能夠算得上是“千古一帝”,因為他們較之前代君王,都敢於開闢新道路,建立盛世之功。隋文帝比較勉強,他的確是個好皇帝,是個盛世君王,他開創的隋帝國物阜民豐國力強盛,然而與其他賢能君王相比,隋文帝並沒有太多的出彩之處。

首先,出身貴族的楊堅,他本身就擁有非常好的天生條件,他強迫宇文闡禪讓皇位給自己,隨後滅陳正式一統天下,結束了魏晉以來數百年的分裂局面,在這一點上是值得肯定的。

“開皇之治”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之一,但是與當年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出現的“文景之治”相比,“開皇之治”的基礎非常好。


首先,北周的國力強盛,陳朝也是比較富有的,楊堅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並沒有遇到太多的阻礙,所有的經濟基礎都基本完整保留了下來。隋文帝本人崇尚節儉,勸課農桑並且減輕稅負,只能說他是個好皇帝。

隋文帝統治時代,與一直以來的盛世明君相比,並沒有什麼太多出彩的地方。他主政時代,天下保持著安寧與和平,針對於世家門閥制度,隋文帝的改革也過於柔弱無力。

隋文帝的兒子恰恰與父親相反,急功冒進,最終又引發了亡國之患。


澹奕


當然算千古一帝了,隋文帝和隋煬帝之所以在歷史上被很多人忽視,一是因為唐史,二是因為隋朝國運太短。

隋文帝統一了中國南北大分裂,讓中國從此又進入一個完整版時代,為以後的唐朝盛世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版圖基礎,可以這樣說,沒有隋文帝就沒有後來的盛唐。

其次,隋文帝創建的三省六部制直接影響了後世朝代一千多年,隋以後的朝代基本沿襲三省六部制,此制度成為後世封建朝代的治國良方。隋文帝還創建了大名鼎鼎的科舉制雛形,直到隋煬帝設置進士科,影響中國各個層面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就此誕生,隋文帝創建的科舉制,打破了始於春秋,盛於兩漢魏晉的門閥士族階級的政治制度,從此,寒門也可以出貴子,百姓通過自身努力也可以參與政治。

隋文帝的盛世,可以和貞觀之治相媲美的盛世——開皇之治也是在隋文帝時期,隋文帝在統一了南北後,開始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制定的開皇律和統一幣制和度量衡,他廢除諸如車裂之類的殘忍酷刑。經過隋文帝的休養生息和大力改革,百姓豐衣足食,人口暴漲,國力日漸強盛,連東突厥可汗也歸順大隋,稱隋文帝為“聖人天可汗”。

隋文帝晚年,性情多疑,聽信讒言,殺害忠良,但這並不能掩蓋他為歷史做出的貢獻,秦皇漢武在晚年不也是有諸多瑕疵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並不能單方面的看待,一個帝王所做出的貢獻大於他所犯的錯誤,那這個帝王無疑就是偉大的。

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楊堅,西方人普遍認為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衛報2001年評出的世界百位偉大帝王中,他的排名出人意料的在中國皇帝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國,提起千古一帝,大多數人想到的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太祖,清聖祖,究其原因,就是文章開始說的,唐史黑化和國運短暫。就像命運的輪迴,漢光武和隋文帝遙遙相望,在我心中,這兩位帝王是並列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他們在歷史中都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人物,又是在歷史中扭轉乾坤的人物。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大家。



野談雜論


提到千古一帝,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其中的一句詞很有代表性,“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是我們常常能想到的偉大皇帝,毛主席“跳過”了一位偉大的皇帝-隋文帝。實際上,毛主席曾經評價隋文帝“其做法蘊藏大亂”,認為隋文帝聽信老婆獨孤氏之言,廢長立幼等做法不夠妥當,因而對其評價不高。但是隨著民智漸開,每個人都開始有對歷史的看法,今天我就來說一下我眼中的千古帝王隋文帝。

1: 隋文帝是世界法定全國性節假日的祖師爺,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把皇帝生日作為普天同慶與民同樂的舉國狂歡節日的皇帝。仁壽三年(603),隋文帝下詔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內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斷屠。”

2: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史書這樣記載“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居處服玩,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隋高祖從五更起就駕臨聽朝,從早到晚,不知疲倦,樂此不疲。

3: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親民也是最深入基層瞭解民意的皇帝。勤於政事,除了坐朝處理軍政大事,從早到晚,不知疲倦之外,文帝更經常下到社會當中,路遇上書奏事之人,即駐馬親自臨問.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引起饑荒。文帝派左右之人出宮,看視百姓所食。帶回來的都是些豆渣、雜糠,文帝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責,決定親自帶領關中饑民就食於洛陽,取消御膳中的酒肉之設。

4: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統一天下後,不但沒有殺敵國的投降戰俘,而且厚待其亡國之君的仁慈皇帝。

5: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用紙張代替竹簡作為公文奏章處理朝政的皇帝。

6: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修建大運河的皇帝。後世絕大多數人只知道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卻不知道隋文帝時代就已經開始了這項工程。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

7:隋文帝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發明軍區制的皇帝,此時的總管府就是現代的軍區,總管兼任所駐州刺史,並統轄鄰近各州。

8:隋文帝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禁止宦官、外戚、女人干政的皇帝。隋文帝不但明令不允許太監參與朝政,甚至連太監讀書識字也是不允許的,也不允許外戚干政執掌朝政大權,即便是與文帝始終夫妻恩愛的獨孤皇后,文帝也只允許她提意見,不允許她直接干預國家大事,對太監、外戚、后妃執法極嚴,稍有違背本分即以國法處置毫不留情。

9: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發明國子監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命令由國家創辦數學教育的皇帝。隋統一中國後,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國家開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經濟的發展,引起了國家對數學教育的重視。

10: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令琉球群島歸降中國成為中國附屬國的皇帝。

11: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發明三省六部制的皇帝。

12: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行州、縣兩級制的皇帝。地方設官,最初沿襲北齊、北周的州、郡、縣三級制,開皇三年廢除郡這一級,簡化地方官制。州分上上至下下,共9等。

13: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發明科舉制,廢除九品中正制的皇帝。

14: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不拘一格打破常規提拔人才的皇帝。史書記載一個不知名的關中九品縣令因為在當地治理有方被超擢為中央一品大員,一下官升八級。

15:隋文帝下令制訂的《開皇律》,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是整個人類封建社會法律之集大成者,在人類文明史上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法典》、古埃及古羅馬法典甚至美國《獨立宣言》,後來中國所有的朝代都繼承了它的原則。

16:隋文帝時期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

17: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確立死刑三複奏制度的皇帝,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規定死刑的複核是由國家最高權力部門來履行的皇帝。

18: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解除名山大川河澤之禁的皇帝,第一位與民同樂開放重要景區允許平民百姓在五嶽遊覽觀光並且可以狩獵的皇帝。

19: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三宮六院實行“精兵簡政”的皇帝,與獨孤皇后白頭到老,不但沒有傳說中的“三千寵愛六宮粉黛”,而且後宮清簡樸素,虛嬪妾之位,不設三妃。

20: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黃袍加身的皇帝,《讀通鑑論》:“開皇元年,隋主服黃,定黃為上服之尊,建為永制。”自隋文帝開始穿黃袍以後,從此中國後代皇帝都穿黃色的衣服了。

21: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把新疆東部與南部、整個青海、整個寧夏、西藏東部與東北部、蒙古南部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皇帝。

22: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式建立府兵制的皇帝,雖在北朝特別是西魏與北周時就已經出現了一個往府兵邁進的趨勢,但既沒有成型也沒有定製。

23: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親自對為國家戰事而陣亡的士兵家屬或傷兵進行撫卹慰問的皇帝。

24:隋文帝時期的地理學成就突出,在中國和世界地理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朝廷明令全國各地大規模編撰方誌,並將全國各地上報的地誌和圖志,彙集編纂成全國總圖志,如《區宇圖志》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的全國總地誌。

25:隋文帝時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術——雕版印刷,為“四大發明”之一。

26:隋文帝時期開始設置邢窯燒製白瓷,首先發明瞭世界上最早的透影細白瓷技術,工藝為歷代最為精良,彌足珍貴。

27:隋文帝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銀行——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世界上最早的銀行雛形,這比歐洲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這在世紀金融史上具有舉足輕重至關重要的意義開創了新紀元。

28:隋文帝時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色紙張。

29:隋文帝時期隋朝已能製造玻璃了,李靜訓墓中發現了碧色玻璃瓶,這就是考古發掘中的鐵證。

30:隋文帝時期的醫學成就,至今仍盛傳於世。隋朝名醫巢元方的《諸病源候總論》,記述了多種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方法,反映出隋代的醫藥學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當時的腸吻合、血管結紮、拔牙等外科手術,在整個世界是沒有前例的。

個人認為秦始皇與隋文帝都能稱得上千古一帝,這兩人都是開創了一個時代的君主,乃是造時勢的英雄。有人說康熙是千古一帝,我不贊同,甚至有感覺在貶低隋煬帝的感覺。康熙鞏固國家一統,創盛世,是一個好帝王,但是他並沒有開創一個新時代,他只是鞏固來滿清的統治權,只能稱得上一個時勢所造之英雄。


宣傳好政策


隋文帝楊堅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楊堅於公元541年接受北周靜帝禪位登基稱帝,建立隋朝。結束了西魏以來統治階級的鮮卑化政策,實現了胡人政權到漢人政權的平穩過渡。開皇七年(587年)滅亡西梁,開皇九年(589年)攻佔陳朝都城建康,陳朝滅亡,實現了全國統一,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以來長達數百年的分裂局面和戰亂時代。

隋文帝統治期間,他勤政愛民,勵精圖治,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對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改革中央官僚體制,確立三省六部制;簡化地方行政機構,實行州縣兩級制;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促進農業生產;改革幣制,重新統一度量衡,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制訂《開皇律》,刪除前代苛酷條文,簡明寬平,首創死刑復奏制度;廢除九品中正制,初創科舉制,破除了官員任用上的門第限制,使各個階層有才華的人都有機會為政府效力;變革兵制,確立“兵農合一”的制度;大力提倡文教,重金蒐集因戰亂而焚燬遺失的文化典籍,使隋朝的藏書量位居歷代之首;興建的大興城,開創了都城建設均衡對稱的格局,對後世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

隋文帝在位期間,始終致力於國家的鞏固統一,使人民獲得休養生息,社會呈現空前的繁榮,隋文帝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林慮散人


隋文帝並不像別的開國君主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江山,而是搶奪自已外孫北周靜帝的皇位的。由於得國不正,國柞很短,再加上唐王朝對隋朝的抹黑。隋文帝在後世的形象大打了折扣。拋開這些不看。從隋文帝做出的歷史貢獻看,他完全有資格成為千古一帝的。首先他統一了全國。結束了自西晉以來幾百年的大分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次,他採用用兵和分化兩手策略將強捍的突厥分化成東西兩部,解除了對隋朝的威脅,為後來唐王朝最終滅突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民族政策也成功被各族尊為“聖可汗"。文帝時經濟繁榮,被後世稱為“開皇之治",完全可以媲美貞觀之治。隋文帝在政治上施行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取士。這套公務員運行機制和考試製度深刻影響了後世一千多年。隋文帝建立的隋朝雖然很短暫,像流星一劃而過,但他的歷史功績應該和秦皇一樣,無愧於千古一帝的稱號。


江南一放翁


隋文帝可以稱文千古一帝,我的理由是:一、統一了分裂400年的中國,這一點就很難有人能跟他比,這是他的武功;二、開科舉,首創先進的選官制度,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被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沿襲和發揚光大,就證明是偉大的創舉,雖然,後期制約了人才的全面發展,但是,開科舉可以說是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公平公正和發展 ,這是他的文治。無論文治武功,都有建樹,不像有的開國皇帝,只是一介武夫。宋朝李鋼曾經高度評價隋文帝“混南北為一區”的歷史功績。他認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於後世者。”著名漢學家李約瑟說過,中國在隋朝以後開始走下坡路了,而且是政治經濟軍事所有領域的大倒退,隋朝是中華文明永遠無法超越的頂峰。所以,我認為隋文帝是中國古代千古一帝。


雁過留聲1314


小編認為隋文帝楊堅是千古一帝。猶如西方歷史學者對楊堅的評價:“他成功的統一了經歷數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通過科舉制度來選拔政府官員,為中國提供了一批批得力的人才”。



一統華夏,結束南北朝的紛爭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一個主要的功績就是兼併六國,統一華夏。這點在楊堅身上,一樣存在。楊堅通過禪讓取代了北周建立了大隋,隨後楊堅揮兵南下,一舉消滅了西梁政權、南朝陳政權。就功績而言,雖然楊堅沒能像秦始皇那樣,氣吞山河般消滅六國,但是楊堅消滅南朝陳結束了中國自西晉八王之亂開始的近三百年的戰亂,建立起了大一統的帝國。就憑這一點,楊堅就有資格號稱千古一帝。



被刻意忽視的盛世

楊堅統一華夏之後,休養生息、勵精圖治。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

判斷一個盛世是否輝煌,主要看它的人口、國庫錢糧、人民生活水平、對外關係等。隋文帝取周建隋之初,統治戶口462萬戶,到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達到8907536戶,46019956人。人口大幅度的增長,足以證明隋文帝的治國才能。



《隋書·食貨志》:“ 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廊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隋朝京城及各地的糧倉,大的可儲糧千萬石,小的也儲糧幾百萬石,都儲滿了穀物。長安、洛陽和太原的國庫中,儲存的絹帛各有數千萬匹。楊堅臨終時,天下倉庫的積儲可供全國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鴻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鹹暨,尉候無警。於是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凌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參蹤盛烈。”這是《隋書》裡面一段關於開皇之治的記載,這段記載裡面不難發現當時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欺凌現象的發生,不管是朝堂之上,還是鄉野之間無不充滿著歡笑快樂。



開皇三年(583年),突厥兵南侵,楊堅派出楊爽率兵分八路出擊大敗突厥。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分化,突厥終於臣服於隋朝、臣服於楊堅。東突厥部啟民可汗更是稱臣內附文書,上隋文帝尊號“聖人莫緣可汗”,“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今是大日,願聖人可汗千歲萬歲常如今日也”。楊堅成為隋朝皇帝兼突厥名義上的君主,是為中華天子兼異族國君的首例。



隋文帝的開皇之治因為過於輝煌,所以稱為千古一帝。


歷史評書人


歷史上被稱作千古一帝的君王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都是為中華民族做出傑出貢獻的帝王。秦始皇滅六國,讓華夏重新統一,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漢武帝治理瞎的漢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讓中華民族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唐朝走向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如今的唐人街就是盛唐的見證!

那麼,作為在歷史長河中短暫的王朝——隋朝的開創者隋文帝楊堅是不是千古一帝呢?

楊堅出生豪門,是個實實在在的官二代,本來是北周的丞相。是輔佐其外甥宇文闡周靜帝的外公。由於其漸漸的收攏人心。朝中幾個大臣極力勸說楊堅自立做皇帝。楊堅也是假惺惺推辭一盤,其實自從楊堅做了丞相就有篡位的打算了,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誰不垂涎欲滴,最後由宇文闡把皇位禪讓給楊堅!

楊堅雖然不是自己南征北戰打下來的江山,但是也是多次出征得勝的將軍。建德四年(575年),楊堅率水軍三萬,於河橋大敗北齊的軍隊。建德五年(576年),楊堅跟從周武帝親征平齊,進位為柱國。與齊王宇文憲一起在冀州大破齊任城王高湝,被封為定州總管,很快又轉任亳州總管。

楊堅在做了皇帝以後,先是統一貨幣,然後統一度量衡,這些措施都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楊堅隨後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滅掉南陳政權,活捉南陳後主陳叔寶。然後又廢除西梁後主蕭琮,西梁滅亡,又派使臣安撫嶺南,統一全國,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分裂局面。

楊堅統一全國,銳意改革,聽從謀臣建議,勵精圖治,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廢除九品中正制,實行五省六部制,加強中央集權。開創科舉制,從而讓那些優秀的寒門子弟有了參與國家建設的機會。楊堅的這些措施,以後得歷朝歷代沿用了一千多年。

從全國人口的增長也可以看出楊堅的政治才能,如果國家長期處於戰亂,人口必定會減少,只有在國家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沒有戰亂。社會穩定,人口才會增長。

綜合來看,隋文帝楊堅也可稱的上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