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宣傳、助復產,疫情之下,銅川這位“劉主任”都有哪些硬核招數?

做宣傳、助復產,疫情之下,銅川這位“劉主任”都有哪些硬核招數?

做宣傳、助復產,疫情之下,銅川這位“劉主任”都有哪些硬核招數?

劉濤是單位辦公室主任, 平日裡各種大大小小的事都得由他協調、服務,一年到頭加班加點都是平常事,他也早習慣了自己沒黑沒白的工作性質。可對與家人他還是有所愧疚,他就想利用春節假期好好表現一把,彌補這份虧欠已久的親情。

大年初一的早上,就在他正挽著袖子在廚房為家人精心準備飯菜時,他接到了單位領導的電話,在他趕回辦公室後,才知道要執行的任務人命關天!而他要做的事是又急又多!

做宣传、助复产,疫情之下,铜川这位“刘主任”都有哪些硬核招数?

守好陣地,他這樣做......

面對嚴峻的疫情,他堅持每天收集彙總上報全市糧油市場和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監測動態信息,及時掌握全市應急糧油儲備情況,為全市啟動應急預案提供決策參考基礎。

他對委機關18個內設科室和8個下屬事業單位近佰名幹部職工開展"地毯式"摸排,建立了機關及下屬單位新冠肺炎疫情排查登記、幹部居家隔離觀察體溫日監測、外出旅遊探親返銅人員活動監測等多個防控工作臺賬,他堅持每天定時對幹部職工居家觀察情況進行電話詢問登記,堅決做到不漏一人。

在排查中,他發現下屬單位有春節假期外出人員,立刻對這一人員活動軌跡進行嚴格查尋,他怕萬一有什麼情況被遺漏,而不能在第一時間內阻止,那後果就不堪設想。經過認真核對和溝通,這位幹部在第一時間向社區進行了報備並做好了自我管控,此刻,才讓他緊張的心放了下來。

為確保辦公環境安全,他帶頭為輪崗上班人員測量體溫、帶領幹部為機關33個辦公室逐一進行病菌消殺,確保織牢機關內部防控網。

春節以來,他堅持主動到社區報到並參加小區防控值守,與社區幹部一道紮實開展出入登記、體溫監測、人員摸排、衛生消殺、政策宣傳等工作,盡己所能為社區、小區捐贈防控消殺物資。

做宣传、助复产,疫情之下,铜川这位“刘主任”都有哪些硬核招数?

物資保障,他這樣做......

"兵馬未到,糧草先行。"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為防控一線提供充實的防控物資保障是最關鍵、最緊迫的任務,也是最為艱難的任務。

為了給駐守在村組、社區防控人員提供必要的防控物資,他像戰爭年代的"地下黨"似的,穿梭在寂靜而清冷的大街小巷,一家一家敲開農貿市場閉門歇業的商鋪大門,懇求他們幫他"搜索"物資。

這家2件、那家3件,風雪交加的天氣把他凍得清鼻直流,他蹲在商鋪門口給商戶打電話......"啊,這怎麼顯示的是湖北的號碼?"他心中一緊,猶豫起來,但他還是把電話打了過去--"是的,我是湖北人,我近期沒有回過湖北,也沒有老家親戚來,但我們現在也不出門。唉,這大冷天你還為抗疫找物資,我也不能不支持你,我去小區給說說,專門為你開一次門。"這個湖北籍商戶的話,讓他心暖,也更讓他堅定的守在商鋪門等候一個多小時,手和臉都冷得生疼,腳也蹲得直髮麻。他終於"化緣式"地湊齊了10套軍用大衣和棉帽,這讓他無比激動,忙開著車第一時間送往"前線"。

"劉主任,我們需要口罩!"、"劉主任,快送消毒液過來!"、"劉主任,我們要的防護手套和酒精咋還沒到呀!"、"劉主任......""劉主任......"

幾乎不分晝夜,隨時隨地,劉主任的電話都會傳來這樣、那樣的急迫需求。這讓他心急、心焦,恨不得自己就是電影中那些"軍火供應商"一樣,隨時隨刻就能採購到戰鬥物資,馳援一線。

可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全國上下防控物資都在告急呀!好在,他平日裡是個熱心人,對別人幫助很多。

這個關鍵時刻,他的人脈關係有了大用場。不管白天黑夜,撥打電話、蹲守門店......通過各種渠道尋找物資貨源。今天收集百十個口罩,明天收集百十斤酒精......積少成多,終於為單位、包抓村組和社區成功購置到防護口罩3000餘個、防護手套300只、醫用酒精300斤、消毒液300斤防護及生活物資,聯繫落實應急帳篷2頂,而許多"糧草彈藥"是他開著私家車一趟一趟送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

後方馳援,他這樣做......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銅川市先後確診了8例新冠肺炎患者,他們都集中在定點醫院進行救治。

劉主任又操心起醫用救援物資的保障。他通過領導快速聯繫到在外發展的銅川籍愛心人士,講述銅川疫情防控現狀,積極協調捐贈物資事項,得到了愛心人士的支持後,他又分批次接收從濱州、東營等地寄運來總價值約20萬元的N 95防護口罩、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進口醫用防護手套和次氯酸鈉消毒液等防控物資。防控物資就是救命物資,必須第一時間送達。

可市紅十字會的車輛緊張派不出車,怎麼辦?物資要及時送到市人民醫院、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王益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等抗疫一線,而這些重點一線,又有多少風險?這些日子,他一直在外面為尋找籌集物資跑得馬不停蹄,大家都說,要離他遠點,他是最危險的。雖然這是大家的玩笑話,可總是怕萬一呀。但疫情防控容不得他顧及自己的安危,他絕然地選擇了"逆行"向前,開著私家車拉上防控物資直奔"最前線"。愛心人士的捐贈帶動了全委幹部職工獻愛心的行動。他在第一時間在單位微信工作群發佈募捐倡議,收集大家愛心捐款2萬餘元及時轉交給市紅十字會,支持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他曾經在宜君縣堯生鎮思彌村駐村開展扶貧工作近3年,並被評為全省優秀第一書記。疫情發生後,他一直牽掛著那些與自己曾經朝夕相處的村組幹部和鄉親們。打電話、發微信,時刻關心村裡防控工作,鼓勵大家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他想,他在城裡都為防疫物資做難,那些在偏遠農村值守的幹部們一定是更加煎熬。於是,他便自己出錢千方百計為村上籌集到價值1600多元的40斤增高濃縮消毒液、400個醫用防護口罩、200只防護手套等防疫物資,正月初六那天下午,他擠出時間,特地把在原來任職時的"第一書記"紅色標識牌戴在胸前,驅車直奔140多公里之外的思彌村。一路上他顧不上吃一口飯、歇上一份鍾,通過了六、七個防控檢查站,一口氣把這些防控物資送到了村裡。在村口值守的幹部群眾激動地說:"真沒想到呀,咱劉書記離開村裡兩年多了,不但連年給村上爭取項目資金,在這危難之時,還想著咱鄉親們,真是雪中送碳!真是感激不盡呀!"

做宣传、助复产,疫情之下,铜川这位“刘主任”都有哪些硬核招数?

戰疫宣傳,他這樣做......

面對的嚴峻疫情,人們的心情是恐慌、擔憂的。

他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推廣由銅川市發改委攜手京東雲AI製作的"疫情助理"智能機器人諮詢平臺,向廣大市民和社區群眾免費提供24小時"進家庭、到個人"疫情線上諮詢服務,引導群眾在獲得科學指導防控的同時,避免盲目就醫交叉感染,緩解焦慮情緒。

在微信公眾號編髮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廣泛宣傳抗疫防疫知識、抗疫成效、復工復產政策,做到了信息編輯發佈"零時差、不過夜"。在他的主導策劃下,委辦公室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抗擊疫情》《黨員先鋒》《抗疫故事》專欄,通過"疫"戰中那些感動的人、那些感動的事,大力弘揚發改幹部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中的正能量,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面對家人,他這樣做......

"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呀?我想和你一起打籃球!"兒子在視頻裡與他說。

自從正月十五那天,匆忙接回了妻子和孩子,他就沒能在家完整的待過一天。喜歡打籃球的兒子漸漸大長了,平日裡他忙著工作,顧不上陪兒子。過年前,他就答應兒子說,過年就陪他好好打籃球。可他從早上忙起來到很晚才能回到家,兒子睡了,剛剛兩歲的女兒卻守在夜中哭鬧著等爸爸回來給她講故事,哄她睡覺。深夜裡,抱著女兒,他自責。

可他更不敢抬頭看向正在製作課件、網上備課的妻子。妻子是一位老師,受疫情影響,學校推遲開學,老師們得通過網絡視頻教學。可兩個孩子一天的管護,讓妻子也是忙得團團轉,就盼著丈夫能早點回來做做家務,管管孩子,讓她騰出時間好好備課。可妻子天天等到的是深更半夜回來的他。

妻子問他,誰的工作重要?他說,"都重要,可我的崗位職責更重要,需要我幫你,說話......"。看著疲憊而又可憐的他,妻子便又不忍心再計較什麼,只好在夜深人靜的時侯去做自己的工作。

"濤濤,你還在單位加班呢?咋吃的?"這些天,母親見不到他的人影,就打電話來詢問。"今天王益區對街道進行集中消殺,你們記得關好門窗,要按要求別出門,照顧好自己,忙完這陣子,我就回去......"。父母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住在老區,那裡因有確認病例,人們面臨的壓力很重。可二十多天來,他只顧著忙碌抗擊疫情的事,卻沒能給父母主動打去一個電話,哪怕是問問安好。

而他對自己的關心,這位銅川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濤,更是"苛刻"。餓了隨便啃口饃、喝口水,有時泡包方便麵對付一下,低血糖的他,累的眼前發黑,就在辦公室沙發上蝸上一會,起來又精神抖擻地投入工作。

復工復產,他這樣做......

"劉主任,我們要去項目工地,需要送消毒水。"

"劉主任,我們要去推進高爾塬村鹽銅合作幫扶項目,需要送口罩。"

"劉主任,下午6點之前要報你自己包抓的重點項目復開工推進情況......"

此時,劉濤安排好手頭的工作,轉身下樓,又繼續奔波在硬核物資保障、硬核復工復產的路上。

(通訊員 蘇亞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