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需要向蘋果學習什麼?

這位同學叫曉雨


小米這麼快速度成長為最年輕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其本身的運營手法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蘋果作為從PC時代成長起來,到移動互聯時代又煥發第二春的老牌科技企業,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首先,小米最需要學習的是蘋果高水平的營銷策劃。無論是產品發佈會,到產品宣傳海報,到視頻,到專賣店的形象到整體視覺設計和文案策劃,蘋果處處表現出的那種高級感,這是小米可以最快學習和模仿的。之前有些形似,現在往高端走,要做到神似。

其次,蘋果的軟件系統是值得小米學習借鑑的。事實上小米也一直在學習和借鑑。雷軍本身發跡於金山軟件,出身於程序員,這方面是可以再學習加強的。

其三,學習蘋果打造高端爆品的能力。打造高端爆品是個系統工程,不是靠價格競爭就行。整個的營銷功底,小米跟蘋果還有差距,需要學習。

其四,品質和售後。蘋果對品質的執著和偏執也值得小米學習,起碼在高端產品上。還有產品的售後體驗,蘋果幾乎也從不和消費者囉嗦,馬上換機。這個也值得小米借鑑和學習。

第五,生態鏈打造。蘋果的生態鏈歷經二十年,稱為業界典範。無論用戶體驗,到盈利能力,到可持續性,都已經進入佳境。小米也在這方面佈局,但稍顯散亂,可以借鑑蘋果的經驗高效整合。

總之,可以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很多。但也不必全盤照搬。而是要因地制宜,學習並超越蘋果,這才是雷軍的目標。


Simon叔的商業觀察


當前國內的智能手機有兩大陣營,一是使用安卓系統的小米、華為等國產手機品牌,另一個是使用iOS的蘋果手機。在手機產品的定位與運營方面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獨到的優勢和競爭力,比如iOS主打系統生態和流暢性、華為自研的芯片具有先天的優勢,而小米則是以超高的性價比起家。

如果想要能夠在眾多的手機品牌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那麼一定要有自己品牌獨特的優勢。在這些方面,小米現在已經做的非常不錯了。如果硬是要說小米需要向蘋果學習點什麼的話,我覺得還是學習生態建設吧。

安卓系統最大的劣勢就是應用生態缺乏監管,除了應用惡意獲取手機權限之外,各種廣告的騷擾也是引得網民們紛紛吐槽。

與此相對,蘋果的iOS生態建設是非常具有優勢的。在iOS的生態系統中,入駐app store的應用都是經過嚴格審核的。所以在應用的授權以及內置廣告方面把控地非常嚴格,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

現在小米想要往高端市場發展的話,我覺得單憑所謂1億像素是沒有任何競爭力的。高端客戶需要的是用戶體驗,需要的是消費之後的服務。所以,如果想要進軍高端市場的話,就需要建立像蘋果App Store那樣審核嚴格的應用市場,以及在MIUI系統對於應用授權的管理更加智能化。

我是【電腦手機那些事兒】的小雨,歡迎大家關注訂閱,和小雨一起學習關於電腦、手機的實用軟件和應用技巧。


電腦手機那些事兒


小米公司是雷軍在2010年創立 ,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硬件和電子產品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同時也是一家專注於高端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以及智能家居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 小米公司創造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小米還是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四家擁有手機芯片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

“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概念,“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是小米公司的願景。小米公司應用了互聯網開發模式開發產品的模式,用極客精神做產品,用互聯網模式幹掉中間環節,致力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用來自中國的優質科技產品。

小米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費類IoT物聯網平臺,連接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 ,MIUI月活躍用戶達到2.42億 。小米系投資的公司接近400家,覆蓋智能硬件、生活消費用品、教育、遊戲、社交網絡、文化娛樂、醫療健康、汽車交通、金融等領域。

雷軍在創立小米的時候就是按照美國蘋果公司的經營理念來運作的,小米的產品體系、產品設計等都是效仿蘋果公司的,所以雷軍一直被國人成為:雷布斯。但是蘋果畢竟是蘋果,不是誰都可以輕易匹敵的,小米現在和蘋果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小米向蘋果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敢於創新、敢於改變、敢於嘗試

現在每個公司都在強調創新,但是真正敢去做的少之又少,創新、改變和嘗試需要勇氣,需要去面對可能的失敗、眾人的質疑和大眾的壓力,需要堅持。蘋果很多偉大的產品都是在眾人質疑中誕生的,iphone在誕生之初沒有人看好,諾基亞高層公開嘲諷:一款沒有鍵盤的手機能有怎麼樣?

當時沒有人可以想到iphone可以改變日後世界互聯網格局,改變手機行業。敢於創新、敢於改變人們已經熟悉的現狀,敢嘗試新技術、新功能,這個需要冒著很大的風險,這也是“領頭羊”的氣質,否則只能走在別人後面“喝湯”。除了iphone,ipad、指紋識別、面部識別、不可更換電池、去掉耳機查孔等都是蘋果帶入市場並且已經成為行業標準的行為。

專注

專注是蘋果公司最突出的特點,這也是美國公司的區別於中國公司的一個特點。我們發現一個問題,美國的公司無論公司規模多大都很少跨界經營,蘋果公司也是同樣,2019年的應收達2655.95億美元,要知道華為2019年的總營收8500億人民幣(摺合美元約1200億),相當於蘋果的45%,蘋果這麼高的營收確實區區幾款產品產生的,iphone、ipad、iMac、可穿戴設備、蘋果服務等等。把有限的精力用到一處才能做出超越眾人的精品,這就是專注。

反觀小米,成立之初走的是少而精戰略,每年只發布一到兩款手機,那時候每一款小米手機都會成為爆款的精品。隨著規模的擴大,小米也開始了像很多中國公司那樣“多元化”,現在小米公司擁有包括:覆蓋智能硬件、生活消費用品、教育、遊戲、社交網絡、文化娛樂、醫療健康、汽車交通、金融等領域,產品和服務數百種之多。雖然小米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縱觀小米整個產品體系,沒有任何一款在市場上有絕對優勢,產品可替代性很強。

品牌塑造

在福布斯2019年全球品牌價值排行榜上,蘋果連續9年奪冠,品牌價值達2,0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2%,這也是第一次有品牌的價值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如果蘋果公司倒閉,只要有蘋果品牌在就可以東山再起,這毫不誇張,蘋果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強大的品牌運行能力和持續不斷的堅持。有人說:如果哪一天蘋果公司電子產品賣不下去了,它一定能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廣告公司。喬布斯在創立蘋果之初就給予了蘋果品牌的定位,那就是高端,圍繞著打造高端定位的目標蘋果公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品牌宣傳和打造。在這方面,小米與蘋果的差距還很大,品牌定位不夠清晰,“發燒友”、“性價比”、“小米生態圈”到現在的“中高端”,公司成立之初品牌定位確實需要摸索試探,但是需要儘快找到自己適合的發展方向,否則會造成成本浪費。

打造生態閉環

蘋果最強大的莫過於它的生態閉環,生態閉環給蘋果鑄造了足夠深的“護城河”。而“護城河”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加持:技術、系統、品牌、軟件服務、內容服務等。在打造“護城河”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主線,所有其他內容都圍繞主線展開,比如蘋果,它的主線是電子硬件產品(iphone、ipad等),軟件、技術、內容等都圍繞硬件展開,並附加在硬件上。蘋果公司每年都收購很多小型技術或內容公司,比如:收購PA Semi打造A系列芯片;收購Siri植入蘋果設備;收購AuthenTec打造指紋識別等等。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蘋果無論是自行投資研發還是對外收購的技術或產品都會將其植入到現有產品中以提高競爭力 ,且蘋果對其技術擁有全部控制權,以便靈活掌握這些技術。小米同樣自研技術並且對外收購,但是投資領域非常廣泛沒有很強的目的性,很難把技術集中起來打造拳頭產品,對外投資很多是入股形式,對技術也沒有絕對話語權。

細節

蘋果每一款完美的產品背後離不開蘋果近乎瘋狂的細節把控。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建設歷時八年花費超過五十億美金,據說光是安裝門把手,就讓承包商返工了一年半時間,等到完成的時候,對方的負責人都被逼離職了,離職前都沒能見到門把手最終的方案。對一座建築物已經如此苛刻,在自己的產品中更是如此。據蘋果的一個電池供應商介紹,蘋果對電池的要求非常高,不光是質量一流,對產品外觀一樣要求完美,員工指甲不小心在電池外殼上留下一道劃痕,這都會當做“廢品”淘汰掉。看似一個細節不足以起到什麼作用,客戶在使用中也未必感受的到,但是無數的細節組合到一起就成就了蘋果產品完美的體驗。

其他很多方面小米也都是以蘋果作為標杆,比如:產品設計哲學、專賣店形象設計及運營、公司輕資產的運營方式等等,可以說小米已經很成功了, 3000億的市值說明一切。但和蘋果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還需要繼續向蘋果學習進步。


藍景源


其實很多智能手機都向著蘋果學習過,畢竟蘋果是繼諾基亞功能手機之後,也是第一梯隊做智能手機之一,最早做的蘋果、黑莓、三星等方面手機,小米的雷軍也曾被譽為中國的喬布斯,稱之為雷布斯!而之前大家看好的是魅族,因為魅族做的挺早的,而且當時雷軍還去找黃章學習過!

所以針對目前的手機可以說在中國的手機市場競爭中國產手機贏取了地位,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都獲得了一定的地位,目前在中國手機的營銷大戰廝殺很厲害!國外手機也照樣為了迎合市場紛紛入局,去年iPhone手機發布開始和三星華為對比,三星也公開叫板說雙模5G手機還不實用著,華為出來的5G太過先進等等話題!

所以縱觀手機市場,都有自己的玩法了,畢竟小米今年已經10年了已經不是一個孩子了,他不需要再學習蘋果什麼,所以小米的雷軍說了,前幾年成績不理想,被華為方面趕超,所以就靜下來開始研究華為了,是要真正往高端市場來進軍,所以研究了華為的拍照技術、高端機型到底有怎樣的核心能力、華為的高端手機的性能調教和組網等等方面!

而目前而言蘋果的方式不是那麼容易學習,第一方面蘋果全球化的市場佈局已經形成多年,而且蘋果的優勢已經根深蒂固,憑藉IOS性能以及核心的處理器,蘋果一下子也成為耐用手機以及保值率比較高的手機,而相比較國產陣容確實要學習蘋果的耐用以及穩下來,慢慢的發佈;國產手機的發佈型號和每天發佈的新品太多了,產品一旦多了,而且後來者生產規模起來了,自然就會降價,但是手機一旦開始降價了,這對於品牌的傷害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人寧願過了好幾年去購買你降價的手機!

而蘋果方面的確每年就發佈那麼一兩款的機型,而且主要定位是高端機型,既然高端機型就要考慮高端人士的需求,其實一年能換一次手機也就一次吧,最多,所以你每年為高端人士設計一款就好了,別那麼多頻率,要麼就是把高端手機做好細分類,像三星一樣或者 華為一樣,做好商務、時尚等方面的區分,這樣讓用戶在每一年購買手機的時候有所期待!

所以為啥說蘋果手機搞發佈會就像科技春晚一樣,因為蘋果確實夠火熱,而且火熱的背後產生的經濟價值也很大!之所以火熱是因為憋了一年了,等待蘋果放大招,看看今年到底有怎樣的驚喜,從喬布斯的iPhone4開始到iPhone6S之前的火熱程度不是一邊的瘋狂,排隊購買,割腎購買就是覺得用蘋果有面子,時尚!

當然蘋果目前這幾年的學習性並不大了,就唯一剩下下的就是研究他的核心硬件技術和系統方面是小米和華為的方面都可以學習的,當然這個可能學習起來華為學習起來更快一點,接著下來應該是oppo了,因為oppo已經開始著重重視研發芯片了,而小米方面一直還是和高通方面以及谷歌方面的關係還是挺鐵的,可能會長期保持相互合作關係吧!

所以總結:小米方面對於蘋果並沒有太多要學的,而是如果進入高端,就要明確方向和針對性定位高端用戶群體,接著開始深度研究學習蘋果的核心硬件技術這個是王道,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創業者李孟


學蘋果的低調吧,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畢竟,蘋果有資本低調,小米沒有。題主自己也說了,在高端機市場,蘋果無疑是最成功的,那蘋果憑什麼能這麼成功?系統、芯片、用料都是蘋果能在高端市場成功的原因!




系統就不用說了,iOS ,沒有對手,而芯片,A13,高處不勝寒,又是沒有對手,所以下面講講蘋果的用料!或許有人會說,蘋果真坑,都2020年了,旗艦機還在用720P屏幕、1200萬攝像頭!


如果你也這麼想,那我只能說一句你太小白了,而且也被國內廠商帶偏了!iPhone 11跟iPhone xr的720P很垃圾嗎?你不知道的是,蘋果所用的在你眼中是垃圾的720P. LCD屏能秒殺國內一些搭載1080P屏幕的旗艦機,這真的沒開玩笑,不信可以去查查。而在攝像頭方面,蘋果的1200萬鏡頭也是定製的,論價格並不輸小米的一億像素,至於為什麼蘋果要花高價去買一顆你眼中的“垃圾鏡片”,其中的原因,估計只有用過蘋果手機的朋友才知道吧。

總結

說了這麼多,那小米該向蘋果學什麼呢?我認為小米該學蘋果的用料,比方說,就算是用720P的屏幕,我也要用當年最頂級的!這點從iPhone 11pro 的屏幕也可以發現,用的也是去年最頂級的OLED屏幕。於小米而言,我覺得小米應該學會蘋果不計成本的用料,要讓小米手機的每一個零部件都是最頂尖的,也只有這樣,小米的高端形象才會深入人心!


優質科技領域作者,關注我,為你解答最新最前沿的科技資訊!

考拉科技館


小米目前很多東西做的都已經夠好了,甚至有一些方面比蘋果還要出色。蘋果在3月份將發佈的蘋果9,主打2000-3000元價位的手機難道不是在向小米學習嗎?

小米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核心競爭力。這個競爭力可以是像蘋果一樣的操作系統的流暢性,可以是像華為一樣的專利獨角獸自造芯片。

提到小米就會說性價比,算是一張競爭力,但是這個競爭力在今年發佈小米10的時候被拋棄了。

小米手機活下去的根本在於讓小米公司活下去,為了這個目標,小米逐漸開始向雜貨鋪方向轉型,並且在今年基本上已經佈局完成了,大到智能家居空調電視,小到生活用品插線板牙刷簽字筆,小米都已涉足。

這就保證了基本盤不倒,那手機行業怎麼辦,小米的思路很清楚,就是要打造高端旗艦,讓紅米系列繼續小米性價比的路線。讓小米的數字系列對標華為的p系列,讓小米的mix系列對標華為的mate系列,這也是在向蘋果學習的一部分。

打造品牌,推動品牌的溢價能力,這是目前小米最需要學習的地方,今年發佈的手機不管值不值,一定要拿出一個態度,一個方向。有了這個方向才能去談研發,談創造。

如果繼續原有的性價比路線,這個公司怕是早晚要被吞掉。蘋果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品牌溢價能力。小米任重而道遠。




聆聽科技屆的聲音


研發啊。

打開企查查,看看小米公司的專利都是些什麼玩意。就那些東西也好意思稱自己是科技公司,還要對標華為甚至蘋果,真的是讓人可笑啊。


老楊說說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計劃試產、發售250萬~300萬部廉價iPhone,緊接著,有“雷布斯”之稱的雷軍宣佈小米推出售價799元的紅米。雖然小米相對於蘋果本身就是低端市場,但這兩個品牌都在各自的市場宣佈降低身段,這是共同點,而且引起的爭論也都集中在對品牌帶來的傷害方面。

蘋果的高端形象已經不言自明。2012年,iPhone在全球手機市場佔有率為8.8%,但佔全球手機利潤的73%,絕對是高端中的頂級品牌。但很大部分是它的品牌溢價,因此很多人擔心,一旦滲入低端市場,不但失去溢價部分,更是再也回不去高端市場。至於小米,一直宣稱是給發燒友做的手機,799元的售價必然引來不少在校大學生和往返工地的打工者。這種魚龍混雜的局面,必然會使母品牌小米受到牽連。

然而蘋果所面臨的窘境迫使它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2013年第二季度,iPhone出貨量3120萬部,同比增長20%,佔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14%;它的老對手三星則同比增長56%,出貨量達到創紀錄的7600萬部,市場份額則為33%。同樣是第二季度,蘋果在中國的銷量是430萬臺,甚至史無前例地輸給小米,它比小米的銷量還要低10萬臺,而三星的銷量則是1550萬臺。

更糟糕的是,全球智能手機的高端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甚至正在萎縮。但低端市場的增長空間仍然巨大。

蘋果已經被逼進一條窄衚衕,無路可逃。表面上看,蘋果降價從側面驗證了三星模式的可持續性,雖然三星沒有像蘋果的產品那樣具有革命性,但是消費者總能在這裡找到不錯的選擇。這還是從純硬件基因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但蘋果手機在硬件市場已經顯現出挫敗的跡象。

亞馬遜的發展路徑或許能為蘋果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它的Kindle設備本身是很平價的,真正的收入來源則是付費下載閱讀。蘋果究竟是繼續埋頭做一家硬件公司,前途未知,還是“服軟”,通過硬件載體賺軟件的生意?

蘋果手機的銷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應用軟件也達到不可忽視的一個量級。而且目前蘋果對App收取30%的入口費用一點也不便宜,理論上講,這塊市場和收入很大。但是我發現,App這塊收入目前只佔到蘋果手機總收入的10%,實在太低了。

如果蘋果轉換一種商業模式,轉換到靠App平臺賺取收入,或更看重這塊業務,蘋果推出低端產品就是有道理也是有價值的。只要下載各種應用就可以向用戶收費,閱讀也要掏錢,那麼這塊市場的可想象空間巨大。

用這個邏輯講小米就更說得通。如果把小米看作一家硬件公司,紅米的降價對品牌絕對是種傷害。但雷軍說過,小米是三駕馬車,“硬件+軟件+互聯網”,它自稱是新品類,不是智能手機而是互聯網手機。而且小米手機的用戶活躍度還比較高,在國內排第三,做遊戲聯運、靠軟件盈利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目前,小米已經是國內第五大遊戲聯運平臺,但目前每個月這塊的收入只有2000萬元,他們宣稱明年年底會達到每月1.5億元。

雷軍最近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你不要把我當成蘋果,我更像是亞馬遜。小米手機只是入口而已。”從這個角度講,蘋果反而應該向小米借鑑做手機的思路。


閒雲野鶴坤鵬哥


根據IDC最新數據,2018年第三季度,華為全球市場份額繼續領先蘋果位列第二。而小米全球出貨量超過3570萬臺,全球市場份額達到9.7%,排在全球第四,和蘋果的差距縮小到3.5%。那麼小米能不能像華為一樣,在市場份額上超越蘋果呢?

根據官方數據,雙十一期間,比起OPPO、vivo以及魅族這幾家廠商,小米手機的成績明顯更加亮眼,囊括了中高端手機三冠王。按照雷軍的說法,小米手機業務已經站穩了高端旗艦市場。不過細看之下,這些銷量冠軍,很多是分平臺、分產品、分價位的名號,定語區分的很細,總體還是略微遜色於最大競爭對手榮耀手機。

榮耀是華為旗下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從誕生之初就對標小米,如今是小米在中國市場的最大競爭者。雙方的出貨量和銷售額,一直是小米榮耀的雙十一對戰焦點。從過往交鋒來看,往往是一家在京東平臺第一,另一家在天貓平臺第一,或者是其中一家銷售額第一,另一家銷量第一。不同的是,今年雙十一榮耀斬獲天貓平臺三冠王、京東平臺四冠王,而且雙平臺銷量都超越蘋果。從數字來看,小米想在國內市場出頭,榮耀是一個繞不開的坎。

最近小米頻頻傳來利好消息,10月26日雷軍宣佈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突破1億臺,提前完成2018年全年任務。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和小米的國際化戰略分不開。根據小米財報,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國際業務同比增長高達150%。

2017年7月雷軍定下1億出貨的小目標,當年第二季度完成出貨2300萬臺。但是我們根據公開數據估算,2017年二季度印度市場貢獻了大約600萬臺,佔到總銷量的25%。而到了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出貨量達到1200萬臺,貢獻了小米總銷量的40%,同時以27%的市場份額佔據印度市場榜首。

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持續洗牌,蘋果全年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估計只有200萬臺左右。而根據IDC的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iPhone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為2440萬臺,同比下跌了5.4%,而第三季度出貨量同比下跌了12.9%,中國市場跌幅擴大的趨勢非常明顯。在全球數據方面,根據Counterpoint統計,第三季度iPhone全球出貨量4690萬臺,同比增幅0%,而小米這個季度的全球出貨量是3570萬臺,同比增幅高達25%。

同時小米在西歐市場已經進入前五,上週小米落地歐洲第五站英國,推出小米MIX3 PRO。BBC認為,小米在英國,能夠延續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活力狀態。不過由於智能手機市場整體性下滑,小米手機能不能在國際市場持續性增長,還要繼續觀察。

除了國際化的亮眼表現,小米在過去兩年補課,注重技術創新,為新一輪的加速跑做好了基礎。2016年10月,小米推出第一代MIX系列旗艦手機,可以說引領了“全面屏”手機的風潮。今年新推出的小米MIX 3,號稱是全球首款滑蓋全面屏手機。在拍照上經過算法優化和持續調校,又取得了一些進步。今年9月,小米宣佈成功打通5G信令和數據鏈路連接,為小米在5G的佈局做了一些準備。但是由於5G網絡商用還不成熟,未來兩三年想在5G手機上做文章,市場反饋可能不會理想。

小米的供應鏈管理一直是個難題,產能不足曾經被包裝成“飢餓營銷”,成為騙小白的美談。而這也可能是小米下一個階段增長的主要瓶頸。2016年雷軍親自掛帥重整供應鏈,撤換周光平,去三星請罪,啟用紫米科技創始人張峰,一系列改革動作,才階段性解決了小米出貨量的問題。不過,直到今年5月,小米Mix 2s開售一個多月,仍然出現一機難求的問題,最後黃牛都降價了,線上渠道還是沒貨。小米上市招股書顯示,小米手機平均存貨週轉天數為45天,比沃爾瑪、H&M 等快消品牌還要快。如果無法迅速優化供應鏈,等到了全年出貨量2億的量級,一定會產生諸多麻煩。

總體來看,小米手機在市佔率、技術創新以及供應鏈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也避免不了內憂外患,加上全球市場萎縮和強敵林立,小米想要突圍超越蘋果,不是沒有可能性,只是還在變數當中。接下來,且看雷軍如何提高供應鏈話語權,又如何搞大歐洲市場。

2011年Q1-Q4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品牌關注排名對比


工業百科李工


學不了,這是我的感性觀點,理由如下:

我不瞭解高層公司策略,這個只是個人感受。2007年我的一臺“科技以換殼為主”的諾基亞進水了,機緣巧合之下用了朋友推薦的palm650,從此打開了一片新天地,手機還能這樣?那簡直是從老年機一月而上三星的摺疊屏高智能。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黑莓過手的有幾十臺,身邊的年輕人跟我一起用黑莓,當然是打孔機,拼裝機,二手機。一直到後來看我們市裡第一家聯通合約賣蘋果,看電子時代廣場賣安卓。13年吧,黑莓9700被孩子一泡尿進水短路之後,我入了三星9250,俗稱三太子,用了兩年吧。

然後換了諾基亞Lumia系列925,930用了1年多,後來就入蘋果坑了,iPhone6,iPhone7,然後自己頻道換機的熱血才慢慢涼了下來。

去年iPhone7從4樓掉地下直接摔報廢(我帶的電池背夾,竟然能開機接電話,我把珍貴的照片備份了下來),耐不住安卓的誘惑,換了賣手機朋友推薦的剛上市的OPPO Reno2,伸縮攝像頭,屏下指紋,高屏佔比,5倍光學,30倍混合,數據真TM強大,然而,都是卵,震動聲音能把人噁心死,屏幕亮度自動調整像抽筋,白天戶外拍個照看不見屏幕顯示的是人是鬼,伸縮攝像頭進灰成了煙囪,輕辦公綜合WPS點不中光標,等iPhone11出來,雙十一,狠狠心換掉,真香,以前,我從來不屑於次旗艦的,這次iPhone11把我制的服服帖帖,我怎麼能說它不好呢?最被人吐槽的大邊框壓根看不見,齊劉海也壓根不會怎麼關注,LCD屏顯示木毛病,0.5倍拍東西好用的不要不要的,還有電池。

我沒用小米的東西,但最早我還是給朋友們推薦的,後來華為榮耀,這兩年藍綠廠崛起後我就推薦藍綠。我不推薦蘋果,因為選蘋果的都不用選,只有一款(這兩年有了低配版又難為死強迫症的我了,誰叫咱不是土豪,永遠最高配,最新款。)

小米是做用戶起家的,想必會比OPPO好很多吧,即使這樣,我也覺得小米暫時不必像蘋果學習什麼。就如我大學上的是師範院校,但是師範院校都想發展成綜合院校,可是,它把師範的領域也丟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