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專刊】隔離觀察點的“鏗鏘二人組”

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庫倫旗建立了集中隔離觀察點,對重點疫區返回人員及密切接觸者、疑似感染人員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隔離。可想而知,在隔離觀察點執行防疫任務的工作人員面臨著高危的風險。

庫倫旗公安局有兩名民警就駐守在這裡。

2月4日,疫情防控隔離觀察點啟動,庫倫旗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阿其拉圖、法制大隊民警阿日棍第一時間接到命令,迅速進駐到隔離點開展工作,隨之開始了被“隔離”的日子。

阿其拉圖

36歲,中共黨員,2012年進入庫倫公安工作,現任庫倫旗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

【戰“疫”專刊】隔離觀察點的“鏗鏘二人組”


【戰“疫”專刊】隔離觀察點的“鏗鏘二人組”


阿日棍

31歲,中共黨員,2013年7月進入公安工作。現任庫倫旗公安局法制大隊民警。

二人是局裡的業務精兵,政治素質過硬,實戰經驗豐富,有較高的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這次選派兩人執行隔離點疫情防控任務,正是為了確保疫情前端的安全保障萬無一失。

隔離點的工作不輕鬆,更不簡單。二人主要負責隔離觀察點的24小時安全保衛工作,包括進出人員登記、內外秩序維護、視頻監控、被隔離人員信息採集以及法律宣傳工作。

隨著隔離人員有所增加,防控安保工作任務越來越重。兩人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卻絲毫不敢鬆懈,被隔離人員與醫護人員的日常安全保障,每一項都不能馬虎。

【戰“疫”專刊】隔離觀察點的“鏗鏘二人組”

為防止出現意外情況,阿其拉圖與阿日棍大部分時間吃住在監控室,保證24小時不漏崗。為防止被隔離人員互相走動,兩人要輪流進行重點巡控。

“剛開始也緊張、害怕,後來工作熟悉了,防護措施也都健全了,恐懼感沒有了,但精神還緊繃著...”

阿日棍談起剛進入隔離觀察點的那幾天,心有餘悸。當時,防護物資緊缺,工作人員對防護措施不夠熟悉,心裡沒底。後來,防護物資得到有效補給,工作步入正軌,也逐漸摸清了工作方法。

【戰“疫”專刊】隔離觀察點的“鏗鏘二人組”

在隔離觀察點,時間一長,被隔離人員往往會出現負面情緒。與醫護人員交流溝通,瞭解被隔離人的心理動態,及時進行疏導調節,成為阿其拉圖和阿日棍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天,醫護人員反映一名被隔離的女士情緒十分低落。阿其拉圖第一時間撥通了這位女士的電話。通過耐心的詢問了解到,這位女士因為害怕自己真的得了病,連累了家裡人,特別擔心又自責。為了緩解她的情緒,阿其拉圖從隔離的目的、疫情防控政策、科學防護、親情的溫暖幾個角度對她進行了心理疏導,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耐心勸解,這位女士心情緩和了很多。過後,打來電話感謝民警的幫助。

每每有被解除隔離的人員走出隔離點,說上一句“感謝警察同志”的時候,這兩名堅守在這裡的民警心頭都會暖暖的。

“病毒無情人有情,這裡隔離的是病毒,隔不斷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更何況我是一名人民警察,守好崗位的同時,這裡的群眾有什麼需要的,我們都要盡心盡力去幫助。”

這是阿其拉圖這些天的真實感受和心裡話。

“我們雖然與大家一起隔離在這裡,但是大家都非常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作為黨員,疫情不退我們不退,我們會堅持到最後,保證圓滿完成任務!”

阿日棍說到此有些激動。形影不離的戰疫“鏗鏘二人組”,有著相同的信念和必勝的決心。

愛人二十天沒有回家,阿其拉圖的妻子一個人照顧五歲的兒子和五個月的小女兒。通過微信視頻彼此關切,懂事的大兒子每天數手指算著爸爸打敗病毒回家的日子,小女兒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在視頻裡見到爸爸更是高興的手舞足蹈。

刑警的工作沒日沒夜,出差動輒十幾天,這次駐守隔離點,妻子給予了一如既往的支持和理解,沒有一句抱怨,只多了每天不落的叮嚀:注意安全。

【戰“疫”專刊】隔離觀察點的“鏗鏘二人組”

“家人都知道警察這份職業,沒啥可說的。”

阿日棍覺得他的家人們已經習以為常。

疫情還沒有過去,防控工作還在繼續,不是放鬆警惕的時候。

“鏗鏘二人組”和他們日夜守護的“家人”都在期盼解除隔離的那一天。

-END-


供稿:田小超、包凌豔

審核:張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