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月二龍擡頭的日子,為什麼要理髮?有什麼說法嗎?

WW佈施


關於二月二龍抬頭要理髮的說法,我來為你回答。

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日,二月二有著很多的習俗,二月二這天,理髮店特別的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民營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傳統習俗裡還有很多說法,比如讓你吃龍食,向龍王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



小峰7880


農曆“二月二”在北方稱“春龍節”,是蟄龍昇天的日子,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在民間流傳理髮的風俗至今已經有300多年了,人們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

兒童理髮叫“剃喜頭”,藉著龍抬頭之吉日,保佑孩子健康成長、無病無災,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就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在來年福運連連。又因為民間還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對於男孩子來說理髮是一種常態,當然啦,因為疫情還未過去,很多人也可以選擇在家裡修修剪剪。如果真信奉這一習俗的話,你可以給家人、哪怕是嬰兒,剪掉一根頭髮也可以。理髮不在數量多少,而在態度如何,即使是自己給自己剪掉一根頭髮,也就代表吉祥如意了。

其實對南方人來說,“二月二”又稱為“踏青節”,在南方這時候已經百草萌生、春暖花開,正是踏青出遊的好時節,雖然疫情絆住了我們的腳步,但絆不住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病毒殺不死我們只會讓我們更強大。在此也希望我們的祖國“龍抬頭,接好運,疫霾盡散,否極泰來”。


東方國學


龍抬頭是傳統節日,在龍抬頭的時候,會有一個習俗那就是理髮,但很多人卻並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理髮,那麼龍抬頭為什麼要剪頭髮呢?說法和原因是什麼呢?

說法一  

農曆“二月二”是傳統的“春龍節”,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風俗。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因為俗信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說法二

  “二月二”的說法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說法三 

 二月二日剃頭流傳到今天300多年,從1644年清軍入關開始,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須留那沙壺頭,四周沒有頭髮,中間一綹,編上個辮子。漢族人不是這樣,明朝以前,像小孩,十八歲以下的小孩,可以理髮,一般的理髮的時候都剃禿光,光光的,什麼都不長,等到過十八歲弱冠之年一加帽子,這頭髮就永遠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漢族的男子是頭上所有的頭髮都要留著,這上面也是編辮子的,盤起來。所以漢族的男子是不理髮的,但是清兵入關以後強迫理髮,所以老百姓就有這麼一個相約,正月誰都不理髮,正月剃頭死舅舅。其實是“思舊”,所以叫“正月剃頭思舊”,後來老百姓就叫“死舅舅”了。

其實,中國的所有民俗習慣都是千百年來廣大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經驗,都是智慧的結晶。例如二月二龍抬頭要理髮,也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過年期間,理髮店是不開門的。


憤怒的小番茄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皇帝因為耽誤了祭天的時辰,所以使得天上的玉帝很生氣,於是他給龍王下令,三年內不得給人間降雨。

從那之後,人間連續的乾旱,田裡的莊稼也都快枯死了,河裡的水也幾乎乾涸的可以見底了。

田裡面沒有了收成,村裡面鬧起了饑荒。大家都沒有糧食吃了,病的病,倒的倒所有的人都束手無策。

這時,龍王的小兒子青龍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著人間的老百姓受災捱餓。於是他趁著玉帝赴宴的時候偷偷地給人間降了一場雨。

第二天,玉帝知道了此事後大發雷霆。

於是他下令把青龍壓在一座大山下,山下還立了塊石碑,上面寫著:“青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開花時。”

百姓們看了石碑,再看到青龍受罪,大家的心裡都十分著急。但是大家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讓金豆開花的方法。

就這樣,到了第二年農曆二月初二的這一天,人們從 家裡拿出許多的黃豆和玉米種子進行翻曬。

有個老人忽然發現,這些金燦燦的黃豆和玉米倒是挺像金豆的。

於是老人立刻跑回家中讓他的妻子到鍋裡去炒一炒,看看這些東西會有什麼變化。

炒了一會兒,黃豆和玉米里的水分也超不多都被炒幹了,於是都爆了開來。只聽到“噼噼啪啪”的聲音從鍋裡傳出。

老人一看,“呀!金豆開花啦!金豆開花啦!”

這個消息立馬在村子裡傳了開來,老人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全村的百姓。

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紛紛地支起鍋灶,炒起了黃豆和玉米。

炒好後,家家戶戶都在自己家的院子裡擺上了桌子,點上了香爐。大家把炒熟的黃豆和玉米供了起來。

龍王得知了此事,於是把玉帝請到南天門觀看。

玉帝見人間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供著開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龍,將他召回凌霄殿。讓他做輔佐龍王給人間行雲布雨。

隨即,天空一聲霹靂,把大山劈成了兩半,只聽見“啪”的一聲巨響,青龍衝破山石,抬起頭長嘯一聲,騰空而起!

然後,青龍衝上了雲霄,翻騰了幾下舒展身子。

突然天上烏雲密佈,雷聲滾滾。青龍在老百姓們的頭上盤旋了幾圈,感謝人們的搭救之恩。百姓們抬頭望著青龍,嘴角上都露出了微笑。

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噼裡啪啦”地從天空傾瀉下來,百姓們都樂開了花。他們任憑雨點打在自己的臉上,感受著雨水的滋潤。

瞬間大地又復甦了起來,幾天後稻田裡,山間上又回到了以前生機勃勃的樣子。老百姓的收成好了,生活自然也都過的好了。

從此以後,“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就流傳了下來。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黃豆,爆玉米花吃。這寄託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這個故事之後,後世也傳頌了很多龍抬頭俗語:

一抬頭,豐收在望好兆頭;

二抬頭,福祿壽喜全都有;

三抬頭,煩惱黴運全溜走;

四抬頭,成功事業攥你手;

五抬頭,步步順達爭上游;

六抬頭,幸福健康到永久。


亦夫


二月二龍抬頭”是中華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納福

一一兼談以往“福兮禍之所伏”是“福禍互相轉化”解釋的錯誤

一、“二月二,龍抬頭”是中華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納福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的過年是到二月初二才算結束,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可是,我們對這一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並不清楚。黨和國家決定“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

“二月二,龍抬頭”的文化內涵是:人要善於呼吸,提不同意見,昂首挺胸,揚眉吐氣做主人,納福避禍。搞清楚“二月二”這一節日的文化內涵,就抓住了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牛鼻子,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操作意義。

二、“二月二,龍抬頭”這一中華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納福的價值

過去,把《道德經》中的“福兮,禍之所伏”解釋成“福禍相依”的意思是錯誤的。 中國傳統過年是從正月這一條龍中的“一”,到二月初二,這個正月的“一”才算結束,輪到“二”呼吸系統等做主的程序了。

應用數學、龍的第“二”位屬牛,是龍的組成部分:牛鼻子,代表呼吸、表示不同意見等意思,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抓工作要抓住牛鼻子”的來歷。龍的牛鼻子長在龍的馬頭(首)上,應用數學、龍的第“七”位屬馬,是龍的組成部分:馬首(頭),代表“驚險跳躍”、交換、票決等意思,這也是我們常說的“馬到成功”“唯馬首是瞻”的來歷。

例如:馬在“驚險跳躍”前,總是要抬頭深呼吸、長鳴兩聲,然後憋氣跳躍。商品交換、票決前,總是要讓人們討價還價、提不同意見,才能使交換、票決成功。這也是傳統年俗“二月二,剃龍頭”,“吃豬頭”的來歷。因為,應用數學、龍的第“一”位屬鼠,是龍的組成部分:鼠須,代表意識、主導意見等意思,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胡(須)思亂想”和中醫理論說的“心主血,其華在發(須)”的來歷。為了抓住二月初二這個“二”呼吸系統做主的程序的牛鼻子,必須剃去龍頭上的頭髮鬍鬚,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同時,要把龍的組成部分豬口及其代表的不讓呼吸、表示不同意見等的“豬頭”吃掉,使人們納福避禍。

三、為什麼說“二月二,龍抬頭”是中華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納福

“二月二,龍抬頭”的文化內涵是要善於呼吸,背地裡表示不同意見,昂首挺胸,揚眉吐氣做主人,納福避禍? 我們家家戶戶在過年時貼的最多的斗方是“福”字,親友互相祝福,表示美好的願望,可“福”字到底是什麼文化內涵,怎麼操作才能納福?人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人們常說,“福是二至,禍不單行,都是說福禍由“二”引起。可不,“福”“禍”二字首先就是展“示”的一個“二”字頭,並不是說,福禍都是接連發生。 “福”字的文化內涵及操作:人善於以呼吸、背地裡表示不同意見,制約想改變不讓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見的人和行為。例如:一個衣食無憂,健康的人,累了能善於自己做主休息呼吸,就是頭腦和身體之“福”。

再比如:顧客能善於與讓人討價還價的商家在背地裡砍價,商家讓利,就是顧客和商家之“福”。 如果人善於以呼吸、背地裡表示不同意見,制約錯了對象,就是“禍”。因此,納福必須搞清楚“禍”字的文化內涵及操作:人以呼吸、背地裡表示不同意見,制約不讓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見的人和行為。例如:一個衣食無憂,吸入病毒病菌,患了病的人,自己做主休息呼吸,不去醫院治病,就是頭腦和身體之“禍”。再比如:顧客與不讓人討價還價的商家砍價,要求商家讓利,就是顧客和商家之“禍”。

還比如:一個少年兒童或弱勢群眾,背地裡批評實施犯罪的成人或強勢領導,向其表示不同意見(而不是正確地暗暗舉報),就是雙方的“禍”(可能導致殺人滅口等)。這就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來歷。

所以,《道德經·五十八章》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所伏”,讓人們正確地納福避禍。可是,長期以來把這句話曲解成“福禍相依”的意思,這是非常錯誤的。其正確的意思是:人以呼吸、背地裡表示不同意見,制約不讓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見的人和行為是“禍”啊,“福”是人善於以呼吸、背地裡表示不同意見,制約想改變不讓人呼吸、表示不同意見的人和行為,這才是依靠(的二、牛鼻子);“福”是這樣善於呼吸、背地裡表示不同意見(抓住二、牛鼻子)啊,若以這樣的呼吸、背地裡表示不同意見,制約不讓人這樣做的人和行為,“禍”就潛伏下了(詳見《解密紅樓夢的真味道》)。

四、“二月二,龍抬頭”這一中華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納福的操作原則

二、“二月二,龍抬頭”這一中華文化的牛鼻子呼吸納福怎麼操作? 怎樣剷除禍根?按過年和一年各個月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辦事,重點用“福”字與交換丶票決這一龍的馬首解決問題。

有人說,村主任選舉,五百元賄賂就把選民收買了,投村霸的票,這樣的票決能行嗎?這是由於主持選舉的領導不得票決要領造成的。《論語》說"不憤不啟”,意思是:不到人們對裝門面的花“卉”式的票決憤(字意)怒時,不啟動票決(詳見《破譯背後的龍學密碼》)。即像解放初《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寶控訴土匪罪狀,字字血,聲聲淚”一樣控訴村霸罪狀,唱"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然後啟動票決,就是《紅樓夢》中說的那種"醉金剛"也會投正義票,不會出賣投票這一生命權的!

最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昂首挺胸,揚眉吐氣做主人,呼吸順暢,納福吉祥!

(說明:在2018年回答“頭條問答”“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在古代是個節日嗎?”時曾用過本文內容。

(圖片2為梁永豐新畫,其它的都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即刪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關於二月二的典故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

說在在老年間,有一年天下大旱土地開裂,老百姓沒有辦法耕種,大家祈求上蒼。又是燒香又是上供,可是玉帝就是不允許龍王降雨。在天庭有一條看守天河的青龍看天下百姓忍受苦難於心不忍,私自打開天河給人間天賜甘露,讓百姓可以耕種。這一年天下百姓莊稼大豐收。

可是玉帝知道後大怒小小青龍敢不遵從御旨,下旨命太白金星將青龍壓在五臺山下不得動彈。天下百姓對青龍感恩戴德,看青龍受到如此大難。就擺下供臺為其求情。玉帝下旨說除非“金豆開花”,否則青龍永世不得抬頭翻身。

百姓們苦於沒有辦法也是替青龍著急,第二年的二月初一,有一戶人家的孩子淘氣把玉米粒放進鍋裡,玉米在熱鍋裡膨脹變成了白色的小花成了爆米花。大夥兒一看,這個不就是“金豆開花”嗎?第二天百姓們全都在家炒玉米花給玉帝看“金豆開花”。玉帝一看金豆還真的開花了,就下旨讓青龍抬頭翻身再次位列仙班。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


氷雪Love華


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龍抬頭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裡,震為龍,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於地表上,嶄露頭角,為生髮之大象。在農耕文化中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福納祥、驅邪攘災的日子。[1][2][3]

“龍抬頭”源於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並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後。“龍抬頭”相關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人們寄託生存希望的活動。就全國而言,由於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

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農曆“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由於節期重疊,南方部分地區“二月二”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有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二月二”(古時為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為主,祭龍多在“龍飛天”的端陽。



Alicedan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和“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

龍抬頭有這麼一個傳說故事。傳說在唐朝,武則天登基,違背了天意。所以玉帝下旨三年不準下雨。可是龍王不忍百姓受苦,偷偷降雨。結果被玉帝發現,把龍王壓在山下作為懲罰。並在山上立碑:“私自降雨犯天規,要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登靈霄閣,待得金豆開花時”。

百姓們為了感激龍王,在二月初二這一天,把玉米粒用鐵鍋翻炒,直到爆開。大喊“金豆花開,龍王歸來”,玉帝看到人間遍地的玉米都開花了,只能收回大山,放了龍王。龍王揚天一聲吼,然後直衝雲霄。這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而人們認為二月初二,是龍王重新成仙的日子。為了借這個吉利,也在這一天理髮。為小孩求個健康成長,大人求個辭舊迎新、一步登高。而且還有正月裡面不理髮的習慣,等了整整一個月,正好也是理髮的時候了。








嘀嗒講故事


民間傳說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龍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二月二”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另外,為除舊迎接新年,大人孩子年前理髮,經過一個正月冬季過去,春季來臨,萬物復發,頭髮也長長了。藉助“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就在這一天理髮,而中國民間也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只是今年因疫情,理髮店也都修業,在家能剪的就剪一剪,不能剪也洗洗頭,偶意2020年好兆頭。



遠方那片海


二月二龍抬頭寓意

  臧月(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區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同時,北方地區在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髮(剪“龍頭”)的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剪頭髮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所以整個正月裡,理髮店門可羅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這天,來理髮的人就絡繹不絕。對這一天來理髮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理髮本身,而是討個吉利:大家都來剃龍頭。舊時民間還有“有錢無錢,剃頭過年”的說法。還有的地方,女孩也在此日穿耳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