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農戰疫”拼多多加速

“助農戰疫”拼多多加速

“廣東徐聞菠蘿累計訂單量4.6萬單,總銷量近25萬斤,浙江衢州椪柑訂單量超過2萬單,銷量超過21萬斤。”誰能想到,如此的銷量是一天之內完成的,但拼多多就解鎖了這樣的成就。

2月19日,拼多多“農貨產銷對接”活動首日開啟,浙江衢州椪柑、廣東徐聞菠蘿、廣西荔浦砂糖橘、海南保亭百香果等多種地方特色農產品首批上線。就在當晚,這些總計50萬斤的菠蘿和椪柑就將集體裝箱,奔赴全國22個省區。

當前立春已過,春耕在即。但是,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由於道路封閉、運力緊張等因素,一些原本應該售賣火熱的早春作物,依舊在田間待採,導致大量農產品滯銷。如何幫助農戶擺脫銷路困局,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拼多多“農貨產銷對接”活動就是為了落實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的視頻會議精神,基於疫情期幫助各地農戶銷售農產品而發起的助農活動。同時,該活動也是由拼多多發起成立“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服務公益聯盟”後所舉辦的第一波大型活動。

“助農戰疫”拼多多加速

“戰疫助農”拼多多的加速

對於農產品銷售,過去線下批發渠道銷售為主,電商為輔。不過最近幾年,隨著電商網購環境的成熟和消費習慣的改變,電商正成為農產品的主導購買力量。

很多時候,電商農產品的促銷活動,一天甚至兩個小時,就能銷售數萬甚至幾十萬斤。但是在疫情特殊期間,電商銷售也一度遇阻。

不過,拼多多有應對之策。2月10日,針對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拼多多就上線了“抗疫開拼,愛心助農”專區。據藍科技瞭解,該專區已經覆蓋了全國近400個農產區,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商品囊括臍橙、蘋果、草莓等各類水果和主要生鮮食材。

而“農貨產銷對接”活動更是拼多多在原有基礎上的對於農產品銷售的再一次加速。據瞭解,首批上線的助農商品總共超過55類,在活動上線首日,總計已售出超過100萬斤各類農產品。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產銷對接活動期間,除流量支撐商戶外,拼多多還為助農商品設置了5億元的專項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用以幫助解決疫情期間的農產品產銷對接問題,讓農戶的收入得到保障。

消費者可以通過APP首頁焦點圖、限時秒殺等入口,以及搜索“助農”“愛心助農”“農貨”等關鍵詞直達助農專區,以平臺補貼後的最優惠價格購買產地直髮的助農產品。

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表示,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很多消費者更依賴電商渠道來消費農產品,這正是拼多多的機遇和責任。

“助農戰疫”拼多多加速

農產品直連城市 拼多多助力原產地發貨

曾經,中國絕大多數的農產品都是通過批發商進行的。中國農村和農產品已經形成了一條由農戶/合作社,經由中小批發商、大批發商、集貿市場/批發市場、菜市場/商超,再到消費者的超長上行通道。這樣一條通道看似平穩,但是隻要中間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給產品銷售帶來很大影響。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但這種鏈條的模式就顯得極為脆弱。拼多多的助農模式,不僅解決了農戶的生產終端,同時解決了需求缺口巨大的銷售終端。

從國家層政策面看,拼多多的助農更符合政策導向和時代背景。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加強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

而商務部研究院1月發佈的《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也顯示,傳統電商平臺帶動的工業品下行一直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傳統模式,農村生產和消費之間存在不平衡現象。隨著拼多多等新電商平臺重塑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讓小農戶與大市場實現低成本對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助賦能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據狄拉克介紹,作為以農產品起家的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始終把農貨上行作為重要任務之一。新電商與新農業的結合有效撬動了農產品上行的市場。據拼多多發佈的數據,2019年平臺農產品成交額達到1364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

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但是對於電商平臺來講,打贏這場“助農戰疫”即是自己的社會責任,也是市場機遇。疫情期間廣大城市消費者對農產品尤其是新鮮果蔬的需求高漲,在運力緊張的情況下,更為電商平臺發揮作用、深入下沉市場提供了機會。

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在此次疫情中加速助農的拼多多,也為其今後的運營和獲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