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街雙免佣金:聊勝於無的平臺自嗨?


蘑菇街雙免佣金:聊勝於無的平臺自嗨?

工廠停工,商場停業,所有人閉門不出。2020年初的這場疫情,阻礙了服裝產業換季的去庫存進程,打亂了春季新款的上新,使得春季新款成了新的庫存,與此同時,直播帶貨成了不少服裝企業的必選題。此前不溫不火的蘑菇街自帶貨直播業務,乘勢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海闊項目、遠程無樣品直播。並針對各大品牌商家推出了平臺和主播佣金雙免等七大優惠舉措。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政策初衷不錯,不過最後的效果如何恐怕很難讓人對其產生太高的期待。

平臺價值凸顯:各式扶持政策蔚然成風

不得不說,在此次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不少平臺發揮出自己的平臺價值,很多平臺除了捐錢捐物以外,也對平臺商家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不少頭部電商平臺還花費巨資進行補貼。

例如京東2月3日出臺了總價值1億元的11項政策補貼平臺25萬商家,2月8日,他們宣佈追加1億,對京東物流入倉商家重點補貼。

2月10日,阿里巴巴推出六大方面二十條措施扶助商家的政策。天貓會免除所有天貓商家2020年上半年平臺服務年費,淘寶天貓設立總額200億元、為期12個月的特別扶助貸款。

拼多多將對於在疫情期間堅持承擔物流補貼成本、維持運營和發貨服務消費者的商家給予補貼,每筆訂單將補貼獎勵金2-4元。

船小難抵風浪,疫情期間,商家們的日子並不好過。各類電商作為承載大量商家的平臺,從某種程度上講也稱得上一種基礎設施。在關鍵時刻需要站出來發揮自己基礎設施的功能,給平臺商家提供服務,讓它們去度過這個相對有些漫長的冬天。

蘑菇街也類似,作為平臺在關鍵時刻也發揮出了自己作為平臺基礎設施的職責。

具體內容包括,銷售額1000萬內,平臺和主播佣金雙免。對合作商家不限品類、不收保證金、不需要入駐;在供應鏈和物流均面臨較大壓力時,商家可以延遲發貨;商家現金流壓力倍增,蘑菇街推出金融服務,商家可通過平臺貸款提前支取貨款等。

尤其是在線下銷售大門堵住之後,線上直播帶貨成為主流。蘑菇街實施雙免佣金的政策,既減輕入駐門檻,緩解商家主播壓力,又可以憑藉政策優勢吸引商家入駐乘勢發展,可謂雙贏。

骨感的行業現實:泡沫化的帶貨直播價值幾分?

初衷雖好,那麼具體效果有多大呢?從多個維度來看,或許很難讓蘑菇街滿意。

直播帶貨近兩年火了,這種形式成為不少電商平臺的發力點。一些頭部平臺,疫情期間的用戶量更是得以激增。據彰泰證券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淘寶直播場均觀看人數上升 43.13%,場均觀看次數上升 30.05%。

然而除了淘寶這樣的頭部平臺以外,其它電商平臺在疫情期間可能存在“被擠出”的可能。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發現,最近一段時間似乎進入了“萬物皆可直播”的時代。線下的商場、銷售員開始轉戰線上直播,房地產、汽車轉戰直播,甚至紅星美凱龍等線下家居賣場也開始做起了線上直播。

不得不說的是,任何形式的模式創新都是有周期的,直播帶貨也是如此。當各式各樣的直播帶貨撲面而來。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時候經常關注某些商品的人,可能存在購買意向,可以劃分為高價值用戶。但從宏觀角度來看,可能會讓大眾產生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加速直播帶貨這一模式的價值週期進程。

此外,直播帶貨轉化效果其實有待商榷。因為線上不是沒有受到疫情影響,整個電商產業鏈上各環節都可能出現缺人、停工的現像。從供給端來看,商家倉庫復工卻需要等審批,大部分貨現在還是發不出去。從終端配送來看,雖說快遞公司開始工作了,交通管制,快遞員返崗困難,人力資源不足。此前國家郵政局稱,到2月中旬,快遞的產能也只能恢復到正常水平的4成。

從商家角度來看,現在需要的是清庫存。一般認為,直播帶貨的效果保證=產品質品質+品牌+優惠力度大+合適的主播,但這些條件的實現前提是流量夠大。

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前12個月,蘑菇街平臺的年度活躍用戶數相較於上年同期變動不大,3280萬,且相較於2018年12月31日公佈的3450萬減少了170萬。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蘑菇街的達人網紅能力再強數量再多也無濟於事。直播本身不是引流形式,它本質其實還是為了變現。蘑菇街的GMV可以通過直播電商提高,可受限於平臺本身流量可能導致其直播業務增長天花板非常明顯,這對於商家的清庫存幫助能有多大呢?

而對手方面,淘寶等平臺也有相關的扶持政策,在流量上也更猛一些,很多商家可能更青睞入駐那些流量優勢明顯的平臺。

如此看來,無論是形式本身,還是流量方面考慮,蘑菇街對於商家們的一番好意恐怕很難起到太大的效果。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疫情不是業務爆發的轉折點?

疫情期間,有的行業經營面臨困難,例如線下的餐飲、賣場、婚嫁、電影等。而有的行業或者模式卻也因此一飛沖天,例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等。

而直播帶貨方面,在疫情期間流量也得到迅猛增長,行業有望迎來一輪快速爆發。

然而,疫情本身是不可抗的偶然的,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瓜分紅利的機會,疫情期間的行業爆發也是對過去企業綜合實力的一個檢驗,機會只能留給有準備的人。

不得不說,在很多時候蘑菇街踩點踩得蠻準的,比如社交電商、內容電商、直播電商等,但現在我們談到這些領域的代表企業時很少會提到蘑菇街,很多時候不知道該怪蘑菇街生不逢時,還是應該恨鐵不成剛,典型的“起大早趕晚集”。

以直播電商為例,蘑菇街2016年就上線了。在很多場景蘑菇街高層也表示對這一新興業態的重視,可如今這位模式先行者似乎並沒有成為這個領域的“大哥”。

蘑菇街的直播帶貨業務發展成績是明顯的,2020財年二季度財報顯示,在整體GMV中,直播業務GMV所佔比重達到39.1%,為16.29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115.2%,但與其它平臺的火熱相比似乎還差了點火候。

據公開資料顯示,包括天貓、京東、蘇寧、拼多多在內的電商平臺中,佣金比率大多數不超過10%。而蘑菇街的佣金比率確則是5%-20%。從業務發展的角度來看,佣金過高可能不利於業務的發展,因為這樣一來,賣家需要以更高的單價換取平臺內流量。而直播帶貨的效果需要低價來刺激,這樣一來很難保證直播帶貨的效果。

從主播網紅資源上看,蘑菇街似乎也缺乏如諸如李佳琦、薇婭這般的頭部網紅。它沒有淘寶、京東的品牌和流量,也沒有抖音快手的網紅孵化能力。

疫情讓直播帶貨火了,不過蘑菇街或許很難獲得太大紅利。

一方面,此次疫情突然來襲,過去在直播帶貨表現良好的頭部平臺和主播可能獲得更多的紅利。商家需求多了,但平臺自身流量資源、網紅主播資源卻不是立刻就能得到快速補充的,這靠的是過去積累。就比如在線問診,問診需求多了,平臺沒有足夠的醫生也白搭,服務能力不足留不住用戶。

另一方面,疫情催熟了直播帶貨,越來越多的線下經濟體開始擁抱這一商業模式,行業玩家越來越多,行業整體競爭壓力可能也會變的越來越大。

因此,對於蘑菇街而言,雖說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商家和主播的政策,鼓勵直播帶貨業務的發展,不過最後到底能起到多大效果還很難說。此外,疫情為直播帶貨加了一把火,這對於蘑菇街影響如何,我們把答案交給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