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書裡學來了將心比心與人為善,但這沒有讓我感覺快樂。只會讓我感覺到失望。那麼我學到的有什麼意義?

楊軍鳴


我們讀書學習,是提高知識水平和個人素質,首先是總體素質的提升,使眼界拓寬,看待問題的方式自然就不一樣了。

也許今天沒有用到所學的知識,明天也沒用到,但總有一天會用到的。譬如當年北大畢業生去賣肉,他開始工作時確實用不到所學知識更用不上名牌大學的學歷,後來他越做越大,後來上市了,估計一個普通人大概率的不能賣豬肉賣上市了。

我們從書中也從生活中學到了善良友愛,還學到了寬容大度等,也許現在咱們受到了不公平對待,也許明天還沒得到緩解,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期待明天會有美好發生!

在機會,在美好,到來之前,做好自己,相信不久便春暖花開的。朋友,與你一起期待美好!加油!祈禱[祈禱]



老母親帶娃






啄木鳥131384685


誠邀

失望是正常的,我曾經有一次騎車路過潮河口,我由東往西沿著燈火闌珊水泥路行駛,恍惚中有一個老太太從自家院內開著電燈三輪車正對著撞來,嚇得我臉色發白魂魄早已飛到九宵雲外,頭腦一片空白。當別人把我叫醒,幾個攙扶著我爬起時,我的腿膝關節流著血,朦朧中有個蜷縮老太太語無論次哆嗦說兒媳不要她了。只是添亂…我當時很有同感,將心比心,一個老返童的人是在作死,誰人不老呢?況且別人攙扶著我讓我回家自己修車吧,老太太自已磕得也不輕。在別人再三勸說下,我自已到醫院做了核磁共振,我中大獎了。膝關節磕碎了。聽到這結果後我很失望,傻得天真,人家根本是在做戲,半個多鐘頭我趴在地上沒動,兒媳打電話故意找來人設了個局,把大門關上不讓老太太進屋…現實太殘酷,只是環境或當時腦殘,不是書不對,道理錯,而是我心太軟,心懷善良,把人心想得太簡單,唯有自已從容面對,苦果獨自承受罷了。

(二)將心比心,與人為善。不是我們傻得冒泡去付出,無原則幫助別人,沒有得到別人的理解,反而認為是理所當然。為一個不值得的人去付出。書中作者宣傳觀點太理想化,自已要用心

可以思考,去偽存真不要被別人看法而傷害到自已。別人怎麼想,永遠不是你能掌控的,你的將心比心都已經0ut。相信自己,守住善良,少關注別人怎麼看你,與人為善有利益自己快樂,不需要刻意做作。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善待他人。


閆部倫


我從書裡學來了將心比心與人為善,但這沒有讓我感覺快樂。只會讓我感覺到失望。那麼我學到的有什麼意義?

關於你提出的這個問題,確實有點難度。包含了我們生活,工作當中為人處事的方方面面。下面我就作個自己的分析與見解。

1.儒家思想主張人性本善。

待人處事誠實不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多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行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從好的方面想,多從對方的角度分析處理事情,以益於別人,那麼久而久之,世界就變得美好和諧了。

2.法家思想認為人性是惡的。

法家思想認為人性是惡的,所以要以健全的法治來衡量人的行為標準,加以約束。此類型的人,大部分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有時候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觸碰到法律的紅線。

以上我只簡單點把人分為二類。至於書本上學的,那肯定是倡導好的一面,引導我們多行善事,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諧!當然,現實社會當中也確實存在一部分不好的不友善的人。可能這部分的人影響到了你,從而讓你發出這樣的感慨。所以你更要很好地去分析面對和處理好了。畢竟善的一面是多的,這也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參與,讓我們的生活才能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以上只是個人拙見,不知能否幫助到你。也歡迎大家共同參與探討!


Living168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應該是心之交,常言道:君之交淡如水!如果心沒有融在一起,一切都是浮雲!如果沒有將心比心,多多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難免有些自私![玫瑰][玫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是你在書上學到了什麼而是你在行動了什麼!要行就要多行善積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向善若水,冰心玉潔,人生會因此不同也會因此而精彩!善莫大焉![玫瑰][玫瑰]

行善積德會讓人覺得快樂,因你溫暖了別人其實也是在感動自己!如果你學會了微笑,善待別人和想別人之所想急別人之所急,你的人生之路會越來越寬廣,你的人生之行會越來越充實!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自己的心胸寬廣人生的境界才高遠!

其實人生的快樂是在於自己的心態,應該不會被別人左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行善積德多與朋友一起分享快樂,和他人分享幸福,你會發現人生其實還是那麼的美好,人生短暫,也許有的人會碌碌無為而悔恨,也許有的人會一生向善從良,哪樣的人生態度就有哪樣的人生!靜觀天地變化,善待人生![玫瑰]





逗表哥666


人與人之間,就是一種緣分;心與心之間,就是一種交流;愛與愛之間,就是一種感情;情與情之間,就是一顆真心;錯與錯之間,就是一個原諒,人生就是這樣一 種交往。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有苦衷,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做法、活法。理念不同,做法不同,活法就不同,不要去改變別人,做好自己就好!

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 一定會繞回來。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 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同理, 當你給予他人,當你為別人付出,那個真 正獲利的也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你給 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

許多人一定聽過,格林童話中有一 則關於一位老人和兒子住在一起的故事。老人的耳力已經不行了,眼睛也看不見,顫抖的雙手經常把飯菜灑得滿地,碗也常 打破,兒子夫婦倆感到非常厭煩,給老爸 爸一付木製碗筷,把他趕到廚房幽暗的角 落,不準和大家一起用餐。有一天,兒子 看到自己的兒子用刀片削木頭,他好奇的 問孩子要做什麼。結果孩子回答:“我在 替你準備將來要用的木碗、木筷。”從此 以後,年老的父親又回到餐桌上吃飯,家 人也都非常孝順他。

我們需要做的是:

1、感恩給你機會的人;

2、感恩給你智慧的人;

3、感恩一路上陪伴你的人。

有些事是可以懂一輩子的,有些事要用 一輩子去懂。

一直善良下去,總會離幸福更近。


心之所向818


我個人認為,將心比心,與人為善,不用從書裡學,這本身就是做人的底線。

我不知道你經歷了什麼,或許你的人生因為某件事、某個人受到了傷害;或許你因為與人為善被欺騙了......讓你覺得好人不快樂。

有句俗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與人為善,將心比心,從內心真誠的去幫助他人,心裡會是快樂的。

現在人焦慮的多,抑鬱的多,很多原因是他們沒有把自我價值回饋給社會,回饋給他人。

比如一些有錢的老闆,他會活得很難受,甚至焦慮,因為他總是覺得和他交往的人都是覬覦他袋裡的錢,他感到不快樂。那他賺錢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呢?

不要總把人心想的過於卑劣。

又這麼一個故事:一位老婆婆渡河,過不去。這時,一位路人將老婆婆背過河,老婆婆什麼也沒說,就走了。路人就有些生氣了,覺得老婆婆太不近人情了,連個謝謝都沒說。當這位路人趕路又累又餓時,一位年輕人騎著馬追上了他,將馬和食物送給了這位路人。說:自己的婆婆感謝他幫助過河,特意讓送來馬和食物,以方便路人行走。

有些事你做了,並未見得就會看到收穫,但堅持做好人,行善事,就會有回報。

春天花會開,但一定會經過一個冬天的孕育。

人生不能太急。


辰可心理諮詢師


從三個角度來看

1.書籍有好有壞,有膚淺有內涵。選書要選作者,先了解作者的背景,看是不是有一定資質。

2 .作者的思維是何種思維,他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是真的人生感悟所得,還是隻是理論至上,東拼西湊。

對於讀書,你要看到作者的思維,不可以盡信書。用批判性思維去讀書,哪些你認為有理哪些你認為不妥。

讀書是一件好事,我個人很認同讀書這件事,如果你還沒看到讀書的好處,說明你讀的書還太少,實踐也不多。

3.讀者對書籍內容的加工處理,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將心比心,與人為善的說法?交往的對方又是如何定義將心比心呢?

你用自己定義的將心比心與他人交流,你失望了。那說明你有期望,你期望別人能夠對你將心比心,你沒有得到想要的所以失望。那反過來是不是對方也會如何想的呢?

與人交流你想得到什麼?單純的朋友還是合作伙伴,還是人際拓展。想好你的目標不要總盯著自己的“表現目標”,讓別人肯定你認可你,那不是一件省心事,相反,只會讓你更失望,更痛苦!

本人拙見!


朱燕燕


將心比心,卻好心當做驢肝肺。與人為善,卻得不到感恩。

說白了,就是價值不對等,一味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價值要遇到懂價值的人才能體現出來,所以不要浪費自身價值在沒有價值的人身上,畢竟不值得



MR勵


其實覺得失望,就說明已經在積極的去了瞭解這個複雜的世界了,只是它沒有想到的那麼簡單。將心比心指處處為別人著想,與人為善是說要換位思考,不是指一味的去付出,也不是毫無原則的去幫助。心懷善意,腳踏實地,明白了世間的真相,依然可以從容應對,才是真正的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