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時候最先知道的手錶品牌是什麼?

大師腕錶shangmao17


本人也是一個手錶控,六十年代出生,平時就喜歡擺弄器件,這源於很小的時候,父母都忙於生計,無暇照顧子女,只能自娛自樂,家裡原來有一個上海工字牌小鬧鐘,沒事總是盯著它看,好奇的心也隨著鬧鐘滴答滴答聲跳動起來,一個童年的探索心理油然而生,萌發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拆開它,當打開這個小小機械鬧鐘,儼然走進了一個似乎神奇的微觀世界,從發條到輪擺,從齧合齒輪到油韌的遊絲,從減震器到擒縱叉,奇妙的自鳴報時,令人歎為觀止,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從此深深的愛上了機械鐘錶,為此也付出了被胖湊一頓之苦。


平生見到的第一塊手錶是父親的老上海,那是七十年代初,物資嚴重匱乏的年代,手錶尚屬於奢侈品範疇,父親的工資在當時算高的,整整花了兩個月的薪水買了這塊表,人民幣120元,為此父母親大吵了一架,硝煙久久才散盡。沒有這段經歷的人很難體會當年小朋友的心態,手錶就是微縮版的鬧鐘,父親也把它當成掌中寶物,倍加呵護,從不離身。在我的腦海裡有著對小鬧鐘的印象,想想手錶更小,裡面的零件齒輪應該細如髮絲,軸承也升級到了紅寶石,紅寶石的多少也是評定手錶等級不可或缺的因素,這就是多少鑽的來歷。只有在父親睡著了,才有幸聆聽手錶“嚓嚓嚓”的跳動聲,好似天籟之音。

時間一晃到了二十歲,作為生日禮物得到了平生的第一塊手錶,一塊產自日本的雙獅東方表,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嗤之以鼻,在當時可是稀罕之物,因為它是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的全自動機械錶,擺動手臂便可以動力強勁,走時準確。這塊表伴隨我走過近三十年的風風雨雨,愛不釋手,除了每幾年擦一次油以外沒有特別的呵護,拜堂上床都是它,甚至洗澡沖涼都沒有進過水,感慨小日本的精工工藝,它伴隨我由青年步入中年,那種鍾愛不僅僅是兒時記憶與價值,更大程度的是它的紀念意義。

隨著世界走進中國,中國也邁向全球的當今時代,瑞士機械錶成為許多國人的崇拜物件,想當年的瑞士名錶只是停留在縹緲的印象中,尊容都無從瞻仰。為了跟上時代節奏,也趕時髦的買了一塊瑞士原裝表浪琴名匠,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表,卻有著一顆精緻的心,端莊大方,適合年齡,走時相當精準,日誤差在±4-6秒,可以達到天文臺認證水準。

手錶進入當代,手機無處不在,雖然已經大部分失去了它的原始計時功能,但它作為裝飾品無疑是男人的首選。如果你佩戴了手錶,可能會下意識的在眾人面前展露手腕,由此也第一次聽到腕錶的稱謂。手錶問世200年,從拿破崙討好約瑟芬套在她手腕上的“鍾”開始,無論是從瑞士小作坊走到巔峰的動輒千萬百萬“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到幾萬數十萬“愛彼”“Ω”,還是香港古惑仔的手腕上大“勞金”,再到平民佩戴的價廉物美日產國產手錶,越來越讓當代人復愛又加,戴錶之人比比皆是,愛表之人自然鍾愛有因。



心有靈犀73024986


我人生佩戴的第一塊手錶是1970年在部隊當兵第二年,媽媽託人給我帶來一塊家鄉湖南衡陽市手錶廠生產的芙蓉牌手錶。當年戰友戴錶特別稀少,全連一百多人,就我和連長戴手錶。連隊行動作息都靠一個雙鈴馬蹄鍾。我的這塊表其實自己戴的並不多,全給連裡去探家的戰友輪流借去佩戴了。成了連隊有名的戰士探家表了。它隨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們探家,走遍了祖國的大地。也成為我珍藏的不能忘記的紀念品。多年後也是這塊芙蓉牌手錶將我引入老國產手錶的收藏傳承之路。如今收藏的三千多塊老國產手錶無聲的訴說著我國鐘錶工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老國表己從當年稀缺的計時工具轉變成為歷史發展的有力見證品。




袖午清風


我戴的第一塊手錶是參加工作第二年,1973年,上海牌,大廈型商標,每個月18元工資,省吃儉用18個月積攢了120元,用抓鬮抓來的自行車票和同事換來手錶票買的,這塊手錶戴了10年。小的時候聽大人嘮嗑知道那時候的名錶有英格的,羅馬的,不是一般人能戴得起的!


與非或非gy


73年在部隊服役時在大興安嶺林區,部隊修鐵路有民工一位是上海知青,她探親回上海給我代回壹塊上海17鑽手錶這在那個年代一名士兵能買塊表那就可想了。75年復員後分配到一家手錶廠而且後主管銷售那;個年代是一份不錯的好工作。這;廠就是山東聊城手錶廠。生產軍工產品及民用太山牌男、女19鑽手錶。現早己退休安度晚年了。本人與廠圴煇煌了些年。這個廠生產的表種類很多銷往全國各地同行業中很有名氣。


用戶1604926872224151


小時候父母是國家職工,都領工資。我記得爸爸第一次戴的手錶是上海手錶。那個時候不懂表,只知道老爸每天睡覺之前都要擰一下手錶(老上海的手動機械錶),然後把手錶放在枕邊才睡覺。那是一款白色的,只有時間和日曆顯示的手錶,鋼帶款的,錶帶和錶殼之間也沒有耳坎連接。表鏡是那種凸起的老式膠鏡,鏡面已經刮花了。



那隻手錶老爸佩戴了20多年,我記得期間有維修過幾次,但走時還是挺準的。每天老爸都會對著收音機核對時間。後來老爸的手錶不能走了,要我幫他修理。因為那時候,他知道我從事的就是手錶行業,以為我會修理。可惜那時候我不懂得珍惜,覺得這種老舊手錶早就應該淘汰了,就說手錶已經壞了,修不好了。之後我送過幾只公司生產的新式石英手錶給爸爸。但是老爸還是一直唸叨著那隻上海手錶,覺得那表不用電池,每天只需上鍊挺好的。 但可惜那隻老上海手錶,不知道被我丟在那個角落裡,再也找不回來了。

現在想來,我丟掉的不止是手錶,還有父輩的念想和情懷,丟掉的是我的青蔥歲月。


一表人生


瑞士山度士手錶雖然小眾,但做工精湛,耐摔耐用。



多多多多A


本人七十三,六十年代,第一塊手錶是父親給買的,百浪多,瑞士表,五類表,價150。

認識鐘錶店一位朋友,有本工具書,瑞士表分六類,每類分等。勞力士,一類一等。價400多。歐米茄,浪琴,一類二等,350左右。摩凡託,天梭,二類一等,價280左右。梅花,羅馬,三類,200左右。英納格,雷達,四類,價180左右。

七十年代,百浪多丟失了,買了塊羅馬,200。八五年,工資提高了,又買了一塊,西馬,一類三等,330元。現在仍戴手上。


有話少說


表中的勞斯萊斯




匆匆LL過客


記得八十年代初買了幾款表,好象是寶石花,鑽石,鐘山,西鐵城等,其他的記不清了。


黃有培


羅馬牌,我父親在西藏和藏民買的黑盤錶帶是鋼絲的他帶了有40年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