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對電視機的回憶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對電視機的回憶

21世紀的今天,彩色電視機已經進入尋常人家。許多人家中還不止一臺,象筆者這樣的普通家庭就有3臺之多。電視機的品牌也名目繁多,什麼液晶、超薄、平板等等,大有叫人眼花潦亂之勢。實際上電視機的普及,為改革開放以來近30年的事。筆者花甲年紀,對電視的記憶竟有50~60年之多,現將其中自覺有趣的敘述如下。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對電視機的回憶

現在普通人家的夾板電視機圖片

第一次對電視有映像是,上世紀五十代末讀小學時,電影院看國慶節十週年的新聞加片電影中。有北京小學生坐在學校教室觀看電視中,天安門廣場遊行慶祝的畫面。當時的感受是北京人好幸福啊!現在回想未必北京所有小學生,都能坐在教室裡看上電視。

第二次真正看到電視機,那是1966年都江堰前稱灌縣某廠搞展覽,擺放出了一部沒有畫面、也沒有音響的外國電視機。當時所有的參觀者,都希望這電視能能播放點什麼?但全中國、全四川都沒有轉播系統。那臺電視機實際上,是國外親戚送給廠里人的,因為無用放在家中已經成為廢物。

第三次看到電視畫面,是1970年在幸福公社當知青的時候。公社廣播站的女廣播員很能幹,她居然說服縣廣播站,帶我們幾個知青去看了一場黑白電視。電視晚上7時正點播出,之前5分鐘現四角上有些像螺帽的調機圖。然後是北京電視臺的字幕,也是播半個小時新聞再播文藝節目,現在回憶內容大概是一場歌舞表演。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對電視機的回憶

液晶彩色電視機圖片

第四次是在灌縣縣委機關工作,1973年的時候機關上,購買一臺北京產16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平常很少放也很容易壞,到了有重要節目需用時反而放不起。有這方面的技術人員告訴說,電視機要每天通電預熱,排除機件沾染空氣中的溼氣,然後才能正常使用。有關領導把這個任務交給我,規定一是每天開10分鐘,二是星期六、星期天晚上可以放。於是我便成了機關上孩子們的核心,每到週末他們就成群結隊,候在我寢室門口等著看電視。有重要新聞、重大比賽、好看節目,縣領導和其他同志也來看。

第五是1974年我在縣廣播局,見到首批國產20英寸彩色電視機。放映前廣播局的介紹說,這是某某單位自主開發、研究製造國產的。整個都江堰區一共分了3臺,省專單位2臺,縣上爭取到1臺。每臺研發費5萬元,但銷售價只1萬元。真正放映時卻大失所望,畫面上所謂彩色,只是黑白圖象周圍一圈紅色的邊。廣播局調機的同志累得滿頭是汗,最後也毫無辦法。

第六次1979年縣委機關領導,派我去縣五金公司;購買一臺日本產《日立》牌20英寸彩色電視機,花費人民幣3020元。這是真正的彩色電視機,這臺電視在機關上用了許多年。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全縣委機關住戶都沒有電視。只有縣委謝書記家,才有第一臺9英寸黑白電視。

1982年市面上有北京產,《金星》牌16英寸彩色電視機,售價900多元一臺。灌縣縣委宣傳部,因為要了解時事政治,縣委領導特批他們買一臺。放在宣傳部的小會議室,由宣傳部的同志,自己開關使用保管。此後以電視為代表的現代家電,像大江滾滾奔流向前。勢不可擋地進入千家萬戶,成為我們大家都看到的一切。

大約1984年的時候,筆者自己家裡花費400多元,購買一臺成都產16寸黑白電視機。自己還星期天白天在家中半天,似懂非懂看了中日第一屆圍棋擂臺賽,聶衛平執黑3目半勝藤澤秀行那場比賽。當主持人解釋說,圍棋下到這裡,應該說勝利屬中方聶衛平!電視機畫面中,滿是拍巴巴掌的聲音。我也獨自一人,跟著拍了幾下手掌。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對電視機的回憶

電視機家庭享受圖片

1988年用1030元,買過一臺重慶產18寸彩色電視機。1995年掏6000多元,購一臺長虹28寸彩色電視。再後來什麼平板、液晶、超薄電視也有了,電視成為普通家庭的必備品。看電視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文廟山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