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楷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文明程度如何進步,人類總也擺脫不了死亡的歸宿,這聽起來雖說有些悲觀,卻必須要去面對。
人去世後,首先是一個家庭的痛苦,接下來便是對逝者的埋葬,各地的喪葬方式不盡相同,但對於農村來說,還是以入棺土葬為主,堆土立碑,以便後人祭祀。
幾千年來的喪葬文化,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也在發生變化,甚至出現大操大辦,相互攀比,憑弔斂財的惡習,動輒幾萬,幾十萬。這也帶動了殯葬行業的空前興旺。
對逝者妥善安葬固然是一種孝的方式,但大可不必去作過度的鋪張,我們要明白入土為安的道理。把更多的孝心施於逝者生前,盡心盡力,真正做到老有所養,不留遺感。
以後的農村,隨著國家對土地利用的提倡,火葬的方式會被大力推廣。過度消費,大肆聲張的操辦會受到扼制。
冀晉365
個人覺得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殯葬有以下幾點改變,一是以村為單位,建立公墓,國家對土地管控越來越緊,而目前農村土葬佔用大量山地,影響美觀,我記得我小時候後山可以撿菌子,經濟林很多,現在過了15年再去山上,荒草叢生,林木基本都死了,滿山都是墳墓,沒有可利用的空地,要是不統一建公墓,再過十來年,估計也沒有位置入土為安了。二是程序從簡,現在部分農村辦喪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有的甚至辦一個月。三是火葬有可能被更環保的方式取代。
KM讓心靈去旅行
2018年開始,國家對於喪葬,又將進一步深化改革。 1、 進一步推進火葬 雖然大部分地區已經實施了火葬,還是還有一些地方仍舊沿襲著土葬的舊習,以後隨意土葬將被從嚴整頓。
2、治理農村的喪葬亂象
以後散葬亂埋是不允許的。很多農村人有白事,都在自家地裡立墳冢,沒規律也很亂,以後國家將會對此進行重點的治理,這樣一是讓以後農村的安葬更加集中和規範,二是節約土地。
3、 改變農村的喪葬風俗
以後倡導文明節儉、厚養薄葬。農村厚葬薄養不鮮見,生前不好好待養,死後反而花大錢把葬禮辦的極其隆重,有句老話說“生前不孝死了亂叫”就是這個現象。這類亂象國家未來會大力整治。
4、 未來“生態安葬”將會流行
如今隨著人口增長,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為了減少未來“死人與活人爭地”現象的出現,節地環保,就必須用生態殯葬作為一種迴歸自然,節約資源的新型殯葬模式,推進殯葬改革。
"生態殯葬"也叫"綠色殯葬",是一種以樹代碑、骨灰直接葬入樹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它將親人骨灰和著鮮花瓣與泥土葬於樹根四周、草坪之中,具體還可以分為樹葬、草坪葬、花盆葬、壁葬、海葬(骨灰撒入海里)等形式。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殯葬觀念的更新,"綠色殯葬"時下成為引領殯葬發展趨勢的新風尚。
陝西老夏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隨著社會發展,以後農村殯葬也會改革進步。
原先,農村有人去世了,都請十幾個吹鼓手,大擺宴席,用大棺材,還有扎彩等等。一場喪事下來,家主得花不少錢。其實,遇到家裡有人去世,已經夠倒黴的,再花那麼多的錢實在不應該。但別人家都這麼花錢,輪到自家了,不花錢怕別人嘲笑。
現在好了,政府提倡喪事簡辦。不準請吹鼓手,不準用大棺材,吃四菜一湯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有具體的規定。總之,要求大家辦喪事要節省。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後農村的殯葬會越來越節約,越來越符合民意,政策也越來越好。
農民草上飛
如何改變,決定權在政府。幾千年的風俗就是人死為大,入土為安。農村人有土葬的風俗,火葬平墳農民很難接受。
人死了,邀請親戚朋友舉行個儀式,請班鼓樂,吹吹打打,送入墓地,入土為安。以後又三七丶五七丶週年祭奠。有錢人待客擺宴席,請班大戲,風光無限。這些風俗短時間內還很難消除。
現在政府提倡厚養薄葬,生前多多孝順,比人死了哭的再痛,棺木再好,死者也不知道了。還就真有一些人,老人活著不養活,人死了不惜花錢,大講排場。哭的死去活來,專給人看。這種人少不了鄉鄰倒他的脊樑骨。
老話說:活著端碗水,勝似死後跪斷腿。活著端碗飯,勝似死後瞎叫喚。南北跑著去燒香,不如回家孝爹孃。
人要有感恩之心,兒走千里母擔憂,母走千里兒不愁。一個母親能養活幾個兒女,幾個兒女養不了一個母親。母愛是偉大無私的。我們永遠都報答不完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活著要盡孝,父母走後也不忘,逢年過節要祭奠,這是做人子的根本。
文長法wcf
肯定會改變。有一句話說,這個世界永遠不變的就是“變”。
從大的方面講,火化是趨勢,遲早要實行。其實,有很多地方早幾年就開始實行了,我們周邊就有幾個縣是這樣的,農民去世了拉到火化場火化,然後家屬再弄個小號石板做的棺材把骨灰埋葬。以後,估計這個也得改,就是骨灰也不能再用棺材裝埋了留墳頭,現在國家開始引導提倡生態葬,就是把骨灰直接撒放到樹下,也不用什麼裝。有條件的就向城市人學習,撒大海里了。這樣來說,賣棺材和骨灰盒的,要提早準備做出改變了。
小的方面,厚養薄葬的理念也逐漸在農村發展,這次疫情期間更是得到充分體現。這次疫情期間,有一些人家老人去世,家屬就是簡單的找幾個人把老人掩埋,也“不辦事兒”,就是不大操大辦。村裡人也沒覺得這樣不好,也沒評論說這些就不孝順。只要政策到了,大家都會理解並遵照執行。
白事簡辦估計也是今後的一個趨勢。我們這裡有些村規定白事不準請響器(響器就是指以前辦事時敲鑼打鼓吹拉彈唱的那些人),不準糊紙紮。這兩個行業,其實早在十幾、二十年前就受到衝擊了,後來有所抬頭,近幾年又蕭條了。
還有放鞭炮。今年春節前,政府禁止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果然春節期間安靜下來,沒聽到鞭炮響。到現在也沒開禁,辦事的也不放,人們也沒覺得缺了什麼。習慣成自然,慢慢就適應了,這個行業估計也要偃旗息鼓了。
還有埋葬隊。這個行業不知道是啥時候興起的。以前,誰家有白事,都是全村人去幫忙,幾十個人抬著棺材去墳地,後來不抬了,換成車拉。又後來聽說,有了專門的埋葬隊伍,連人帶車、埋葬工具,都有,多少錢承包。隨著火化、生態葬的推進,這部分人也要失業了。
賣估衣的估計能保留,因為死人也得穿衣服這一點不好隨意改變。
鄉吧一佬
1.禁止土葬,全面實行火化制度
禁止土葬制度,在我所在地已實施多年,但是還有土葬的存在,
2.禁止“二次用棺”
在我所在的農村,雖然說火化制度實施多年,但二次用棺現象十分嚴重,自2019年5月1日起,全面禁止“二次用棺”,即火化後骨灰再放棺木內土葬的行為,是此次改革的重點。但是在農村,這種現象很多,
3.禁止修建豪華墓、
禁止修建、翻建、改建豪華墓,包括已經下葬了的墓地在我這裡的墓地沒人管,都用磚修了很大的一片地方,
4.禁止散埋亂葬
骨灰不得散埋亂葬,須統一進公墓或骨灰堂。在筆者所在地每個行政村都建有公益性統一公墓或骨灰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先由村委申請,公墓建好後村民暫時無償使用。
5.禁止在葬禮舉行中出現迷信活動
不準在葬禮過程中有迷信活動的現象,比如道士誦經、風水先生“看地”等。也就是說取消用道士這一主要環節,正常的葬禮活動不在禁止之列。
減少葬禮程序,節省殯葬費用支出
葬禮規定禮儀樂隊只能邀請一組參加,取消嗩吶、等不必要的程序,以及人去世後骨灰在家不得超過5天,至於酒席的桌數也有規定,這些措施旨在幫助農民節省葬禮開支。
小劉螺螄
生老病死,這是一個自然現象。
隨著人類的發展,出現了一個現象,生也操辦,死也操辦。每一個新生兒的誕生,給家庭帶來了活的氣息,國家也後繼有人,似乎也應該操辦一下。每一個老人去世,出於對長輩的尊敬,後人看來也必須大辦一場,似乎也合情合理。
隨著中國人口的快速發展,從建國初期4億多,到現在14多億,短短的幾十年,中國的人口高速發展,一方面土地卻是不可再生資源,已經出現嚴重的短缺,活著的人土地都嚴重不足,何況死人,而且中國有個非常不好的習俗,那就是死了的人還要葬一大片土地,於是殯葬改革被迫提上日程!
目前雲南省許多地州,從2018開始就已經開始實行殯葬改革,許許多多的農村開始劃撥土地,修建公墓,除了極少數上了年紀的老人思想觀念有牴觸外,大多數年輕人表現出積極態度,反應普遍良好。
在這片土地上,誰最愛土地!誰最珍惜土地!我想當然是農民。節約每一寸土地,拋棄不良的習俗,發揚優良傳統,這才是我們所要繼承的優秀傳統。
所以未來,推行火葬,實行公墓,才是農村的改革之路。
蘭毒花
在農村我感覺還是老一套,棺槨還得有並且還要24孝這一類說法,清明初一十五之類還會去祭奠,還有一些人會找一些風水好的地方下葬,我想這是中國一貫的通病,想讓後代子孫過得好一些,個人覺得還是要把老一輩留下的東西傳承下去,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老齡化,年輕人有的甚至都找不到自家祖墳,這些就要看城鎮的發展能不能找一個好的地方設一個公墓,這樣老一輩留下的傳承也不會丟,子孫後代也有一個祭拜的地方。
愛吃草莓的小夥
2019年,農村拉開了殯葬改革的序幕,這是本著農村“移風易俗、節儉辦事、建設文明農村”原則框架下的一次重大改革,具體細節涉及方面較多,導致很多農民對殯葬改革的概念模糊,甚至有人認為,殯葬改革其實就是一種商業手段,這種說法還是對殯葬改革概念比較模糊的。
今年,筆者所在地的殯葬改革率先開展,並在5月1起全面實施,實施細節主要涉及“五禁一減”,具體是指什麼?自殯葬改革實施以來,究竟起了哪些變化?對農民有何意義?
殯葬改革“五禁一減”的具體內容:
(一)禁止土葬,全面實行火化制度。
禁止土葬制度,在筆者所在地已實施多年,至今沒有一例土葬的報道。火化的費用,除車輛運輸費用外,進入火葬場後,死者一方無需承擔火化費用,但需先到村、戶籍管理處開具死亡證明。這點與很多人所說的火葬是商業化操作的概念大不相同。
(二)禁止“二次用棺”
在筆者所在的農村,雖然說火化制度實施多年,但二次用棺現象十分嚴重,自2019年5月1日起,全面禁止“二次用棺”,即火化後骨灰再放棺木內土葬的行為,是此次改革的重點。
(三)禁止修建豪華墓、“活人墓”
5月1日後,禁止修建、翻建、改建豪華墓,包括已經下葬了的墓地,並規定在主要道路兩旁和人群密集的場所,已經修繕好的豪華墓地須用圍牆遮掩;“活人墓”更是在禁止之列。
(四)禁止散埋亂葬
骨灰不得散埋亂葬,須統一進公墓或骨灰堂。在筆者所在地每個行政村都建有公益性統一公墓或骨灰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先由村委申請,公墓建好後村民暫時無償使用。
(五)禁止在葬禮舉行中出現迷信活動
不準在葬禮過程中有迷信活動的現象,比如道士誦經、風水先生“看地”等。也就是說取消用道士這一主要環節,正常的葬禮活動不在禁止之列。
減少葬禮程序,節省殯葬費用支出
葬禮規定禮儀樂隊只能邀請一組參加,取消嗩吶、等不必要的程序,以及人去世後骨灰在家不得超過5天,至於酒席的桌數也有規定,這些措施旨在幫助農民節省葬禮開支。
“農村“白事班子”面臨無事幹
由於葬禮程序大幅減省,相關農村從事殯葬禮儀行業的“白事班子”的工作將大幅減少,這個群體主要是指司儀主持、禮儀樂隊、嗩吶演奏、哭喪女、道士、墓碑製作等相關人員,因此這類人員要早作準備,以謀轉型。
殯葬改革對農民有何意義?當地農民怎麼看?
殯葬改革對農民最大的好處,是改革後由於去掉很多繁雜的葬禮程序,既省去了不少麻煩,也節省了不少費用,一般一場葬禮買棺木、請道士、樂隊等,總費用在筆者當大概3-5萬元之間,改革後大約可省去一半開支,這對農民來說是筆不少的資金,因此農民直接成為了殯葬改革的受益者。殯葬改革實際上是一個標準,大家都一樣執行,也較好地制了農村攀比歪風。
很多農村老人對殯葬改革表示不理解,原因是千年的習俗突然改變,讓很多老人不能適應,加之老人傳統思想觀念濃厚的原因,“棺木情結”特別濃重,因此,殯葬改革也對老人有特別的規定,那就是在改革方案出來之前,老人已經備好棺木的去世後仍可釆用棺木,沒有棺木的不允許再買或再用。
與老人不同的是,農村年輕人表示支持,原因除了年輕人能夠與時俱進外,其他也不用過多贅述。因為,年輕一代原本就是農村全面發展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