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雙方激戰時,出現過哪些詭譎的事件,至今都讓人難以理解?

史學達人


公元23年,在今天河南葉縣北25裡遠的地方,有一個叫昆陽的地方,發生了一場決定天下大勢的戰役,歷史稱之為昆陽之戰。


這一年是王莽稱帝第14個年頭,在這一場戰役當中,偏將軍劉秀擊敗王莽的新軍,為日後劉秀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

在當時,劉秀的綠林軍約有10000多人,而王莽新軍大約有43萬,兵力相差甚多,差不多1:20的比例以上,這個比例可是夠嚇人的。在兵力懸殊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劉秀是怎麼取得成功的呢?

當時起義軍隊勢力日益壯大,為了鎮壓起義軍,王莽派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尋為帥,聚集天下精銳部隊,大約43萬,號稱百萬大軍,浩浩蕩蕩,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昆陽城,意圖一舉殲滅起義軍。


當時守城的主將叫王鳳,王鳳沒有打過什麼大仗,當時就嚇得六神無主,提出了投降的請求,但是遭到了王邑王尋的拒絕。在大家都驚慌失措的情況下,只有偏將軍劉秀淡定自若。劉秀提出了自己的計劃:王鳳和庭衛大將軍王長帶領一部分軍隊堅守在昆陽城內,他自己和宗佻,李軼等其他13人出城調集部隊,準備對王莽的軍隊來一個內外夾擊。

劉秀組織了由3000人組成的敢死隊,趁著新軍不防備,夜裡偷襲新軍。王邑、王尋仗著自己人多,根本沒把對方放在眼裡。所以夜裡只安排1萬多人站崗放哨,巡視陣地。而且為了防止出現混亂,命令各營要嚴格管束自己的部隊,沒有上面的命令,誰都不能擅自出兵。


王邑、王尋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一夜竟然是他們人生的最後一夜,他們將無法見到第二天的太陽。他們被劉秀殺死在兵營當中,因為其他各營沒有得到命令,所以沒有人敢輕舉妄動。主帥被殺,新軍各營頓時亂了陣腳。


守在昆陽城內的漢軍看到劉秀等人取得了勝利,也喊著衝殺出來。王莽的新軍本來就是一些被迫參軍的貧苦老百姓,對王莽的政權本來就不滿意,早就想跑了,所以面臨著起義軍的內外夾擊,自然是不戰而退。


據說當時又碰上了大風和大雨,很多新軍掉入水中被淹死。就這樣在昆陽守軍和劉秀敢死隊的內外夾擊之下,新軍死的死,傷的傷,被徹底打敗。

據史料記載,在新軍準備攻城的前夜,發生了奇異的事情:“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然,吏士皆厭伏。”這句話的意思是晚上有流星墜入敵營當中,白天有團雲落入敵營,朝廷的士兵都感到巨大的恐怖,軍心開始動搖,劉秀趁機散佈謠言,讓王莽的新軍土崩瓦解,劉秀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今天,有很多人會津津樂道地說劉秀有隕石術,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歷史上的昆陽之戰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劉秀臨危不懼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關於天降流星雨的說法只不過是因為當時的大風大雨的天氣,日後人們在敘述這次戰役的時候,錦上添花罷了。


歡迎大家關注,留言,謝謝!


校書郎工作室,玖月秋


歷史漫談君


我來講一個真實兩軍對壘中的事件。

1962年10月某天,我對印反擊戰西線部隊某部在發動攻擊前幾小時,也就是傍晚時刻印方陣地過來一人手持白巾,遂被帶往我營地指揮部。

原來此人是來找馬的,他說自己是尼泊爾僱傭兵,他本人管馬匹飼養,印度人對尼泊爾人根本不當人看,如果找不到馬匹回去可能被暴力毆打……

然後我方給他做思想工作,並送匹馬給他,他答應回去後會叫自己的尼泊爾老鄉逢中印打起來就投降。

結果凌晨我們就打過去了,對面的尼泊爾僱傭兵全都無聲無息的舉手。


用戶6894678277


淮河漲水,似乎一切中都是天意,又是人謀。

解放戰爭進行到第二年的時候,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失敗,改為重點進攻山東和延安。面對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毛主席決心進行戰略反攻,此次反攻是從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進行的一次戰略規劃。

毛主席分析局勢之後,決心出兵蔣介石最薄弱的中原地帶,而佔據中原就需要立足大別山,所以毛主席決心讓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在大別山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南扼長江,東攝南京,西逼武漢,直接威脅蔣介石南京政權,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

接到毛主席任務的劉鄧首長,於1947年6月30日渡過黃河,而後又率領部隊在黃河給蔣介石擺起了迷魂陣,趁蔣介石率領大軍在黃河沿岸忙活的時候,劉鄧大軍已經大踏步南下,直到大軍渡過汝河,蔣介石才如夢初醒的發現劉鄧大軍的目標是大別山。

劉鄧大軍渡過汝河之後,進入大別山就只剩下一到障礙——淮河。過了淮河,劉鄧大軍就可進入大別山,然而此時並不很輕鬆,因為蔣介石的大軍已經逼近。

淮河是敵佔區,蔣介石的軍隊調動迅速,他得知劉鄧大軍渡過汝河之後,急忙命令敵四十師、七師、五十八師、十師等十幾個師和旅緊緊地跟在後面追,其中曾在汝南埠南邊堵擊劉鄧大軍的敵八十五師已經到達彭店,離淮河僅30公里,正在猛烈地向後衛十六旅四十六團進攻。

淮河是發源於河南南部的桐柏山,流經豫、皖、蘇三省,在中原是條大河。每年的5月至10月是這條河的高水位期,而在劉鄧大軍度河的時候又連下了幾天雨,淮河的水位高漲。為了確定大軍能否順利渡過淮河,劉帥提前趕到淮河沿線觀察水情。

此時李達已經在附近鄉親們的幫助下找到了十幾條小船,但是光靠這十幾條小船是不足以保證大軍迅速渡過淮河。形勢已經萬分緊急,劉帥問十八旅政委李震問:“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嗎?”李震說:“河水很深,不能徒涉。”因為李震剛剛派遣偵查過,彙報給他的都說不能徒涉,所以他的回答很肯定。

劉帥又親自到淮河上測量,就在測量的時候,劉帥看到上游有人牽馬過河,這證明淮河完全可以徒涉,他立馬讓李震趕快轉告李達參謀長:“不要架橋了,叫部隊火速從上游徒涉。”

李達迅速組織部隊在淺水區放上浮標,大軍就這樣有序的過河。並將所有船隻留給了後續的阻擊部隊,保障他們能渡河。當國民黨吳紹周帶領的八十五師後腳趕到後,他也命令部隊立即徒涉,不料人馬一下水,還沒到河心,就被河水捲走了。吳紹周忙讓部隊停止過河,望著淮河,不禁仰天長嘆。

這件事報告給國民黨中央後,國民黨軍統帥部方面也感到很驚疑。國防部作戰廳廳長郭汝瑰在8月29日日記中記道:“追擊劉伯承各路國軍均為淮水所阻。據云:劉軍渡淮河系徒涉,國軍一到即漲水,可亦奇矣!劉部進入大別山,陳賡部進入伏牛山,已形成犄角之勢,從此中原無寧日矣……”

劉鄧大軍渡過淮河之後,淮河的水位就迅速升高,這不能說是天意,但是也卻為詭異的事件。而更重要的是人謀,若非劉帥等人的快速決斷,劉鄧大軍也不能如此迅速的渡過淮河,所以說這是天意,也是人謀。


帝國烽火


金門戰役中,在我軍登陸時,蔣軍一名查哨的排長莫名其妙的誤觸地雷“報警”,一輛演習的坦克,鬼使神差的拋錨在我軍即將登陸的海灘上,而且在發生戰鬥時竟神奇的“自愈”,併發揮了巨大的威力。戰爭中的一些詭譎事件,有時真的讓人瞠目結舌,無法理解。

1949年10月,面對我軍在對岸厲兵秣馬,摩拳擦掌,金門島上的蔣軍士氣低落,他們認為廈門是永久性防禦工事的要塞,又有湯恩伯集團的重兵把守,都被我軍順利攻下,而金門不過彈丸之地,守軍只有2萬殘兵敗將,被拿下只不過是時間問題,雖然現在胡璉的12兵團正在陸續登島,但能起多大的作用,誰心裡也沒有底兒。



所以守島官兵們情緒消沉,心中惶惶不安,在當天晚上會餐時,一個營長見吃上了好久沒吃到的豬肉,不無絕望的說“這頓飯就算是最後的晚餐吧”!

雖然信心不足,但表面的文章還得做做。24日上午,22兵團司令李良榮召開軍事會議,研究部署守島措施,下午15時,201師兩個團由師長鄭果帶領,在古寧頭至壟口的海岸線上,舉行步炮聯合抗登陸作戰演習,為守島做演練。

在演習即將結束時,戰車三連一排長楊展之的坦克,因履帶脫落,在觀音亭山以北的一點紅海灘中動彈不得,維修人員馬上進行搶修,但一直到很晚故障也沒有排除,無奈之下只能收工,計劃第二天再修。



按照蔣軍的坦克故障條例,當有坦克出現故障時,必須要有另外兩輛作為守衛,陪護左右,因此當夜有三輛坦克滯留在海灘上,而這個一點紅海灘恰恰就是我軍244團幾小時後要登陸搶灘的地點。

按照我軍攻打金門戰鬥計劃,25日零時左右,244團突擊隊開始隱蔽登陸一點紅海灘,但剛剛登陸,不遠處就傳來轟然一聲巨響,原來是守軍的的一名排長在查哨時,莫名其妙的誤觸了自家的地雷。

島上的守軍被巨響驚醒後,紛紛進入了陣地,一時間碉堡裡、灘頭上的探照燈射出一束束光柱,我搶灘部隊頓時全然暴露在守軍的眼皮下,偷襲計劃化為泡影。



但244團官兵在守軍炮火和機槍的阻擊下,毫不退卻,依然勇往直前,可海灘上原本不可能出現的三輛坦克,此時卻有如神助般的為搖搖欲墜的蔣家王朝帶來了意外之喜,那輛出故障的坦克不僅詭譎的“自愈”發動了起來,而且第一發炮彈就命中了244團的彈藥船,一船彈藥瞬間爆炸,化為烏有,這也導致了後來我登陸官兵彈盡糧絕,失去了作戰能力。

三輛坦克以巨大的鋼鐵之軀,在海灘上反覆碾壓,給缺少反坦克武器的244團帶來了巨大傷亡,而那些尚未登陸的船隻也很多被坦克炮彈擊沉,這三輛坦克竟成為我軍登陸的極大阻礙。

此事後來被蔣軍喻為金門之戰勝利的“冥冥天意”,而戰後那輛因故障而贏得先機的坦克,被蔣校長命名為“金門之熊”。

自已人鬼使神差的誤觸地雷“報警”,發生故障的坦克在“恰當”的時間,拋錨在“準確”的地點,詭譎的“自愈”,第一發炮彈“神奇”的命中彈藥船,這些事情確實至今都讓人難以理解,難道真的是天不欲絕蔣家?

其實這些巧合之所以發生了很大的作用,歸根結底是金門戰役的結果決定的,相反,如果不是因為我軍沒有船而無法讓後續部隊繼續登島作戰,戰役的結局或許截然不同,那這件件“詭譎”的事情,就只不過是戰鬥中的“小插曲”,根本無法左右戰場形勢,可是歷史沒有如果。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世界上有些東西是無法用科學來解釋的,歷史上有時會發生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戰爭中也出現過一些,這裡我就來分享兩個。


一、日軍炮彈失靈事件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炮擊鹿邑城,看到城內有一高大的建築,以為是工事,命令架炮攻擊,炮手梅川太郎對準其中一個建築,一發炮彈打出去,沒有爆炸聲,第二發炮彈打過去,還是沒有動靜,一連打了十三發,一顆都沒有爆炸!

日軍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得知這個建築是老子修道成仙之處,被稱為“昇仙臺”。日軍在進入城池後,立馬跑到了昇仙臺,整個日軍隊伍集體下跪,在大殿門前磕頭,請求“太上老君”寬恕罪行。

二、突出部血戰

一戰時期,英國與德國在突出部進行一場惡戰,英軍抵擋不住被迫撤退時,英軍聲稱突然看到戰場上出現了各種神秘的幽靈,阻擋德軍,給他們逃生爭取時間。
這也得到了德軍方面的證實,德軍稱他們遇到了古代的武士,揮舞著弓,穿著盔甲。


夏目歷史君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上,總會發生一些詭譎的事,讓人一時摸不清頭腦。包括在戰爭史上這種事也是屢見不鮮,比如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胡宗南軍隊曾經突然人間蒸發。這次,就講述一個在東線戰場上的離奇事件。


1942年6月28日,德軍開始了新的夏季攻勢。到了8月23日,德國 B集團軍群先鋒——第六集團軍再補給到達後向斯大林格勒發起了衝擊,並且於9月16日殺進城區。到了11月份,德軍已拿下城區的90%,但是蘇軍不會再給他們時間繼續攻擊了。11月19日,蘇軍兩支方面軍發起了包圍第六集團軍的“天王星”行動,並於23日在完成包圍。

在蘇軍的包圍戰進行時,德軍一些部隊對蘇軍的側翼進行了打擊,其中包括第22裝甲師。夏季過去後,這支裝甲師一直在休整,他們將坦克埋在土裡,並覆蓋稻草以保護。在遇到蘇軍部隊後,他們立即將坦克從土裡開出來,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發生了,大部分坦克突然運轉不起來了,指揮官只好命令其他坦克向蘇軍開火。

之後,德軍對此進行了調查。這些坦克之所以沒有運行,既不是東線的寒冷天氣因為1942年德軍對冬季作戰的準備較為充分,也不是坦克許久沒有開動部分零件老化。元兇原來是老鼠,他們在磨牙中咬壞了坦克的電線,最終導致了坦克的 “癱瘓”。這件事在沒查清前一直很離奇,及時查明後也是部分士兵心裡不安。


紫龍防務觀察


二戰時期,德國和英國兩支艦隊在某海域對峙。起初,雙方你來我往,激戰了幾個回合,由於勢均力敵,互相都沒佔到什麼便宜。隨著戰爭進入僵持狀態,兩國的士兵都厭倦了打仗,變得不思進取。久而久之,雙方便形成了默契:德國軍艦每週一三五去海面布水雷,英國軍艦則每週二四六去排雷,週日各自休息,互不打擾。雙方都有了經驗,彼此心照不宣,相安無事。 有一天,由於海上天氣不好,英國人偷懶沒有去排雷。德國人毫不知情,照例又派出軍艦去佈雷,結果被自己前天佈下的水雷炸沉。當德國艦長被英國士兵從水裡救起來時,卻憤怒地指責道:“你們怎麼能這麼不負責任呢?在我們德國軍隊,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二戰中期在中非,意大利軍隊500多人奉命防守一個野戰機場,他們擁有堅固的混凝土永備工勢,充足的彈藥,甚至還得到了2門德國人支援的兩門威力巨大的88炮和充足的彈藥,而進攻方的英軍只有400多人,甚至連象樣的重武器都沒有,英國指揮官對這次攻打基本不報有希望,甚至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是奇怪的是進攻剛剛打響,英軍打了幾梭子子彈後意大利人就打了白旗,意軍指揮官一本正經地對英軍指揮官說:“我們已經打完了最後一發子彈。”但是,意大利人身邊就有堆積如山的軍火,而英國軍官再次詢問的時候,對方竟然說:”我們沒有找到撬棍,沒辦法打開那些該死的彈藥箱!”

1940年10月23日,德 軍的U-103號潛挺奉命開赴英吉利海峽打擊英 國的運 輸艦 船,切斷其海上補給線。在途中,他們巧遇英 軍“奧立芙·伯朗基” 號補給艦。當時,這艘補給艦滿載數百噸烈 性 炸 藥、重型炮彈和數十輛各型 坦克,正悠然航行在蔚藍的北大西洋上,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已經近在咫尺。德 軍 潛 艇悄 悄潛至補給艦右舷,發射了兩枚魚 雷。魚 雷正中“奧立芙·伯朗基”號的要害,引爆了艦上的彈藥。可憐的“奧立芙·伯朗基”立即成了一隻炸個不停的大號火 藥 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德軍潛艇在確定周圍海域沒有危險後,大搖大擺地冒出海面,美滋滋地欣賞補給艦爆炸的“盛景”。恰在這時,補給艦上一輛坦克被爆炸產 生的衝擊波掀上半空,然後不偏不倚地砸中了德 軍潛 艇 。於是U-103 號這艘屢建奇功的德軍潛艇被砸了個大洞,結果反倒先於英艦沉入了大西洋。使其成為二戰中唯一一艘被坦克擊沉的潛艇。

抗戰李忠仁手支部隊新入伍山東兵山東兵睡覺同伴槍給收起醒發現槍見(丟槍要殺)嚇身冷汗於嚇誰都沒說直接帶三顆手榴彈黑候摸本鬼陣群鬼都聚起烤火於三顆手榴彈直接噼啪啦招呼炸倒片順手背起3支步槍挺歪機槍往跑扛箱彈跑程竟擊斃前追擊8名本鬼統計私行共傷打死23名本鬼繳獲三支三八步槍挺機槍軍士氣低落簡直奇蹟。可以說是最早的特種兵了。


御前帶刀侍衛


宿北戰役結束之後,陳毅和粟裕指揮的山東和華中兩大野戰軍,打破了薛嶽指揮的國民黨四路大軍的圍攻,雖然在宿遷殲滅了敵人兩萬餘人,但是,薛嶽指揮的其他三路大軍還在執行既定戰略計劃,即尋求與兩大野戰軍在山東進行大決戰。為了徹底擺脫被動的局面,陳毅和粟裕決定再打一戰,集中兵力給予一路敵人毀滅性從而扭轉戰略態勢。

當時陳毅和粟裕得到一個重要情報,即薛嶽命令張靈甫整編74師作為先頭部隊,在李榮良整編28師以及桂系鍾紀第七軍的配合下由漣水向北沭陽進犯,並限令七日之內拿下沭陽。因此,粟裕和陳毅計劃在運動中首殲冒然突進的張靈甫整編74師。然而,戰場信息發生了變化,張靈甫進駐沭陽後卻按兵不動,一直在等待與桂七軍和28師的會合,因此圍殲張靈甫74師的計劃也就放棄了。

此時,向我解放區首府臨沂突進的國民黨整編26師及一個快速縱隊,在馬勵武的指揮下在嶧縣突然停了下來,並構建了防禦工事。馬勵武,畢業黃埔一期,參加過北伐、中原大戰、圍剿紅軍和抗日戰爭,其中在抗戰之豫中會戰中作戰不力而被免職,國民黨進行軍隊精編後擔任整編26師師長,下轄三個旅及配屬一個快速縱隊,這個“快速縱隊”是國民黨少有的機械化部隊,曾參加過遠征軍,是由一個炮兵團及一個坦克營等部組成,配置有上百輛汽車及36輛美式坦克。

國民黨整編26師師長馬勵武

馬勵武由嶧縣向臨沂方向進犯一路都很順利,並信誓旦旦地說道:“三日之內可拿下臨沂城,不然,你們拿著我馬勵武的腦袋當驢踢”,將部隊將分別布在了嶧臨公路兩側,左右鄰的間隙很大約有五十餘里地,師部則位於馬家莊,同時左翼的掩護部隊是整編51師,右翼的是馮治安的33軍第59及77師,分屬東北軍和西北軍,與中央軍間關係矛盾很深,這也給粟裕和陳毅看到了戰機,於是命令山東和華中兩大野戰軍,快速切斷馬勵武整編26師及快速縱隊與友軍的聯繫,同時派魯南軍區部隊深入敵後襲擾國民黨後方。


1947年1月3日早,圍殲國民黨整編26師及快速縱隊的戰鬥正式打響,此時的師長馬勵武第一時間並不在一線,而是跑回大後面過新年去了,部隊很快亂成一團,僅僅一個上午的時間,山東和華中兩大野戰軍便完成了對敵人的包圍與分割,但26師及快速縱隊憑藉著裝備優勢奮起抵抗。於4日上午粟裕和陳毅發起了總攻的號令。

正當雙方正在激戰的時候,此時詭異的事件發生了,天空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雨雪交加、寒風疾苦,而且一連下了三天,這是老天要幫山東及華中兩大野戰軍的大忙。馬勵武的快速縱隊雖然裝備精良,但是坦克及汽車、大炮等重型裝備都陷在泥濘的道路上,猶如蝸牛爬行,已經插翅難逃了。僅僅一個下午的時間,整編26師44旅和169旅兩個旅、及快速縱隊全軍覆沒,坐鎮師部的師長馬勵武也被活捉,而左翼的周毓英整編51師率領一個旅在支援馬勵武時,兵敗被俘。


賽門之略


抗日戰爭時期,有一隊鬼子準備偷襲一個抗日武裝的營地,鬼子兵分兩路,摸黑前進。為了偷襲成功,鬼子們大氣不出,二氣不喘。

突然靠近石崖的前方傳來很多人馬的撕殺聲,兩路鬼子的槍火同時開火,打了半夜,發現自已打自己,有了些傷亡。

鬼子們的目標狡兔三窟,鬼子沒來就換了營地,留給鬼子的撕殺聲人們傳說鬼子摸營的地方是古戰場;更神奇一些古魂野鬼們也在抗日。

我道聽途說的故事,那裡聽來的忘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只要人跡踏過的地方石山崖壁在困山林中會留下聲音,這種聲音再有人體感應會自然的發聲。


白雲3498


我國戰爭史上,兩軍交戰時出現過非常詭異的事情,最著名的莫過於公元23年的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劉秀的成名戰,也是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當時王莽的新軍近四十萬,而守衛昆陽的義軍只有不到兩萬人。四十萬圍攻兩萬,似乎勝負已見分曉,但劉秀可是位面之子,雖說只有兩萬,但對劉秀來說足夠了。

關於這場戰役的過程就不多說了,義軍的頑強抵抗固然很重要,但老天爺的幫忙也不可忽視,《後漢書》裡有一段對這場戰役的記載:

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

後漢書記載的大意是說,就在兩軍激烈交戰的時候,天空突然電閃雷鳴,不一會兒大雨傾盆而下,屋頂的瓦礫都被突來的大風颳走,河水暴漲,新軍陣營裡的虎豹等野獸都嚇得四腿顫抖,新軍頓時作鳥獸散,士兵爭相渡河逃走,因此而溺死者無數,河水也因此斷流。

雖說這是正史的記載,但對於那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史官記錄的實在太過詭異,連小編都無法相信,最大的疑問就在於,既然是兩軍交戰,那麼突變的天氣為何只單單影響了敵軍,而沒有影響義軍?難道天上的那片烏雲是一直籠罩在敵軍上方且如鬼怪纏身般的跟著敵軍移動而移動的嗎?如果不是這樣,那就很難解釋為何同樣面對這種詭異的天氣,敵軍受到非常大的干擾,而義軍彷彿沒有絲毫影響。

不過雖然老天爺也幫忙了,但這絲毫不影響劉秀在此戰中的英勇表現。

昆陽之戰算是我國戰爭史上比較詭異的一場戰役了,而能與之媲美的當屬明初靖難之役中的一場最為關鍵的戰役—白溝河之戰。

白溝河之戰爆發在建文二年四月,這場戰役的勝負直接關係到朱棣靖難的成功與否,說是他的生死之戰一點也不為過。事實上,在這場戰役中,燕軍幾次處於潰敗的邊緣,朱棣本人也多次處在死亡的掙扎線上,而對於朱允炆來講,這也是離消滅朱棣最近的一次,可惜南軍功敗垂成,在整個戰役過程中,南軍都佔據主動,屢次擊敗燕軍,南軍甚至還分兵切斷了燕軍後路,差點把朱棣包了餃子,但燕軍最終還是絕地反擊,成功擊潰了南軍,而燕軍之所以能擊潰南軍,竟然取決於一場詭異的風,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先來看看《明史》關於這場戰役的記載:

王蕩其左,景隆兵乃繞出王后,大戰良久,飛矢雨注。王三易馬,矢盡揮劍,劍折走登堤,佯引鞭若招後繼者。景隆疑有伏,不敢前,高煦救至,乃解。時南軍益集,燕將士皆失色。王奮然曰:“吾不進,敵不退,有戰耳。”乃復以勁卒突出其背,夾攻之。會旋風起,折景隆旗,王乘風縱火奮擊,斬首數萬溺死者十餘萬人。郭英潰而西,景隆潰而南,盡喪其所賜璽書斧鉞,走德州。

燕軍與南軍激戰良久,雙方互有勝負,之後李景隆揮師繞到燕軍之後,造成對燕軍的前後包夾,燕軍形勢不利,朱棣親臨戰爭,三次換馬,射盡箭筒裡的箭,手中的劍也砍斷了,後來他情急之下向身後揚起馬鞭作招呼援軍狀,李景隆生疑停止進攻,此時朱高煦也確實率兵馳援而來,朱棣這才躲過一劫。

雖說朱棣僥倖逃脫,但燕軍此次的傷亡非常大,與此同時南軍再次集結,準備進攻燕軍,燕軍將士“皆失色”,這裡我們可以體會一下當時燕軍將士的內心感受,一定是絕望的,只不過身為主帥的朱棣卻只能硬著頭皮去鼓勵將士再戰,畢竟士兵不想打了可以回家種地,朱棣要是不想打了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與南軍再戰就是朱棣的生死之戰,勝則勝,敗則亡。

兩軍再次交戰,又是一番激烈廝殺,朱棣也決定分兵夾擊南軍,雖然朱棣心裡沒底,但也只能冒死一試了,畢竟面對數量佔絕對優勢的南軍,只正面對抗根本毫無勝利的可能。但就在此時,“會旋風起,折景隆旗”,是的,又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風將李景隆的帥旗折倒了,古代兩軍交戰,帥旗是非常重要的,前方士兵只有看到帥旗才可知自家主帥還在,如此還有一戰之心,但如果帥旗不見了,就意味著主帥跑了,主帥跑了就意味著敗了,再打下去就是不必要的死亡,那麼此時士兵能跑則跑,能降則降,絕不會死戰到底。

所以對於朱棣來說,這場詭異的風來的實在是太及時了,帥旗一到,南軍立刻潰散,朱棣趁機縱火回擊,贏下了這場至關重要的生死之戰。

白溝河之戰後,朱棣轉守為攻,他離著皇位也愈發的近了。

最後小編想要說的是,雖然劉秀和朱棣的勝利有環境因素的存在,但環境因素只是他們能成功的次要因素,也是非決定性因素,假如他們當年沒有上天的幫忙,憑藉他們的能力也一樣有取勝的機會,所以說,要想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獲得上天的垂青,首先要懂得如何自我提升,這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