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勇-窮人家的孩子只剩血色,沒有浪漫

看過《血色浪漫》的朋友,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肯定都會記住那個自由灑脫的鐘躍民、痴情的周曉白、還有鄭桐、袁軍等個性鮮明的人物,今天我要說的並非是書中的主要人物,不過卻也讓人印象深刻--李奎勇,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句話“多少人希望成為鍾躍民,可是最後都活成了李奎勇”。

李奎勇-窮人家的孩子只剩血色,沒有浪漫

這句話,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道出了多少人的無奈啊,李奎勇,出生在老北京的貧苦衚衕裡,父親早逝,母親身體不好,家中兄弟姐妹眾多,天天捱餓……他的出生就註定了他的一生,窮苦人家的孩子自然的就站在了部隊大院高幹子弟的對立面,他與小混蛋一起對抗李源潮等部隊大院的孩子,同樣是輟學、打架的不良青年,同樣經歷了放肆的青春後,可是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高幹子弟們參軍經商,一個個都是小有成就,辦什麼事,父親打個招呼就給辦了,而李奎勇,求爺爺告奶奶才弄個開出租車的差事,書中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依然清晰可見。

李奎勇-窮人家的孩子只剩血色,沒有浪漫

《血色浪漫》中,李奎勇與鍾躍民的兩段對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李奎勇說:“跟我們一個院的孩子,沒一個混的好的,當爹的幹什麼,當兒子的就幹什麼,你再怎麼蹦躂,也蹦躂不出這個圈”。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好聽,如果用《終生成長》那本書的概念來解釋這句話,李奎勇是屬於固定思維的人,可是仔細琢磨,一個孩子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成長環境、包括衣食住行的條件都會影響這個孩子的一生,那些從小跟隨父母出攤和從小就上國際學校的孩子未來肯定會有所不同,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實際上每個人起跑線並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所以,窮人家的孩子想跳出這個“圈”必須要改變思維模式,特別是當下這個社會里,雖然沐浴在同一片陽光下,可是無形的壁壘已經越來越高了。

李奎勇-窮人家的孩子只剩血色,沒有浪漫

成年後的李奎勇,依舊延續著他父輩們的生活,還是在他從小生活的老房子裡,取了一個鄉下媳婦,生了個娃,每天開出租車養家,最後因為積勞成疾,癌症晚期,也沒錢治病,撒手人寰。李奎勇就像他的父親一樣早早離開了這個世界,也許,他的孩子未來可能會考上大學,事業有成?

另一段對話中,李奎勇對鍾躍民說:“鍾躍民,我最煩你這牛哄哄的勁兒,你爹媽是有權有勢,可我們窮人家孩子就該死嗎?”沒想到卻一語成讖,窮人家的孩子不該死,可有時卻生不如死,還有吳滿敦,書中窮人家的孩子貌似沒有一個善終的,窮人的孩子從小就學吃苦耐勞,富人的孩子從小就學管理社交,長大後,窮人家的孩子再去給富人家的孩子打工,很多時候,窮人的命運或許早就被富人安排好了,就像臨死之前的李奎勇突然想明白了鍾躍民的那句話:

“奎勇,你不是我們這圈裡的人,你不懂”,

所以,李奎勇說“來世還做李奎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