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这的3段话中,你看到怎样的世界?

卡尔•罗杰斯(1902—198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是《论人的成长》的作者。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这的3段话中,你看到怎样的世界?


最近在参加学习,今天的作业是分析罗杰斯的一段文字,找出3段自己比较有感触的话来分享。

开启学习碎碎念的模式。下面是我看到的世界,你会看到怎样的世界?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这的3段话中,你看到怎样的世界?


01

除了第1个收获与其他各项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外,在顺序上并没有太多的组织性,有些是属于个人价值观和信仰方面的问题。

我们的内在世界反应了外在世界。这些重要的内在和思想,主导着我们许多行为。

比如,价值观和信仰方面。

耶鲁大学医学博士、《从尿布到约会》的作者黛布拉.哈夫纳在一次直播课程中,强调性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和家庭文化。

她说,你的价值观和家庭文化是在怎样的,决定了你对你的孩子进行怎样的性教育。

比如,一定是结婚后才可以,还是婚前两个人足够相爱,做好防护措施就可以。你的这些价值观决定了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所以,很期待接下来的学习中,其他几点,罗杰斯的看法和剖析。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这的3段话中,你看到怎样的世界?


02

在与当事人的关系中,我发现从长远而言,扮演非真我的角色无益于治疗。

武志红说: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这里的“活出自己”,我理解为“真我”。

但什么是真我?

暂且不表佛学中讲的“出离生死烦恼的自在之我”,作为芸芸众生渺小一员,真我可能是“真正的我”,再缩小一点,或许是“真实的自己”。

但是为什么有些大家觉得特别真实的人,会不断受到伤害,甚至不受欢迎呢?

比如,一个人觉得,我是一个真实的人,如果多加修饰就变得不真实 。所以,他们开口说话前就会先说一句作为铺垫:“我说的话比较直接,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你别太在意啊。”

小S说,每当她听到这样的话时,背后就开始冒冷汗。

殊不知,没有智慧的真实,很多时候,是一种深深地伤害。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这的3段话中,你看到怎样的世界?


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是真实的,发自肺腑的。

但是,我们会看到很多真的很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因为没有智慧,采用错误的方式去表达,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

最近看了很多育儿方面书籍,很多案例让人触目惊心,比如:

我深怕他以后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所以,我只能让他不停地学,不停地学,平常和周末时间都塞得满满的,即使孩子已经厌学,已经快抑郁了,但是不行,仍旧要去学习,因为我很爱他……

为了锻炼他的意志力,所以在他做作业时,我在旁边放电视看,这样才能更好地磨练他,因为我爱他……

为了让他胆子更大一点,不再害怕鞭炮,我就拖着他到鞭炮声中去锻炼,强行拉下他捂住耳朵的手,因为我希望他胆子大一点……因为我爱他,不能让他胆小如鼠……

真实是可贵的,但如果那个真实的自我不是伴随智慧,可能我们终其一生在寻找的真我,就有可能是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辛苦爬到楼顶,却悲凉地发现,当年架错了梯子,爬错了楼……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这的3段话中,你看到怎样的世界?


03

罗杰斯说:我还没有发现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试图维持一种虚伪的外表、表面行为与内心感受完全不同是有益的或有助于治疗的。

我相信,它无助于我与其他个体建立起建设性关系。我想说明的是,当我感到自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时,我丝亳没有恰当地从中获益。

实际上,在我看来,我在与当事人关系中所犯的大多数错误、我没能帮助其他个体的大多数情况,都可以归结为由于某种防御性原因,我的行为处于一种表面水平,而我的真实情感完全相反。

真诚的敞开,是我们通向他人心灵的桥梁。

我们都讨厌虚伪,但是,不知不觉中,在与他人的沟通中,我们却很难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完全一致起来。

优秀如罗杰斯,即使知道这样的方式无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他也无法从中受益,因为我们都有一种防御性的系统在作怪。

我们会本能的通过一系列防御性行为来保护自我。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这的3段话中,你看到怎样的世界?


这种外在的防御,究其根源,可能还是因为我们过于执着于自我。

我们深怕自己受到伤害,深怕他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就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整个人都是紧绷的状态。

所以很多外在的声音,即使很好,也都无法进入我们内心。

真诚地敞开,谈何容易。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这的3段话中,你看到怎样的世界?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成长,觉得2017年的进步,很大一部分归功于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很敞开,是用空杯的心态去接触许许多多新事物。

在参加线下很多课程时,作为学生时代举手回答问题都哆嗦的人,硬是逼着自己积极地站起来发言。

因为演讲的龙兄老师讲过一句话:一定要不断不断地霸占舞台!

当我一次次逼自己站起来发言,甚至站到舞台上去讲时,我看到了那个敞开的、不断吸收营养的自己,在快速成长。

突破0到1后,虽然后面也一直在进步,但同时也感受到,自己似乎没有以前那么敞开了。这或许是防御性行为在作祟吧。

所以,困住我们的,永远都是自己,不是他人。

PS:很浅显的自我碎碎念,但每一步浅浅地思考,都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