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怎麼產生的,池塘裡沒有放魚,但是過一段時間有小魚了?

真理往往歷經磨難


魚到底是怎麼來的,尤其是一些沒有撒魚苗的村旁的池塘,有時夏天干旱的時候,已經見到池塘底部,曬得乾裂出大縫子,可是過幾年之後,塘內有水,還會出現一些小魚小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事看起來好象很奇怪,但是仔細想想,應該主要來自三種可能:



第一個是,自古就有“千年草籽、萬年魚籽”,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千年前的草籽在水分、溫度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可能發出嫩芽,而作為魚籽來講,可能存活的時間比草籽更加久遠。雖然這只是一句民間的老俗話,魚籽的存活也達不到1萬年,但也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魚籽的生存能力是很強的,很可能在此前池塘部位有曾經有過魚的蹤跡,後來塘乾魚死,這些魚籽沉澱在泥土當中,當雨水聚集成塘之後,沉睡的魚籽漫漫甦醒,化卵成魚,這樣也許就出現了題主所看到的情景,塘幹多年後,仍然有小魚出現了。



第二種情況就是,當野塘有水之後,即無魚也無魚卵可孵化成魚,而因為水的原因,如果該塘與其他水域有相聯的地方,這樣有小魚就會順流而行,一些其他水體中的魚、蝦也就來到了塘中安家了。在我們村內有個閒置的地方,農民“脫坯”(形似磚塊,比磚塊大的土坯,早年用來蓋土坯房用)用的土坑子,人工取土,裡邊是黃泥,由於年年挖土,越來越深,越來越大,誰也不知道有魚,有一年天太勢,我們一大幫小孩就到這個脫坯坑子裡洗澡,洗著洗著,感覺腿上氧氧的,不知道是什麼,大家都嚇壞了,以為是水蟲子呢,就找來大人,看看到底是啥,這一看不要緊,裡邊全是一些小魚,有泥鰍魚,山胖頭,老頭魚,柳根子,葫蘆籽,扁擔鉤子等,太多了,後來大家就拿來小網、篩子撈,都收穫不少,後來老人們就說,這是下雨時隨首水流串過來的魚。



還有一種可能,也是“最不可能的可能”,有的老人說,在天氣下大雨的時候,通俗點說就象瓢潑的大雨的時候,魚會飛,也就是魚藉著雨就“飛”過來了,尤其是鯉魚、鯽魚,都能在雨裡飛,這個可沒見過,只是聽說而已,也可能會是真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