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老將比著上陣共築疫情防護盾


倆老將比著上陣共築疫情防護盾


“老班長”陳臘德:莫慌,有我在


倆老將比著上陣共築疫情防護盾


倆老將比著上陣共築疫情防護盾


倆老將比著上陣共築疫情防護盾


“困難面前,咱當兵的從來就是不是孬種”。疫情來襲,陳臘德主動請纓,捲起鋪蓋,來到了胡金店鎮與安陸接壤的潘陳村,認領任務,紮根抗疫。

陳臘德,雲夢縣教育局幹部,黨員,55歲,人長得有點黑,看上去有些顯老。但他為人樸實憨厚,言語不多,部隊轉業進入教育局,年輕同志常常稱呼“老班長”。

“老班長,路頭的潘福宇大伯怕是發病了哦,這可怎麼辦啊?”2月17日中午,村委會副主任陳言斌一進屋,就著急的叫了起來。“莫慌,讓我來”。陳臘德拋下一句話,踏著雪水一路小跑,衝進了潘福宇家。

潘福宇,83歲,患有高血壓,腿腳行動不便。老伴王志華77歲,患有嚴重的冠心病,牙齦動不動出血,經常臥床不起。今年突然爆發大疫,兩個在外打工的兒子一個被隔在孝感,一個被隔在安陸,兩老一下子黑了天,病倒了。當時各種謠言四起,個別村民甚至猜疑他們染上了新型肺炎,一些村民一靠近他們就躲得遠遠的。病中,孤獨無助的兩老自己也胡思亂想,甚至連後事都準備好了。陳臘德得知後,二話不說,將兩老包保下來,量體溫,買藥品,送蔬菜,購物資,拉家常,講防疫知識,在持續的交往中逐漸溫暖了兩老焦慮壓抑的心,兩老的病情穩定,趨向好轉。

陳臘德跑上三樓,“老潘,老潘,不要緊吧,前段時間看著還行啊?”“我們兩個都動不了了,我們想搬到樓下去住。”潘福宇有氣無力地說,原來連日的寒潮風雪讓兩老的老毛病又犯了。“莫慌,有我在,莫慌。”陳臘德跑下一樓,清好床鋪,打開電熱毯,等被窩暖和後再把兩老一一背到樓下,弄到床上睡好。然後,給兩老吃了藥,陪老人聊天,守著兩老沉沉睡去……

“陳領導真是個好人啊,跟親人一樣親!”潘福宇反覆地說。


“老黨員”程懷玉:這次,該我上了


倆老將比著上陣共築疫情防護盾


倆老將比著上陣共築疫情防護盾


“老程,你都57了,心臟還裝了三個支架,還要走5公里的路,這次,就不要去一線了吧。”吳鋪教育黨總支書記程運元扒著手指頭,一口氣說出三個理由。

“疫情就是命令”,程懷玉整了整胸前的黨徽,“這次,該我這個老黨員上了”。

“您岳母剛過世,嫂子的腿又……”程運元還想努力打消他的念頭。

“別說了,哪家冇得困難,講理由那就冇得人去”。程懷玉擺了擺手,輕輕地走出了辦公室。

程懷玉是吳鋪教育黨總支支委,長期分管學區黨務人事工作,工作原則性強,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總是拿黨章黨紀對照自己。一些年輕老師覺得他嚴肅可敬,背後稱他為“老革命、老黨員”。

接受疫情防控任務後,程懷玉每天天矇矇亮就輕手輕腳的起床,為熟睡中的、尚處於骨折恢復期的妻子鍾銀芳做好三餐的飯菜。再在客廳的牆上貼上一張紙,註明幾點在微波爐熱什麼菜,幾點鐘吃什麼藥。然後用手機拍下來,發給被疫情隔離在武漢的女兒讓,她幫著提醒妻子。做完這些,程懷玉輕輕帶上房門,向5公里外的吳鋪鎮張馬村卡口值勤點走去。


倆老將比著上陣共築疫情防護盾


倆老將比著上陣共築疫情防護盾


倆老將比著上陣共築疫情防護盾


倆老將比著上陣共築疫情防護盾

幾乎同一時間,伍洛社區64歲的退休教師萬潤峰,這位以校為家、在除夕夜仍駐守學校的“老黃牛”,早早地背起了噴霧器,給伍洛鎮中心小學及其周邊各個角落噴灑消毒。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防疫大戰中,雲夢縣教育系統1500多名黨員主動到居住地黨組織報到,用紮實的的行動詮釋著初心使命,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