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控應急響應級別一、二、三級有什麼區別?

贏在旅途


你好,一般是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波及範圍和危害程度,將其分為四級:即:一級響應——特別重大疫情

二級響應——重大疫情

三級響應——較大疫情

四級響應——一般疫情


語過添亂


區別就是嚴重程度不一樣!!!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是啥?

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範圍、危害程度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四個等級。

Ⅰ級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Ⅱ級響應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省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發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事發地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省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其有關成員單位全力開展應急處置。

Ⅲ級響應

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省衛生計生委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Ⅳ級響應

發生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縣(市、區)(不含省直管縣(市、區),下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縣級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Ⅳ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地級以上市衛生計生部門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小故3761


新冠肺炎疫情屬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國於2006年發佈的《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表明,該應急機制適用於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可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Ⅰ級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Ⅱ級響應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省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發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事發地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省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其有關成員單位全力開展應急處置。

Ⅲ級響應

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省衛生計生委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Ⅳ級響應

發生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縣(市、區)(不含省直管縣(市、區),下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縣級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Ⅳ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地級以上市衛生計生部門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可以看出,隨著響應等級的降低,決策層次和緊急程度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不管是一級或三級,疫情都還沒有解除,思想還是不能放鬆,個人防護還得做好,一切行動聽指揮。


法律推介


級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Ⅱ級響應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省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發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事發地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省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其有關成員單位全力開展應急處置。

Ⅲ級響應

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省衛健委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Ⅳ級響應

發生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縣(市、區)(不含省直管縣(市、區),下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縣級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Ⅳ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地級以上市衛生計生部門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其中,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其他省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3)涉及其他省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

(4)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傳染病重新流行。

(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與我省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我省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熊貓晃晃的故事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

(1)發現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2)發現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3)出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波及其他區縣,並有擴散趨勢。

  (4)出現新發傳染病或者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在本區發生或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在本區發現國內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我國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國內其他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並在我區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市、我區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國家衛計委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級)

(1)發現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2)腺鼠疫在區內流行,在1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20例以上。

(3)霍亂在區內流行,1周內發病30例以上,有擴散趨勢。

(4)乙類、丙類傳染病在區內流行,一週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

(5)國內尚未發現的傳染病在本區發生或者傳入,尚未造成擴散。

(6)本區內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流行。

(7)發生重大醫源性感染事件。

(8)預防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性服藥出現不良反應,造成人員死亡。

(9)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並出現死亡病例,或者出現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0)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

(11)境內外隱匿運輸、郵寄烈性生物病原體、生物毒素造成本區內人員感染或者死亡的。

(12)市衛計委認定的其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級)

(1)腺鼠疫在區內流行,在1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10-19例。

(2)霍亂在區內流行,1周內發病10-29例,或者為首次發生。

(3)乙類、丙類傳染病在區內流行,一週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1倍以上。

(4)本區內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5)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或出現死亡病例。

(6)預防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性服藥出現群體性心因性反應或不良反應。

(7)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49人,或者死亡4人以下。

(8)市、區衛生局認定的其他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Ⅳ級)

(1)腺鼠疫:本區在1個平均潛伏期內發病1-9例。

(2)霍亂:本區一週內發病1-9例。

(3)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9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

(4)職業中毒: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

(5)一週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發生3例以上皮膚炭疽或腸炭疽病例,或1例以上職業性炭疽病例;

②發生5例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③發生5例以上傷寒(副傷寒)病例,或死亡2例以上;

④發生10例以上麻疹或風疹病例;

⑤發生5例以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或者死亡1例以上;

⑥發生20例以上感染性腹瀉病例(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或死亡1例以上。

⑦發生5例以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6)一週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發生30例以上流感樣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樣症狀住院病例,或發生1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死亡;

②發生10例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③發生10例以上猩紅熱病例;

④發生10例以上水痘病例。

(7)區衛生局認定的其他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第(5)、(6)項為區衛生局認定的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葛容律師


一級響應是: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

二級響應是: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

三級響應是: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


腳踏世界


看到問題我的腦海隱約有答案但還不夠細緻,趕緊惡補了一波科學知識[可愛] 就這次的新冠病毒從劃分上來說是屬於感染病裡面的傳染病(推薦看李蘭娟院士那期的開講了)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最高不過一級(戰時最高響應也不過一級)

其實這種疫情防控我們經歷的比較少(但願沒有下次吧),不過我本人是浙江寧波的這邊時常會碰到颱風伴隨有特大暴雨之類的,最高級別警戒是紅色!一、二、三、四可能對應是紅、橙、黃、藍[祈禱]


蓴湖牌門頭有個小劉


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規定,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分級標準分為:

Ⅰ級 特別重大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定時間內,發生涉及兩個及以上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相應級別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Ⅱ級 重大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時間內,在我市多個縣(市)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相應級別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Ⅲ級 較大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時間內,在我市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地市級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相應級別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微姐道來


嚴重程度不一樣。就像天氣預報等級一樣,分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一樣。紅色最高等級。如果發佈了紅色預警,各部門就要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船舶就要回來避險。如果發佈藍色就等於告訴你有雨下,有風吹,但是不要緊。就是這個道理,希望你可以明白。



一絲事兒


謝謝"贏在旅途“和"論視角"兩位師友邀請!

我覺得不論是任何嚴重事件的防控響應級別,一級是高防嚴防,二級低於一級,沒有那麼嚴重了,三級又低於二級,較為鬆些了,防守沒有那麼嚴,但還是要防。目前新冠疫情的防控在北方大部分省份就是三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