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從九五之尊到平民百姓,命運跌宕起伏的一生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字曜之 ,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與側福晉劉佳氏之孫,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母親是蘇完瓜爾佳·幼蘭。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溥儀出生在北京醇親王府,他的母親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太后的心腹重臣榮祿的女兒,慈禧很喜歡從小收養在宮中,後來把她指婚給載灃。“戊戌政變”之後,慈禧把光緒軟禁起來,光緒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緒帝載湉病重,因為他沒有子嗣,所以慈禧太后下懿旨將溥儀養育在宮中,過繼給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 ,尊祖母慈禧太后為太皇太后。消息傳來,醇王府上下亂成一團,溥儀的祖母老福晉劉佳氏,剛聽完慈禧的懿旨就暈厥過去。三歲的溥儀嚇得哇哇大哭,就這樣被乳母和太監抱進了紫禁城。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去世,第二天,掌控了大清朝末期四十八年的慈禧太后也病逝了。1908年12月2日,遵太皇太后慈禧遺詔,三歲的溥儀在太和殿登基即位,由光緒皇后隆裕太后和他的攝政王父親載灃共同攝政。次年,改年號為“宣統”。

溥儀登基三年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這時內憂外患,上下一片混亂。在家“養病”的袁世凱,一直密切關注局勢的變化,南北戰爭爆發後,華南各省紛紛脫離清政府的統治,共和制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為了實現共和,孫中山承諾袁世凱,若能使溥儀退位,就讓他擔任大總統。袁世凱便對清王室一面脅迫施加壓力,一面提出優待條件作為誘餌,最終說服皇室成員讓溥儀退位。

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攜6歲的宣統皇帝溥儀,在乾清宮舉行了清王朝最後一次御前會議,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宣佈溥儀退位。經民國政府與清室協商,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待條件:包括清室退位後暫居官中,日後移居頤和園;仍用皇帝尊號,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承諾每年支付清室400萬兩銀元的費用;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慎保護;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原有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等等。

溥儀退位後仍住在紫禁城內,生活費用由民國政府撥給,依然過著皇帝的生活,吃穿用度排場照舊,宮裡還養著大量的太監和宮女,民國政府給的400萬兩根本不夠花,經常入不敷出,只能變賣祖宗留下來的文物珍寶來填補虧空。民國元年(1912年)9月10日,隆裕太后為六歲的溥儀請了師傅,開始教溥儀讀書識字,學習漢文和滿文,這時溥儀學的主要是十三經、古詩、古文之類,還沒有學過算術,地理、歷史這些學科。民國二年(1913年)元旦,袁世凱派人給溥儀拜年,對小朝廷仍然效忠。2月22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凱通電弔唁,全國下半旗致哀,諡號孝定景皇后。

民國六年(1917年)6月14日,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借“調停”為名於6月14日帶兵進入北京。6月30日,張勳等人夜入紫禁城召開“御前會議”,將復辟的事告知前清宗室。7月1日凌晨,張勳兵變,把黎元洪趕下臺,宣佈復辟,改年號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大封群臣,張勳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復辟消息傳出後,孫中山在上海發表《討逆宣言》,7月3日,段祺瑞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組成“討逆軍”出兵討伐,張勳的“辮子軍”被打的潰不成軍,7月12日,張勳逃入荷蘭大使館,次日溥儀宣佈第二次退位。這次的丁巳復辟,又稱張勳復辟,僅僅上演了12天就匆匆的結束了。

民國八年(1919年)2月22日,大英帝國蘇格蘭籍軍官莊士敦,來到紫禁城擔任溥儀老師,教溥儀英文、數學、地理和世界史。溥儀因此眼界大開,開始穿西服,並且剪掉辮子,希望能出國留學,迫切的想離開紫禁城,這些出格的舉動遭到遺清保守人士的反對。溥儀甚至和弟弟溥傑、莊士敦秘密制定了逃出紫禁城的計劃,只因王公聞訊阻止才未實現。

民國十年(1921年),溥儀與端康太妃(光緒瑾妃)爆發激烈衝突,溥儀的祖母劉佳氏和生母蘇完瓜爾佳氏,一同被端康太妃召入宮中,受到訓斥,蘇完瓜爾佳氏因個性極強,從宮裡回去後就吞鴉片自盡,年僅37歲。這件事給溥儀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民國十一年(1922年),溥儀大婚,娶了一後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繡。在紫禁城中,溥儀和后妃一起讀書,吟詩、作畫、日子也過得逍遙自在。可惜這種歲月靜好的日子沒過多久,民國十三年(1924年)10月22日夜,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軍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突然倒戈回京,軟禁了當時的總統曹錕,導致了吳佩孚的垮臺。馮玉祥索性於11月5日,無視優待條件,派鹿鍾麟帶兵衝進紫禁城,逼迫溥儀離宮並搶奪了大量宮中的財物,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北京政變”。溥儀只能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於11月29日又逃進日本公使館 。次日,日本公使芳澤謙吉對外界宣佈“容留”溥儀。“北京政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溥儀被逼宮後,日本各大報章都刊登出同情溥儀的文章,為以後建立“偽滿洲國”而造勢。

民國十四年(1925年)2月,溥儀被日本人護送到天津,移居天津租界張園和靜園,從1925年到1932年,溥儀在天津生活了七年,拉攏到訪的軍閥、收買各國的政客,受西方文化影響的他,打破了在紫禁城裡的種種陳規,穿著西方的洋服,帶著自己的一後一妃出入各種社交場合,希望從中獲取支持再次復辟,但是真正能給他提供支持的卻寥寥無幾。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整個中國東北地區,使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為實現分裂中國的目的、打算通過建立傀儡政權來奠定軍事基礎,並派出了土肥原賢二來遊說溥儀,把溥儀從天津秘密送到東北,在長春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1932年9月15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全權大使武藤信義,和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在長春簽訂《日滿議定書》,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利益,使得日本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領域全面控制了滿洲國。

“偽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不久後立清廢帝溥儀為“元首”,初期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一日,在日偽軍的扶植下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溥儀改稱“皇帝”,改年號為“康德”,“康德”是康熙和清德宗光緒的縮稱,意在紀念,並寄託了祗承清朝基業之願。此外,溥儀還兼任偽“滿洲帝國”陸海空軍大元帥、偽“滿洲帝國”協和會名譽總裁。關東軍為了對外保持“滿洲國”的“國家”樣子,在“形式”和“禮儀”上也較為注意維護溥儀的“皇帝”尊嚴。安排溥儀外出巡幸,讓溥儀以“滿洲國”大元帥的身份參加“大典觀兵”和“大典觀艦”等軍事檢閱活動。但“滿洲國” 的一切行政大事,溥儀既沒有決定權,也沒有否決權。

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投下的兩枚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突襲了駐守在偽滿洲國的關東軍和偽滿洲國軍,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屬白山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偽滿洲國”滅亡。 8月19日,溥儀在瀋陽東塔機場候機,準備逃往日本,被蘇軍抓獲,由蘇軍戰機帶回蘇聯關在拘留所裡,但是溥儀在拘留所裡還是受到了特別的待遇,因此溥儀多次上書,向蘇聯表示願意永久居留蘇聯 ,請求加入蘇聯共產黨,但也有推測認為,有可能是溥儀害怕日後追究責任,故而申請永久居住權。1946年8月10日,溥儀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1950年7月30日,蘇方向溥儀下達了回國通知,決定把他移交給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此時此刻,溥儀仍對戰俘收容所的翻譯表達想要留在蘇聯的意願。1950年7月31日,溥儀登上了回國的列車。8月1日,溥儀與其他滿洲國263名“戰犯”在綏芬河由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後送到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教育與勞動改造,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裡度過了三年的時光。

1959年9月1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建議通過了關於特赦確實已改惡從善的罪犯的決定。隨後,劉少奇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特赦令》。然而,對於首批特赦,溥儀卻不報多大希望,他認為自己罪孽深重,不夠特赦的條件,要特赦也輪不到自己。1959年12月4日上午,撫順戰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戰犯大會召開,由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讀給特赦人員的通知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書-1959年度赦字001號,溥儀萬萬沒有想到,第一批特赦人員的名單中,第一個名字就是他!重獲自由的他,激動得難以自制,淚流滿面。1959年12月9日,溥儀從遼寧撫順乘坐火車,回到了闊別35年的故鄉——北京。

1960年2月16日,特赦後的溥儀,拿著北京市民政局的介紹信,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報到。1962年4月30日,經人介紹,溥儀與醫院的護士李淑賢結婚。 1964年,溥儀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和中央文史館館員。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8月下旬,溥儀家裡受到了紅衛兵的衝擊,溥儀被迫參加勞動改造。 後因周恩來總理將溥儀列為保護對象之一,所以並未遭到文革衝擊。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患尿毒症,經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溥儀的遺體火化後,骨灰先安葬在了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後由他的遺孀李淑賢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溥儀一生一共娶過五個女人,她們分別是:皇后,婉容,偽滿洲國時期,染上鴉片,煙癮發作而亡,時年40歲。淑妃,文繡,1931年,在天津登報與溥儀離婚。祥貴人,譚玉齡,22歲在偽滿洲國香消玉殞。福貴人,李玉琴,1957年5月和溥儀解除婚姻關係,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4月30日,溥儀與醫院的護士李淑賢結婚。遺憾的是,這五位妻子均未給溥儀生下孩子。

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人生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溥儀的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做過皇帝,當過傀儡,住過回皇宮,進過監獄,當過戰犯,受過審判,做回普通百姓後的溥儀,應該是他人生中最享受的生活狀態,終於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膽,痛苦煎熬的生活了。溥儀的皇位完全是慈禧強加給他的,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他不幸的開始,他根本連選擇自己命運的機會都沒有,能夠堅持活下來就已經是莫大的勇氣了。如果他沒有做這個末代皇帝,也許他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也就不會捲進這政治的漩渦,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溥儀,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的退位,既是大清王朝的終結,也是中華民族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終結!


末代皇帝溥儀,從九五之尊到平民百姓,命運跌宕起伏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