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一年攝影,攝影的意義是什麼,有的時候挺開心,更多的時候感覺挺無聊,為什麼?

是小韓了


攝影的意義即去發現美,發掘美,記錄美和製作美的一種過程的享受,所謂的發現,就是看見了美的人或物,花鳥蟲草,自然景觀,山山水水等,然後用你的攝影眼把它們發掘出來,至後用相機,手機或攝影機記錄下來,當然也少不了後期的製作,最終成為一幅幅非常美麗,壯觀的圖片,讓你空時拿出來翻翻,看看,最主要的給你在生活中帶來了繁忙,增添了色彩,更加深了與你有同樣愛好的,認識的或不認識的攝友們的交流和構通,至於你說學習了一年攝影,感覺有時開心,有時感到無聊,那是因為你並沒有入得門裡,也許你感覺沒啥好拍,也可以說不知拍啥,那都是因為你對攝影的興趣還差了些火侯,我也是一位攝影愛好者,打從年輕時就好這口,現已退休,有事沒事就玩拍照,見啥拍啥,常帶著傢伙出外採風,回來整理後發至頭條,qq,微信朋友圈,相互探討和學習,忙的不亦樂乎,雖然沒像有些大師們,又是得獎,又是長名,但是,給自己帶來的是身體的鍛鍊和精神生活的樂趣,這都是一個愛好拍照的退休老人的體會。又拍了不少的照片,分享一下吧!


Imjeff890


一開始玩攝影就是因為家裡有太多的相機都沒人用,後來我就挨個打開瞎玩玩,結果就這一瞎玩還真就喜歡上了,後來學校有攝影社團,我就加入了,認識了很多玩攝影的同學,一起結伴更有意思了,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有成果就讓人更想去拍,就這樣狂熱了一陣。後來就感覺好像自己很難在進步了,對攝影也沒有那麼喜歡了,相機放置了很久。

後來自己遇上了很多的不順心,整個人跌進了低谷,無援無助,於是又想起了相機,我一位老師說“悲傷成就藝術家”,果然我用這段時間又出了很多作品,一個人時常聽著歌,抽一根菸,去掃街,回家以後修修圖,當時沒覺意,後來發現照片還是挺多的,最後出了一本攝影集。

慢慢的我發現光拍照不行還得有強大的後期,於是就自學了PS和LR。

其實娛樂消遣有很多種,玩遊戲也是玩,看書也是看,何不做點有意義的,能留下成果的呢,回過頭一看不會那麼空虛。攝影現在是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它,其實攝影一種最好的記錄生活的方式,最好入手的藝術,簡單又真實直接。


Charles和Eric


學習攝影一年來從一個菜鳥逐漸的進步,一路走來在頭條上學習了很多知識也結交了不少朋友,其中有樂趣也有很多的無奈,走過了不少的彎路,購買了很多無用的器材。自從在頭條小視頻上結識了攝影大咖以後,給我以後的攝影之旅從新指明瞭方向。





與風伴舞2999


攝影,之所以成為很多人的愛好,成為很多人以此為謀生的技能,以此為快樂的方式,就在於它可以承載很多的功能。它可以攝你所看,大千世界的美麗光影,人世間的情懷冷暖,大自然的萬千奇妙。它可以攝你所想,表達你的思想觀念,表達你的愛好憎惡,表達你的人生品味,只要你真正愛上攝影,愛上攝影所帶給你的身心變化,甚至愛上你所拍的照片也好、作品也好,所產生的一種社會效應和正能量時,那你就絕對不會感到無聊。

攝影的功能首先在於記錄。這種記錄之於個人、之於事件、之於社會,都是一種時間和空間的斷面。也許某一幅畫面並無太大意義,但當這些照片以時間的絲線串聯起來的時候,它一定會產生1+1>2的效果。曾經在平遙國際攝影展上看到一組照片,是著名攝影家安哥拍攝的《家國歲月》,用了上百幅中國社會的生活場景攝影作品,來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從個人到國家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也為此獲得了攝影展的“終身成就獎”,在這裡,攝影所表現出來的承載力量,宣傳力量,其實是攝影人的一種擔當感和使命感使然。我也每集不拉的看過陳小波編輯的《國家檔案》,裡面的每一幅照片,都是一段難忘的歷史和震盪人心的大事件記錄,不少的新聞記者冒著硝煙瀰漫的戰火,不顧生命危險,拍下的這些珍貴照片,每一張都會讓人熱淚盈眶,感人肺腑。當然,這是往大里說,往小裡說,你哪怕就端起相機,記錄自己的父母,記錄自己的子女,日積月累,用照片來講述故事,其間所帶來的人生感慨和苦樂哀愁,用時間的絲線串聯起來,同樣也是一種歷久彌香的珍藏。

攝影的功能還在於它的宣傳力量。人們都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謝海龍拍了一個在鄉村教室聽課的小姑娘,作品命名為《大眼睛》,而這幅作品成為引發中國“希望工程”的發端,不僅改變了這個小姑娘的命運,更徹底改變了農村教育局面的落後現狀,億萬農村兒童才有書念,有學上。去年,是希望工程實施30週年,來自全社會各方的27億資金,建成22888所“希望工程”小學,這樣的巨大宣傳力量,恐怕是謝海龍先生完全沒有想到的吧!

攝影的功能更在於它將產生的學習功能。要想攝影作品拍得技高一籌,而非技不如人,那麼,你就要不斷地學習,鑽進攝影、文學、歷史、美術等浩瀚的書海中,汲取奮進的力量,不淺嘗輒止,不自恃清高,不妄自菲薄。

據我接觸的很多攝影人朋友來看,大多數都是把攝影當做一種有利身心,帶來快樂,以攝交友的平臺。看看彼此的作品,聽聽大家的評判,潛移默化中,別人的經驗變成了你的技巧,而一個人的快樂,成了很多人的快樂。他們不辭辛苦,遊歷于山河大川,拍風光,拍人像,拍動物,拍花草,甚至在疫情時被宅在家裡,就去拍水滴,拍菜餚,這也是在無聊之中的一種新快樂。

才學習一年,固然是因為時間短,你還沒有完全進入到攝影領域的深層次,拍出來的攝影作品未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但更重要的是你可能還並未產生對攝影的真正愛好,愛到如痴如醉,大概也是這段疫情鬧得有些心煩而致無聊。建議在疫情過後,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究竟對攝影有幾多愛,值不值得繼續學。如果愛,覺得值,那就趕緊地分析一下,自己的攝影,還有哪些差距,有哪些短板,給自己定個方向,立個目標,趕緊去拾遺補缺。另外,還可以多交一些攝影朋友,不僅可以通過他們提升自己,也可在不斷的碰撞中完善自我,從而讓自己不覺得攝影無聊。攝影,其實很多的時候並不是要去得到什麼,更多的是在付出中得到快樂。如同下面,每一幅照片都有故事,如果當時你沒有拍,就不會記憶猶新。











陳明崇


學了一年攝影……居然還不太清楚攝影的意義是什麼?或者說,你是有點懷疑攝影的意義是什麼?

恕我直言,可能你在開始學攝影之前就還沒弄明白,自己是為啥學攝影的。所以一年之後,你依然不明白自己學攝影的目的是啥。

所以我覺得您應該仔細想一想,您學攝影是為了啥。明確訴求,找對方向。

攝影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吧!說簡短一點,有人為了錢;有人為了名;有人為了開心。目的不一樣,走的路線就不一樣,所得當然就不同。

為了掙錢而學攝影的,那是職業攝影師

想用攝影作為掙錢工具的想法並沒有錯。不過所表現出來的,對於作品的要求就得按客戶的喜好來了。眾口難調,客戶的審美也不見得都是特別好的,也有很多人的要求比較奇葩。既然是想用攝影掙錢,那麼各種千奇百怪的要求,都得接受;各種稀奇古怪的效果,都得滿足。再說直白一點,你是要審美還是要錢?你跟顧客談藝術,你還想掙錢不?

所以,長期以顧客的需求作為自己對攝影作品的衡量標準……很有可能,自己也會被帶跑偏的。

為了出名而搞攝影的,那是大法師

我本人對於攝影大法師無上崇敬——這是句真話。雖然攝影大法師裡面魚龍混雜,有不少鍵盤攝影師混跡其中。

但是吧,能成為攝影大法師,肯定也是有過人之處的,就算是鍵盤攝影師,人家也有優點——至少,鍵盤攝影師特別能忽悠,能把死人說話,可比實實在在拍照片的人能忽悠多了。

攝影大師裡面也有高手,實實在在拍片,給攝影學員們講自己的拍攝經驗;憑自己真材實料的攝影作品,獲獎、成名,開課、賺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嘛!真材實料修成的的大法師,名利雙收就是勝利果實。

鍵盤攝影師如果就憑忽悠能把自己提升到大法師的位置,甭管是不是繡花枕頭,能忽悠,能把假話說的比真話還真,那也是過人的本事。鍵盤攝影師到了大法師的級別就不需要分享拍攝經驗了——他們確實也沒什麼拍攝經驗,可以分享。只要去各大廠商的官網上,把數據扒下來背得滾瓜爛熟……就足夠能把好人忽悠瘸了。

為了自己開心的,那是攝影愛好者

大部分的攝影愛好者,拍照的器材是自己花錢買的,攝影就當是一個愛好,有時間就多出去拍,沒時間就不拍。日常也不指望著靠賣攝影作品和講攝影課養家餬口。當然了,如果是資深的攝影愛好者,肯定也經常會參加一些攝影比賽,能用攝影作品換錢也挺好的。

另外,攝影家協會的大部分會員,都是攝影愛好者。專職的攝影師,在攝影家會員裡面所佔的比例並不大。

您才拍了一年,為什麼會覺得攝影很無聊呢?

攝影是一項長線持有的藝術和技術。在拍攝時得到一張自己喜歡的攝影作品確實是挺開心的。但是,您只玩了一年就覺得自己出徒了?我覺得你有必要醒一醒。

才學了一年會覺得無聊——這種情況很正常。畢竟攝影需要長線持有,沉下心思慢慢累積拍攝經驗。無聊,只能說明你缺乏拍攝經驗,肚子裡的相關知識太少——跟吃飯一樣,吃飽了,才不餓;你空著肚子,肯定會餓。

你才玩了一年就覺得攝影無聊了,應該是你拍得還不夠。那些玩的十幾二十年的老攝影人,只聽他們說過越拍越起勁,從沒聽他們說攝影很無聊。跳霹靂舞倒是有激情,要不你試試?7× 24小時一直跳霹靂舞,你就不會覺得無聊了。


柳侍墨


學習了一年攝影,攝影的意義是什麼,有的時候挺開心,更多的時候感覺挺無聊,為什麼?

學習了一年攝影,就問出了攝影的終極問題,攝影的意義是什麼?這可能就像一個十歲的孩子,在仰望天空,發出了這樣的一個疑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追求每件事情都有意義,可能就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意義太過於深邃而廣泛,不如問每個人從攝影中得到了什麼?我覺得我在攝影中收穫的是一種表達的方式。表達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可以用文字表達,我們可以用聲音表達,我們可以用動作表達,而攝影,讓我可以用圖像進行表達。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處景色,在不同人的眼裡卻有千般景色,同一片荷塘,有的人喜拍紅花朵朵,有的人喜拍何葉田田,卻也有人喜歡拍殘荷枯枝,每個人生階段閱歷不同,心境不同,攝影可能只是一種借景抒情的手段罷了。

但是如果說一定要賦予攝影一定的意義的話,我希望每個人都追求一個最淺顯也最使用的意義,那就是拍出好的照片。攝影的門檻很低,人人都可以進行攝影,拍一張照片容易,但拍出一張好的照片很難,既然學習了攝影,就要通過學習來獲得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提升自己的審美,豐富自己的攝影技能,拍出有自我風格的照片。

攝影有的時候挺開心的,更多的時候感覺挺無聊的,為什麼?

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一年的學習時間,足夠讓你學會百分之七八十的攝影理論和基礎操作,對於大部分的場景來說已經足夠適用了,但是隨著攝影水平的提高,你所能獲得的成就感就越低,初學攝影的時候,每學會一個技能就能給照片質量帶來很大的提升,開心很多源自於攝影所帶來的新鮮感、成就感,越到後面,就越難提高水平,這時候就到了攝影的瓶頸期,在這個時期,就會感覺拍的照片千篇一律,沒有什麼太多的亮點和突破,還有就是沒有太多的拍攝素材了,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定的挫敗感和無聊感,這就像我們很多人的人生,沒有什麼大起大落,起起伏伏,就是按部就班地生活著,不過我覺得這也挺好,如果你感到攝影不能再給你帶來新鮮感,不妨嘗試一些新的題材,比如星空攝影,或者帶著相機去陌生的地方走走看看,都能給你一些靈感和刺激。你不能指望攝影能無時不刻地帶給你開心快樂,我只希望你每次拿起相機的那一刻,都有一種你第一次拿起相機的欣喜和期待。


話說攝影


首先很高興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拍攝的意義,我認為有兩點:

第一點:從攝影本身來說,那就是記錄,我們的先民們從刀耕火種、繩結記事,到有了文字,再到影像技術的出現,無一例外的都在記錄著每一段歷史,撲捉每一個精彩的瞬間,讓那一刻定格在一個畫面或者一段視頻當中,攝影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記錄的使命,記錄風景、記錄世界、記錄人物故事等等。

第二點:從攝影的作用來說,應該是分享,攝影技術的出現,首先是新聞領域的一大革新,由於攝影讓人們更多的瞭解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和直觀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視覺影像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不同行業之間的相互瞭解,攝影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對於您所說的,有時候開心,有時候無聊,那是因為當你發現有素材可以拍攝,而且是自己喜歡的素材時,你會感到很快樂,而沒有這種你喜歡的素材的時候,你就會感到無聊。


神諞楊哥


非常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理工男,玩了8年攝影,現在將它變成了自己的職業。

攝影的意義是什麼?對於我來說,其實只有一句話:攝影給了我熱愛生活的能力。

在我沒玩攝影之前,我覺得外面的世界很普通,很枯燥,甚至有些無聊。

但當我開始玩攝影之後,我發現身邊的任何地方,任何時刻都有著它獨特的魅力。

即便是路邊光禿禿的樹杈,幾根電線,其實都有它們的美,它們的與眾不同。

有時抬頭看看天,就有意外驚喜

低頭看看地,再普通的場景也可能頗具情調

我覺得這就是攝影真正的意義所在,它讓我發自內心的熱愛生活。

如果你隨時可以用相機表現你所熱愛的生活,表達你對生活的看法,攝影又怎會無聊呢?

你之所以會感到無聊,也許和攝影無關,而是被周圍人的看法限制住了。總是想拍出別人喜歡的照片,那麼很容易失去自己,拍給別人的東西,又能有多大快樂?






認真攝影課堂


不光是攝影,我感覺人生就是這樣,開心快樂的時候短,無聊的時候長。體會一下,人從降生就是,10個月的無聊迎來出生的開心快樂,十年寒窗迎來一時金榜題名的開心快樂,上班也是一個月的無聊迎來開工資那天的開心快樂,攢了半輩子錢等到買房子時候的一時開心快樂,養了20多年的兒子迎來娶媳婦那一天的開心快樂。是不是呢。這是質變和量變的辯證關係。量變慢慢積累才發生質變,這時候才愉快,在積累的過程,是個無聊甚至是痛苦的過程。攝影亦然。


營口攝影愛好者


我也有同感,在攝影過程中最先是興奮,拍到一幅自已認為還行的照片要高興好一陣,一發朋友圈得到不少贊更是增加攝影的動力。但是慢慢地覺得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太少,拍攝的方式方法根本不值一提,在加上後期製作不會,所以越拍越沒興趣。突破對攝影沒興趣還是自己想通了,自己又不是專業的,把攝影當成愛好,用好現有的機型、鏡頭,在拍攝過程中邊學習、邊與攝友溝通請教,將攝影當成鍛鍊身體,與人交流的渠道也不錯,這才又端起相機了。呵呵,不用想太多,享受自然,享受拍攝過程中的點滴快樂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