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走親越發像“演戲”,不吃飯、不留住,感覺是走過場,為啥?

新大風歌


過年走親戚,是農村過年期間必不可少的一項禮節,也是日常加強親戚間往來的一種有效手段。在農村老家,每年的正月初二、初三兩天都是專門用來走親戚的,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走出家門,前往自家的親戚那裡逐戶上門拜年祝好。

農村走親戚,越來越像“演戲”,走個過場就走,飯都不吃,為何

以前農村交通不便,走親戚基本上是要在親戚家住一天的,但是現在過年走親戚,越來越像“演戲”,連留下吃個飯都不,匆匆上門,禮送完,說幾句話就要走。那麼為啥現在農民過年走親戚,願意留下來吃飯的人越來越少呢?經老農分析,主要是基於下面這4點原因。

①交通便利,客觀上有條件走

以前走親戚不能當天走,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農村多半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那個時候想走都沒辦法走,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那些十分偏遠,交通不便地區的農民已經被搬離到小城鎮或者縣城。交通便利了,當天來回也變得可能,還有不少農民都買了小轎車,於是客觀上也具備了當天就走。

②走親戚變成了“走流程”

現在農民多半都外出打工,聯繫也越來越少,很多人都是到了過年才能見一面。要說親戚之間的感情,自然也沒有原來好了,親戚之間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但是現在即使離開了親戚,農民也都能掙到錢,過好日子。於是親戚之間的關係就需要特意聯絡。

於是給人一種感覺,現在走親戚就是“走流程”,大家關注的只是流程走到了沒有,只要去過親戚家裡,拿了禮,就算是流程走到了。因此很多人便不再留下吃飯,任務完成了,就可以回家了。

③農民生活條件好了,在哪裡吃的都一樣,在自己家吃更舒服

農民現在已經完全做到了吃穿不愁,衣食無憂,之前走親戚,親戚家會拿出最好的招待客人,那個時候農民吃不飽,自然十分稀罕這頓飯,但是現在農民的生活條件都好了,在哪裡吃的都一樣。但是相對而言,在自己家吃飯更舒服,所以很多農民都更願意早點回家吃飯。

④現在人都太忙了

這是主要的原因,不管是農村的年輕人還是中年人,他們都有一堆自己的事情要做,即使在過年走親戚,也像是趕集似的,走完這家還要趕著去另外一家,於是不吃飯就要趕緊走了,因為太忙了。想必這個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