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減16分鐘上映,《投名狀》揭示血酬定律下人性背後的思量之惡

電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定格時間,記錄歷史,深刻發掘人文思想背後的故事!

中國電影人前赴後繼投身其中,不斷嘗試,以期能夠滿足當前市場的需求。電影藝術性與票房叫座往往難成正比,真正能夠算的上好作品的電影鳳毛麟角。各種類型片不斷髮展的同時,古裝歷史電影卻在市場上遇冷,鮮有佳作。

07年,雄心壯志的陳可辛第一次涉足古裝商業電影,帶著《投名狀》進軍內地。但沒想到其在內地市場遭遇了馮小剛《集結號》阻擊,最終票房成績輸給它。兩部電影都是當年少見的高質量電影,尤其是陳可辛的《投名狀》依然是十幾年來國產電影中少見的古裝戰爭佳作。

刪減16分鐘上映,《投名狀》揭示血酬定律下人性背後的思量之惡

《投名狀》這部電影是以清朝末年間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為原型而改編的作品。當年的"刺馬案"轟動全國,清朝的四大奇案之一,無奈這樁無頭公案草草結束。朝堂和江湖的博弈一觸即發,但瞬息又偃旗息鼓。這部電影被陳可辛改編並且搬上了熒幕,以血酬定律來詮釋暴力和戰爭之下的人性醜惡,這也是當年最被低估的一部電影,以戰爭寫人性的不再少數,但是這部電影卻有獨屬於自己的魅力,那就是—血酬定律。

血酬是對暴力的酬報,就好比工資是對勞動的酬報、利息是對資本的酬報。不過,暴力不直接參與價值創造,血酬的價值,決定於拼爭目標的價值。如果暴力的施加對象是人,這就是血酬定律。說白了就是拿命換錢。

故事內容並不複雜,講述了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這三個結拜兄弟之間的恩怨糾葛。電影完整版本總共有126分鐘,只不過很多朋友觀看的是刪減版110分鐘。簡單來講就是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恩怨糾葛。在電影中用了更加尖銳的視角來看待家國情義,愛恨情仇。不管是廟堂之上還是江湖之遠,人性的矛盾在生存之中總是被一覽無餘,甚至是十分脆弱。

刪減16分鐘上映,《投名狀》揭示血酬定律下人性背後的思量之惡

江湖之遠:匪、兵、民

電影中的投名狀是三人的利益結合,也是最後走向決裂的根源。三人的角色在之前一直分屬於匪、兵、民,因為投名狀結為異性兄弟。三兄弟分別在匪、兵、民之間轉換:是義大於情是情高於義,還是民大於天,難下定準。

刪減16分鐘上映,《投名狀》揭示血酬定律下人性背後的思量之惡

蘇州的圍城之戰表面上看的是兄弟情義的爭端,背後則是利益價值觀念的不同,電影的矛盾中心以兄弟情義爭端引入,但是背後卻是朝堂利益的博弈。電影在劇情的表現上使用了棋盤和棋子的設定,讓整體劇情開始從棋盤具化到天下之中,以小見大。最終因為蘇州的圍城之戰,兄弟三人開始徹底決裂,也為之後的一切埋下了伏筆。《投名狀》整體在色彩上以冷色調處理,主題色彩儘量採用黑色和灰色來突出整體環境的殘酷。

刪減16分鐘上映,《投名狀》揭示血酬定律下人性背後的思量之惡

刪減16分鐘上映,《投名狀》揭示血酬定律下人性背後的思量之惡

廟堂之上

電影中,雖然廟堂之中的鏡頭描寫很少,三位老戲骨出場的戲份不多,但幾個鏡頭就將兄弟幾人的生死利益全部安排地妥妥當當。

影片的後半段涉及廟堂之上,文戲雖少,但是恰如其分。武戲場面宏大,各種戰爭的殘酷體現的淋漓盡致。兩者之間存在著絕大的反差,輕飄飄的一句話的背後卻決定了千萬人的生死和利益。整體來看李連杰的角色充滿了悲劇色彩:出賣兄弟、手足相殘,一個十足的功利主義,但是他的心願又有樸實的份量。讓百姓吃飽飯,穿暖衣,但最後卻成為了棋盤上的一個棄子,自私與否,誰又能說得清楚?

刪減16分鐘上映,《投名狀》揭示血酬定律下人性背後的思量之惡

刪減16分鐘上映,《投名狀》揭示血酬定律下人性背後的思量之惡

電影通過亂世兄弟情義,引入江湖、廟堂之爭,兄弟在宿命之中不過只是任人擺佈的棋子,每一次矛盾設置都極大地推動了劇情的發展,無時無刻不在印證著—血酬定律。

江湖之遠,思溫飽。廟堂之高,覺高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