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成交連續破萬億,牛市真的來了?與2014年相比有什麼不同

2020年開年出現了新冠疫情,大多數人被迫宅在家裡相當苦悶,但對於A股的股民來說卻沒有這種“宅”的苦悶,因為在家裡也可以炒股,更重要的是A股從春節後連續反彈,不但收復了疫情導致的跌幅,創業板也創出了近3年的新高。從上週開始,市場的交易量明顯提升,成交額已經多日突破了萬億大關,牛市真的來了嗎?和上一輪牛市前夜的2014年相比,如今的A股又有哪些相同點呢?

A股成交連續破萬億,牛市真的來了?與2014年相比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牛市?實際上用“永動機”原理來解釋牛市再準確不過了,市場的上升是資金推起來的,當參與的資金量多了,也就是買入的人遠遠大於賣出的人了,那麼就會保持上漲。比如2015年的牛市,被稱為“全民炒股”,大學生不出去勤工儉學了,大爺大媽也不跳廣場舞了,都到股市裡面炒起了股票,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多,資金量的增多,指數就會不斷向上漲。而決定上漲高度的關鍵,就是看資金能否類似永動機一樣不停的進去。當資金開始出現斷層的時候,就是牛市結束的時候,比如2015年的牛市倒在了“去槓桿”上。

A股成交連續破萬億,牛市真的來了?與2014年相比有什麼不同

所以,牛市不單單需要成交量過萬億,而且需要維持在這個數值上面,才會代表有不斷的增量資金進去,並且需要不斷的突破這個極限,才代表永動機正式運轉起來。所以不能只看幾天的成交量,而是要看持續性。隨著創業板的不斷攀升,很多人認為市場正在重複2014年的故事,新一輪大牛市就要展開了,那麼現在和2014年有什麼異同點呢?

如果說相同點,在2012年和2018年,市場都曾經被推倒過一次,也就是市場的估值進入了歷史性的底部區域,並且創業板當時順先啟動牛市。在主板市場震盪的兩年期間,創業板一馬當先連續漲了兩年,然後在2015年初共同進入了牛市主升,而今也是上證指數落後於創業板指數。有一個不同點就是,上證在2014年繼續低位震盪磨底,成交量極度低迷,而今上證磨底的這個時間和形態並不夠。

A股成交連續破萬億,牛市真的來了?與2014年相比有什麼不同

因此,對於牛市,市場缺乏資金面、基本面、技術面的多種支持,暫不認為已經進入了牛市,但時間的角度上並不遙遠了。眼下春節後這一段行情,我們仍舊定義為超跌反彈,所以操盤策略並沒有什麼變化,還是超跌形態個股的操盤策略。從這一波反彈一開始,我們就說過,反彈遲早會結束,而操盤的關鍵是如何確保反彈結束了守住利潤,反彈沒有結束的時候儘可能的做足利潤。

今天市場化解掉了日線頂部結構鈍化,對於量化來說就沒有了針對大盤的主動清倉信號,而且短期內也不會有了。因此,仍舊是採取超跌個股的動態防守位戰法的被動減倉策略和異常放量的主動減倉策略。若市場反彈結束進入持續調整,則破動態防守位減倉,異常放量減倉,若僅僅是橫盤震盪,則超跌個股仍舊會繼續輪番爆發。有了這樣的策略,無需去猜大盤的頂,更不需要擔心大盤下跌。跌了,守住利潤,築底後緊接著就是新一輪超跌反彈行情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