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老師,哪些古體詩不是樂府詩?

江南夜雨


首先,你就要分清什麼是古體詩。

古體詩是按時間來界定,和近體詩相對的一種叫法。這個名稱始於唐代,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按字數來區分,有四言、五言、七言押韻較自由。後來唐人也仿照它的格式來寫。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李賀《雁門太守行》都是。律詩講究押韻,對仗。這就好區分。

樂府詩,有漢樂府(西漢)和唐樂府(新樂府)

樂府詩題同一般詩歌題目有不同,它不僅是歌辭的題目,還兼指歌辭的聲譜,是一首有聲有辭的歌曲的曲名,有些類似後來的詞牌名。 樂府詩的形式多樣,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直到七言、八言各體都有,而且有句式整齊的齊言詩,也有錯綜參差的雜言詩

如《孔雀東南飛》押韻也很靈活:有有句句押韻,有隔句押韻,也有隔兩句、三句押韻的。

北朝民歌《木蘭詩》李白的樂府舊題《行路難》白居易《觀刈麥》,北朝民歌《敕勒歌》

《青青園中葵》都是比較有名氣熟知的。


山晚望晴空


漢族民歌音樂。樂府初設於秦,是當時“少府”下轄的一個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於西漢漢武帝時期。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後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注:以上轉載)

根據相關書籍介紹,詩歌鼎盛時期的唐代,很多詩人傳承學習了樂府詩,併發揚創新。基於此,古體詩難以界定是否樂府詩。個人愚見:漢代及其之前的詩歌(古體詩)可以歸類於樂府詩,之後歷朝歷代的古體詩可以不認同為樂府詩。而唐詩僅僅有一部分算作樂府詩,因為詩被配樂傳唱(如同現代的流行歌曲),到了晚唐詩詞單單是詩作。所以,唐中後期以後的詩詞,就不再是樂府詩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詩哥杜士成


樂府本是漢朝武帝時沒置的官府名稱,負責採集詩歌配上音樂供歌唱用,並記下譜子,凡有譜的詩歌稱為“樂府”。後經戰亂譜子大多失散無有流傳。唐朝的所謂樂府,無論用舊的題目(李白的習慣),或者自創新題(杜甫的習慣),就是一個題目,沒有樂譜,與古風差不多。但是,像李白著名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因為是應詔而作,而皇帝有專門樂隊和作曲的人,就可以演奏歌唱了,譜子也定下來了,歌詞七言四句,也有五言四句的。所以,你就把樂府看作是七絕或五絕吧。


ASSam


此僅是一種時代變遷和體式的界定。比如唐以後格律詩(也叫新體)這應是嚴格意義上的不算。其餘廣義上應仍算樂府,律詩之前稱古體,此“古”就是樂府或樂府的後延。唐代詩人很多都是善寫、多寫樂府的,其平仄較隨意、句式可多變、篇幅可長可短無侷限、容量大,更有利於感情的發揮。所以不古代、現代只要合乎其體裁都可同稱。正如現代人寫合律的詩也是律詩一樣。


崑崙139100429


我給你既簡要又靠譜的回答。首先要弄懂原古體詩範疇包括:詩經、楚辭、樂府、古絕、古風。

古府突破了《詩經》四言為主的舊形式,融進了楚辭句法的優點,雖間有七言,雜言,但以五言為主。它與五言古風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配曲入樂。由樂府官署譜曲歌唱的是樂府詩。後人寫的不譜曲入樂的五言詩叫五言古風了。至於後人以《樂府》的古題,如“關山月∥、《長幹行》,“將進酒∥等己不是原來意義上《樂府》詩了。


黃宇芬


只要是能夠適合於孩子接受的不論它是什麼樣的的型式都可以想辦法把它傳給後人,只有真正讓他們理解中國的古文化才可能創造新型的中國文化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