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扶貧在搬遷之後的享受的政策是什麼?

pi15131788784


問: 易地扶貧在撒遷之後享受的政策是什麼?

答: 易地扶貧搬遷戶搬遷後,戶口要遷出原村集體,退出原村集體所有的福利待遇,享受城鎮居民戶口的福利待遇。


那麼城鎮居民戶口的福利待遇包括哪些呢?

一、城鎮集體安置住房。城市集體安置住房是易地扶貧搬遷戶獲得的最大福利,但獲得城鎮集中安置房分配後,農村老家的房屋要被依法拆出,並恢復成耕地。

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易地扶貧搬遷戶將農村戶口遷到城市後,享受城裡人一樣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激費標準比農村養老保險高,退休享受的養老金待遇比農民退休金高。


三、城鎮居民醫保待遇。易地扶貧搬遷戶將戶口遷到城市後,不在享受農村合作醫療待遇,而享受的是城鎮居民醫保待遇,繳費標準高,報銷比例就高。

四、城鎮居民失業保險待遇。城市戶口在企業打工失業時,所享受的失業保險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農村戶口享受的失業保險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也就是說,同樣失業條件下,城鎮戶口領取的失業金比農村戶口領取的失業金多。

五、易地扶貧搬遷戶搬遷後,其承包地未獲得經濟補償的,村集體不得收回其承包地。也就是說,在土地承包期內,戶口進城的易地扶貧搬遷戶仍可以繼續承包經營自己的承地。

六、子女享受城鎮教育資源。易地扶貧搬遷戶在農村時,子女只能在就地的鄉鎮農村中小學入學,搬到城市後,子女可享受城市人一樣的教育入學資源。


另外,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取消統一後,現在國家推進城鄉居民社保並軌改革,如果實現城社保一體化後,城市人享受的養老、醫療、失業、衛生、教育等社會福利將會跟農村戶口一樣。總的來說,易地扶貧搬遷戶進城後打工創業的條件好過農村,在農村唯一的好處是可以自己種地,雖然掙不到多少錢,但種地不會餓肚子。

感謝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阿洪168


異地扶貧搬遷以後享受補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住房補貼。大家都知道搬遷對象主要是貧困農戶,沒有住房補貼不可能買得了全套房子,具體補貼多少,各地經濟發展條件不一,也有差異。

2、醫療補貼。推行低收入農戶醫療支出補充保險。對低收入農戶意外傷害和大病醫療支出推行商業補充保險,不設年齡和健康狀況的限制,有利於進一步防止因病因意外傷害返貧致貧。

3、子女享受教育補貼。貧困農戶子女可以申請當地政府貧困補貼,同時還享受教育優先權,


百色小蜜峰


首先需要糾正一下易地扶貧搬遷,說的是

從居住條件差的地方搬到生活條件好的地方。易地扶貧搬遷是國家針對貧困戶脫貧標準,到達兩不愁三保障中,居住有保障的一個重要幫扶措施。

在實施了易地搬遷之後,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那麼如果要脫貧,還是首先從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標準來衡量,也就是說,你搬遷到了新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脫貧了,還要看你是否達到了了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

兩不愁三保障,本著老百姓最為基本的生活要求,不愁吃不愁穿,飲水有保障,住房有保障,醫療有保障。搬遷之後主要還是看是否在這幾個方面是否達到了要求,如果還沒有達重點解決繼續解決存在的問題,一定是以上面的內容為主。如果達到了了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那麼首先恭喜可以脫貧了,脫貧時候本著脫貧不脫政策的選擇可以繼續享受扶貧帶來的紅利,扶上馬還要送上一程。

但是事情換一個角度來說,扶貧是通過精準施策來幫助貧困戶脫貧,並不是要一直的享受貧困戶優惠政策,主要還是希望貧困戶在享受了扶貧項目之後,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繼續的改善生活,脫離貧困的境地。以後那些喪失了勞動的能力,才有國家民政兜底解決,這些人是需要民政照顧一輩子的,其他的還是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早日脫離貧困。

至於具體在易地搬遷以後還要享受哪些扶貧措施,首先貧苦戶能夠享受的幫扶措施,都可以繼續享受,但這個還是要看當地的扶貧辦對於貧困戶脫貧的具幫扶策略,比如繼續通過實施產業扶貧帶動貧苦戶脫貧,通過實施小額信貸鼓勵貧困戶自發的通過發現自身的能動性來脫貧,易地搬遷以後其實還是以產業項目帶動扶貧為主,對於全國的貧困戶能夠完成2020實現全部脫貧,各地的扶貧辦也是動用了全部的力量來執行。

以上請了解。


君子學以致其道


扶貧異地搬遷的後續政策既是關係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住得穩、能致富的問題,也是脫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具體的政策及標準存在差異。下面,就說說筆者瞭解到的相關情況。

除一般脫貧對象應享受的“兩不愁三保障”等扶持政策外,扶貧異地搬遷的後續政策最為關鍵、搬遷群眾最看重的應是原宅基地復墾補償、產業扶持、創業就業等直接涉及現金補償和穩定的收入問題。

下面,就結合接觸和了解到的相關情況,作一簡要說明。

一、對異地搬遷貧困群眾而言,搬得出、住得穩、能致富才是關鍵。

這段時間,一些地方就已出現了原定的的異地搬遷戶在安置房建好後,不願搬遷了,或搬遷後不久又回原地居住生活去了,或又搬回原定種莊稼、搞養殖去了。

不難分析,出現這種情況最大的原因是搬出來後,產業扶持、創業就業等後續政策未跟上,以及在通過搬遷扶上馬後送一程還不夠,用群眾的話說搬了後坐在青石板上,莊稼種不了,打工無人要,就業無門路,家庭收入太少卻開支太大,吃點小菜都要花錢買。而且,近一段時間,打聽和諮詢扶貧搬遷後舊宅基地復墾或老房拆除補償政策的比較多。

所以群眾對扶貧搬遷的後續政策中最是看重的應是產業扶持、創業就業和舊宅基地變現的情況。

二、簡要了解下扶貧搬遷後續政策中的宅基地復墾補償、產業扶持、創業就業政策。

(一)宅基地復墾補償(或舊房拆除補償):根據建新需拆舊的原則,有了新的安置房,原房屋要拆除復墾。各地為了將異地搬遷戶往脫貧致富路上再送一程,紛紛結合實際出臺了相關的補償獎勵辦法,以增加搬遷群眾的財產性收入,但這是一項一次性的收入。雖各地的標準不一,有按面積補償的,也有按人頭進行補償的,比如某地規定舊宅基地騰退復墾人均獎勵性補助1萬元,這是算比較高的,也有按復墾後形成的建設用地指標上市交易價格進行補償的。

(二)產業扶持、創業就業扶持:這部分才是問題的關鍵之關鍵,讓搬遷的群眾有事做,能找錢,大家心才穩得下來,也才在安置房裡住得穩、住得久。產業扶持各地都在想辦法,都是積極探索,也在真金白銀地投入,特色種養殖,特色小鎮、鄉村旅遊,互聯網扶貧都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

創業就業扶持的政策就比較多了,如每戶不超過5萬元免擔保無抵押發展生產貼息貸款,不低於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免費技能培訓,優先招聘和推薦就業,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旅則旅的原則,為搬遷戶每戶提供至少一個就業崗位,等等。

綜上所述,異地扶貧搬遷的後續政策雖各地具體的政策和扶持標準不一,但都極具針對性和實用性,若扶志扶智到位、內生動力激發得好(致富不能等靠要,扶貧不是養懶人),就能較好實現搬得出、住得穩、能致富的目標。

欲感受“三農微耕機”犁開土地的更多鄉土氣息,敬請關注@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衷心感謝閱讀和點贊。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異地扶貧搬遷戶本就是貧困戶中的一員,它與其它貧困戶最大的不同就是享受國家的易地搬遷政策,從不利於生產生活的地區搬遷至有利於生產生活的地區,並且可以免費獲得國家提供的安置房。

除此之外,其它貧困戶能享受到的扶貧政策,異地扶貧搬遷後同樣能享受,比如:

一、醫療保障政策。全家可以參加新農合,除了可以享受新農合報銷和補償政策外,個人還不用繳費,其它的慢病、大病報銷比例都提高了不少。

二、教育保障政策。貧困戶的子女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扶持政策,比如在幼兒園上學,每人每年可得到1000元的生活補助;小學、初中每人每年也可以得到1000元生活補助;高中階段每人每年可得到2500元助學金,等等。

三、養老保障政策。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符合條件的還可以辦理低保、五保,對於一些老年人、未成年人、重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增發補助資金,等等。

四、就業扶持政策。可以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領取職業技能鑑定補貼;有創業項目的可以享受相關的創業補貼,等等。

五、產業扶持政策。如果發展產業,可以申請無息小額貸款;享受相關的種植、養殖補貼,等等。

……

以上簡單的列舉了幾項主要的精準扶貧政策,這些政策不管是易地搬遷戶還是非易地搬遷戶都可以享受,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肯定是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戶貧困戶,直至他們脫貧為至,這一點不需要擔心。


農村一山貨


不請自來。深度貧困縣,鄉鎮扶貧第一線。

異地搬遷應該為易地搬遷。易地搬遷是指原來生活的地方,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或者有重大地質災害危險,需要幫到更好的地方。

目的是為了讓貧困戶有更好的發展,和擁有住房保障,有住房保障才能脫貧。

易地搬遷具體的政策,可能每個地方要求不一樣。

以我所在的深度貧困縣為例,是補貼2萬元/人,比如一家有五口人,那麼將得到10萬元的易地搬遷補貼。且,新建房屋面積不得超過人均25平米,不得低於18平米,不得有安全隱患,需通水通電,全家入住。

在你享受易地搬遷政策之後,住房保障是有了,在當今社會,只要有勞動能力,相信很快會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標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