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長阪坡不懼怕曹軍,為何唯獨害怕夏侯楙?

劉賢齊


看待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以下幾點來進行分析。



第一,從時間年齡上來看。

趙雲大戰長坂坡,那時的趙雲還很年輕,是一個熱血青年,而與夏侯楙交戰的時候,那時的趙雲已是一個七旬老人,光是年齡這一方面就讓他不得不低頭。

試想一下,一個七旬老人相當於是我們爺爺輩的,那些人想必大多都在家打打牌,曬曬太陽,拿點養老金頤養天年了,可就是這樣一個年邁的老人,當時率領著僅僅數千人馬要去對抗夏侯楙的幾萬人馬,試想,還有打下去的必要嗎,說不害怕那絕對是騙人的。


第二,從跟隨作戰的人來看。

趙雲作為五虎將裡活的最久的一位英雄人物,少年時就跟著劉備走南闖北,四處征戰。後來等到歲數大了,劉備也去世了,就又跟著諸葛亮四處征戰,可謂是把一生都付出給了蜀國。

年輕時跟著劉備稱兄道弟,五虎將和劉備之間可謂是無話不談,無話不說的,他們快意恩仇,斬殺四方,為了夢想,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同甘共苦,榮辱與共。那時候的趙雲是那樣的意氣風發,有動力,有理想,有信心,有不敗的信念。


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劉備去世了,張飛,關羽,馬超,黃忠一個接一個的兄弟們漸漸的離去,趙雲曾經的熱血也在漸漸冷卻,當時對他照顧有加的兄弟們都已不在,唯一支撐他戰鬥的動力也就是劉備生前未完成的匡扶漢室的夙願。此刻他跟隨著蜀國的軍師諸葛亮作戰,雖是同僚,可再也沒有了曾經那些兄弟情了,有的僅僅只是一些冰冷的指令。當他被夏侯楙的軍隊所包圍時,他的心累了,他不想再拼殺下去了,他也沒有心力再去拼殺了,他想就這麼靜靜地離去,和他的兄弟們一起團聚,畢竟太累了。


第三,從雙方綜合實力來看。

當時趙雲的手上大概有一千多人馬,聽上去似乎很多,可是你如果知道他對抗的夏侯楙手上有多少人馬你就不會這樣想了,當時夏侯楙手上足足有六萬餘人,1千打6萬什麼概念,必須人人都能一敵六十,光是人數上就直接徹底敗了,人和上直接被碾壓的體無完膚。

再來看當時的地利,當時夏侯楙在山頭這個制高點上進行指揮,可以說是將整個戰場都收於眼底,趙雲跑到哪那是一清二楚,無論趙雲從哪裡突圍,他都能快速精準的對其進行攔截圍殺,導致趙雲始終不能突圍成功。再加上半山坡之上,時不時還有巨石和雷木這些巨型重物滾下來,這些可都是擦到即傷,砸中就死的重武器呀!

而且趙雲的兵馬已經與敵軍拼殺了一天一夜了,大部分的戰士們早已沒了力氣,就連握著刀的手都在顫抖著,已經舉不動了。周圍的敵軍人馬在慢慢的逼近,曹軍們都大喊著趙雲早些投降,降低趙雲這方的士氣,周圍都架著敵方的弓箭手,使得趙雲徹底沒有的翻盤的資本,這也使得趙雲心灰意冷,有了想死的想法。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天時,因為此時的諸葛亮及時的派遣了兩支軍隊前來營救趙雲,憑藉這1萬人的援軍以及趙雲所剩的數千人馬,裡外呼應,將曹軍的包圍陣型衝破,使得趙雲成功突出重圍,保留了一命,否則的話這應該就會成為趙雲的最後一戰了。

所以說並不是趙雲懼怕夏侯楙,趙雲一生又何曾怕過誰?只是此刻的他年歲已高,要兵沒兵,戰鬥力也下降了,敵人又實在是太強了,縱使有以一敵百的能力也不能扭轉局勢。蜀國已走向末路!


不羈的流觴


因為魏明帝曾命夏侯楙為大都督,統領二十萬兵馬抵禦蜀漢。用計將年邁的趙雲比如絕境。


流光一起看電影


年老任性不聽話,老趙雲不是敗給了夏侯楙!是敗給了輕敵,敗給了夏侯楙的大謀士:程煜的兒子程武!程武誘敵深入,十面埋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