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當代書法能稱為大師的只有啟功?

書法影響力


能寫好字的蔡京、秦檜、嚴嵩一夥,正眼看他們的人不多。——奸臣即國賊,寫幾個“狗腳跡"不值一提!天壽先生言:“人品不高,筆墨何言?”

愛新覺羅.啟功不以皇枝唬人,偏用血汗求索;禮拜文明,敬重師長,珍視學生,不懼權貴,熱愛髮妻。有第一等襟懷,第一等學養,自有第一等真詩,第一等書法。——“中學生,副教授”(啟功語),生生寫出個《勵耘(先生師陳垣夫子書齋)獎學基金》,實實在在地做到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北師大校訓)—— 豈一個書法大師了得!


塗之人995


“為何當代書法能稱為大師的只有啟功?”首先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太妥當,啟功先生的書法固然好,但是也不能說當代書法能稱大師的只有啟功先生!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啟功先生的書法水平,在當代來說應該是一流的水平,但是,和啟功先生同時代的大師級人物也是不少的,因為每個時代幾乎都不乏書法大師!


那為什麼啟功先生的書法如此受到大家的喜愛和認可呢?啟功先生為什麼能擁有如此多的話題呢?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第一,啟功先生的書法和繪畫還有詩詞水平都是當代一流的水平,在當代,像這樣詩書畫俱佳的人物也確實很少了,啟功先生算得上是鳳毛麟角了,啟功先生的書法據他自己說是“啟功體”,但是這僅僅是他自己的自嘲,因為啟功先生還是從“二王”的體系入手的,有人說啟功先生的書法就是瘦金體,但是啟功先生可能僅僅是吸收了一部分瘦金體長處,他的書法裡還有歐陽詢的影子,可以說,啟功先生是真正地融匯百家,自成一體!他的這種書法水平和風格,在當代來說自然算得上是一流的水平了!田蘊章老師曾經說過,啟功先生的詩書畫在當代都是一流的水平,甚至是超一流的,但是放在民國年間只能算是一般水平,更不用說放在清朝了,很多人很認同這種看法!我覺得這種看法也是很客觀的!



第二,啟功先生一生為人謹慎而又不失和藹,所以很多人稱啟功先生為“啟功老人”,言語間透露著對啟功先生的尊重和隨和,也正是因為啟功先生的這種性格,所以使得他被更多的書友愛戴,找他求字的人也是踏破門檻,絡繹不絕,有趣的是,啟功先生自比大熊貓,每當無奈不想應酬時,就在門口掛上“大熊貓生病了”的牌子,眾人啼笑皆非!

我想就是這兩個最主要的原因導致了大家一致認為啟功先生就是當代少見的書法大師,也更加加深了人們對於啟功先生的印象!



但是,高手往往在民間,啟功先生是露出來的那一部分,而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大家他們的書法也是很好的,可能只是沒有一個展現的機會而已,田蘊章老師就曾說,他的朋友在一個小縣城裡看到一個寫歐楷的,比他和田英章都寫得好,然而這位老先生卻並不為人所知,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有環境讓那位老先生靜心習字!

啟功先生的成就不止是在書法方面,包括他的品格,他的文化修養,他的精神,所以綜合這些方面的情況,啟功先生的確是一個當代少有的大家,但是不是唯一的大家!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對此你的觀點是什麼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筆尖寫字課堂!


筆尖寫字課堂


啟功先生的大名響徹海內外,是近現代以來公認的書法大師、國學大師。

但是近現代可以稱得上書法大師的人物可不止啟功先生一人。

實際上,在現當代,大師這個成為可謂是越來越“詭異”了。國人對於大師的迷戀是從鋪天蓋讚揚民國開始的。

民國那一帶文人,確實佔盡了先機。

首先他們大部分人都受到過傳統的文化薰陶,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打上了傳統的基因,也就是說他們骨子裡的文化傳統,仍然是中國古人的,仍然是古代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有率先向西方學習,甚至掀起了知識分子式的啟蒙運動,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再到對於科學、民主的推崇,中國知識分子在當時具有鮮明的兩重特質。

這樣他們一方面沒有學到現代化精神真正的精髓,另外一方面又讓傳統在那個時代無所適從。從五四開始,傳統就被打上了落後的標籤,更早的追溯,可以到1895年左右,清廷敗給彈丸小國日本的甲午戰爭開始,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第一次感到莫名的羞恥和危機感。維新運動的狂潮席捲當時的清政府。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五十多年前達到了頂峰,對於就有傳統和經驗的全面否定階段。而後又是一個新舊思想青黃不接,略顯尷尬的時代。

所以,現代的我們既沒有完全擺脫傳統價值束縛,又無法完全規避到傳統名目或者現代精神下,民國那一帶文人就是最佳的精神避難所。他們身上有太多我們的影子,傳統的羈絆、新思潮的誘惑兩個互相拉扯的力量半推半就的帶著我們走向一個奇怪的道路。

這方面很典型的就是胡適先生。他一生推崇個人自由主義,崇尚科學民主,卻也不得不接受家裡安排的包辦婚姻。

而當民國時代的偉大人物們用西方科學精神和邏輯論證來開啟一個新的學術時代之時,他們自然是作為這個學科的開創者的身份來面對世人的。所以面目陡然高大了起來也是正常之事。

而後,“大師”就不再指那些民國時代的人物了,大師也往往被用於一些近現代知名文化名流上。

對於大師的迷戀是我們現代人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在經歷了集權時代帶給整個世界的傷痛之後,更多更自由、更多元的文化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讓人生有了更多可能性,但是同時也陡然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和風險,這些不安穩的因素讓我們渴望再一次找到一個可以為我們所崇拜的對象。

所以,英雄、明星偶像乃至於學術名流,自然就會成為人民在這些不安定情緒下的撫慰品。

所以我們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痛惜所謂當代無大師、大師絕矣的情緒,卻沒有看到現代社會下,已經沒有可能出現想民國時代那樣特殊的人物了,他們即是學者,又是名流,兼具多重身份。現代社會下分工如此細密,明星和學者註定是兩路人。如果既想要獲得公眾關注,但是同時還想再學術上真正做出高度,恐怕是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當民國時代那些頭頂明星光環、身負學術成果的人物被我們崇拜之時,也應該意識到,這些大師,永遠都不可能再一次出現了。


松風閣書法日講


謝謝你的提問。據說近代“十大書法家”沒有啟功先生的名字,還引起了輿論譁然,可見社會對啟功書法家地位的關注有多高。

不過,也可能有人認為,是不是中國近代“十大書法家”才是大師,啟功沒有被專家群眾選為近代十大書法家之一,就不是大師了呢?


其實,人家評近代“十大書法家”是1900年以前出生的書法家。啟功是1926年出生,不屬於“近代”的書法家。

大師就是大師,我們從幾個標準來看,一個是書法藝術的創造性高不高,第二看書法家的學術貢獻和社會影響大不大。

有人翻出清代乾隆時期的書法家梁詩正的書法,說啟功的書法更梁詩正的幾乎一樣,梁詩正就是一個平凡書法家,啟功的書法跟平凡書法家差不多,怎麼是大師?


這種看法是不負責任的。啟功的字,看起來與梁詩正的書法真比較接近。

但是,啟功在梁詩正的基礎上,大大超過原來的平凡,一變平凡成不平凡了!這就是啟功與梁詩正的區別。

比如,啟功的書法大氣瀟灑,有一種書卷上的豪氣。

但是,梁詩正就沒有,而是比較清新的規矩。


梁詩正與啟功的差別就在於,少了一點超脫。

所以,啟功的書法面世以後,很快就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這是有道理的。

首先,啟功的書法可以用“通俗易懂”和“雅俗共賞”來形容。

事實上,通俗易懂和雅俗共賞,這是書法很高的一種境界。

特別是“雅俗共賞”非常難得。你可以得到雅賞,未必呢得到俗賞。而俗賞又能得到雅賞,那就難上加難了。


啟功的書法真正達到了雅俗共賞,這個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們不反對有些書法家的書法,老百姓不接受,就等於不好。但是,老百姓能接受,專家也接受的書法,這不正說明是真正的好書法嗎?

其實,啟功完全是以書法贏得社會聲譽的。

啟功在改革開放初的八十年代就非常出名了。而當時很多老一輩書法家都還活著,例如林散之、沙孟海還有臺灣的于右任。

憑名氣地位,啟功也沒有林散之沙孟海高。

但是,他的書法迅速走紅,主要就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賞。


這就是大師的標誌,其次,啟功的學術,也是人人敬佩的。尤其他在文物鑑定上的貢獻,都是很高一個水平了。比如非常難以釋文的西晉文學家陸機的《平復帖》就是啟功先生考證出來的。

此外,啟功先生的謙遜和低調以及不為名利的精神,也是超出人們的想象的。

像啟功先生名滿天下而謙虛謹慎的人,真的是當代書法家根本無法比的。

現在的書法家,最大的驕傲就是“我的作品值多少錢”了。其實,書法作品真正的價值還是雅俗共賞。

啟功先生是真正做到雅俗共賞的大師,以後像啟功這樣的書法大師,應該說是非常難以產生的。

高山仰止,啟功就是這樣一位書法家。而書法,僅僅是他的一點業餘興趣。他真正的成就是學問和詩歌。


千千千里馬


啟老能稱為大師,更多的是因為啟老的學識,人品及才華!

啟老的書法很好,但不是最好的,即使是對啟老懷著崇敬的心,但是藝術是不能摻雜太多的情感,所以我只能用很好來評價啟老的書法。

啟老學識淵博是人所共知的,其書,畫,詩皆有所成,這是當代其他學者難以望其項背的,還是啟老的人品高尚,最顯著的例子是主動辭去書法協會主席的職務,既然難以改變,我也不同流合汙,現代社會就此高潔的品質,真是難能可貴啊!

我最喜歡的是啟老的一張抱著玩具娃娃的照片,啟老笑的憨態可掬,正好是啟老的人品的象徵!

除了啟老,現代真的沒有人有資格稱大師!


一笑貫長天


感謝提問!我也因此問只談及啟功先生,並無對現代其他書法大家們有任何褻瀆和不敬之意🙏🙏🙏

啟功(1912——2005),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鑑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


啟功先生職務頭銜眾多: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至於有的人說現代書法家能成為大師的只有啟功,究其原因絕不僅是因為頭銜眾多,而可能是有可能有以下兩點。

其一,其書法沿襲古人又自稱一家。他對碑帖的研究和他的書法藝術成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碑帖之學是明清兩代興起的一門學問。他就是這片園地的開拓者之一;

其二,在啟功先生眾多頭銜中教育家的頭銜一一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文史研究館博士生導師等等,讓我們知道了他無疑是一名師者,是一名文史包括書法的傳承者、傳播者,真正的師者!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著作豐富,通曉語言文字學,甚至對已成為歷史陳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鑑定家。

正所謂“書法在字外“,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他與眾不同,同時具備大師的風範和才能。稱其為大師,也是對其在所從事的領域中做出的貢獻以及德行人品的肯定,亦屬實至名歸。

誠摯的希望,現代的中國有更多的大師(真正的師者)出現,當然包括書法界的大師🙏


關東老王


啟功先生自己並不認為自己是一位書法大師,甚至不承認自己是一位書法家,可以不願意當書法家的啟功卻因為書法而成名,還擔任了一屆書法家協會的主席,雖然他被稱為“詩、書、畫”三絕。



啟功書法,溫文爾雅

啟功先生的書法到底能不能讓他成為大師呢?在一次媒體對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的訪談中,邱振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如林散之、沙孟海可以成為大師,啟功和張海的水平還不夠。對於邱振中的說法雖然存在爭議,但是也有不少的贊同者。

啟功筆下的蓮花

但僅從書法一樣而論大師未免有一些偏頗,大師都不僅僅在一個人方面有成就,很多人或許不瞭解啟功先生,他於詩歌、國畫、文學、文物鑑定亦有很好的成就,不唯獨書法。而對於一個大師的往往是綜合性的。在當今,稱啟功先生為國學大師並不為過。

啟功畫竹子

正如高曉松所說,民國才是大師輩出的時代,或許我們今天對於大師的要求太過,如啟功都稱不上大師,那麼當今能稱大師的也屈指可數了。

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


不二齋


何謂大師,何謂大家乎?

首先,學書之人莫談名利,成名成家不是主要目的,書法大到文化傳承,小至修身養性,都是出於愛好與情懷,莫名其妙給書法添加了許多官職,許多派系,各種圈子,從古到今多少書法大家無一例外不是學問人品都出類拔萃,光把字寫好不算什麼,重要的是在把書法繼承的前提下把人做好,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學書之人應該有胸懷有涵養有文化下苦工,最重要本分做人,而不應該只是利用書法謀取利益。

各類學科都有專家,書法也有職業書家,至於能不能成為大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能否成為大師,更需要天分與運氣,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應該是能夠代表一個時代的人。代表一個專業達到了至高境界,而真正的大師從來不會自我吹噓,只不過做好一件事,把事做到最好,做到讓所有人都不得不佩服,並以此為模範。

我想任何專業都會有專家,但是大師不好說,或許一個時代有許多個。也可能一個時代一個都沒有。

啟功,我覺得他為人師表,可以算個書法家,至於是不是大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或許他本人並不在意此類稱謂,但同時代與啟功在書法造詣上不分上下的有些,比如林散之,舒同,于右任、毛澤東、沈尹默、沙孟海、謝無量、齊白石,李叔同等。啟功屬於近現代書法代表人物之一,當代書法家中接近啟功的很少,無論地位,影響力。啟功體這本身就是一種影響與書法上的獨特性!

希望一生學書,拋棄雜念,取法乎上,臨池不綴,不在意走到哪,而更多的應該是如何在書法上能讓更多人喜歡並傳承下去。

如果通過你讓更多人熱愛並堅持書法,文化復興,即使不是大家大師也算得上是功德無量!

人生既然是一次歷程,何不尋找一條堅持終生的道路,有意義得去實現人生價值,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堅持書法,並弘揚傳統文化,這事值得每個學書人士努力並堅持!

何謂大師,何謂大家,心底無私天地寬。











繆章憲的人生哲學


酒哥答曰:

就但講書法界,在書法學習帶研究生在中國是最早的一批,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應該他和四川的徐無聞是中國書法碩士教育最早的導師,這個時間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對我們國家書法人才的培養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書法界影響巨大且深遠。

我認為啟老有大師品格的判斷,源於以下幾個層面:

一 有浩然正氣

啟老是滿清王族嫡系後人,具體世襲為雍正五子之後,堪稱正統,後來他卻拒絕姓愛新覺羅,當文革結束以後,很多滿清王公大臣之後裔紛紛恢復愛新覺羅之姓,而他斷然拒絕,也從不張揚過往家族輝煌歷史,他不趨炎附勢,對權勢從不低頭,這些故事很多,可以找度娘問一下,啟老有方硯臺,上有銘文:“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清淨”就是他的寫照。

啟老對他的恩師陳垣尊崇有加,上世紀八十年代,當他的名譽如日中天的時候,他賣書畫作品近200萬元,以他老師的名義在北師大成立了“勵耘獎學助學基金”,要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普通人才幾十塊錢一個月工資,一個萬元戶就是大款,相當的了不起,一二百萬那就是天文數字,這筆錢幫助了許多學者和學子,而啟老卻把這個天大的榮耀歸於他的老師。

二 有情有義包容大度

啟老和他的太太堪稱人間鴛侶,他太太比他稍大一點,他尊稱為姐姐,在艱苦歲月裡,他太太始終勤儉操持家務,文革時,她太太以過人的勇氣和智慧把啟老的作品藏起來,等文革結束後,啟老才發現他的舊作,心裡大喜過望。他太太在病重住院期間,每天下班啟老都去病房陪太太,和她聊天講故事逗她開心,當太太病故後,啟功以一個天下名流盡然拒絕所有為他提親的人,至此一人度過後半生,蘇東坡懷念妻子的時候“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那樣深情款款,但是他後面也是妻妾成群,而啟老只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酒哥和他的研究生文博學院院長陳步一交往之時,也談過許多關於啟老的事情,比如有人請他鑑定他的書法時,看到寫得很好的人落他的款時,他會笑笑的說:算真的吧,比我還寫得好,他讓天下寫好字的都有飯吃。不像有些號稱大師的畫家,書家在沒有得志時便宜賣給別人的東西,後來得志了都說是假的,一個人吃了天下人的飯,最終不是譭譽參半就是身敗名裂。

三 書法與學養

啟老精通多個文化藝術門類,學養深厚,可謂博古通今,這裡一筆帶過,僅僅淺談一下他的書法特點,啟老的書法文氣十足,張馳有度,八面出鋒,看起來以素金為體,實則變化創新,在結字,佈局上既有險峻跌宕,又是穩健沉著,每個筆劃既有出處,又是自己百鍊成鋼之妙筆,好看,好認,普通大眾都能夠欣賞,酒哥認為這歸結於他看透世事後的從容淡定,以及處處細心的人文關懷。就藝術而言,酒哥認為是上乘之作。

綜上所述:啟老人品好,在學界書法界影響深遠,書法自成一格,實為當代不多得之雄才,儘管有許多詆譭之聲,但是影響不了啟老的學術聲望,無論如何啟老堪稱大師級人物,我堅信歷史會給出答案,但在書法界堪稱大師者,啟老也不是唯一。


酒哥雜說


啟功並不姓啟,全名應該是“愛新覺羅.啟功”。看看現在有些“一流”、“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書、畫大師,都在名字前面加一個“愛新覺羅”**,很是顯眼,當然人家本來就是,這無可厚非,啟功老先生從來不,以前收發室只要有“愛新覺羅.啟功”收的信件,他都會簽上“查無此人”退回,我們應該稱呼“啟功”老先生,而不是啟老先生。


有一次一個某高官派人請他去捧場,先生問:我不去會不會槍斃我?來人答:不會!先生說:那我就不去了。試問:現在的大師有幾個人能做的到?

啟功老先生曾經笑談:上到王侯廳堂,下到公共廁所,全是我寫的字。

啟功老先生將他的字體(啟體簡)(啟體繁)編成字庫,貢獻給全人類免費實用,試問:現在有幾個大師能做的到?

本人是個平面設計者,有時需要毛筆字點綴一下,首選“啟體”,一是賞心悅目,二是對老先生的敬意!謝謝為中華字庫裡添加了一顆明珠!



有趣、有用、有態度,差一點我們就擦肩而過!歡迎光臨沈乾坤的藝術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