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中國書法起源和發展?

五木39


我來回答一下您這個問題

在中國書法的初生階段,中國的文字也經歷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草書、行書、真書等這些字體的變遷。書法在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藝術也進入了全新的境界。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當時主要主流書法。漢代的書法理論是中國書法史的源流。當時的書法理論還是很稚嫩,其中包括了中國書法理論的基本內容。一些為後世經常運用的美學,批判方式和書法思想,已在漢代書法理論中出現了。

漢代也是書法盛行的時期。據史傳,很多帝王都擅長書法,直至漢光武帝后,章帝、安帝、靈帝都是喜愛書法的人,尤其是靈帝時期,專門私定了關於書法的機構,所以當時很多書法高手很多都集中在那裡,書法的氛圍鼎盛一時。這種書法創作風氣,直接提供了關於書法著作出現的基礎。

漢代是書法的漸進的時期,書法脫離了實用意義,走向了純粹的藝術。因此初期的書物論往往與學術性的文章和文字的理論混合在一起。並且不同的發展方向,是貫穿中國的書物論的兩個支柱,尚意和尚象。

漢代也是書體百花齊放的時代。篆書在漢代也受到廣泛重視,例如古文學派,把篆書體所寫的儒家的經典作為研究對象。據說隸書是秦人創立的,但實際流行則是在漢代。隸書的字體結構和書寫是比較簡單的,但是變化豐富。由於人的社會事務繁多,日常生活中對文字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也就意味著使用的頻比較高,那麼就需要一種簡快捷的字,草書相應地自然而生了。漢代盛行的是章草,但如今無論是草行書還是楷書都是進入漢代以來形成規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