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父母偏愛,特別怨恨他們怎麼辦?

辛雲草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所賜,有的人給了我們生育之恩,有的人給了我們養育之恩。無論哪種恩情,都是恩情。

對於家庭有多個兄弟姐妹的,父母所給予的愛,也很難達到完全公平,有出現偏愛的情況也情有可原,往往傾向於家裡最小的孩子。“大的就要照顧小的”思想,似乎是中國家長的特色。

有句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不養兒親不待”,在父母都在的時候,一定要珍惜父母生養之恩。覺得父母偏愛,心生怨恨,是因為自己內心對父母索要的愛意未得到滿足,想想母親生育自己時忍受的十級之痛,不要去指望父母無時無刻的都關注自己,父母也是自由的,父母也要有除了養育子女外的生活。

仔細想想,生育之恩一輩子都無以為報,還有什麼資格去怨恨呢?

沒有父母不愛子女的,只是對愛表達的方式不同,這源於父母的性格。不要對父母有過多的期望,當我們想要向父母索愛的時候,想想我們對父母付出了多少愛意。

或許父母真的存在偏愛,我們只需做好子女應盡的就好,記住父母的好,記住父母的愛。


字強不息


我是家裡的老二,有句俗話說,疼大的,慣小的,中間的沒人疼,沒人愛。在我小時候,我也是覺得我媽媽總是偏心我大姐,買很多東西,比如鞋子啊衣服之類的,大姐都沒說媽媽就想到了,感覺我的需求總也得不到滿足,為此我很是苦惱。慢慢的長大,這個想法一直在我心裡滋長,就覺得媽媽不愛我。甚至一度想逃離,離家遠遠的會不會更好一些。後來戀愛,我們不是同一個城市,確定關係告訴媽媽的時候,媽媽就問我是不是嫁的有點遠,那時候交通還沒有這麼便利,從他家到我家要折騰一天我的回答是嫁得越遠越好。也有人說自己做了父母,方知父母恩,我有了寶寶後,月子裡媽媽來照顧,照顧得無微不至,在這期間聊了很多,把心裡的疙瘩說給媽媽聽,媽媽說姐姐從小跟他們吃了很多苦,總覺得對我姐姐有歉疚,姐姐10歲,放學就跟媽媽下地幹活,在家做飯,照顧我和弟弟,什麼活都幹過,特別懂事的孩子,我和弟弟屬於比較享福的孩子了,也是從這以後我覺得媽媽不是不愛我,當我遇到問題時,媽媽一樣的疼,一樣的照顧,我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理解媽媽,徹底轉變了我的想法,非常的愛我的爸爸媽媽,再也沒有因為多一點少一點兒抱怨父母,至今我們兄妹三人關係也特別融洽!不同的時候,不同的角度,我們的想法可能都會發生變化!我不知道咱們的情況是否相似,對你是否有幫助,換個角度,也許你會有不同的發現!


青0611


[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你出生的時候父母也一樣的把你疼愛長大的,要是給你氣受你還能長這麼大嗎?你為什麼要認為父母偏愛它人呢?首先你應該回想一下,是不是你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你的性格所倒致的不聽從父母說的話而倒致的,我小的時候就是跟父母對著來,我的父親就不喜歡我,我的母親還是偏愛我的,有父親偏愛我的妹妹們,一直到我處對像到結婚的那一刻,我父親都是反對的,可是我就是跟他們背道而行,等到有我家孩子一後我的父親還好,對我還是很好,但我從不向他們提任何幫助的事情,我一直在堅持我的路,但現在看來是錯了,這是我個人的經歷,你要從自己找原因吧!不要跟我一樣么。[我想靜靜]


自然與和諧


小時候,我們的大部分家庭,孩子都比較多,父母偏愛哪一個的現象,幾乎較為普遍。但這絲毫沒影響我們對父母的愛,也絲毫沒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骨肉情誼。怨恨何從談起呢?電視劇《父母愛情》中的江衛民,就很不受父母待見,兄妹幾人中也屢遭欺負,但他長大後怨恨爸媽了嗎?怨恨哥哥妹妹了嗎?顯然是沒有的!而你卻因此而怨恨父母,這說明你還沒學會如何做人,你的心態畸型!


想想88665


這類事情,一般的講道理,聽不進去。可是道理不講不明。不明事理更不行。你不能苛求父母不完美。世上原本就沒有完美的人生。如果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下文,能否有所啟發:首先應當明白父母帶給你生命,這本身就是對你最大的愛,其它都是小事;其次後天父母的愛,就像園丁養護苗木一樣,無非是有的水澆多了點,有的澆少了點。不管是多了少了,不是都成材了嗎?還計較那點事兒,格局太小了吧?

再次父母生了你,也養了你。你不思報答父母之恩情,反生怨恨之心。你不妨試試換位思考一下,你這帳是怎麼算的?

最後懂得感恩,這是做人的底線。你總不致於為與父母計較點小事,而不顧底線吧?

話說得可能重了,理可是明的。你覺得呢?



天道若龍


你好,我是自媒體人牛肉肉兒呀,曾經想過無數次的一了百了,現在卻過得很好,在這邊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父母偏愛,無非就是重男輕女,或者寵愛幼小。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是深受其害的。

好的東西要先讓那個被偏愛的孩子選擇,不管物件,還是來自爸媽的愛。

我為此感到崩潰過,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我也怨恨過父母,可能隨著越來越大,慢慢開始瞭解為人父母的不容易,這種感情也就漸漸淡了。

網絡上有句話我不知道你有沒聽說過,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做得不好的,作為子女的我們要多擔待一些。

同樣的,我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我們更應該先學會愛自己,告訴自己我是值得被愛的,這樣,我們才有愛他人的能力。

至於那個怨恨的情緒,也請你不要排斥它。因為它的出現有它的理由。我們能做的,是用時間去治癒它。

相信,當你學會了愛他人,你和父母之間的愛就會越來越濃郁。慢慢的,你會發現,爸媽也是很愛我的,只是他們不善於表達。

如何消解怨恨的情緒?

我在這裡說三點:

第一,多和父母溝通。

把自己心裡的這種困惑,以及引發的情緒,和他們聊一聊。也許,爸媽還不知道你會有這樣的想法,也許,他們也有難言之隱,把這些放到檯面上說,問題才有解決的可能。

第二,多幫爸媽幹些家務活,學會“討好”父母。

沒有人不喜歡勤快的孩子。當父母在廚房忙碌的時候,進去幫忙洗個菜,刷個碗,都能讓父母對你增加好感度。平時有空的時候也可以打個電話給父母,對他們噓寒問暖,聊聊家常。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就越來越像個孩子,希望被關心,被重視。

第三,把你的這種情緒向好友傾訴,或者用筆寫下來。

在這個過程中,你開始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問題,也會更加理性。同時,因為情緒有了宣洩的地方,你一下子感覺如釋重負,心裡的不滿也在當時沖淡了。

其實,我們很清楚,很難去改變父母,也很難去改變環境,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和原生家庭和解,是和自己和解的一個過程。

最後,希望你擁有一顆燦爛的人生。

如果你還有什麼其他問題,歡迎評論下方告訴我,或者私信我,看到必回。


牛肉肉兒呀


承蒙邀請。你說的不是心裡想的,應該是父母給其他姐弟在經濟上、物質上、人力上幫助的多,而給你做的少,你心裡不平衡。也有可能父母的做法引起你小家庭糾紛而怨恨老人的不公。你要清楚,父母沒有義務幫助你,你也無權干涉父母的自由選擇。誰都有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的懶惰想法,況且是父母的東西。父母偏愛誰是他們的自由,也有他們的原因,你沒有權力參與,憑什麼要怨恨,是你的勞動成果。如果全部家產歸你,你髙興了,其他人怎麼想。難道父母幫助兒女還有錯了嗎?父母把我們姐弟幾個養育成人很不容易了,讓老人安度晚年吧!不孝的子女,自己也會老。


老備


父母都是偏愛聽話的那個,不惹事的,經濟能力相對差的,家家戶戶都一樣。心態放好 ,一碗水怎麼能端平呢?自己的父母愛把錢給誰就給誰,自己孝順好父母就好,都是親人,有什麼可怨恨呢?有本事自己多賺錢,讓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因你而更幸福,過上更好的生活。加油吧,自己!



陳翔醫生


前段時間看到一句話覺得非常有感觸,就是說不要把父母的愛看成一種責任,不是沒一個父母生了孩子就有責任愛他們。

那是一種理想主義帶來的痛苦。

血緣這個東西有時候也可能是一種枷鎖,

好好愛自己總比痛苦的祈求被愛來的要容易。


天紫涵


想開些,父母給了咱生命,把咱們拉扯大不容易,等你長大為人父母后就理解了,父母偏愛,可能是因為,哪個孩子弱,過的不好,才想多幫些,並不是不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