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堅守在火神山——記武漢火神山醫院廢物、廢水處理運行團隊的年輕人

歲末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武漢,一場抗擊疫情的戰爭打響。

大年初一,高能時代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第一批應急團隊趕赴武漢,馳援火神山醫院建設,在順利完工交付之後安全撤離。馳援接力棒轉交給高能環境火神山醫院醫療廢物、廢水處理的運營團隊。

“男人就該有擔當”,新婚不久即赴一線

新年伊始,正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與家人準備午飯的熊峰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高能環境運營總監熊輝十萬火急,叮囑他儘快完成火神山醫院醫廢處置運營報名倡議書。

“之前看見號召醫生報名參與抗擊疫情,就恨不能與之並肩。現在看到公司竟然也在組織人去前線,有危廢處理工作經驗的我一定要去前線,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為國出力。”熊峰說道。在完成了報名倡議書的同時,他也在上面鄭重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像熊峰一樣積極報名參與前線任務的高能人共20名,組成了火神山醫療廢物、廢水處置運營小組。

他們堅守在火神山——記武漢火神山醫院廢物、廢水處理運行團隊的年輕人

2月3日晚上,身在湖北省石首市調關鎮槎港村的易生航正在和家人一起居家等待疫情結束。突然接到公司調派支援武漢火神山醫院醫療廢物運營項目的電話,新婚還不到一個月的他毅然決然選擇做一名“逆行勇士”,前往武漢火神山醫院支援項目一線。

易生航是家裡的獨生子,他深知說服家人同意前往武漢談何容易。於是,他找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工作的叔叔幫他一起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

新婚妻子放心不下,要求與他一同前往。“男人就應該有擔當,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你只要好好在家等我回來就好了。”易生航這樣對愛人說。

當時,整個湖北地區處於封閉狀態,市與市、鎮與鎮、村與村全部設哨卡,無法通行,就連出村到鎮上都需要相關證明。易生航在村、鎮之間來回奔波申請通行證明,2月8日晚上順利拿到證明。

2月9日一早,他驅車前往武漢,途經仙桃市時接上一同前往的同事。而此時他們距蔡甸火神山醫院只有100多公里路程。在距目的地50多公里的地方,他們被當地交警攔住,這裡只認火神山醫院防控指揮中心出具的通行證明。

他們堅守在火神山——記武漢火神山醫院廢物、廢水處理運行團隊的年輕人

一番周旋無果後,易生航和同事決定尋找附近收費站上高速公路尋找合適的路線。在好幾個出口都無法通行,繞行了200多公里後,他們與高速公路排湖岀口值班人員好說歹說,終於獲得放行。就這樣一波三折,他們下午5點左右到達目的地。

千里迢迢,為愛再出發

王偉龍是高能環境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醫療廢水處理團隊的一位技術尖兵,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湖北孝感人。

1月22日,他同妻子一道驅車回到距離北京1200公里、一年未歸的湖北孝感,準備和家人一起過年。

1月23日,武漢封城。王偉龍父母擔心湖北省其他縣市出入也有限制,來不及和一年未見的兒子多說幾句話,便叮囑他們即刻返程。

1月29日,當他得知高能環境將要負責火神山醫院的汙水處理運營時,輾轉反側,一夜難眠。“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擔當,我不去誰去。”第二天一早,沒來得及和家人商量,他便主動報名要參加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

他們堅守在火神山——記武漢火神山醫院廢物、廢水處理運行團隊的年輕人

廢水處理運營負責人譚金現場辦公

“我支持他的決定,我也是一名高能人。如果我懂技術,我多想隨他一起去戰‘疫’。”他的愛人如是說。

1月30日,王偉龍再度向湖北出發。

行車路上,交警一臉震驚地三連問:“你們要去武漢?去了就回不來了,你們確定要去?還回來嗎?”

當他到達時,此時的武漢,早已沒有了昔日的熙熙攘攘,異常安靜。

“天色剛暗,走在馬路上就能聽到自己腳步的回聲。” 王偉龍告訴記者,“一連3天,我們都找不到任何餐館可以吃飯。一日三餐都是買點零食應付過去。”

經過公司的溝通協調,在生態環境部的統籌安排下,政府安排給大傢伙送盒飯,才解決了工人們的吃飯問題。在吃上第一口熱乎飯的那一剎那,王偉龍回憶:“很溫暖,有家的味道。”

3天后,王偉龍帶領7名運營專工組成的廢水處理技術團隊進駐現場,投入到緊鑼密鼓的工作中。

“現在是四川人民擔當的時候了”

2月2日,作為火神山醫院醫廢處置運營總負責人的楊俊,帶領醫廢處置運營團隊18人奔赴火神山醫院。

他們堅守在火神山——記武漢火神山醫院廢物、廢水處理運行團隊的年輕人

醫療廢物處理人員清理現場,準備接收醫療廢物

作為四川人,楊俊經歷過大地震。他說:“選擇來火神山,首先是因為作為環保人的責任,還有就是一份感恩的心。感謝全國人民當時對四川的幫助,現在是四川人民擔當的時候了。”

高能環境旗下專業水處理公司副總經理譚金,是火神山醫院醫療廢水項目的負責人。1月30日晚上,譚金與家人告別,毅然決然和同事王偉龍一起從湖南驅車前往武漢火神山醫院,到達之後第一時間進入項目現場,憑藉豐富的工作經驗,立即投入工作,協助業主單位進行設備安裝。

在項目現場連續奮戰兩天,由於周邊找不到任何可以用餐的地方,一連好幾天都是用麵包、餅乾等零食應付一下,譚金主動與生態環境部溝通協調,為現場運營人員解決用餐和住宿相關問題。

他們堅守在火神山——記武漢火神山醫院廢物、廢水處理運行團隊的年輕人

火神山醫院醫療廢物、廢水處理運營團隊

目前,醫療廢物、廢水處理正常運行。每天早上8點開始,處置運營團隊人員就已全部到達現場,開始了一整天緊張忙碌的工作。他們又日復一日的堅守,戰鬥在疫情防控的另一個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