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歷史上逆天的軍事行為,你想到的最經典的是哪一個?

不才講史


說到歷史上逆天的軍事行為,大概也就是說這種行為,讓人很難理解。甚至是不該發生的事情,但是,偏偏他就發了。

歷史上類似於這樣的軍事行為,還是有很多的。我們說一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吧。

可以說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和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決戰在孟良崮就是這樣的一場經典的戰役。

為什麼說這一次戰役,十分的逆天呢。

我們先說一下當時的兩個最為重要的人,他們對這一場戰役的感覺,你就知道這一次戰役有多麼的逆天了。

眾所周知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勝利,消息傳到蔣介石那裡,蔣介石簡直不敢相信。

在他看來他的七十四師,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被他視為最為厲害的一支軍隊,怎麼可能在四天的時間裡,就被人家華野軍給殲滅了呢?

這是打死蔣介石,他都想不到的一件事情。

另一個想不到的就是毛澤東,說實話毛澤東也知道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和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在進行大決戰。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為何這場戰役的勝利能夠取得如此的輕鬆。

通過他們兩個人對這場戰役結果的認識,我們也不難看出,孟良崮之戰,絕對是一場逆天的戰役。

那麼,這個仗到底是如何打的呢?

原來張靈甫是想用自己的七十四師,攻打粟裕的華野軍,他的真正的目的就是想把華東野戰軍全部給吸引過來,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全殲華東野戰軍。

這也就是所謂的誘敵深入。

當蔣介石知道張靈甫的這個計劃之後,他當然很高興了。而且他還派了大部分兵團,來協助張靈甫。

只要粟裕帶領華東野戰軍出擊張靈甫,這說明這個策略就成功了。

張靈甫的計劃,粟裕豈能不知,但是,粟裕也打算依著張靈甫的計策來,他想用將計就計之策,利用張靈甫的計劃,來打敗張靈甫。

因為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是蔣介石的禁衛軍,屬於蔣介石嫡系軍隊中的嫡系王牌中的王牌。

對於粟裕來說,華東野戰軍只要能全殲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對於其它國民黨反動派的打擊,絕對是深入骨髓的。

所以,當張靈甫進發到孟良崮的時候,粟裕帶領著全部華東野戰軍,也開始向孟良崮集結而去。

粟裕對這一次戰役,也是充滿著希望的。他覺得這是一個殲滅七十師的一個機會,而且在他看來,這一場戰役的勝算是很大的。

可以說此次戰役打的就是一個快,若是能夠在足夠斷的時間內,打敗張靈甫的七十四師,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當張靈甫看到粟裕的華野軍出現的時候,他當然是高興的了。畢竟,這說明他的策略成功了。

可是,當兩軍一交火的時候,華野軍的戰鬥力,是張靈甫沒有想到的。華野軍的推進速度,張靈甫更加想不到。

儘管說當時他帶領的七十四師擁有天下最為精銳的武器,但是,他們還是被打退了。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張靈甫只好帶領著他的部隊上了孟良崮山。

到了山上,張靈甫才叫苦不迭。因為孟良崮是石頭上,山上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他們又被華野軍包圍了。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在短時間內,他們等不來援軍,只有死路一條。

畢竟一天,兩天不吃飯可以,但是,一天兩天不喝水是萬萬做不到的。

想到這裡張靈甫不由得後怕起來,他以為引誘粟裕的華東野戰軍已經成功了,其他國民黨軍隊,應該和自己前後夾擊華東野戰軍了。

可是,為什麼戰爭打響了幾天,遲遲不見自己的盟友呢?

張靈甫越擔心什麼就越來什麼,因為粟裕帶領的華野軍越戰越勇,把他們給圍困在了一個很狹小的地帶。


在這種情況下,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只用了四天的時間,他們就殲滅了張靈甫的七十四師。也就是說張靈甫到死都沒有等來援軍。

在七十四師被殲滅之後,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就趕緊撤退了。

據說他們在撤退後的三個小時的時候,國民黨的大部隊就出現在了孟良崮。想想若是戰役在持續三個小時,後果是不是真的不堪設想。

你說粟裕將軍打的這樣對付戰役,是不是很逆天。


不才講史


謝題主。

題主的問答題是《說到歷史上逆天的軍事行為,你想到的最經典的是哪一個?》

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大小征戰無數。即有抵抗外鬼入侵的,也有內部武裝割劇。可以說,各個歷史時期都有泣鬼神,動夭地的軍事行為。

最為經典的要算中國工農紅軍湘江突圍後三進遵義四渡赤水是最為經典的轉折之戰。也是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轉運之戰。

中國工農紅軍在王明左傾路線錯誤領導之下,打陣地戰,禦敵人於根據地之外,至使第五次反圍剿以失敗告終。而博古依靠李德洋顧問採取三路平推搬家式的突圍,被蔣前有虎犳〈堵截),後有犲狼(追兵),從井崗山出發三十多萬到湘江突圍就只剩下三萬多紅軍,革命危在旦夕,紅軍危在旦夕。中國向何處去,必須面臨選擇找個地方決定。遵義是首先的地方,因此必須佔領遵義爭取有個短時間的休整期。但當時敵我懸殊太大,形勢危急,要爭取這個時間談何容易。在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等人支持下毛主席臨危受命,成功組織進行了三佔遵義四渡赤水,一舉扭轉被動挨打追著跑的惡運,使紅軍士氣大振。從此,爬雪山,過草地,三軍過後盡開顏,順利到達陝北,定都延安。開赴抗日前線,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石。











善者福也xlp


一般逆天的軍事行為,都是完成了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樣的事例在中國歷史上還是有不少的。

我們說一箇中國近現代史上發生在解放時期的這種事情吧。

可以說解放戰爭時期,千里躍進大別山就是屬於這種典型的逆天的軍事行為。

為什麼這麼說呢?

要知道這一次戰役,劉鄧大軍就如同一把尖刀,刺入到了敵人的心臟。可以說這一場戰役,對敵人造成了傷筋動骨的打擊。

對於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說,這一次戰役是有巨大的歷史意義的。

要知道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之前,我們和國民黨的軍隊,都是在黃河以北上的戰場上進行的。

要知道黃河以北的地盤畢竟有限,在這樣的地盤上作戰,不利於我軍打運動戰、打游擊戰。

若是想要發揮我軍打優勢兵力,就必須要把敵人給引誘到長江沿岸,這樣戰線足夠長,才有利於我軍優勢的發揮。

另外,再加上胡宗南的大軍對革命聖地延安虎視眈眈,可以說當時的局勢對我軍是十分的不利的。

我們必須要儘快把敵人給引誘到南方去。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劉鄧大軍開始進入大別山的。

要知道大別山是敵人的心臟,這裡有大量的敵軍。反過來在看劉鄧大軍,他們屬於是孤軍。孤軍進入到了敵人的包圍圈裡面,而且還要在敵人包圍圈裡打敗敵人。

要知道在劉鄧進入大別山的時候,黃河以南的廣大地盤還都在國民黨手裡,也就是說劉鄧大軍只能靠自己來取勝,無論是糧食供應,還是軍需物資。任何人都幫不住他們。

在面對敵人大部隊的時候,這種情況本來對劉鄧大軍來說就是不容易的。

可以說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就和自殺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即使明知是死他們也要去這樣做。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打敗敵人。

當劉鄧大軍到了大別山之後,每一個人都抱著必死的信念來打這樣仗的,正如劉伯承所說的“狹路相逢勇者勝”,正是他們每一個人的不怕死,都比敵人勇敢,他們這種英勇的行為,嚇破了敵人的膽寒,最後敵人在傷亡很多的情況下,只好棄城而逃。

最終劉鄧大軍在極其弱勢的情況下,打敗了敵人取得了大別山一戰的勝利。

正是這一次戰役的勝利,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反攻拉開了序幕。毛澤東說大別山一戰,是人民解放軍有被動作戰到全面作戰到一個轉折點。

可見,這一次戰役的勝利是多麼的重要,所以說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戰,就是最為逆天的軍事行為。


史學達人


說到逆天的軍事行動,肯定是抗美援朝。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新中國剛成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百業待俱,急需要搞建設,保穩定,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

第二,美國是世界上的頭號強國,軍事實力雄厚,武器裝備先進,不僅有大炮、坦克、飛機,更重要的是擁有原子彈,還聯合英、法、意等十幾個國家聯合侵略朝鮮。

第三,蘇聯名義上支持中國,但又不給武器裝備。中國當時依靠蘇聯,蘇聯態度也很好,答應給先進武器,並承諾出動飛機。但行動上卻遲遲不動,並不給力。

在這種情況下,偉大領袖毛主席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戰略。彭德懷元帥親率志願軍出國作戰,在武器裝備落後、後方補給困難、沒有制空權、異國作戰等艱難困苦下,志願軍發揚我軍優良傳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用血肉之軀,經過五次戰役,打敗了美軍及聯合國軍,把他們趕到了三八線以南,實現了停戰協定。

抗美援朝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也證明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提升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zj史海拾貝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自古以來能夠帶兵打仗的皇帝裡面,沒有一個人能夠超過李世民,其次才是明太祖朱元璋。李世民的用兵水平非常高,在李世民剿滅王世充的時候,竇建德為了避免唇亡齒寒的結局,親自帶領十多萬大軍支援王世充。李世民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派遣屈突通輔佐李元吉,親自率領3500名精銳前往虎牢關禦敵。

在到達虎牢關之後,李世民帶領五百精兵迎戰竇建德,在兩軍交鋒之前,李世民讓秦瓊和程知節等人帶領士兵隱藏起來,親自帶著尉遲恭前去誘敵。李世民身邊只有尉遲恭和四名普通騎兵,士兵們都十分的害怕,李世民對著尉遲恭說:“我拿著弓箭作戰,你用長矛作戰,百萬大軍也不能夠抵擋我們!”等他們到達竇建德的軍陣前,李世民突然彎弓搭箭衝上去射殺了一名敵人,然後大喊:“我是秦王!”

竇建德派遣五六千名騎兵追殺李世民,李世民身邊的四個士兵都嚇呆了,李世民讓士兵們在前面開路,親自和尉遲恭在後面斷後。每當敵人的騎兵衝鋒的時候,李世民就用弓箭射殺他們,當他們衝到面前的時候,尉遲恭就用長矛刺殺他們。這樣敵人一次次的衝鋒,一次次的被擊退,李世民和尉遲恭殺死了十餘人,敵人都不敢再上前,只是在後面跟著。

等到敵人到了包圍圈裡面,李世民指揮伏兵殺出,竇建德軍隊損失慘重,被斬首了數百人。因為李世民的英勇表現,竇建德軍隊都很害怕李世民。在打擊了對方的士氣之後,李世民趁著竇建德開會的時候發動進攻,竇建德的軍隊一片混亂,被斬殺俘虜了數萬人,竇建德也被唐朝軍隊俘虜,強大一時的大夏政權就此覆滅。李世民敢於以身犯險,用數百軍隊打伏擊戰,他的軍事才能和勇氣都是古代將領中少見的。


軍武小咖


史書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爭,但要說到逆天的話還真不多。我個人認為能配得上逆天的只有抗美援朝了。

以少勝多的戰例,大多隻是軍隊人數的比較。而抗美援朝戰爭就不是了,綜合國力比對方差。後勤保障比對方落後,武器裝備比對方差。且是以一國對抗十六國。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中國都沒有勝利的可能。可以說不管怎麼說都不會有失敗之外的任何可能性。

初期入朝全是輕武器,沒有有效的防空火力。更不可能談制空權了,制海權也一點都沒有。國家又是剛剛才結束內戰,百廢待興。在這種情況下參加這種對外戰爭,搞不好國家都會沒了。可是中國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打贏了戰爭。

網上很多人說是打了平手,那是看戰爭的結果評論的。從中國參戰的意圖來說就是勝了。也有人用中美傷亡人數比較說美國佔優,那是不把另外十五個國家當人了。

這場戰爭是自工業革命後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工業落後國戰勝工業先進國家的戰例,沒有之一。


石頭亂侃


我能想到的主要是戰爭戰果大、實力對比懸殊或者是戰爭過程比較驚奇的一些軍事行動,有7個。

1.飛奪瀘定橋(踩著鐵索進攻)

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東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240裡。

當時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佈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並與東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橋。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衝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

2.抗美援朝(剛剛解放的農業國打敗了世界第一)

1950年6月25日,朝鮮得到蘇聯默許,不宣而戰進攻韓國,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爆發。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對於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通過與美國對等作戰,完全確立了革命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3.漢尼拔遠征羅馬(跨過阿爾卑斯山的遠征)

公元前218年春,漢尼拔率領迦太基軍隊自迦太基在伊比利亞的基地新迦太基出發,沿著海岸向北東北方向進軍。率領大約50000名步兵和9000名騎兵進入高盧地區。為了避免和羅馬在沿海一帶的盟友交戰,漢尼拔選擇了在內陸行軍。為避開了羅馬的軍隊,帶領他的軍隊到達阿爾卑斯山腳下,在阿爾卑斯山中開路架橋,克服種種困難,硬是率軍越過了險峻的阿爾卑斯山脈,進抵到陶拉西亞一帶帕杜斯河谷地。

通過遠征行動,漢尼拔成功將戰火引向了羅馬本土。

4.珍珠港(海戰方式的革命,航母艦隊偷襲)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航空母艦分別是是赤城號(旗艦)、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這六艘航空母艦共計搭載艦載機414架,這些飛機分兩波攻擊。南雲中將決定放棄第三波攻擊而將主力撤回。

艦載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艦艇,包括那裡的戰列艦。地面上幾乎所有戰機被摧毀,只有少數得以起飛和還擊。12艘戰列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被破壞,2403名美國人喪亡。

對珍珠港的襲擊標誌著航空母艦和潛艇,以及艦載機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主力的轉折點。大型戰列艦決戰的時代過去了,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戰王牌,海軍航空兵作為新的決定性力量登上海戰舞臺。


5.基輔戰役(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一次戰役俘虜60萬)

1941年7月7日,戰役開始,缺乏運輸工具的基輔地區蘇軍嚴重缺乏機動能力,在德國奪取了戰場制空權的情況下這種狀態更加凸顯;而基輔地區特別的地形也為兵器機動佔優的德軍以少圍多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斯大林優先從政治上考量堅持基輔地區的蘇軍不得撤退。

9月20日,基輔城被德第6集團軍攻佔。同日,德軍第46裝甲軍趕到,並作為生力軍投入戰鬥。與此同時,蘇軍也不斷地投入生力軍,試圖協助被困蘇軍突圍,但均被德軍擊退。

至9月26日,基輔會戰結束,蘇軍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 65萬人被俘。

6.日德蘭大海戰(滿滿的全是大戰艦)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兩國海軍艦隊主力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北海海域展開了一場巔峰對決。此役是有史以來參戰兵力最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這場戰爭中交戰雙方惟一一次全面出動的艦隊主力決戰,從而結束了以戰列艦為主力艦的海戰史。

最終,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隻損失擊沉了更多的英國艦隻,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傑利科海軍上將指揮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爭後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最終勝利。

德國公海艦隊參戰官兵總人數在45000名左右,傷亡比例6.79%,其中軍官89名,候補軍官25名,工程師14名,廚師等非戰鬥人員5名,醫療官11名,准尉89名,士官572名,普通水兵2253名。沉沒:1艘戰列巡洋艦,1艘前無畏艦,4艘輕巡洋艦,5艘魚雷艇(62,300噸沉沒)。
英國大洋艦隊參戰官兵總人數在60000名左右,傷亡比例11.59%。(英國官方公佈數字是6097人戰死,510人受傷,177人被俘,總共6784人,佔總參戰人數的11.84%)。沉沒: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8艘驅逐艦(約113,300噸沉沒)。

7.馬里亞納獵火雞(零戰的末日)

1944年5月20日,美國第五艦隊重創日本海軍第一機動艦隊,美國第五艦隊第58特遣艦隊在這場海戰中重創日本海軍主力第一機動艦隊,一舉奪得西太平洋的制海權同時鞏固在塞班建立起的陣地,美軍僅付出76人陣亡、損失123架飛機、四艘軍艦輕傷的極小代價,給予敵人三艘航空母艦、兩艘油輪及600架飛機的巨大傷害。

由於戰鬥中日軍飛機被美軍戰鬥機輕易擊落,美軍飛行員欣喜地喊道:“這就像古代的獵火雞呀!”從此此戰被戲稱為“馬里亞納獵火雞”,舉世聞名。


歷史乾貨鋪


說到歷史上逆天的軍事行為,我覺得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才,可以說不通的歷史時期,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們選最為典型的來說一下吧。

周恩來領導的南昌起義。

我們都知道1927年8月1日,周恩來領導了南昌起義,這一次軍事行為就是逆天的,因為南昌起義打響了當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中國大地上誕生了一支為人民而戰的隊伍。

可以說正是這一次戰役,為中國的革命翻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周恩來帶領的工農紅軍,開始為了人民的自由與解放而戰。這一次戰役,對於國民黨的打擊是巨大的,在此之後,中國大地上爆發了很多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戰爭。

正是因為南昌一起的意義非凡,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才把每年的八月一日定為建軍節的。

劉伯承和鄧小平的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也是一場逆天的軍事行為,因為當時的劉鄧大軍,是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如同一把尖刀一般,插入到了敵人的心臟。

可以說這一次戰役中的劉鄧大軍,每一個人都是抱著必死的信念和敵人做鬥爭的,正是在這種不怕死的情況下,最終劉鄧大軍也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這一次勝利,被毛澤東視為是人民解放軍有被動防禦,到主動攻擊的轉折點。可見,這一次戰役,對於中國解放軍來說多麼重要。

可以說正是大別山一戰,為中國解放戰爭的勝利拉開了序幕。

所以,這一戰也是逆天的。

彭德懷的抗美援朝戰爭。

我們都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後,美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黨中央考慮到唇亡齒寒的道理,讓彭德懷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去支援朝鮮。

最終在彭德懷的帶領下,我們取得了勝利。要知道彭德懷是打敗了當時天下最強大的美國,這一次中國取得的戰役的勝利,震驚了全世界,讓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國軍隊的厲害。

從此之後,中國也贏得了一個和平的國內外環境,為我們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

所以說抗美援朝戰爭,也是一場逆天的軍事行為。


漢史趣聞


世界五大逆天軍事行動:

1:班超,唐王玄策。漢唐可以算得上是倆個巔峰,國力強盛,威名遠揚,從而催生了像班超、王玄策這種不可複製的傳奇。東漢初年,剛剛登基的漢章帝為穩定國內形勢,想暫時放棄西域,匈奴勢力捲土重來,西域一時陷入諸國混戰。班超當時已經在西域堅守一年多,他認為一旦放棄西域,就相當於重新放任匈奴肆虐,雖然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議,但最終朝廷只派了1800餘人給他。就在這種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十年間,班超平定整個西域,五十多個國家宣佈歸附漢朝。

班超畢竟手頭還有朝廷派給的兵力,而大唐的王玄策就更猛了,直接一人滅一國。在王玄策出使印度時,遭遇印度某國國內奪權混戰,使節團被劫殺,僅剩王玄策和一名叫蔣仁師的手下。但是王玄策以大唐之名從尼泊爾借兵七千,蔣仁師則直接去吐蕃借兵數千,二人合兵之後,擊破反叛者城池,殺敵數萬,俘者無數,然後王玄策宣佈繼續進軍,要直接滅掉印度,作亂者已經被屠殺殆盡,周邊國家也紛紛謝罪,表示臣服大唐。然後王玄策這才意猶未盡地回朝覆命了。不費大唐一兵一卒,平定印度,皇帝都懵了啊,我不是派了幾十個人去出使友邦嗎?怎麼就把人家給滅國了,還順道多了十多個藩屬國。僅憑漢唐威儀借兵平定一方,我覺得算得上逆天的軍事行動了吧。

2:戚家軍第一次和倭寇接戰,海寧前哨戰 傷亡比例0:200+倭寇死傷200多人,戚家軍一人輕傷新河保衛戰 1:90+寧海花街大戰 1:333+綜上統稱台州大捷 倭寇死上5000餘人,戚家軍死傷20餘人 比例 1:250,其中真倭約3000人福建 橫嶼,牛田,林墩連戰3場 光真倭就殺了超過5000人,不過林墩一戰造成了自參戰以來戚家軍最大傷亡,傷亡69人這幾仗的傷亡比例約在1:50左右然後在嘉靖24年平海衛,仙遊,王倉坪,蔡丕嶺連戰四場,殺真倭20000餘,具體傷亡比例就不算了,反正倭寇在戚家軍面前跟人肉沙包沒啥分別戚家軍應該是中國古代史最大傷亡比例的締造者。

3:陳慶之是南北朝梁朝人,普通家庭出身,沒有關係,也非世代為將,甚至他第一次打仗前還是個文官。但是他戰略戰術都極佳,是個天生的帥才!他最輝煌的戰績,莫過於率數千騎連克32城的故事,陳慶之以七千之眾,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敵。這種戰績,說是逆天,應該是對天命最大的尊重了!

4:敦刻爾克戰役:敦刻爾克戰役,又稱敦刻爾克大撤退代號為“發電機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歐洲大陸的一次戰略性撤退。納粹德國機械化部隊瓦解法國馬其諾防線後包抄英法盟軍,盟軍撤至敦刻爾克後(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的港口),為了避免被德軍圍殲,執行了在當時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此次撤退行動從5月26日開始至6月4日結束,在德國空軍和陸軍的地空火力猛烈轟擊下,英國皇家空軍與德國空軍爆發激烈空戰,由大量民船和部分軍艦組成的“敦刻爾克艦隊”拯救了33.8萬官兵,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蹟。

5:海灣戰爭,海灣戰爭是布什的軍事傑作之一。可以看到當時各國對此的反應,最常見的形容詞是:目瞪口呆,看傻,嚇傻。海灣戰爭起因於薩達姆吞併科威特。1990年8月2日晚7點,薩達姆軍隊佔領科威特城,晚8點布什即做出反擊的反應,十分果斷。薩達姆不將布什的警告放在眼裡是有底氣的,因為他的軍隊十分強大,甚至強過當時的中國,而且有蘇聯做他的後臺。所以戰前薩達姆講話:美國雖然空軍先進,但決定戰爭結局是在地面戰,美軍連一萬人傷亡也承受不起,軍事專家們也無一不斷言:美軍必將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俗話說殲敵一千自傷八百,美軍死定了,從戰爭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結果後來都看到了,空中打擊38天,輪到美軍要陷入泥潭的地面戰重頭戲,僅僅持續了100個小時便收工吃飯!地面戰僅僅打了100個小時,宣稱美軍不知要死多少人的專家們收到了美軍的陣亡數據:148人。而伊拉克軍死傷被俘10萬人,雙方戰損比例幾乎是1:1000。





小和天下影視庫


毛主席之所以能戰勝黃甫軍校校長蔣介石,又戰勝了曾任世界頂級西點軍校長麥克阿瑟,就是別人認為老天爺都辦不到的逆天軍事行為,不按常理出牌,意想不到的,不可能的,認為不敢做的,甚至孫子兵法裡沒有的,吏料不極的,偉大的毛澤東,沒有上過軍校,確造成中國軍校校長、世界頂級軍校校長敗在毛澤東手裡,這是世界歷史唯一之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