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不倦怠,也不苟且

疫情之下,我不倦怠,也不苟且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程志


苟且,指,只顧眼前、得過且過、馬虎、敷衍。成語,苟且偷安。

疫情之下,很多公司開啟了遠程辦公。

在家辦公,沒人看著,有人就開始摸魚,敷衍了事。

不僅僅是在疫情之下,即使在平時,看起來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肯定會有很多人馬虎、敷衍、苟且做事。

這時,只要我們稍微比他們努力一點點、往前一點點,就能獲得比他們多一點的成績。

如果把這個成績比作紅利的話,那我們享受的這個紅利,就是苟且紅利。

別人的苟且,成就了我們的努力。




1

司機的苟且紅利


苟且紅利,是羅振宇從何帆報告中看到的一個詞。

為了解釋這個概念,在2019跨年演講上,他還舉了一個專車司機的例子:

很多人通過打車軟件叫車,下車的時候,司機都會說一句:

滿意的話,請給我個5星好評。

為什麼?

因為五星好評多,會優先派單,這個對司機很重要。

但很多人,卻沒有給這個5星好評。

因為用戶可能手裡拎著東西,忙忙叨叨的去目的地,就給忘了。

但那天,羅振宇遇到的專車司機,卻讓他心生敬意。

讓我們一起來看這位專車司機的一桶操作:

首先,離羅振宇家還有二三百米的時候,他非常有禮貌地對羅振宇說:

我提前給你結束行程,少收你點錢。

聽到這句話,所有人都會覺得,好事啊,佔便宜了。

當時,羅振宇剛要說謝謝,這位司機就和他說了一句話:

如果您方便的話,麻煩您給我點一個五星好評?

你看,這話一出口,羅振宇人還在車上,正好還有空,剛還佔了人一便宜,他能不點五星好評嗎?


— —


同樣的,我2006年寫的《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裡的“的哥”臧勤,為了能減少空駛時間,增加載客時間,也是想盡了各種方法。

比如,在醫院門口,一定要搶著拉那位拿盆的乘客。

因為很有可能這是剛出院,而出院的人都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

所以即使去青浦,打車的時候,眼睛也不會眨一下。

等等。


— —


司機,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個很平凡的崗位。

但是,上面兩個例子中的平凡司機,因為他們對工作不苟且,使得他們的事蹟讓更多人知道,成為不平凡的人。

這樣的人,收入也會高。

臧勤師傅說:

(2006年)在大眾公司,一般一個司機每月3、4千,拿回家。

做的好的,大概能拿5千左右。

頂級的司機,大概每月拿到7000。

全大眾2萬個司機,大概只有2-3個司機,萬里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以上。

我就是這2-3個人中間的一個。而且很穩定,基本不會有大的波動。

所以,這世界上沒有平凡的崗位,只有平凡的人。

那些平凡人眼中不平凡的人,他們其實僅僅是把每一個小細節優化到極致。

也就是在其他平凡人苟且的時候,他不苟且。

他就吃這一點點紅利。

別人的苟且,成就了他的努力。




2

租,就是對資產的付費


每一件事情背後,都有其商業邏輯。

苟且紅利,在商業世界或者經濟學中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就需要我們理解經濟學裡的一個重要概念:租。

薛兆豐老師在他的得到專欄《薛兆豐的經濟學課》中對“租”是這樣解釋的。

所謂“租”,就是對資產的付費。

而所謂資產,就是指那些能夠帶來收入的資源。

比如土地、礦山、人的才能、發明創造,甚至是特權。

具體什麼是“租”?

比如,作為房東,你把房子租出去,收租,只需躺在家裡就能賺錢,這是“租”;

同樣的政府把土地、礦山租出去,也是“租”;

你的企業申請了很多專利,別人公司要給你付專利費,還是“租”;

聽了這些,你可能覺得“租”離自己很遠。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一定的“租”。

比如,同樣是上班,你每天認認真真、勤勤懇懇上班,是8小時;

偶爾摸摸魚、刷刷朋友圈、聊聊天上班,也是8小時。

而且,老闆大概率也不會因為你偶爾摸魚而開除你,還是一樣給你發工資。

那你摸魚、刷朋友圈這些時間就是你的“租”。

所以,苟且紅利在商業世界中是什麼意思?

就是別人、別的公司在享受“租”的收入時,你比他們更努力一點點,這時,你或者你的公司就會享受一點點紅利。

比如,同樣都是房東,別人苟且,你會花時間把房子定期維護、保養,讓你的房子更乾淨、整潔;

同樣是政府提供的土地,有些地是荒地、坑坑窪窪,有些地已經五通一平(一般指通水、通電、通路、通燃氣、通信、平整土地),並附上一些政府的服務。

等等。

所有這些,都會讓別人在躺著靠租賺錢,而你比他們努力一點點、往前一點點,就能比他們多賺一點點。

別人苟且,成就了你的努力。




3

“撿果子”生意


做生意有苟且紅利嗎?

在我看來,生意分三種:“撿果子”、“打果子”、“搶果子”。

什麼意思?你種一顆果樹,需要不斷給它澆水施肥,當它越長越茁壯,到了豐收的季節,就會結出一樹的果子。

果子成熟,它們會從樹上掉下來,你就可以去撿果子吃。

果子就是你提供價值所得到的回報。

如果樹上掉下來的果子不夠吃,那說明你的樹還不夠茁壯,你提供的價值還不夠多。

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呢?

有的人會選擇繼續澆水,繼續施肥,讓樹長得更茁壯,結出又大又多的果子,等待它們成熟之後自己掉下來。

有的人會找個杆子,在果子還沒成熟的時候,把它們打下來。

也有的人,自己果子不夠,就跑到別人的樹上去搶果子。

是你,你會怎麼選?

我斗膽建議你選“撿果子”的生意。

為什麼?

搶別人果子不做,比較好理解。

可為什麼不能“打果子”?

反正早晚都會熟,辛苦澆水、施肥多累,早點打下來不是更省事嗎?

雖然短期來看,“打果子”會比“撿果子”容易得多。

但是,長久來看,如果只想著“打果子”,不去澆水、施肥,那未來每一年,果子都不夠吃。

而如果在別人“打果子”的時候,你比別人努力一點點,去澆水、施肥。

這樣,你的果樹肯定會越長越大,果子也會越來越多。

這時,別人圖省事的苟且,就成就了你的努力。




最後的話


最後,關於“租”的概念,薛兆豐老師在他的得到專欄《薛兆豐的經濟學課》上,還有更精彩的闡釋,歡迎你回到公眾號查看。

所以,到底什麼是苟且紅利?

就是在別人覺得沒必要的地方,自己堅決不苟且;

在別人不那麼認真的地方,你多努力一點點、前進一點點,比別人多賺一點點。

那麼,這裡的“你”會是誰?

你,可能就是,羅胖遇到的那位專車司機;

也可能是2006年我遇到的那位大眾“的哥”臧勤;

可能是把房子收拾的更乾淨、整潔的房東;

可能是在別人圖省事,“打果子”的時候,辛苦澆水、施肥,只做“撿果子”生意的你;

更可能是疫情之下,沒人督促、沒人看著,在家也高效率完成工作的你。

......等等。

謝謝你,祝福你,也恭喜你。

疫情之下,不倦怠,不苟且。

別人的苟且,成就了你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