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能成為中興之主,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前言

戰國時代在中國歷史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一篇,封建王朝第一次大一統的締造者秦國就來自於戰國時代。在這個時代,無數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大放異彩,為後世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燕昭王能成為中興之主,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個時代

這其中有一段故事是這樣的:一個昏庸的國君無力治理國家,致使國家滅亡;有人擔心這個國家的滅亡會影響到自己的國家,於是計劃扶持一個傀儡,可是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傀儡在登基後,展現了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成功復國,成為了國家的中興之主,後來甚至將國家打造成了不遜色於秦的強大帝國,實現復興。

這個國家就是在戰國七雄中存在感最弱的燕國,而這個傀儡就是國家的中興之主燕昭王,作為質子,他上任伊始的一系列舉動,大大出乎了人們的意料,使人不得不重新審視他。那麼,他為什麼能成為復國的中流砥柱呢?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呢?讓我們走進歷史的記載,尋找其中的蛛絲馬跡。

燕昭王能成為中興之主,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千金易骨的故事



千金易骨,天下賢士皆為己納

當公子職歷經千辛萬苦回到自己的祖國時,他發現這個國家的實際情況比他所想像到的還糟糕百倍,子之叛亂的最大影響就是朝堂裡的大臣們紛紛被排擠或者殺害,剩下的大臣為了避禍,或是逃亡外國,或是藏匿民間,他作為新王,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國內無人可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決定面向全天下廣泛招攬人才。可是由於此時人們對他和他的國家沒有什麼信心,所以無人來投,使得他很苦惱,於是他去向郭隗請教辦法。據《資治通鑑·周紀·周紀三》中記載:

"燕昭王於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原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

於是郭隗給他講了千金易骨的故事,說有人喜歡千里馬,但是好的千里馬是有限的,而且爭搶的人也有很多,即使用千金也難以買到,但是他用千金買死去千里馬的骨頭,天下的千里馬見到他如此誠心,對待死去的馬尚且如此何況優秀的馬呢?還擔心千里馬不肯來找他嗎?昭王聽到後大受啟發。

燕昭王能成為中興之主,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影視劇中的郭隗和昭王

筆者初讀這個故事的時候,也受到了啟發:昭王對人才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所給的待遇不夠優厚,故而天下的人才不肯來投,聽到這個千金易骨的故事後,他應該用更豐富的物質賞賜來刺激人才,才能吸引到人才。但是這個故事還有後半段,筆者理解的也非常不夠深刻。但是筆者是一個普通人,只理解到上述的層面,並不丟人。

作為一個優秀的國君,昭王的理解顯然比筆者更深刻,他敏銳的感覺到郭隗就是那匹千里馬,聽完這個故事,二話沒說就給郭隗建造了一座華美的房子,並且拜郭隗為老師。要知道,假如此時的公子職是太子,他拜老師無可厚非,但是在戰國時代的封建思想中,國君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有人都對國君唯命是從,按照禮法來說,沒人有資格做國君的老師。所以昭王的行為,無疑是對天下宣告重視人才他的態度。

燕昭王能成為中興之主,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郭隗畫像

從此以後,天下的賢士紛紛來投靠昭王,以圖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為他所用。這其中就包括後來名震天下的樂毅。在這些賢士的輔佐下,燕國衰敗的國力漸漸得到了恢復,朝綱清明,軍力強盛,百姓也得到了休養生息,整個國家緊密地運轉了起來,據《史記·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中記載:

"士爭趨燕。燕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軼輕戰。"

燕昭王重視人才,禮賢下士,對外改善了國家的國際形象,增強了國際聲望;對內政令得當,增強了國家實力,這就是後期國家崛起以弱勝強的重要原因。

燕昭王能成為中興之主,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燕昭王雕像

認清自我,冷靜面對複雜局勢

揹負著國仇家恨的人往往都會有大志向,燕昭王立志要讓燕國強大起來,在他在位的三十年間,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政治方面,他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嚴格對大臣進行要求和考核,為國家提出重大建設性意見的人要重賞,對國家造成損害的人要重罰,此舉大大提高大臣們的積極性,紛紛為國家出謀劃策。接下來他深刻反省了造成子之叛亂的原因,認為大臣們不能只從貴族中任命,於是打開國門招賢納士,對大臣的任命唯才是舉,杜絕了任人唯親,拉幫結黨的現象。

燕昭王能成為中興之主,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昭王時期的燕國疆域圖

在軍事上,由於趙齊具有相對優勢,所以昭王決定向北開拓,他選擇了秦開作為主將,秦開曾生活在胡地,對胡地比較瞭解。據《漢書·匈奴傳上》中記載:

"其後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東胡,東胡卻千餘里。與荊軻刺秦王秦舞陽者,開之孫也。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距胡。"

在秦開率兵為燕國征伐了大片土地之後,燕國的國土面積一躍成為戰國前三,僅次於秦楚。從此,燕國也有了大片適宜耕種的平原地區和更多的兵源地,軍事實力隨之增加,在巔峰時可以拿出士兵十五萬,騎兵兩萬,戰車六百輛。

燕昭王能成為中興之主,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戰國攻伐

在國力蒸蒸日上的時候,燕昭王復仇的夢想也一直沒有忘懷,但現實和夢想往往是有差距的,齊國作為老牌強國,昭王覺得實力還是不夠開戰,選擇了繼續蟄伏。

這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昭王清楚自己的能力,能做到冷靜面對複雜的局勢,因為此時的燕如果復仇的目標只有齊,而趙對自己有復國之恩,但是燕國實力不如齊暫且不提,如果因為自己有向中原進軍的心,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和自己交好的趙有可能不支持燕,而和齊交好的秦也不能坐視不理,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有可能會引起巨大的連鎖反應。

燕昭王能成為中興之主,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位於瀋陽的秦開雕像

筆者認為,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最複雜的事情就是利益彼此糾葛,分辨不清,根本不存在固定的盟友和敵人,這點在中國兩千餘年的歷史任何割據的時代都無人能比。戰國時期的國家戰爭中,背叛和欺騙數量是最多的,所以燕昭王能認清自我,冷靜面對複雜局勢的能力,是難能可貴的,也為後來滅齊奠定了基礎。

拜將樂毅,信任換得終生侍奉

燕昭王在位三十年的隱忍沒有浪費,他終於等到了大仇得報的那一天,據《史記·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中記載:

"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軼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湣王出亡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獨唯聊、莒、即墨,其餘皆屬燕,六歲。"

戰爭的過程在這裡不過贅述,大體就是說樂毅這位戰爭奇才率領聯軍屢戰屢勝,半年打下了齊地的七十多城池,十分順利。可是,當樂毅包圍了齊的最後兩座孤島莒城和即墨後,用時一年多也沒有打下來,卻圍而不攻,前後用時五年,也無法突破這最後一道防線。

燕昭王能成為中興之主,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戰國名將樂毅雕像

這個事細想起來確實很有意思,七十座城都被攻破了,但是在燕軍佔有壓倒性優勢的前提下,卻攻不破也耗不死缺人、缺糧、缺軍隊、缺國君、缺士氣、缺補給的兩座孤島。雖然人類普遍認可戰爭是有偶然性的這個事實,但是那也是實力相差不大或者不至於太大的前提下,作為戰國時期公認的名將之一的樂毅,是不是有什麼想法呢?

據後世很多學者猜測,不排除樂毅有在齊地籠絡人心,自立為王的想法,回看戰國曆史,這種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只要獲得周室分封,又擁兵自重,就可以順利稱王。而這個時候,燕國朝堂上也頻繁傳出了這種聲音,而帶頭人就是燕國太子。

我們不能肯定樂毅是否真的有這種想法,畢竟這個時候他還是燕國攻齊的先鋒。不過在這人心不穩的局面下,昭王必須做點什麼來穩定人心。那麼他是怎做的呢?他首先鞭打了太子,痛斥他傳播讒言,接著將樂毅的家人用一百輛戰車護送到了樂毅軍中,用這種行為表達了對樂毅的信任,而樂毅,也不負厚望,用終生侍奉昭王來回報了他,燕昭王用他最後的智慧成全了樂毅的忠勇之名。

燕昭王能成為中興之主,他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燕國長城遺址



結語

戰國時代,由於諸侯國間彼此爭鬥卻又由於利益不得不結盟,導致各國之間都是面和心不和,為了維護他們所謂的信任,各國之間流行交換人質,也就是所謂的"質子",這些質子,雖然有王室身份,但是已經遠離權力中心,因此質子這一群體並不得勢。

公子職作為燕國送往韓國的質子,在大國的博弈間和趙武靈王的推動下成為了燕國的新任國君,表面上看是傀儡,可是他卻以優秀的才能,擺脫了傀儡的身份,並且通過一系列優秀的表現,終於使得燕國重回戰國七雄的行列。

甘於隱忍,用人不疑就是燕昭王最大的才能,在他意外登上國君之位後,他並沒有沾沾自喜,沉默酒色;也沒有驕傲自大,剛愎自用,而是在郭隗、樂毅、鄒衍等人的指導下,以有才能者為師,踏踏實實的學習治國的方法,並且從不胡亂懷疑別人,給予手下能臣良將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而且他頭腦冷靜,甘於隱忍,沒有因為一夕得到權力而膨脹,幾十年內都牢記國仇家恨卻能正確行事,這些都是他由一個質子蛻變為一代明君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資治通鑑》 司馬光

2《史記》 司馬遷

3《漢書》 班固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