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本書或者哪一部影視劇改變了你的認知?為什麼?

語文界的小黃老師


在小編看過眾多影視劇中,大部份都是積極向上的,都能讓人有所啟發和感悟。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影視當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不管是原著還是電視劇,我都看過兩次,每次看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其中印象最深當屬空城計和煮酒論英雄。

空城計

空城計原著是這寫的:諸葛亮身披鶴敞,頭戴綸巾,在城樓前憑欄而坐,悠然自得地撫琴自娛。司馬昭認為諸葛亮無兵,故弄玄虛,但是,司馬懿卻說:孔明一生謹慎,從不冒險,我們進兵正中他計。

從空城計中的對抗中,反應出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有極高的心理素質以及極高的政治眼光。

首先,當諸葛亮聽聞街亭失守後,眼前一黑,手中的鵝毛扇滑落在地。說明他內心是非常恐懼,但是由於他看出了當前形勢,他料定司馬懿不會現在致他於死地,所以,故意擺出一個空城計,說明他心理素質極高和政治眼光看得非常準確。

其次,司馬懿作為能與諸葛亮並稱的軍事能才,他也能看出,現在還不是處死諸葛亮的時候,如果諸葛亮死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將歸於魏,到那時他在曹操的帳下將無用武之地,他的死期也將到來。只要諸葛亮不死,曹操還會繼續重用他,所以當他面對諸葛亮的空城時,表現出非常的鎮定,並對手下說這是諸葛亮的空城計。

從空城計中,悟到的道理是,不管你在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冷靜的分析當前和將來的形勢,遇事不要衝動,做事不能只看眼前。

煮酒論英雄

煮酒論英雄有兩個細節:一是,曹操會見劉備,笑道:"你在家做得好大事,”嚇得劉備面如土色。二是,曹操與劉備喝酒談論當今英雄時,當劉備問“這樣的英雄,誰能稱得上?”曹操指著劉備又指自己說:"若論當世英雄,只有你與我!“,劉備嚇得手上的筷子不覺落在地上。

煮酒論英雄表面是曹操與劉備在閒聊,其實是曹操在試探劉備的野心。如果劉備表現出是鎮定自如,說不定就是曹操的刀下鬼了。

劉備之所以表現出一副膽心怕事的樣子,其實他內心非常清楚以他現在的實力不足以對抗曹操,何況現在還是在曹操的大本營。而曹操生性多疑,但又要表現出一副愛才的面孔,所以他要試探劉備是敵是友。

從煮酒論英雄上看,讓我們明白了兩個道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管在什麼時候面對誰,都不要太過表現你的才能,要做個深藏不露的高手。

以上是小編看《三國演義》後的一些見解,請參考。


華仔點視


大家好,我是豔豔,一名專注於影視領域的自媒體小編。要說哪一本書或者哪一部影視劇改變了你的認知,我可以簡單說一下我的真實感受。

首先是書本,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是《平凡的世界》。

這本書,是我上大學時,從圖書館借出來,上自習的時候,一個字一個字讀完的,感受頗深。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少平和少安兩兄弟的不向命運低頭。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憤世嫉俗都一一收斂。人在任何時候,都要堅信自己,不要放棄,更不要輕言失敗。

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鍊與昇華,表現出一個平凡人的頑強與堅韌。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不需要努力的。如果渾渾噩噩,向命運低頭,那隻會碌碌無為,浪費人生。

如果有喜歡讀書的朋友,一定要看一下這本書,每讀一次,感受就不同,會激勵我們,勇敢向前!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要怨天尤人。

然後是影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指環王》。指環王讓我明白,每個人都終將有自己的使命。

《指環王》是我最喜愛的一個影視系列,裡面每個人物,都血肉飽滿,都讓人很欽佩!

男主弗羅多,一個矮小的霍比特人。很多人罵弗羅多,覺得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我覺得這些人太苛刻了。

他只是一個很平凡的霍比特人,本來過著鳥語花香,非常安逸的生活。他為什麼要去拯救世界?有那麼多大人物,國王后裔,大將軍,大巫師,為啥他們不去摧毀魔戒,去拯救世界?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無數次險些命喪九泉;他被戒靈追殺,被咕嚕設陷阱,被蜘蛛毒暈,風餐露宿;被魔戒侵蝕心靈,遭受著巨大的身體,心理傷害,為什麼這些看官還對他如此苛刻?

我覺得弗羅多,真的非常偉大!就因為一個承諾,就不懼任何困難險阻,這是怎樣的擔當?為他點贊!

然後是弗羅多的好兄弟,山姆。山姆也是我很喜歡的角色!他比弗羅多更無辜,只是偶然聽見了魔戒的事,就被拉到了護戒小隊。

山姆對好兄弟的不離不棄,毫無抱怨,真是讓人非常感動!如果人的一生,能遇到哪怕一個這樣的好兄弟,那也是無憾了。

第一季時,弗羅多最後要獨自去魔獸山脈,山姆拼死追隨。我想如果沒有山姆的陪伴,弗羅多肯定完不成使命。

即使是被好兄弟冤枉,受了再大委屈,他也仍然不抱怨,不離不棄,這樣的友情,太讓人羨慕。 一想到他和弗羅多,互相攙扶,爬雪山,過沼澤,翻山越嶺,風餐露宿,真的很心疼。

他們沒有義務去拯救世界啊!他們如果得過且過,在家鄉喝喝茶,享受好日子不好麼? 因為他們有使命感,有責任心,有堅貞的友誼!

最後是,甘道夫,阿拉貢,萊戈拉斯他們。這裡的每一個人物,我都很喜歡!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

為了一句承諾,他們甚至可以付出生命!這大概是,西方人最為看中的契約精神吧!

每次重溫《指環王》系列電影,我就特別感慨,每個人生下來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不要碌碌無為,虛度光陰。即使再平凡的人生,只要努力拼搏,也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

以上,就是小編的真實感受!每一個字都是純手打,希望各位看官老爺們能夠喜歡!謝謝!


豔豔色彩幽默間


第一本書:全名我已經不太清除了,印象中記得好像叫《中國現代漢語詞典》,屬於工具類的書籍,出版應該有快50多年了吧,書的書齡比我大多了。我記得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我8歲的時候,因為我外公特別愛看書,我家跟外公家挨著的,我無聊的時候就回去翻外公的書桌。8歲那年的暑假我把這本1千多頁的大字典全部看完了,這本字典裡面除了有漢字的解釋,還有繁體,還有組成與成語故事的簡介,看到第一個就被深深的吸引了,覺得漢字真的好神奇,尤其是裡面的成語介紹,那是我第一次深深的體會到求知若渴,二年級的我正是學拼音,組成,造句的時候,因為這個暑假有了這本詞典的積累,從小學3年級到小學6年級,在考試的時候,拼音註解組詞造句沒有錯過一次,每次語文成績考試分數不是沒低於95分以下。

第二本書:我姐姐讀初中的語文課本,我姐姐比我大三歲,我讀3年級的時候她正好讀初中了,那時候我姐姐一個星期才回一次家,有一回我姐姐放學回家寫完作業沒有收她的書,我當時出於好奇拿起我姐姐語文書,正好翻到了《包身工》的短篇小說,由於之前有了字典的基礎,看小說對於我來說沒有太大的難度,這篇文章看的我熱血沸騰,整個人的情緒被蘆柴棒的角色所感染,我當時不太理解作者最終想表達的什麼意思,但是這篇文章完全撬開了我對小說的喜愛,我小學3年把我姐姐初中的語文課本小說,包括文言文,通通都看了一遍。這篇文章讓我愛上了閱讀,這些語文課本打開了我很多的眼界,雖然當時很懵懂,但是我從書中學習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第三本書:《卡耐基成功的秘訣》,這本書是我14歲那年讀初中的時候,我室友的書,當時她給我推薦說這本書挺好的,問我要不要看。我一看是書面是外國人寫的,本來沒有多大的興趣,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我嘗試的看了下,這本書後來我反反覆覆看了3遍,它讓我知道了沒文化沒見識沒理想的人是多麼的可怕,也在我心理種下了一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種子。大學畢業後,我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銷售,其就是深受這本書的影響。這本書讓對於其他生活自律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第四本書:《把時間當做朋友》李笑來老師寫的,這是我30歲時候看得一本讓我有點豁然開朗的書。如果你很焦慮,不知道如何利用時間,推薦大家看下這本書。

其實我還看了很多對於我認知有很大改變的書《讀者》、《意林》、《物種起源》、《三十六計》、《水煮三國》、《幹法》等,還有張愛玲,韓寒,郭敬明等作家的作品,對於書籍只要我覺得我喜歡我就看,沒有太多的明確目的,我記住一句話:開卷有益。


阿杜課堂


大家好,我是3A影視,影視領域創作者,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沒有哪本書或者哪部電影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但有讓我對人生增添了很多思考的作品。比如

1.餘華的活著

很薄的一本書,當時在大學的跳蚤市場上從一個大四學長那兒買的。書好像是從圖書館偷還是拿出來的,上面還蓋著學校圖書館的章。。。。。 這是一本看一次哭一次的書,愛不釋手。這本書給我感觸很深的是:個體的堅韌和命運的無常。人生只有一次,坦然去接受也許是更大的智慧。

2.曹雪芹的紅樓夢

我看著本書的感受是:沒有誰比誰例外。社會地位可能有高低,人物秉性可能有好壞,但是從更大的時間跨度來說,人是平等的。高樓平地,朱雀瓊花,都有消亡的一天。這就好像,樹上的鮮花和腳下的淤泥看起來很不一樣,但是本質上沒太大差別。

3.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全集

大學時候看的,前幾天買了一整套作紀念。看得時候什麼都不懂,看了之後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要要明確自己的位置,切記搞不清楚狀況,自視過高。二是要做對的事情,只有做對的事情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4.歷代后妃列傳

明白了女人的野心和殘酷。


3A影視


哈嘍我是鳳年呀,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下邊我來說一下我的答案


《雪中悍刀行》 讀書不讀悍刀行,讀盡詩書也枉然

《雪中悍刀行》是網絡小說作家烽火戲諸侯的神作,一部武俠小說,寫盡了90後乃至00後心中的江湖,有人說這本書是金庸之後的武俠神作,為我們展示了中華傳統武俠的風采,把廟堂和江湖兩者寫的淋漓盡致。

網上有朋友說《雪中》一書以意氣見長,且擅長通過小人物群像的心理和行為渲染氣氛。

看《雪中》,開始肯定很多人都會覺得沒意思,可是當你看到那徽山大雪坪那一聲劍來,你也許已經被書中的人物帶進去了,《雪中》看一遍是不夠的,看一遍只是爽,看兩遍是情,徐鳳年的家國情,溫小二的兄弟情,《雪中》皆是數不盡的大風流啊!

聽說《雪中》已經拍電視劇了,不知道誰會出演徐鳳年,誰會在大雪坪說出那句:“軒轅敬城請老祖赴死。”但願劇成之日,不是我們入那陸地鍵仙之時。

看《雪中》別急,慢慢品,我還是那句話,《雪中》皆是數不盡的大風流。


下邊給大家分享《雪中》的經典語錄

1.人生當苦無妨,良人當歸即好/

2.世間文字八萬個,唯有情字最殺人。

3.女子無情時,負人最狠,女子痴情時,感人最深。

4.書上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別怕,書上還說了,認識何處不相逢。

5.無匣也無鞘,暗室夜常明。三尺木馬牛,可折天下兵。欲知天將雨,錚錚發龍鳴。提劍走人間,百鬼夜遁行。飛過廣陵江,八百蛟龍驚。世人不知何所求,那襲青衫放聲笑: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


鳳年呀


看到這個問題,筆者仔細想來,應該是“小李子”萊昂納多的《荒野獵人》了。

作為一個影視劇愛好者,在此之前也看過很多電影。但看完這部影片,對我的衝擊力和震撼度是非常大的。

1.對人性善惡的探討

影片以19世紀的美國西部為背景,講述了移民獵人之中發生的復仇故事。萊昂納多飾演的獵人本來和其他同伴相處融洽,關係不錯。但卻因為在遭受野熊襲擊後被同伴當成了累贅,殘忍地殺害了他的兒子。可見,人性善惡無絕對,一旦遭遇外力考驗,往往經不起考驗。

2.對生命力頑強的頌歌

人類的生命力到底可以有多頑強呢?我們一般人很難通過有效的方式去檢驗,但《荒野獵人》中萊昂納多飾演的獵人告訴了我們答案。那就是,可以和野獸搏擊,可以忍受飢寒,可以承受失去親人的痛楚,還可以鑽進馬的肚子。他活著,是為了復仇。但換一個角度來看,也許活著的意義,只是在於經歷。

3.極度暴力中自然的美

毫無疑問,這部影片中的暴力美學具有極強的衝擊力,在影院大大的屏幕面前,很多時候感覺有股濃濃的血腥味。但與此相反,人物背景中呈現的冰河、森林、高山,自己日出、黃昏等元素,同時又讓人感受到天地之遼闊,自然之壯美。這好像又在告訴我們另一些含義?人,真的應該多親近自然。


漫談影視閒人


Hello各位網友們,大家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下邊我來說一下我的答案

一本小書《鬥破蒼穹》

因為鬥破是我最開始看了幾部小說,可以稱的是經典中的經典,真的非常喜歡這部小說,有時候經常會翻出來一遍又一遍的看,喜歡上了那個成熟的炎帝,出淤泥而不染的薰兒,美豔動人又帶著一股魅惑氣息的美杜莎,還有許多許多的人,說真的,我只有一個希望他至少一半能像小說裡一樣,不要求多。但是真實的是事與願違,能有一半像小說的只有動漫了,拍出來的感覺才有那麼點味道。但是電視劇真的讓我毀三觀,我要是天蠶土豆非得抓狂不可。

這本小說是一部經典,或許沒看過原著的粉會說這部劇會很好看,因為他沒有看過小說,麻煩你能不能先看完小說再來評論這部劇到底好不好看?我們是看過電視劇也看過原著,所以我們有資格去說你這部劇不好,畢竟你是小說改編而不是電視劇改編成小說,底子在那裡,你把他的精髓都去掉了,這部劇有何意義存在,當然,如果你把鬥破蒼穹這個名字改了,他一部全新的電視劇出現,說不定我們也會去說好看,但是他不是一部全新的電視劇,它是改編的,懂嗎?

既然是改編,你只能改掉一些能改的,你把全部都改了,還是原來那本小說嗎?還能叫鬥破蒼穹,這個名字嗎?這部小說裡面有很多的特點,你把他的特點都改了,改成平凡的,甚至連主線都變了,你還能叫這個名字嗎?說我們原著粉罵這部劇,那是因為我們不想把經典給毀掉,你毀的是我們的經典,而且還是許多人的童年,如果我們毀了你心中的經典,你的童年,你也一定會來罵我們的,不要跟我說你不會,你是人,你有感情,我們同樣對這部劇有感情,我們只不是不過是在守護經典,我們自己的經典!(你告訴我下面的是什麼鬼?啊!!!!!)

既然把主線改了,把提綱都改了,那麼已經不是那不鬥破蒼穹了,所以,我可以說是懇求你們麻煩你把鬥破蒼穹四個字給我拿掉,不要拿著這四個字來毀我們的小說,一部全新的電視劇來拍出來,不好嗎?為什麼一定要用這個名字?你換個名字,說不定出來會獲得一片讚揚,可以說,現在原著粉都在罵你們完全是你們自己在作死,如果拍不出經典,麻煩你讓他就活在我們的想象世界中,不要拿出來毀掉我們的想。

雖然說現實當中不可能會存在我們想象中那麼完美的人,但是我想說作為鬥破蒼穹的書迷和漫畫迷,這部真心看不下去,雖然原著描寫蕭炎清秀,吳磊長相過得去,可是燻兒我就受不了了,說好的傾國傾城,氣質清蓮,林允的長相我不評價,反正不是什麼大美人,而且這個造型也是醉了,根據燻兒的氣質弄一個這樣的髮型,這是在逗我嗎,還有納蘭嫣然,根本沒看出大小姐派頭,離開和薰兒的擦肩而過,她們的對話真的無力吐槽。

然後這部劇年齡也很尷尬,原著的蕭炎14歲退婚,薰兒13,吳磊的年齡真的很出戏,還有劇裡,退婚的戲,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本來是特別倔強的宣言,在這裡怎麼像是掙扎,本來是很躲的幻想,看過漫畫的人都知道有多精彩,原著也很有畫面感,到這裡真的大跌眼鏡,然後吳磊個人的演技,很久之前就聽說吳磊演技不錯,琅琊榜對他表現挺看好的,看了這部劇我忍不住想問,怎麼回事,這是吳磊嗎,演的真的不好,乾巴巴的,造型也是,一直認為鬥破蒼穹應該是偏古裝的,造型出來的時候大失所望,最後還是希望吳磊弟弟加油吧,好好磨練演技,不要接這種劇本,真的很趕粉。


土豆燉小雞兒


很好的一個問題,回答:

《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作者:豆豆,改編的影視劇《天道》,改變了我的認知!

原因如下:

什麼是天道?替天行道?不是,天道就是能引領人類發展、能指導人們生活的道理。

天道就是勸人向善,就是奔向美好。

中國人是信奉傳統文化的,是相信有道的。但是,什麼樣的文化是精華?什麼樣的道是正道?

我們該如何去思考和辯證,從而改變和昇華,我想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天道。

我們真正的救世主只有我們自己。

既遙遠又貼近,只有我們覺醒了,才會感覺到處處是“道”!

1、文化屬性,就是指一個人、一個社會團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產生活的習慣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質表現)。

這是一種思想程序,不以意志為轉移;可以形象地說:“你的衣、食、住、行、言,處處都在從側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層次”,通俗的說法就是:

通過你的行為表現,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裡的東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飾什麼,因為這毫無意義!

文化屬性對個人來講,是透視一個人的受教育情況及生存環境情況的理想工具。

文化屬性決定了命運,民族!每人都有不同的文化屬性,而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又是多麼的難以改變,對一個明白人來說又是多麼的無奈,丁元英的文化屬性也就決定了他只能被普通的傳統文化薰陶的勞苦大眾看成是另類,即是另類 ;所以只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過著獨特的生活。

那麼,到底什麼是文化屬性,那就是知識、認知態度、價值觀、人生觀、思維能力尤其是理性的邏輯思維能力,文化屬性就是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抽象的東西,卻又蘊藏著非常神奇的決定性的力量。

文化,即某一族群所共同遵守和傳承的具有鮮明歷史和地域背景之特徵總結。包括觀點,思維,行為和認識的普遍規則。文化屬性,是指你所處的文化圈的特異性,是有別於其他文化形態背景的顯現。

2、《天道》中的思維:

“在這個世界真的有很多層,不是3層,不是6層,也不是9層,而是很多層。

百貨公司的香水裡面的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同理,人95%的東西基本相似,差別就是其中有非常關鍵性的5%,包括人的思維、格局、眼界、見地。

無論什麼時候,有資金的人被有項目的人控制著,而有項目的人被有思想的人控制著,在這個世界上,不缺錢,不缺項目,只缺思想,你和你的目標之間,只差一步之遙:

思維方式!

《天道》裡面有個主導的思維模式,所謂高人的那種思維方式,點透了就會發現你也完全可以擁有這種思維方式,你也可以成為高人。

用兩個字說:顛倒

用三個字說:果導因

用四個字說:倒行逆施

用五個字來說:多米諾佈局

丁元英就是顛倒,他運用結局的思考方式,倒向推演,完成佈局,最後按照以終為始,按順序執行,對中間的事、物、人留一定的變量,就會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運行。

3、“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的間距就是生存機會。”

“如果咱們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咱們就比別人多了一些生存機會。

市場的生存競爭非常殘酷,勝負往往就在毫釐之間,兩敗俱傷你比他多一口氣,你就是贏家。”

曾有人講過一句話:

這世上原本就沒有什麼高人,所謂的高人,只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就不同而已!

這是絕大多數人在摸索中走的路:

術→法→道 這樣的順序來做,會很辛苦,也很慢,會走很多彎路。

這是少數“強勢文化”人走的路:

道→法→術 這樣的順序來做,你會比其他人走得快,甚至快10倍,同時走得更遠。

普通人和高人的真正區別就是:

只有思維方式的不同而已,只要悟透了高人的那種NT思維方式,運用它,你也可以成為像《天道》中的高人。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莫屬。作者在書中對這句話做了直白的解釋,“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

4、我個人對以下五句話情有獨鍾:

隨緣、惜緣、不攀緣!

為人處世如何做到恰到好處?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這個尺度很難拿捏。

緣分這東西很奇妙,該來的時候就來了,該走的時候就走了,容不得你思議。

攀附而來的緣分,無法持久;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緣來時珍惜,緣去時隨性。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隨性,你自在,你是那個最自然、最率真、最真實的你,你就是你。

如果你開始慢慢的瞭解自己,你會發現自己的缺點、不足,你在心中會對自己樹立一個完美的形象,然後你慢慢的去成為他。

他可能更優秀、更完美,但變成他的你,還是你嗎?

不該作為的不作為就是作為。

人總是有太強的控制慾望,我們總希望去塑造別人,去給別人制定規則,讓別人成為我們心中的模樣。

然而,世界有其本來的規則,不去幹涉,不去破壞,順其自然就好。這就是我們最大的作為。

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

正確的認識自己,這是一種覺悟,一種智慧。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制定趨於合理的目標,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綜上所述: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中國為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真的是太可怕了。

作者把自己的靈魂根植於丁元英的身上,丁元英對於傳統文化的成見是滲入到骨子裡的,丁元英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是我們當今最為迫切需要破解的難題。這也就是當今儒學被不斷質疑與反思的根源所在。

結束語:

這部電視劇融合了很多元素在裡邊,個人見解而已啦😊

第一,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但是弱勢文化因為簡單易學,所以被通用,在社會上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句話一點不假,只有自己強大了,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第二,商業戰爭,丁元英對格律詩音響公司的佈局,樂聖是因為矛的銳利而走遍天下,但是格律詩是既無矛可攻,也無盾可守,在商業戰爭中一定要先知先覺,因為商場的殘酷不亞於戰場。

第三,對等靠文化的鄙視,很多人會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唯一不靠的就是自己,經濟了很多事情之後,才會發現,什麼都靠不住,只有自己最可靠。

第四,佛與道的思考,最精彩的莫過於一起去尋找高僧討個心安,對佛法與道法的討論最為精彩,可悲可嘆。

第五,對得救之道的思考,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救世主,誰才是真正的救世主?其實故事的結局在第十集的時候都已經預示了,一切都會按照事物正常的發展規律來發展,我們我們只需要做好我們該做的事情就行。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救世主嗎?

到底誰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需要每個人好好思考一下。

不喜勿噴[祈禱][祈禱][祈禱]

補充:希望系統不要刪除我的回答,已經連續兩天進入頭條首頁的回答,無緣無故找不到了!




跋涉者蘭州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在我看過的劇中,我覺得改變了我的認知的是電視劇《慶餘年》,所謂被這個居改變認知,不是說因為這個劇集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或價值觀,而是它的劇情讓我對穿越劇有了新的認知。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改變認知的原因:

一、時間維度。從時間維度上看,《慶餘年》這部劇時間線跨得非常長,不同於其他劇集的平行穿越(穿越到過去或穿越到未來),而是穿越到未來的一個平行時間軸,簡單來說就是從未來的現代穿越到未來的古代。從劇中可以看出,葉輕眉的跟班五竹,就是一個未來的機器人,他們穿越的是未來一個平行世界的古代。正是這種既垂直又平行的時間維度,改變了我對影視劇時間維度的認知。

二、世界維度。從世界維度看,男主角範閒和機器人五竹,還有範閒母親葉輕眉留給他的那把重狙,看上去都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慶餘年》的世界地圖大致分為東夷、西胡、南慶、北齊,南慶在當時世界是最強大的過度。雖然北齊和我國戰國時期齊國名字相同,但從劇中看來,北齊和戰國曆史中的齊國並無關係。劇情裡面的是一個全新的大陸,全新的世界,顛覆了我們歷史線的認知。

三、文化維度。從文化維度看,《慶餘年》裡面的文化自成一體,雖然講的都是漢語,用的都是漢字,但劇中葉輕眉的回憶片段描述到,慶餘年世界是自成一體從遠古發源的人類世界,漢語和漢字是在遠古發源的關鍵時期,同樣有我們本來世界的人類穿越到《慶餘年》世界,成了慶餘年世界的先驅,帶著他們學漢語、寫漢字,而這些語言習慣就一直流傳至劇中的時代。這也是範閒他們過去能聽懂話看懂字的關鍵。但這個傳承並不完整,比如中國的詩詞歌賦等,明顯是沒有傳到這個世界的,這樣才有範閒詩會飲酒背詩被稱為詩神的故事。他們的詩詞歌賦文化也是自成一體的。所以《慶餘年》的文化維度,改變了我對穿越類影視劇的文化維度認知。

四、時代維度。從時代維度上看,《慶餘年》裡面的時代是古代,也有和我們人類世界一樣的傳統,封建傳統文化突出,君主稱帝,儲君稱太子、君主其他次子稱皇子。只是國家機構設置不同,比如鑑查院這個例子。是一個新認知的時代機構。所以,劇中的時代維度也改變了我對傳統穿越劇的時代維度認知。


綜上所述:《慶餘年》是改變我對傳統穿越劇認知的一部影視劇集。


藝聲藝影


《西虹市首富》裡沈騰飾演的王多魚一角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覺吧,以前都是錢不夠花的,原來花錢也可以變成一件困難的事,劇中主角王多魚在工作上備受欺負,後來失業。正在他為自己的前途發愁的時候, 逗比的二爺派人送來了一份遺囑,一個月花完十個億才能繼承那三百個億的資產,不能送人,也不能剩下。而王多魚絞盡腦汁的想怎麼去花錢,卻怎麼都花不完。

這部電影同時也改變了我對金錢的認知,感受到的不再是有錢真好,而是應該怎樣去有意義的花錢。

影片裡的王多魚是很愛錢,當夏竹被綁架,他陷入了兩難,救了就沒有了繼承權,不救吧,自己的良心過不去,在金錢和人性面前選擇了後者,為了她的安全,毅然放棄了那300億的繼承權,選擇救人。 終於不再想著怎樣去花錢,以前他為了花錢,被鉅額的資金所操控,現在不必成為金錢的奴隸,並最終因為他的情義繼承了那300億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