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董卓在京城殺了袁紹,董卓會有什麼下場?

鄉村九九哥


董卓作為外來的土著,突然執掌朝堂,雖然下面的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但只是表面上服從他,心裡一萬個不會認同他的。加上何進何苗剛亡,禁軍群龍無首,要不然袁紹、袁術曹操等人早就和董卓幹起來了,董卓有救駕之功,朝廷加以賞賜就可以了,可董卓怎會放棄這等大好機會,把持著朝政,帶人把洛陽圍個水洩不通。袁紹叔父袁槐位列三公,他自己也是三公之後,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董卓只是忌憚殺了他只會惹得天下之人群起而攻之。

那麼董卓若真殺了袁紹,他自己會有怎樣的下場呢?

答案肯定是不得好死,董卓殺不殺袁紹其實無所謂,他自己所犯的罪行已經罄竹難書了,把天下所有的人都得罪了。

殺袁紹,得罪了眾多世家大族。

作為東漢末年勢力和威望最高的大家族之後代,董卓都敢殺,試像弘農楊氏、潁川陳氏、旬氏等怎敢與董卓與虎謀皮,若殺了袁紹,他們會第一個跳出來與董卓幹。



殺袁紹,得罪了袁紹的圈子裡的人。

袁紹除了是四世三公之後外,袁紹個人的影響力也不小,袁紹是個善於培養自己名聲的人,袁紹年輕時好結交遊俠,曹操就是其好友,準備在亂世中大顯身手,其次禮賢下士,袁紹後來在冀州時,多有豪傑、遊俠和謀士願意追隨他,如“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謀士如:田豐、許攸、沮授、審配、陳琳等。說明袁紹的個人魅力還是不錯的,如在後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時,共推袁紹為盟主。


綜上,殺袁紹,只能使董卓敗亡得更快。細數下想董卓乾的事、廢少帝,改陳留王為帝,毒殺太后、少帝,縱容手下強搶民女,作奸犯科,對百姓燒殺掠奪,已經激起天下之人的民憤了,因此董卓的下場不言而喻,被殺是遲早的事,被殺之後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當初董卓進京的時候,其實力其實並不強。只是他表面功夫做的好,瞞天過海讓人誤以為他很強大。大家對他是敢怒不敢言,也不乏有個別鐵頭娃,即使在董卓收編了何進何苗的部隊後,實力大增的情況下依舊敢和董卓正面硬鋼。


分別就是丁原、袁紹、盧植。

丁原仰仗的是自己手下的幷州軍。結果呂布被收買,殺了丁原。

盧植屬於真性情,我看不慣你,我就要打你;我打不贏你,我就罵你。讓我服你?不可能。董卓想殺盧植,但由於盧植名望太大,殺了他輿論影響不好。

袁紹仰仗著自己四世三公的尊貴地位。董卓其實很想殺他,也是顧忌袁紹在士族階級的地位和影響力。

上面三個公開叫板董卓的人,董卓只殺了丁原。原因是丁原有兵權,能夠直接威脅到董卓,不殺不行。而盧植和袁紹都是士族階級高層的人物,影響力大,但暫時又對董卓形成不了威脅,他倆也只是逞口舌之快而已。

所以董卓沒殺盧植和袁紹。

不要以為董卓就是一味的殘暴。董卓對形勢的判斷還是很到位的。他知道外戚和宦官倒臺後,士族階級一家獨大。而他董卓出身邊關無名小族,是根本入不了士族階級法眼。


董卓清楚的看到天下大勢在於士族階級。所以董卓不僅忍了盧植和袁紹,還積極拉攏他們【以朝廷的名義給他們加官晉爵】

但是呢?不管是士族階級,還是地方軍閥依舊不買董卓的帳。群起而攻之,這才讓董卓十分惱火:“早知道這幫兔崽子養不熟,當初就該直接宰了他。”

如果當初董卓直接殺袁紹,董卓最終的命運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士族階級依舊會聯絡地方軍閥推翻董卓【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左將軍


董卓可是在京城一手遮天,就連皇帝都沒有放在眼裡,他想要出入後宮就出入後宮,而當時所有想要反對的人都被董卓殺了。而袁紹是當時第一軍閥,他所在的地方可是面積最大的一個,而且在朝廷裡非常的有威望,他家三代都是位列三公,門生遍佈各地。對於董卓來講,袁紹就是最大的威脅,可是董卓還是不敢殺掉袁紹,因為他家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而現在朝廷都還沒有徹底安穩下來,殺掉袁紹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董卓還是不敢輕舉妄動,就算明明知道放袁紹放虎歸山,但是沒有什麼理由的話,他也不好下手。

可是董卓放袁紹走之後,袁紹卻舉兵來攻打董卓,而且會合了18路諸侯,袁紹當上盟主。要是董卓先下手將袁紹殺死,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那麼董卓殺死袁紹之後,會發生哪些事情呢?(引用三國演義)

董卓曾經想殺過袁紹,但是因為害怕袁紹後面的勢力而放過了他,那袁紹後面的勢力究竟是什麼?

中軍校尉 袁紹挺身出曰:“今上即位未幾,並無失德。汝欲廢嫡立 庶,非反而何?”卓 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 不利否?”袁紹亦拔劍曰:“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兩個在筵上對敵。

當初董卓是想要廢掉皇帝,而換上陳留王繼位。當時很多人是心裡反對,卻沒有一個人敢說出口,就是因為董卓是位高權重,而董卓是非常殘暴的,對於所有反抗的人都是要殺光。而這個時候袁紹挺身而出,他的職位不過是中軍校尉而已,為什麼就敢反對董卓呢?

首先是袁紹這個人心中有正義感,非常看不慣董卓現在的所作所為,他明明知道董卓現在是可以殺掉他,但是還是挺身而出了,這件事情還是做得非常不錯的。當時董卓已經說他自己的寶劍非常的鋒利,意思就是說可以殺掉袁紹,但是袁紹說你的劍非常鋒利,可是我的劍也非常鋒利,意思就是說他也可以殺掉董卓。兩個人可謂是旗鼓相當,針鋒相對,勝負難分啊。


其次這是在董卓的家裡,而且有大家的勸告,所以董卓是不想要違反眾怒,暫時還是已忍了下來,這樣和大家鬧翻是沒有好處的,他必須要重新想一個辦法。袁紹著挺身而出之後,還有很多人反對,董卓因此放棄了。


最後就是因為袁紹後面的勢力太大,他的叔父可是三公之一,而且他們家在朝廷裡當官這麼多年,門生已經是遍佈朝廷的各個地方,具有很大的威信,而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官。這樣的勢力,董卓也需要掂量掂量。

如果殺掉袁紹會發生哪些事情呢?

首先就是在袁紹起兵之後,董卓可是將他的叔父也殺死了,這個時候袁紹可是徹底的和董卓撕開了臉面,董卓也就不需要心慈手軟了,將袁紹一家都滿門抄斬,雞犬不留,這個讓袁紹聽到之後,袁紹都氣暈過去了。


因為當時袁紹其實是沒有什麼力量的,董卓殺掉他也不會存在著很大的影響,在後期連他的叔父都位於三公都敢殺了,還將他滿門抄斬,其實是不用擔心什麼的。畢竟動作視力已經是非常強大,就算是袁紹,家裡很多門生都遍佈朝廷,可是也不敢違抗董卓。

“袁紹忿忿而去,若購之急, 勢必為變。且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倘收 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山東非公有也


董卓明明知道袁紹可能會離去,然後起兵謀反自己,但是董卓依然是不害怕的。因為知道袁紹這個人都成不了氣候,讓他走又能如何呢?最後董卓還是相安無事。在袁紹家裡袁紹可是最厲害的一個,要是連他都沒有辦法的話,其他人又能如何?



等袁紹死後,他兄弟袁術可以打著為他兄弟報仇的旗號。但是袁紹和袁術都是差不多的,袁紹都無法撼動董卓的統治,袁術又怎麼能夠呢?

在這些條件下發生的事情也沒有什麼用,董卓依然過得很安分,在這個亂世之中,權力才是最大的武器。袁紹家裡門生特別多,雖然人多勢眾,但是面對權力,也成不了什麼氣候。


汪公說


一樣不得好死,曹操挾天子尚且落下漢賊的名聲,何況沒有一點良好名聲的董卓,只要名不正言不順,即使得天下也是短暫的,曹魏,司馬晉,國祚之短,不是沒有原因的,名不正是最致命的,所以東晉根本沒人把司馬兒皇帝當回事,基本都是權臣當道,只不過因為這些世家大族互不服氣,所以就只能拿司馬兒郎做個傀儡了,董卓即使篡位成功,也會面臨這個問題。


金微大都護


不見得,也有好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