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精細化防疫 莫讓“一刀切”做法影響整個產業鏈

每經評論員 胥帥

2月18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當前正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農時不等人。”

古諺有云: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農業生產活動極其講究規律和週期,農民種莊稼絕不能拖,該耕地就要耕地,該播種就要播種。春耕是每年糧食生產的開始,2月19日已是雨水節氣。春耕遲了,播種期也會推遲,環環滯後,糧食收成就要出問題,國民基本物資供給就會有風險。

首先是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的“菜籃子”。蔬菜生鮮供給跟不上,就可能帶動物價上漲加重通脹壓力。而通脹數據又是政府權衡貨幣政策的一大考量。其次,糧食供應也會影響畜牧家禽的飼料槽子。作為生產資料的飼料供應不足,養殖家畜就會面臨困難。飼料價格一漲,成本上漲壓力又會向下遊傳導,進而引發整個產業鏈共振。

保供應就要保糧食,保糧食就要保春耕!李克強總理在會上就強調,春播糧食麵積佔全年的一半以上,一旦錯失時機就補不回來,將會影響全年經濟基礎和社會穩定。

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耕備耕工作已比往年有所推遲。特殊時期的隔離防控手段非常重要,這是防止疫情擴大的關鍵。但新近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又讓人不得不質疑,個別農村的防疫手段是否變了味?過了度?

有媒體報道,陝西省商洛市的農資店店主送肥之路處處受阻,有手續證明也不被村幹部認可;河南駐馬店、南陽等地進村道路封閉,農資門店不能營業。

2月18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集中談了一些問題:比如農資到村到店難,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供應總量足夠,運輸“最後一公里”受阻;一些地方農村防疫搞一刀切,甚至封村堵路,禁止農民下田,也禁止農機上路。

疫情防控很關鍵,但春耕備耕也很重要,中央的政策導向非常明確。但到落實階段,具體的政策執行卻遇阻難行。細細思量,還是因為部分地方不願意對精細化的疫情防控策略下功夫,不願意多動腦筋、想辦法。

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是約束基層績效和責任的雙重指標,前者的結果和責任追究比後者更為直觀且有影響。壓力之下,個別人員玩起“目標替代”的把戲,把“二者兼顧”偷換成“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這一邏輯就演化為“禁止農民下田”“禁止農資運輸”的一刀切做法——既然春耕復耕可能導致疫情擴散,倒不如干脆就不耕!進而演變為粗暴封閉鄉村道路、禁止外來運輸農資車輛的地方本位主義。本質上說,這兩種做法都是消極應對,卸責逃避的懶政行為。

兼顧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我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是需要為此多動動腦筋。

實際來看,城市人口密度和農村人口密度差異巨大。關鍵節點過後就要注重政策施行的靈活性,不能簡單套用人口密度高、流動大的城市防控政策。因春節返鄉潮實行長久的隔離防控後,疫情較輕的農村已具備春耕復耕的條件。在縱橫交叉的農田裡,農民之間會保持一定的物理距離。適合大規模機械犁地的肥沃平原,農田對應的人口密度還會更低。這類地區在復耕時,可以要求農民遵守戴口罩、測體溫、減少人員交談等疫情防範措施。

此外,各家各戶自行到農資站採購種子、化肥,這固然會存在人口聚集的風險。但可以變通為“統集散取”的方式,當地村莊可以設置統一地點歸集農資,再由農民錯開時間,無接觸領取。當然更需要保證農資供應,允許農資運輸車進出各村,打破“村防村”相互限制的怪象。

考慮到政策擴散的傳播度和影響人群,基層幹部也可編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防疫春耕標語。如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為春耕寫下“天府春耕快板書”,“下田莫扎堆,龍門陣要推”,就是很好的舉措。

農忙時節不等人,現在一刻都拖不得!筆者認為,要堅決打擊以防控為藉口“找茬”推遲春耕的懈怠行為。這需要進一步落實責任主體,給予基層一定防控疫情策略的自主權。

“當前農業生產到了關鍵時期,該出的政策要儘快出,同時做好政策儲備。”李克強要求,“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壓實地方屬地責任,抓緊春耕備耕,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