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物之民國北伐功臣劉復

劉復


劉復(1883- 1944)原名朝祿,號菊坡,撰文常署淵二、天饞等名,勝橋巖劉(現屬大冶)人。 8歲時隨伯父讀書於湖南,16歲舉秀才,後進本縣壽昌書院,不久,書院皮,取兩湖師範學堂,旋改入武昌文普通學堂,與同學宋教仁、田桐等常在起暢談世事,抨擊時政。1904 年參與組織科學補習所,密謀排滿興漢”,策劃響應華興會長沙起義,不料事敗,科學補習所被查封,宋教仁等遭到通組,他也被學堂除名。於是,他帶宋教潛回家鄉,其間,曾一道泛舟梁子湖,旋資助宋教仁東渡日本,他自己則易名考人湖北高等警察學堂,繼續深造。


鄂州人物之民國北伐功臣劉復


鄂州人物之民國北伐功臣劉復


鄂州人物之民國北伐功臣劉復


武昌起義時,清警察連夜逃散殆盡,市面秩序混亂不堪,劉復提出:“時至今日,宜內飭秩序,外壯聲勢,四方風動方可雲集響應,是以警察及報刊,亟待備辦。”於是,他積極參與創辦軍政府機關報,編輯《中華民國公報》,同時,兼湖北警察編制長,籌設警察局,維持地方治安。陽夏之戰中,他出則荷槍巡哨,入則揮毫為文,黃興極為讚賞,曾書贈一聯:“上馬殺賊,下馬草露布;左手持整,右手執酒杯。”


民國初年, 劉復 協辦漢口《震且民報》,不久,應內務那試,考取縣知事,被分發四川,先後任蒲江、金堂、青神事縣知事,數年中,為官清正,正如他在某年歲喜撰聯:“五年官比梅花瘦,夜春隨爆竹來。”鑑於蜀地禍亂相接,他無意居仕,迷寄高成都創辦大中報),希望通過具論,平息紛爭,然事不如願,遂於1919年應邀回鄂,主編(正義報),積極為湖北各界掀起的“驅E(即王佔元)”運動推波助測,不久,被繪具圖形通緋,遂逃奔湖南,辦助蔣作賓、孔庚等以武力討伐鑽元。隨後,吳佩孚茶毒湖北,他往來於川、滇、陝、豫燕等省,聯絡各界人士,致力於推翻軍閥統治。其間,奉孫中山電召,曾數度赴粵,任過大元帥府秘書軍法官等職,參加第.、二次北伐。


1926年,國民政府舉行第三次北伐,劉復任兩湖宣撫使署秘書長,隨國民革命軍北上。北伐軍攻克安慶後,他就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先後兼政府秘書長、省司法廳廳長。1929年6月調任山東省政府秘書長,次年9月返安徽,任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後改任民政廳廳長,兼國民黨安徽省黨部委員。


1934年10月,劉復回鄂,任湖北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和新春縣長。次年赴南京,被派任內政部秘書。抗戰爆發後,調任行政院非常時明服務團總幹事,隨團入川。1939 年改任國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1941年調任國民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秘書,1944年辭世於任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