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戰“疫”記者

2月12日晚上12點,萬州開始全城主幹道消毒,居民門窗緊閉。


陰冷的街道,寒冷的冬風。三峽都市報社全媒體記者冉孟軍手持冰冷的相機,忽而蹲在地上、忽而斜靠行道樹邊,不斷調整焦距、按下快門,現場記錄下這一重要時刻。


5分鐘後,短視頻《萬州硬核全城主幹道消毒》迅速推出,刷爆朋友圈。


凌晨2點,冉孟軍傳回全部稿件。後端值守編輯不間斷製作、發佈,持續推出短視頻、抖音等全媒體產品。


這,只是三峽都市報社全媒體戰“疫”中的一個片段!

2月18日凌晨3點,抗疫中的萬州城,更加安靜。報社編輯部裡卻依舊燈火通明,記者李進發、周志華還在趕稿,夜班編輯還等著編髮他們的《“破百”背後的萬州力量》。按完"發送"鍵,兩個大男人竟然攥緊拳頭:"行了~!"話音未落,卻淚溼眼框。


這,已經是第27天了,他倆從未在半夜兩點前睡過。


防疫抗疫之戰打響,為有效阻斷傳播途徑,人們都在倡導和遵守“少出門、不扎堆”、“宅在家裡就是做貢獻”的生活習慣,而肩負媒體職責使命的新聞工作者們,卻逆向而行,奔赴抗疫一線、奔赴每一個抗疫戰場。


在醫院、在站卡、在社區、在超市、在機場車站……三峽都市報社全媒體記者用筆、鏡頭、聲像,記錄這場人民戰爭的每一個進程,記錄著這場戰“疫”的點點滴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媒體人的責任與擔當!

我是戰“疫”記者

1月27日,重慶三峽中心醫院,記者在抗擊疫情指揮部採訪。


集結!全面出擊,趕赴新聞戰場


2020年的春節,不同尋常。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一場不容有失的戰“疫”全面打響。


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1月21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傳達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1月22日,萬州區委書記莫恭明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


1月23日,三峽都市報社黨委緊急決定:


——組建疫情突擊報道組!


——取消休假!全員分班值守媒體,確保新聞刊播!


——社領導分線把守,各守一線!


……


全員在崗位、在一線、在狀態,以“戰時狀態”落實好每項宣傳工作任務。


兵貴神速,採編隊伍迅速集結!


記者梁劍,從奉節趕回;


記者李進發,從巫溪趕回;


記者包紅明,從雲南昆明趕回;



……


100多名採編人員全面參戰,進入戰位,奔赴防控疫情的每一個戰場,關注最美“逆行者”、關注抗疫一線人員的感人事蹟、關注這場疫情背後的民生百態。


我是戰“疫”記者

2月9日,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醫護人員為一線新聞工作者周志華注射針藥,增強免疫力。


截至2月18日,三峽都市報社各媒體平臺共刊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稿件近5000條,日均發稿近200篇。推出《戰“疫”,挺進縱深——萬州全面落實更嚴更實更細更快要求,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等重點報道70餘篇;宣傳了張培疆、楊繼芳、馮美玲、陳明中等戰“疫”一線典型人物;啟動“抗疫一線•黨旗飄揚黨徽閃耀”“抗疫一線•最美萬州人”“抗疫一線•我們在你身邊”“抗疫一線•我們有責任”專欄,報道身邊戰“疫”故事;製作推出短視頻、H5、動漫等近1000個新媒體作品;新出品的 “三峽都市報•視頻報”每天發佈,受到社會一致好評,形成了“全媒展示+生動呈現”的立體宣傳氛圍。


截至2月18日,全媒體記者採寫的300餘條稿件在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華網、學習強國、重慶日報、華龍網、上游新聞等中央、市級媒體平臺刊播,讓全國人民看到萬州全區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同心合力的“戰疫”行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決心!


敢戰!逆行上陣,“鐵三”衝在最前面


大年三十,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


記者李進發剛從萬州趕到巫溪岳母家團年。下午3點,接到緊急採訪任務,立即聯繫電話採訪,收集素材,寫稿、交稿。之後,顧不上家人們的勸阻,撇下妻兒,義無反顧地隻身驅車趕回萬州。


李進發是一名退伍軍人,曾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奔赴抗震救災一線。他說:“我是退伍軍人,是共產黨員,打硬仗的時候我不上誰上!”作為突擊報道組成員,他顧不上此前感冒未愈,不僅擔負著原本負責部門、鄉鎮的報道,還擔負起了駐守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的宣傳任務。從早到晚,不間斷跟蹤疫情信息,瞭解"4+2”工作面(線)上的動態,準確把握疫情宣傳的總基調,及時向公眾發佈權威、準確的消息。平均一天60多個電話,手機一天充電三四次。


由於老婆孩子不在家,外面餐館未營業,早餐麵條、中午泡麵、晚上泡麵成了常態。李進發說:“採訪、寫稿、下麵條,我的生活就只剩下了這三樣事!”


我是戰“疫”記者

2月14日,三峽都市報社編輯部,李進發用方便麵充飢後加班加點完成稿件。


疫情面前,共產黨員自當挺身而出!


“家、醫院、辦公室”三點一線,是記者周志華近段時間的工作、生活軌跡。由於長期蹲守在醫院採訪,接觸了太多陌生人,每天都擔心著自己會不會把病毒帶回家。每天完成工作回家,總和家人保持一定距離,吃飯也是一個人坐得遠遠的,“我都好久沒有抱過兒子了,兒子都說,爸爸是不是不愛我了”。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嚴峻,工作強度也越來越大。2月2日,重慶首例確診患者治癒出院,消息讓人振奮、廣受關注!帶上口罩和乾糧,周志華和同事在重慶三峽中心醫院蹲點採訪了兩天,稿件《首例確診病例背後的“重慶方子”》被人民網、新華網、重慶日報等權威媒體紛紛轉發。“我希望通過我的報道,展示‘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成效,傳遞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讓更多人堅定打贏這場戰役的信心。”周志華說。


我是戰“疫”記者

2月17日,重慶三峽中心醫院,記者冉孟軍完成重症肺炎應急病區、檢驗科等救治拍攝後,衝著鏡頭加油鼓勁。


被同事們稱呼為“老冉”的冉孟軍其實只有三十多歲,老,是大家對他工作認真敬業態度的認可。和李進發、周志華一樣,一直堅守在戰“疫”宣傳最前線。冉孟軍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年輕些,把最難的採訪交給我,最危險的採訪我上。”,這是他1月30日微信裡發給部門主任的一段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醫院、社區、鄉鎮,哪兒都有他的身影。為讓普通群眾理解支持防控工作,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冉孟軍進入隔離病房,用鏡頭,拍下一張張珍貴的畫面,記錄下醫護人員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精神。《隔離病區裡的戰“疫”一線醫生》組圖、重慶三峽中心醫院誓師大會等圖片,均被各大媒體轉載,成為宣傳爆款。由於經常出入定點醫院,擔心自己被病毒盯上,他一直沒把回巫山老家的妻子接回家。


能戰!戰“疫”戰場,巾幗不讓鬚眉


戰“疫”一線,有我!三峽都市報社的女記者們,以“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同樣堅守在一線。


和周志華一起蹲守醫院,完成《首例確診病例背後的“重慶方子”》的是女記者程蕾,她是一名社區記者,日常和居民打交道最多。每天,進社區,到現場,走街串巷,寫下一個個鮮活的感人故事,宣傳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全力攻堅,守好防線的感人事例。


女記者汪佳,負責的是商貿系統的宣傳。戰“疫”宣傳啟動以來,為報道好防控期間物資保障情況,多次到人員密集的商場、超市現場採訪。1月30日,接到採訪任務後,汪佳一大早便趕到重慶市首批湖北籍人員在渝集中住宿酒店之一的蘭歐酒店採訪,戴好口罩、護目鏡,完成採訪、提交稿件後已是傍晚。回家後突如其來的頭疼讓她有些心慌,趕緊洗了熱水澡休息。她忘了,這一天,是她的生日。


我是戰“疫”記者

2月12日24時,萬州區白巖路,記者應豔麗採訪預防消毒作業。


2月3日晚,女記者李靜因胃潰瘍疼得受不了,到醫院掛急診輸液。她所負責的市場監管,也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部門。接到採訪任務,她沒有因病推脫,“我行,保證完成。”一邊輸液一邊電話聯繫採訪,並“支派”在醫院照顧她的老公到現場拍攝圖片。雖然身體不適,但依然第二天一早第一個交稿。


女記者應鳳林,作為一名長期負責農業報道的記者,到鄉村、下田坎,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為報道長坪鄉疫情防控值守人員深夜值守過程,和同事連夜驅車趕往現場,連夜採訪、寫稿。而小女兒,還眼巴巴的在家等著媽媽。


善戰!使命在肩,未在一線同樣在拼


隨著疫情形勢的嚴峻,部分採編人員因有感冒症狀自行隔離,或因所住樓棟因有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觸者被封控。他們雖無法外出採訪,暫時告別了採訪一線,但仍保持積極工作狀態,全力完成各項採訪任務。


我是戰“疫”記者

1月29日,區第五人民醫院(現上海醫院),記者向濤隨生態環境局採訪醫療廢棄物處置情況。


記者郭澍,此前一直在最前線奔忙。樓棟被封控後,在家繼續堅守幕後製作。創新策劃推出了“三峽都市報•視頻報”,每天策劃實施音視頻等數字媒體產品20餘個。在樓棟封控的8天時間裡,策劃完成200餘個音視頻產品,獨立製作完成36個音視頻產品,製作的《一級響應是個啥?來聽聽大喇叭怎麼說》動畫短視頻,在抖音上的閱讀量達到478萬,點贊量8萬,轉發量3.8萬。


記者向韜,前一天還戴著口罩、穿著防護服在一線採訪,後一天便因為樓棟防控暫別一線。無法出門的他也沒閒著,堅持採訪、寫稿、交稿,寫出了《萬州的哥寒風中堅守崗位 為市民和醫護人員“護航”》《抗疫一天不勝利,創作一日不歇息!本地畫家用國畫致敬抗疫英雄》等稿件。


記者餘繼虓,在一次採訪武漢返萬人員後出現了感冒症狀,為不讓家人擔心,他瞞著父母獨自到醫院看病,並居家隔離。直到身體好轉,方才告訴父母。在居家隔離期間,通過電話採訪、視頻連線等方式,寫出了《接地氣 萬州社區黨員手寫近百幅防疫宣傳標語》《隔離不隔愛 萬州社區幹部服務暖人心》等多篇稿件。


記者付馨瑤,剛當媽媽不久,在採訪後也出現了感冒症狀,家人擔心不已。但她在主動居家隔離期間,一刻也沒停下手上的工作。加強和通訊員聯繫,確保把最有用、最感人的報道及時推送出來,寫出了《萬州警嫂晚上送雞湯 為抗疫一線戰士加油》《交巡警輔警當起“理髮師”為戰友理髮》等感人的報道。


我是戰“疫”記者

2月12日,萬州區高峰鎮,記者何忠採訪黨員幹部、志願者堅守崗位防控疫情。


在封控、隔離解除後,他們都第一時間歸隊,投入戰“疫”。


盡銳出戰,敢戰能戰且善戰!


戰“疫”打響以來,三峽都市報社全媒體採編人員始終保持“戰時狀態”,勇敢扛起“戰時責任”。前方記者衝在一線,後端編輯堅守崗位默默奉獻。


新媒體編輯24小時值守,換人不換崗,歇人崗不歇,確保崗位有人守,確保準確、及時、權威發佈。


報紙夜班編輯們克服種種困難,準時到崗,將黨和政府防控疫情的權威聲音直接傳送給市民。


沒有一個人叫苦,更沒有一個人後退!


每一個崗位,都聚焦聚力、用心用情做好宣傳報道,營造了疫情防控全民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這場必須打贏的戰“疫”中,記者,是記錄者,也是一線的戰鬥員!


記者,記著,始終記著:使命與擔當!


三峽都市報社全媒體記者 段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