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30年代的河南,鄭州、開封、洛陽、安陽、許昌周口


此圖是30年代的鄭州開元毒塔,這座塔現在已經有了。不過在鄭州的管城區,有一條小路,叫塔灣路。之所以叫塔灣路,是因為曾經這裡不僅有塔,而且還是唐代的開元寺舍利塔。《鄭縣誌·古蹟》有記載:“舍利塔,在開元寺,高十餘丈,唐時建。”明嘉靖《鄭州志》說:“開元寺,在州治東,唐玄宗開元年(公元713年)創造。國朝永樂18年(公元1420年)僧明福重建”。如此推算,舍利塔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30年代,位於河南開封市的河南圖書館。現在河南省的省會是鄭州市,但在50年代之前,河南省的省會是開封市,所以30年代的開封圖書館,也叫做河南圖書館。

20世紀30年代,位於開封市的河南博物館大門當時的河南博物館乃是現在的河南博物院之前身。1923年,河南新鄭一紳土李銳打井,無意間打出一座古墓,發掘出100多件青銅器。北洋陸軍14師師長聞訊後向吳佩孚馳報,吳佩孚命令該師長將出土文物運至開封妥善保管。後在馮玉祥主導下,於1927年,在開封市龍亭區三勝街31號籌建河南博物館。後來館址幾經變更,1961年遷至鄭州,新館於1998年5月1日落成開放。


30年代的龍門石窟奉先寺。位於洛陽市龍門石窟西山南部的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佛龕。雖然龍門石窟的開鑿時間不明,但完工時間有碑刻記載為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於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武則天“助脂粉錢兩萬貫”用於加速開鑿。但令人遺憾的是,如此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在民國時期不少珍貴的壁畫石刻、佛像遭遇盜竊,並輾轉賣到國外。

30年代的安陽鼓樓,據《續安陽縣誌》記載:“鼓樓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公元是1368年,耗時30年建於城中心。坐北朝南的鼓樓建於灰磚堆砌的高臺之上,高臺下有南北通透的拱型門洞,車流、人流在鼓樓下交匯,一派繁榮的景象。”但在1935年6月,一場莫名的大火,席捲了當時的鼓樓,大火之後,宏偉的鼓樓只剩下了一個斷垣殘壁的樓臺。1956年,安陽市政府將其拆除,拆下的磚修做了地面,闢出的空地變成了今天的鼓樓廣場。

30年代的許昌南大街,在當時南大街是城內最繁華的地段,有金店銀樓、雜貨店、京貨布匹店、鞋帽店、顏料店、茶莊、書店、中西藥房、照相館等僅雜貨店就有20餘家,堪稱“購物天堂”。


圖為上世紀30年代的老周口,明朝萬曆二十六年進士熊廷弼,曾作《過周家口》,詩云:“萬家燈火侔江浦,千帆雲集似漢皋。”意意思就是說周家口的繁盛,晚上像南京城的浦口一樣燈火通明,白天像漢口一樣千帆雲集。當年的周家口,就在今天的河南周口市境內。加之周口三川交匯,地形與漢口頗為相似,於是人們以“小漢口”讚譽當年周口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